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葉蘚屬
2020/11/07 12:03
▲魚蕨步道 20201107 帶葉蘚屬
▲魚蕨步道 20201107 帶葉蘚屬(近攝)
主要特徵
帶葉蘚在臺灣有1屬4種。植物體片狀,偶有二叉狀分枝,先端有小凹。中肋明顯,翼部由單層細胞構成,平坦或波狀。雌雄異株。藏卵器外側為撕裂狀鱗片形成的總苞。常生長於溪谷岩石、潮濕土壁或沼澤地面。
基本資料
學名:Pallavicinia ambigua
別名:
原產地:
▲魚蕨步道 20201107 帶葉蘚屬
▲魚蕨步道 20201107 帶葉蘚屬(近攝)
帶葉蘚在臺灣有1屬4種。植物體片狀,偶有二叉狀分枝,先端有小凹。中肋明顯,翼部由單層細胞構成,平坦或波狀。雌雄異株。藏卵器外側為撕裂狀鱗片形成的總苞。常生長於溪谷岩石、潮濕土壁或沼澤地面。
學名:Pallavicinia ambigua
別名:
原產地:
▲三貂嶺 20201101 八齒苔
八齒苔植物體矮小,綠色至灰綠色,葉基長卵形,葉上部長舌形,中肋達葉尖。白髮苔科植物大多生長於溼度高的樹林,著生於樹幹、腐植質上。
學名:Octoblepharum albidum
別名:
原產地:泛熱帶分布,在亞洲向北分布到台灣及中國大陸的華南省份、海南島及雲南等地,台灣(扇平,雪山,南橫,玉山)為其地理分布的北界。
▲三貂嶺 20201101 穿鞘花
▲三貂嶺 20201101 穿鞘花,未開花的花苞
多年生草本,基部平臥,光滑無毛。花序密集,聚繖狀從葉腋萌生「穿鞘而出」,外觀像一團球。蒴果 3 室,橢圓形,熟後開裂。
和名:ヤンバルミョウガ(山原茗荷)<Amischotolype hispida (Less. et A.Rich.) D.Y.Hong>
學名:Amischotolype hispida (Less. & A. Rich.) D. Y. Hong
簡誌: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下部伏倒,上部直立。葉於莖頂端叢生,橢圓狀披針形;葉鞘具緣毛,宿存。花密集排列呈頭狀,腋生,兩性,白色;萼片離生;花瓣離生;雄蕊6,花絲被鏈珠狀毛。蒴果,橢圓形,3室,每室具2種子。 種特徵- 莖光滑無毛。葉長15-23 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近無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光滑或略被毛。
別名:中國穿鞘花、東陵草、穿鞘花<Amischotolype hispida>
原產地:中國南方至雲南與西藏、日本(琉球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至中南半島也有分佈。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之陰濕地上。台灣原生種。
▲三貂嶺 20201101 涼喉茶,花
草本。找遍了青草茶的處方,怎麼樣都找不到,原來它就叫做:涼喉茶。但是跟中藥藥方似乎沒有一點關係。
和名:ハシカグサ(麻疹草)<Neanotis hirsuta (L.f.) W.H.Lewis>
學名:Neanotis hirsuta (L. f.) W. H. Lewis
簡誌:一年生匍匐性草本,節處通常生根。葉卵形至長橢圓卵形,長15-35 mm,表面疏被粗毛,背面脈被粗毛,側脈3-5對,明顯。托葉先端3-5刺毛。花腋生,單生無柄或2-10朵叢生有總花梗,白色。
別名:薄葉新耳草、薄叶新耳草<中国植物志:Neanotis hirsuta (Linn. f.) Lewis>
原產地:中國、中南半島、印度、日本(變種)和朝鮮有分布。台灣全島低海拔具陰蔽的草地。
▲三貂嶺 20201101 青帶鳳蝶 終齡幼蟲,頭胸背方有一條黃色橫帶,將化蛹前會四處爬行,並不一定在寄主植物上化蛹。
▲三貂嶺 20201101 青帶鳳蝶 終齡幼蟲,不知道什麼時候掉在我的手套上
展翅50 - 60 mm,翅膀表面黑色,展翅時有一條水藍色的橫帶斑紋橫跨全翅,後翅近外緣有眉狀斑紋排列,尾突不明顯,翅腹面也有青帶斑紋但後翅近肛角區域具紅斑。本屬4種,本種又稱青鳳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喜歡訪花或群聚於潮濕的地面吸水,飛行迅速。幼蟲寄主樟、肉桂等植物,初齡黑色漸漸轉為褐色、綠色,終齡後胸體背有一條黃色橫紋,頭胸左右側各有3枚藍色光澤突棘,腹端有一對叉狀突起,蛹為帶蛹,綠色,體背有4條黃色縱紋,成蟲全年可見,常見路邊的野花吸食花蜜,習性靈敏,飛行快速。
學名:Graphium sarpedon connectens (Fruhstorfer, 1906)
別名:
原產地:在臺灣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至中海拔山區,金門馬祖地區有不同亞種分布。臺灣以外廣泛分布於南亞、東南亞、東亞、澳洲,遠及所羅門群島。
▲三貂嶺 20201101 花蓼
▲三貂嶺 20201101 花蓼,花,小花的梗外露,果實已經露在花被外了
草本。葉表有毛。莖光滑。葉鞘管狀,緣毛約與葉鞘等長。小花的梗有外露,花被片白至粉紅,不具腺點。雄蕊8;柱頭3裂,花期6-9月。瘦果卵形,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果期7-10月。
莖光滑。株高15-60cm,下部分枝;葉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葉上半弧形墨色斑紋明顯,中度至密度被柔毛;葉鞘管狀,緣毛約與葉鞘等長。花序長穗狀,小花排列疏鬆至略密。小花梗凸出於苞片外。花被片白至粉紅,不具腺點;苞片漏斗狀,具緣毛;雄蕊8;柱頭3裂。
注音:花蓼(ㄌㄧㄠˇ)
和名:ハナタデ(花蓼)<Persicaria posumbu (Buch.-Ham. ex D. Don) H. Gross>
學名:Polygonum posumbu Buch.-Ham. ex D. Don
簡誌:莖光滑。葉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中度至密被柔毛;葉鞘管狀,具緣毛。花序長穗狀,小花排列疏鬆至略密。小花梗凸出於苞片外。全島低中海拔,路邊、林緣、水邊沼澤常見。
別名:濕地蓼、叢枝蓼、腋花蓼、長尾葉蓼、丛(繁:叢)枝蓼、长尾叶蓼(植物智:Polygonum posumbu Buch.-Ham. ex D. Don)
原產地:原產於台灣、中國、韓國、日本、印尼、印度。台灣原生種。
▲三貂嶺 20201101 短葉黍
▲三貂嶺 20201101 短葉黍,葉表
草本。株高十至五十公分。葉卵形。圓錐狀花序,花序卵狀。花小而不明顯。於穎下脫落,僅第二小花結實。外穎不截頭,長過小穗1/4長度以上。葉片卵形。
學名:Panicum brevifolium L.
簡誌:一年生;稈分枝斜生,基部生根。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6 cm,寬1-2 cm;葉舌截形,膜質,頂端一圈毛。圓錐花序卵狀,開展,長5-12 cm,分枝毛細管狀。小穗長約1.8 mm,帶紫色;外穎與小穗約等長,上位外稃具稜,平滑。
別名:短叶黍<Panicum brevifolium L.>
原產地:原產於非洲與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江西、雲南等省區。台灣全省低海拔丘陵地附近林下、灌叢、步道及水田旁。台灣原生種。
▲三貂嶺 20201101 菁芳草上的華麗四角蛛(上方)
體長雌11-20mm,雄10mm,體狹長,末端尖,頭胸部及腹背黑褐色,側面左右各有一條白色的縱紋,各腳皆淡褐色密部黑色毛刺。本屬一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數量不多,喜歡較潮濕或溝渠附近的草叢 ,停棲時各腳張開,第1-2步足一般合併乍看像六隻腳,雄蛛外觀近似雌蛛,觸肢端部膨大,在陰暗的林下喜歡停棲葉面等待獵物,雌蛛有護卵的行為。
學名:Perenethis venusta L. Koch, 1878
別名:華麗四角蛛
原產地:
▲三貂嶺 20201024 小梗木薑子
▲三貂嶺 20201024 小梗木薑子,花序與花
常綠中或小喬木,有時亦能長成為中喬木,小枝生有黑褐色細柔毛。葉倒卵形,長約 5 公分,寬約 3 公分,紙質或略革質,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被短柔毛。繖形花序簇生於葉腋,花被淡黃色。核果橢圓形,長約 0.8 公分,熟時紫黑色,果托淺杯形,質薄。小梗木薑子亦是臺灣特有種,但是普遍分布於全島低海拔之闊葉樹林中,極為常見,其生育地常為乾燥向陽處。
器具(木材呈現黃色,木材略緻密,堅韌,小型的器具及製家具用材)。野鴿愛吃果實。藥用(芳香健胃,行氣止痛)。
學名:Litsea hypophaea Hayata
簡誌:常綠小喬木;葉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邊緣略反捲,下表面脈上有毛。
別名:小梗木薑子、黃肉楠、小梗黃肉楠、鐵屎楠、台灣黃肉楠、黃牛檀
原產地:台灣生長於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闊葉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三貂嶺 20201101 細柄雙蓋蕨
▲三貂嶺 20201101 細柄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局部
地上生,根莖橫走,徑寬約 0.5 公分,黑褐色,強韌且硬,呈鐵線形,且疏生小分枝,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一回羽狀複葉,散生。
和名:キノボリシダ(木登羊歯)<Diplazium donianum>
學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簡誌:長走莖,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型,側羽片1~4對,羽片約14~18cm長4~5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別名:双盖蕨(中國植物誌: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大陸南部安徽、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北部、緬甸、泰國、越南、日本南部(種子島以南、琉球群島)及臺灣。台灣生於海拔350~1,600公尺常綠闊葉林下溪旁。台灣原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