
▲二子坪 20230701 入口處附近的臭黃荊

▲二子坪 20230701 臭黃荊,葉表

▲二子坪 20230701 臭黃荊,葉背

▲二子坪 20230701 臭黃荊,果(未熟青、已熟紫黑色)

▲二子坪 20230701 臭黃荊,樹幹
主要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單葉對生。葉卵形至長橢圓形,5 -7c m長,1.8 -3.5c m 寬,上半部疏鋸齒緣,光滑無毛。聚繖花序。花黃色,外側密被腺毛。果球形,暗紫色(黑色)。
用途
食用(中國重慶將幼葉拿來做涼粉,別名叫神仙豆腐)。
藥用(莖、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治瘧疾,腸癰,泄瀉,醉酒頭痛,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創出血。根:清熱解毒。治瘧疾,小兒夏季熱,風濕痹痛,風火牙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基本資料
和名:ハマクサギ(浜臭木)<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學名: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簡誌:小喬木。葉卵形至長橢圓形,5-7 cm長,1.8-3.5 cm寬,上半部疏鋸齒緣或全緣,光滑無毛。聚繖花序錐狀。花黃色,外側密被腺毛。果球形,暗紫色。
別名:小葉魚臭木、豆腐柴<植物智: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原產地:中國產華東、中南、華南以至四川、貴州等地,日本也有分佈。台灣東部和北部的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灣 20221119 長在海岸邊,岩石間的苦林盤

▲龍洞岬灣 20221119 苦林盤,葉序

▲龍洞岬灣 20221119 苦林盤,葉表

▲龍洞岬灣 20221119 苦林盤,葉背,葉子十字對生

▲龍洞岬灣 20221119 苦林盤,花,,在花的旁邊可以觀察到葉子是十字對生的方式

▲龍洞岬灣 20221119 苦林盤,果序與果實

▲龍洞岬灣 20221119 苦林盤,果實
主要特徵
小灌木。全株平滑,高達 2~3 公尺,樹冠呈傘形,蟠居地面,下部枝椏常伏臥地上並觸土生根。苦林盤蔓莖狀伸長密生,除了老的枝以外,全株都覆著柔毛。葉子是十字對生的,革質或肉質,橢圓形、狹卵形或卵形,全緣,長 6~8 公分,寬 2 公分。開花期間秋、冬季,花 3~7 朵成聚繖花序,腋生或是頂生,花筒白色,具有芳香,萼鐘的形狀,萼片 5,有紅暈,非常長的花絲紅紫色,伸出花筒的外面,成片開放的時候很漂亮。種子為扁長倒卵形核果。
揉葉子或摸葉背時,會有一股獨特的樹葉清香(日本稱其為臭味,所以稱為臭木)。
用途
藥用(根、葉:清熱解毒,散瘀除濕,舒筋活絡。治跌打,血瘀腫痛,內傷吐血,外傷出血,濕疹,瘡疥,濕疹癢,風濕骨痛,腰腿痛,瘧疾。)。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ボタクサギ(水蝋臭木)<Clerodendrum inerme (L.) Gaertn.>
學名:Clerodendrum inerme (L.) Gaertn.
簡誌:援狀灌木,小枝被毛。葉革質,卵形或橢圓形,3-8 cm長,1.5-4 cm寬,兩端銳至鈍。 聚繖花序通常具3朵花。花萼淺齒狀;花白色, 花冠筒約2 cm長;花絲紫紅色。果倒卵形至近球形。
別名:苦藍盤、白花苦林盤、苦郎树<植物智:Volkameria inermis L.>
原產地:中國沿海、印度、東南亞至大洋洲北部也有分佈。台灣則常見於沿海低地及潮溝、堤防邊,耐鹽及耐濕性極高,適合海岸土砂扦止、綠籬及觀賞之用。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20806 正值花期的大青,上頭至少有三種蝴蝶

▲魚蕨步道 20220806 大青,花
主要特徵
灌木,枝葉深綠色。葉長卵形或長橢圓形,5-16 cm長,2-7 cm寬,全緣或疏齒緣,疏被毛;葉柄3-10 cm長。果實成熟後變為紫黑色;內有種子 4 顆。
近似物種
相類似的植物有大青,最大差異在葉子海州常山的葉子較菱形。臭梧桐的名稱是因為葉子的氣味而得名。
基本資料
學名: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簡誌:灌木,枝葉深綠色。葉長卵形或長橢圓形,5-16 cm長,2-7 cm寬,全緣或疏齒緣,疏被毛;葉柄 3-10 cm長。花序鬆散,苞片線形。花萼5裂,三角形;花冠白色,外側被毛及腺毛。果球形,藍紫色。
別名:埔草樣、臭腥公、細葉臭牡丹、大青<植物智: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原產地:中國西南部、泰國、緬甸、印度、馬來西亞、韓國等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不知道為什麼漸漸枯萎的杜虹花

▲陽明山 20220626 漸漸枯萎的杜虹花,果序
主要特徵
綠性灌木。小枝、葉及花序均密被星狀毛茸,葉對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鋸齒緣,花小型,排列成腋生的聚繖花序,花期約在四月。果實為漿質核果,球形,徑約 0.2~0.3 公分,未熟時綠色,成熟時變為亮紫色。
花序梗並作二歧分叉,花萼 4 淺裂,花冠管狀,粉紅或紫紅,雄蕊 4 枚,伸出花外,長度約為花冠的三倍,子房為不完全的兩室,果實為漿質核果,球形,徑約 0.2~0.3 公分,成熟時紫色。
初夏來臨,滿樹的粉紅換上了團團的新綠,幼嫩的果實形成,果實由新綠變成淡紫最後變成深紫色,杜虹花深紫色的果實能長久高掛枝頭。
近似物種
本屬植物約有 140 種,台灣有 9 種及 3 變種。
用途
藥用(治風濕,手腳酸軟無力,下消,白帶,喉痛,神經痛,眼疾,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肺炎,支氣管炎,咳血,吐血,鼻出血,創傷出血)。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ウライムラサキ(蓬莱紫)<Callicarpa formosana>
學名: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簡誌:灌木。葉形變異頗大,多為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7-18 cm 長,3-11 cm寬,密被毛,正面幾無腺點。花序6-10次分枝。花粉紅色;花絲細長,花藥黃色;子房光滑,僅在頂端具腺點。果球形,紫色。
別名:紅粗糠、紫仁丹、臺灣紫珠、紫珠、燈黃、杜虹花<植物智: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原產地:台灣、中國、日本及菲律賓。台灣全省低至中海拔,路旁、破壞地及次生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菜公坑 20220521 銳葉紫珠,花,管外被鬆散的黃色腺點和稍微密集的放射狀毛

▲菜公坑 20220521 銳葉紫珠,葉表,微革質,窄菱狀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

▲菜公坑 20220521 銳葉紫珠,葉背(岩石邊的向陽面,跟樹下的銳葉紫珠比較起來,較硬許多)
主要特徵
灌木。樹枝被黃色腺點和樹枝狀毛,光滑。花成熟時由淡紫色轉為白色,平滑,管外被鬆散的黃色腺點和稍微密集的放射狀毛;花冠裂片鈍狀至圓形,近軸端為紫色,遠軸端被黃色腺點和放射狀毛。花期 3~5 月。
落葉灌木。葉為紙質至微革質,窄菱狀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6-15cm,寬1-4cm,前端尖銳,基部楔形,鈍狀,圓形或類心形,邊緣有鋸齒,基部有杯狀腺體,近軸端有稀疏的黃色腺點散佈,遠軸端也有不過稍微密集,在花期的分枝上兩表面皆有鬆散至密集的放射狀或樹枝狀毛,且在結果期會明顯變得無毛,側脈5-10對;葉脈長少於1cm,被濃密的樹枝狀毛。花序為5-7分枝;主花梗通常長約1-2cm;苞片線形。花梗長0.5-1mm;花萼長約2mm,具淺三角狀齒;管外被鬆散的黃色腺點和稍微密集的放射狀毛;花冠裂片鈍狀至圓形,近軸端為紫色,遠軸端被黃色腺點和放射狀毛,管長約2.5mm;雄蕊長6-9mm,花絲無毛;子房較上方部位被黃色腺點和放射狀毛。果實球狀,寬可至4mm,無毛或於頂端被稀疏放射狀毛,成熟時為紫色。
基本資料
學名:Callicarpa tikusikensis Masam.
簡誌:半落葉性灌木。葉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6-15 mm 長,1-4 cm寬,基部楔形或略心形,鋸齒緣。花萼鐘形,齒狀;花瓣外側被毛明顯,淡紫色;子房於上半部被腺點及星狀毛。果球形,紫色,約3 mm寬。
別名:細葉紫珠
原產地:分布於北部海拔500-1000m的森林和灌木叢邊緣。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與出現於玉山國家公園。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龍洞岬灣 20220123 果期中的海州常山

▲龍洞岬灣 20220123 海州常山,核果,果萼與大青不同,以張開的方式(近正面角度)

▲龍洞岬灣 20220123 海州常山,核果,當果萼展開時,就看得到球形果實
主要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型的海州常山,從低海拔到中海拔地區都有她的蹤影,海濱亦常見。小枝被白至銹褐色毛。葉對生,卵形至三角形,基部截形、淺心形或楔形,全緣或疏齒緣,疏被毛。複聚繖花序 2-3分枝。花萼由綠轉紫紅;花冠白色。果球形,藍色。
海州常山的花冠白色,5 裂;花苞先端膨大;花冠筒細長;雄蕊 4 枚,突出花冠外;子房 4 室,柱頭 2 裂。核果近球形,熟時藍色。花、果期 6~11 月。
近似物種
相類似的植物有大青,最大差異在葉子海州常山的葉子較菱形。臭梧桐的名稱是因為葉子的氣味而得名。
基本資料
學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簡誌:灌木至小喬木,小枝被白至銹褐色毛。葉卵形至三角形,6-20 cm長,3.5-12 cm寬,基部截形、淺心形或楔形,全緣或疏齒緣,疏或密被毛。複聚繖花序2-3次分枝。花萼由綠轉紫紅色;花冠白色。果球形,藍色。
別名:臭牡丹、臭梧桐、山豬枷、泡花樹、海州常山<植物智: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原產地:中國大陸華北、華東、中南和西南各地,朝鮮、日本及琉球。主產於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四川。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905 鬼紫珠

▲魚蕨步道 20210905 鬼紫珠,花序

▲魚蕨步道 20210905 鬼紫珠,枝葉密生黃褐色毛為其特徵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5 公尺,全株被星狀軟毛,具多數分枝;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圓柱形,綠色。葉對生,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15~35 公分 長,6~10 公分寬,基部楔形,先端漸尖形,上面葉脈被毛,背面密被黃褐色茸毛,兩面均有金黃色透明腺點。花序緊密,苞片常呈葉狀。花無柄;花萼管狀,深裂,裂片狹三角形至近線形;花冠外側密被毛;花藥紫色;子房密佈腺點及毛。果球形,熟時紫色果實變為白色漿果,萼宿存。本種花近無柄,密集於花序分枝的頂端;花萼管狀,幾全部包被果實,萼齒尖長等特徵;其次是:紫珠屬(Callicarpa)植物果實多為珠形、紫色、紫紅色,而鬼紫珠熟時為白色,枝葉密生黃褐色毛,甚易與其他紫珠區別。
註:植物名加了「鬼」字,通常意味著植株多毛或多刺。
用途
藥用(根:清熱除濕,活血止血,收斂。治咳嗽,頭痛,外傷出血,風濕痹痛,胃出血。)。可煉芳香油。花多數,雄蕊多又細長,花藥紫色。鬼紫珠熟時為白色,枝葉密生黃褐色毛,甚易與其他紫珠區別。
基本資料
學名: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簡誌:常綠灌木,植株密被長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針形,15-35 cm 長,6-10 cm寬。花序緊密,苞片常呈葉狀。花無柄;花萼管狀,深裂,裂片狹三角形至近線形;花冠外側密被毛;花藥紫色;子房密佈腺點及毛。果球形,白色。
別名:枇杷葉紫珠, 長葉紫珠、枇杷叶紫珠<植物智: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越南、菲律賓、日本、海南及台灣。廣泛生長於台灣北部及中部山麓及低海拔山地,最高可達 900 公尺處,叢林內,多見於次生林內,宜蘭、基隆、台北、苗栗、南投,山麓或次生林內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10620 柳葉馬鞭草

▲新生公園 20210620 柳葉馬鞭草,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葉片十字對生,生長初期葉為橢圓形邊緣略有缺刻,花莖抽高后的葉轉為細長型如柳葉狀,葉片邊緣仍有尖是其主要特點。莖為正方形,全株有纖毛。花期5~ 10 月,甚至更長。株高100 ~ 150 cm。頂生,小筒狀花著生於花莖頂部,紫紅色或淡紫色。性喜溫暖氣候,生長適溫為20 ℃ ~ 30 ℃,不耐寒,10 ℃以下生長較遲緩。
培植方法
繁殖可利用播種法、扦插法及切根法繁殖,播種發芽適溫為20-25℃左右,春、夏、秋均可,播種後約1個月左右發芽,播種法雖然可以短時間獲得較多的植株數量,但是從播種到開花的時間較長,所以一般還是多以扦插繁殖為主,扦插以春、夏兩季為適期,以頂芽插為佳,扦插極容易發根,扦插後約4週即可成苗。
用途
柳葉馬鞭草不是香料植物的檸檬馬鞭草,並沒有食用價值。
基本資料
學名:Verbena bonariensis L.
簡誌:直立草本,莖粗糙,稜上被粗短毛。葉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4-14 cm長,2.5-5 cm寬,近基部全緣。穗狀花序呈繖房狀,總苞片披針形。花萼5齒狀,外側被毛;花冠藍至淡紫紅色。果包於宿存花萼內。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南美洲,常見於廢耕的農田、河岸、道路邊坡等。台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地區的河岸、溼地等之空曠處。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龍吐珠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龍吐珠,花
主要特徵
常綠藤本攀緣植物,具有會纏繞的莖枝,初生的莖是方形的,漸漸衰老之後就變成圓形,它的分枝性很強,具有光澤,卵圓形。葉對生,有柄,紙質,全緣且葉脈明顯,呈卵橢圓形,先端尖銳。花頂生或腋出,具有長軸,呈圓錐狀繖形花序。常習見之花瓣部份實為苞片。
基本資料
英文名:Bleeding Glorybower, Bleeding Heart Vine
學名:Clerodendrum thomsonae Balf.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珍珠寶蓮。臭牡丹藤。
原產地:熱帶非洲。台灣於 1901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栽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長穗木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長穗木,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可達 1~2 公尺,其莖小枝四方形,略二分叉光滑無毛。
莖的基部會有木質化的現象。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菱形,葉面粗糙,粗鋸齒緣,紙質。雌雄同株。室;一次只開三、四朵,由底部往上開花。花期 5~11 月,幾乎全年開花。蒴果,長橢圓形。
基本資料
學名: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 (Salisb.) Sims
簡誌:屬特徵:草本或灌木;莖常二叉分生。單葉對生,偶互生,表面皺摺,齒緣。穗狀花序頂生,花單生於花序軸的凹穴內。花萼管狀,膜質;花冠管纖細,常彎曲,裂片5,喉部被毛;雄蕊2,內藏;子房2室,花柱凸出。核果包於宿存花萼內。 種特徵:亞灌木;莖方形,無毛或略被毛。葉卵形、長橢圓形或橢圓形,3-7 cm長,1.3-3 cm 寬,近無毛或脈上被短硬毛。穗狀花序細長,花藍色。果埋於花軸內。
別名:木馬鞭、長穗木、假敗醬(台灣)
原產地:熱帶美洲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