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藤

2022/05/21 14:46


▲菜公坑 20220521 風藤


▲菜公坑 20220521 風藤,花(垂柱狀的肉穗花序)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常爬升在闊葉樹幹上,僅僅繞在樹幹的四周,並逐漸往上爬升。年老的風藤其枝葉即使已經攀到樹幹頂,還會往大的分支繼續伸展,生命力甚強。

胡椒科,木質藤本,莖匍匐,有毛或光滑。葉平面式互生,全緣,紙質,葉身卵圓形,心形,披針形變化,長 5~10 公分,寬 1~8 公分,葉面深綠、黃綠、淡綠,依環境而異,葉下綠白色,五出掌狀脈,葉下及葉柄常具微毛。雌雄花序均直立,花小,單性異株,無花被,但有一枚黃色質形小苞片,雄花具雄蕊三枚,雌花具雌蕊一枚,內有子房一室,稠密排成下垂柱狀的肉穗花序,長 3~8 公分。花期 4~5 月。果為肉質小漿果,圓球形,成熟呈黃色或紅色。

近似物種


風藤類似的植物還有薄葉風藤

用途


治風濕,跌打。具有袪濕通絡行氣,除寒建胃的功效,治療腰足背痛、關節不靈活、風寒、筋骨痛、神經痛及婦女病等。

基本資料


英文名:Kadsura Pepper,Pepper
和名:フウトウカズラ(風藤葛)<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學名: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簡誌:莖匍匐,有毛或光滑。葉紙質,卵至長橢圓形,長4-15 cm,寬1-8 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圓形、或對稱或歪斜之鈍至銳形,5出脈,下表面光滑或有毛。雌雄花序均直立。
別名:著藤、大風藤、风藤(植物智: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珍珠蓮

2022/05/21 14:20


▲菜公坑 20220521 珍珠蓮


▲菜公坑 20220521 桑科榕屬的珍珠蓮,果序。與榕樹一樣具有果為無花果。

主要特徵


桑科榕屬常綠攀援藤本植物,長可達 15 公尺,枝暗紅褐色。葉革質或厚紙質,互生,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或鈍,3 出脈,側脈 6~11 對,長 8~12 公分,寬 3.5~4.5 公分;葉柄長 1~2 公分,紫紅色。全年均為花期,花黃白色,雌雄異株,隱頭花序,隱花果被毛疏密情形不一,寬約 1~1.5 公分,柄短,熟時暗棕色花托(隱頭花序)單生或成對著生葉腋。果為無花果,近無梗,長約 1.5 公分,直徑 1 公分,熟時果色由綠至暗紅棕色。長於中高海拔之森林中。

用途


人造棉或造紙。網絲蛺蝶食草。藥用(全株:消腫止痛,止血。治睪丸偏墜,跌打損傷,內痔便血;根、莖:袪風濕,消腫,止痛,殺蟲。治風溼觀結痛,乳腺炎)。

基本資料


和名:ツルイチジク<Ficus sarmentosa Buch.-Ham. ex Sm. var. nipponica (Franch. et Sav.) Corner>
學名:Ficus sarmentosa Buch.-Ham. ex Sm. var. nipponica (Franch. & Sav.) Corner
簡誌:攀緣藤本。葉革質,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或鈍,3出脈,側脈6-11對。雌雄異株。隱花果被毛疏密情形不一,寬約1-1.5 cm,柄短,熟時暗棕色。中高海拔之森林中。前人根據隱花果上毛之疏密情形,而有 var. japonica 及var. henryi 的區分。根據目前之標本證據,認為上述情形係屬於連續性變異,因此合併處理。
別名:匍茎榕<植物智:Ficus sarmentosa Buch.-Ham. ex J. E. Sm.>
原產地:大陸陝西、江蘇、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台灣中高海拔之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厚葉衛矛

2022/05/21 14:20


▲菜公坑 20220521 厚葉衛矛


▲菜公坑 20220521 厚葉衛矛,花序與花。花期 3~7 月。

主要特徵


花期 3~7 月。果期 9~10 月。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近革質,長橢圓形,長 5~15 公分,寬 3~8 公分,先端。聚繖花序較葉為長;花黃白色,4 數,徑約 1.5 公分。蒴果四角形,徑達 0.7 公分,下有宿存花盤;種子黑紅色,有光澤,假種皮紅色。花期 3~7 月,果期 9~10 月。與大花衛矛花果均極近似,與之區別點為:葉較大,長方橢圓形、闊橢圓形、窄長方形或長方倒卵形,長 5~15 公分,寬 3~8 公分,先端突成短漸尖,基部圓闊,葉柄長達 2.5 公分,雄蕊花絲極短,長一般 0.15 公分以下。

基本資料


學名:Euonymus carnosus Hemsl.
簡誌:葉倒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或橢圓形,長3-8.8 cm,寬1.8-3.8 cm,圓齒狀細鋸齒緣。果具4稜。
別名:厚葉衛矛、源一木、肉花卫矛<植物智:Euonymus carnosus Hemsl.>
原產地:中國產於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及湖南和湖北東部。分佈東達日本。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銳葉紫珠

2022/05/21 13:59


▲菜公坑 20220521 銳葉紫珠,花,管外被鬆散的黃色腺點和稍微密集的放射狀毛


▲菜公坑 20220521 銳葉紫珠,葉表,微革質,窄菱狀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


▲菜公坑 20220521 銳葉紫珠,葉背(岩石邊的向陽面,跟樹下的銳葉紫珠比較起來,較硬許多)

主要特徵


灌木。樹枝被黃色腺點和樹枝狀毛,光滑。花成熟時由淡紫色轉為白色,平滑,管外被鬆散的黃色腺點和稍微密集的放射狀毛;花冠裂片鈍狀至圓形,近軸端為紫色,遠軸端被黃色腺點和放射狀毛。花期 3~5 月。

落葉灌木。葉為紙質至微革質,窄菱狀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6-15cm,寬1-4cm,前端尖銳,基部楔形,鈍狀,圓形或類心形,邊緣有鋸齒,基部有杯狀腺體,近軸端有稀疏的黃色腺點散佈,遠軸端也有不過稍微密集,在花期的分枝上兩表面皆有鬆散至密集的放射狀或樹枝狀毛,且在結果期會明顯變得無毛,側脈5-10對;葉脈長少於1cm,被濃密的樹枝狀毛。花序為5-7分枝;主花梗通常長約1-2cm;苞片線形。花梗長0.5-1mm;花萼長約2mm,具淺三角狀齒;管外被鬆散的黃色腺點和稍微密集的放射狀毛;花冠裂片鈍狀至圓形,近軸端為紫色,遠軸端被黃色腺點和放射狀毛,管長約2.5mm;雄蕊長6-9mm,花絲無毛;子房較上方部位被黃色腺點和放射狀毛。果實球狀,寬可至4mm,無毛或於頂端被稀疏放射狀毛,成熟時為紫色。

基本資料


學名:Callicarpa tikusikensis Masam.
簡誌:半落葉性灌木。葉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6-15 mm 長,1-4 cm寬,基部楔形或略心形,鋸齒緣。花萼鐘形,齒狀;花瓣外側被毛明顯,淡紫色;子房於上半部被腺點及星狀毛。果球形,紫色,約3 mm寬。
別名:細葉紫珠
原產地:分布於北部海拔500-1000m的森林和灌木叢邊緣。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與出現於玉山國家公園。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斯氏懸鉤子

2022/05/21 13:55


▲菜公坑 20220521 果期中的斯氏懸鉤子


▲菜公坑 20220521 斯氏懸鉤子,果實


▲菜公坑 20220521 斯氏懸鉤子,熟果紫黑色

主要特徵


攀緣性灌木,常生長於破壞地之陽性藤本植物。總狀花序,花冠白色,花序及花梗上有紅色腺色,花期在 2~3 月。果為聚合狀漿果,徑約 0.9~1.2 公分,成熟後變紫黑色。

團簇於林緣樹冠頂部,枝條披垂而下生長。葉為單葉平面式互生,呈狹狀等腰三角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葉端漸尖,葉基呈截斷狀,葉緣有細鋸齒、呈波浪狀起伏,有直線形羽狀側脈,葉柄長約 1~1.5 公分,葉色正面深綠、背面淺綠。

用途


食用(果),根皮可提取栲膠(主要用於鞣皮,制革業上稱為植物鞣劑)。

基本資料


英文名:Swinhoe's Raspberry
和名:タイワンウラジロイチゴ(台湾裏白苺)<Rubus swinhoei Hance>
學名:Rubus swinhoei Hance(有同物異名)
簡誌:莖幼時被卷毛狀絨毛;刺少至多,長1-3 mm。單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至卵形,不規則重鋸齒緣至鋸齒緣,下表面近光滑或被灰色絨毛;托葉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全緣或鋸齒緣。花單生或3-7朵成繖形花序;萼片三角狀卵形,外被絨毛及長腺毛。
別名:木莓(植物志:Rubus swinhoei Hance)
原產地:台灣,中國南部、日本南部群島。台灣北中部低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大屯黃精

2022/05/21 12:53


▲菜公坑 20220521 較容易在在樹蔭下發現的大屯黃精


▲菜公坑 20220521 大屯黃精,果序,梗隨著葉片的葉腋前方互生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通常生長在森林的下面或邊緣處充滿高濕度的陰涼處。比萎蕤果序上的果實數量也較少些。

塊莖塊莖。莖直成弓形,長30-80厘米,綠色或略帶紫色,無毛,基部覆蓋鱗片,早落。葉落葉,互生,濃厚的乳狀到圓錐形,卵形到披針形卵形3多神經,先端漸弱,基部鈍,長8.0-10.5厘米,寬3.5-5.5厘米,無柄或短葉狀,約。3毫米長,通常為紫色。花序腋生,單生到繖形花序,具3-5花,花序梗等於花梗,長1.5-2.0厘米,鉸接近花,小br片非常微小,早落。花下擺,花被筒,長2.5-3.5厘米,寬0.5-1.0厘米,在基部稍扁平,白色,綠色帶,花被片6,排列成2輪,每個3輪,長5.5-8.0毫米,5.5-8.0毫米寬,綠色,深綠色帶,卵形到三角形,先端鈍,疏鬆。雄蕊6,花絲細長,基部擴張,膨大,具小乳突或短棉花狀,插入花被筒的中間,約。花藥長5毫米,花藥長1.5-2.0毫米,兩室,內向,縱向開裂。子房上房,三室,卵形到長圓形,被白色粉末覆蓋,長3.5-4.0毫米,約。直徑3毫米,花絲狀,約。長1.5厘米,柱頭全緣,短柔毛。果漿果,紫黑色。

近似物種


萎蕤有三種變種植物:
萎蕤(原種 Polygonatum arisanense / 葉披針形到卵形;卵形。每花序通常開花3-7)
阿里山黃精(變種 var. arisanense / 南投縣:新沂鄉 中大山、屏東縣:五臺鄉)
大屯黃精(變種 var. formosanum /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主峰 / 葉卵形到披針形卵形,濃硬質的到圓錐形;花被筒基變平)
清水山黃精(變種 var. chingshuishanianum / 花蓮縣:秀林鄉 清水山 /)
參考:www.ncbi.nlm.nih.gov

基本資料


學名:Polygonatum arisanense var. formosan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只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在台灣北部的一個火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斯氏絹斑蝶(小青斑蝶)

2022/05/21 12:36


▲菜公坑 20220521 斯氏絹斑蝶,背部側,腹部背面為紅褐色


▲菜公坑 20220521 斯氏絹斑蝶,側面,後翅腹面,中室中央位置大部份呈半透明狀,紅褐色條紋不顯著

主要特徵


本種為特有亞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北部以幼蟲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夾竹桃科的絨毛芙蓉蘭,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背,卵呈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兩對肉質長突起,終齡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蛹體粗短,外觀為翠綠色。

展翅70 - 80 mm,翅膀黑褐色具青色條狀斑,翅腹面褐色,雄蝶後翅近肛角的斑紋顏色較深,外觀近似青斑蝶但本種後翅中央的長條斑紋下的2條短斑呈條狀且窄,末端不具凹陷,翅型較青斑蝶小,後翅底色較深。本種又稱斯氏絹斑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鷗蔓, 成蟲於4 - 8 月出現,北部地區較多見,喜歡於向陽處訪花。

近似物種


臺灣產絹斑蝶屬共有三種,其中絹斑蝶體型較小,斑紋形式和顏色較特別,容易區分,本文中介紹的斯氏絹斑蝶與大絹斑蝶因體型大小,外觀斑紋相似,以及出現的環境大多重疊,以下為辨識的方法:

斯氏絹斑蝶腹部背面為紅褐色;而大絹斑蝶腹部背面為黑褐色。
斯氏絹斑蝶後翅,背面的外緣呈暗褐色;大絹斑蝶後翅,背面的外緣呈紅棕色。
斯氏絹斑蝶後翅腹面,中室中央位置大部份呈半透明狀,紅褐色條紋不顯著;而大絹斑蝶後翅腹面,中室中央位置大部份呈白色,紅褐色條紋非常明顯。
斯氏絹斑蝶後翅腹面,M2和M3室內的白色斑紋外緣平直;而絹斑蝶後翅腹面,M2和M3室內的白色斑紋外緣往內凹陷。

基本資料


學名:Parantica swinhoei (Moore, 1883 )
別名:斯氏絹斑蝶、臺灣淺黃斑蝶
原產地: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和綠島也有記錄,馬祖則產有不同亞種。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海岸林等活動,飛行緩慢優雅,成蟲會訪花吸蜜,雄蝶會至溼地吸水。

進入閱讀更多...

紫花菫菜

2022/05/21 12:13


▲菜公坑 20220521 紫花菫菜,果期


▲菜公坑 20220521 紫花菫菜,果實


▲菜公坑 20220521 紫花菫菜,果實,裂開有三枚

主要特徵


花、期4-5月,果期6-8月。

多年生草本,具發達主根。根狀莖短粗,垂直,節密生,褐色;地上莖數條,花期高5-20厘米,果期高可達30厘米,直立或斜升,通常無毛。基生葉葉片心形或寬心形,長1-4cm,寬1-3.5cm,先端鈍或微尖,基部彎缺狹,邊緣具鈍鋸齒,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密布褐色腺點;莖生葉三角狀心形或狹卵狀心形,長1-6厘米,基部彎缺淺或寬三角形;基生葉葉柄長達8厘米,莖生葉葉柄較短;托葉褐色,狹披針形,長1-1.5cm,寬1-2mm,先端漸尖,邊緣具流蘇狀長齒,齒長2-5mm,比托葉寬度長約2倍。花淡紫色,無芳香;花梗自莖基部或莖生葉的葉腋抽出,長6-11cm,遠超出於葉,中部以上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披針形,長約7mm,有褐色腺點,先端銳尖,基部附屬物長約2mm,末端截形,具淺齒;花瓣倒卵狀長圓形,有褐色腺點,邊緣呈波狀,側瓣裡面無須毛,下瓣連距長1.5-2cm;距長6-7mm,粗約2毫米,通常向下彎,稀直伸;下方2枚雄蕊具長距,距近直立;子房無毛,花柱基部稍膝曲,向頂部逐漸增粗呈棒狀,柱頭無乳頭狀凸起,向前彎曲成短喙;喙端具較寬柱頭孔。蒴果橢圓形,長約1厘米,密生褐色腺點,先端短尖。

近似物種


同樣葉子凹狀心形,近似的堇菜屬:
如意草:葉柄平順。
紫花菫菜:托葉具剪裂狀緣毛。

基本資料


學名:Viola grypoceras A. Gray
簡誌:地上莖長約15 cm。葉卵形或心狀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心形,圓齒緣;葉柄長1-10 cm;托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具剪裂狀緣毛,離生。花淡紫色;萼片披針形;花瓣倒卵形,先端圓。果橢圓形。
別名:
原產地:台灣中北部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狹瓣八仙花

2022/05/21 12:12


▲菜公坑 20220521 狹瓣八仙花,霧氣很濃的時候


▲菜公坑 20220521 狹瓣八仙花,花,花萼四片(非花瓣)

植物特徵


灌木。花期 4~7 月。果期 6~9 月。花的氣味:有點像沒刷牙的口臭。

全株幼嫩部分被柔毛。葉為單葉,對生,具葉柄,先端銳尖,基部鈍或銳尖,有鋸齒,表面綠色,近似光滑無毛至略帶粗毛狀,背面淡綠色,葉背主脈和側脈交接處帶有簇柔毛,中肋及側脈較細,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6 枚;葉柄長 0.5~1.0 公分,有柔毛。花為聚繖花序,頂生;不孕性花具長花梗,花萼 4~6 片,瓣狀,不等長,全緣;兩性花之花萼與花瓣各 5 片,花萼披針形,花瓣長倒披針形,中部或中部以下有殘存的萼片,先端有線形的花柱。

近似物種


狹瓣八仙花:葉緣明顯鋸齒緣,葉面細脈明顯,葉兩面多少有毛。花期 4~7 月。
華八仙:葉全緣或不明顯鋸齒緣 (台灣南部較明顯 ),葉兩面光滑無毛。花期 1~6 月(冬末-春夏之交)。

用途


食用(葉片有特殊的甜味,偶而可代替茶葉飲用)。藥用(根:解毒,袪痰,截瘧。治瘧疾,胸腹脹滿,瘰癧;外用治癬瀨;葉:治消渴,高血壓症)。

基本資料


學名:Hydrangea angustipetala Hayata
簡誌:小枝有毛至近無毛。葉膜質至紙質,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達19.5 cm,寬達4.6 cm,細鋸齒至鋸齒緣,漸尖頭或突漸尖,至少在側脈與中脈相接處有簇毛。兩性花黃色;不孕性萼片全緣至具少數齒牙。
別名:狹瓣八仙花、繖花八仙花、繖形繡球、窄瓣繡球、土常山、甜茶、中国绣球<植物智: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琉球及台灣的山地均可發見其蹤跡。全省低至中海拔地區林下或林緣。台灣特有種(特生中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廣東薔薇

2022/04/23 13:56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廣東薔薇


▲台北植物園 20220423 廣東薔薇,花

主要特徵


攀緣灌木。樹幹及枝條的描述:株高1~3m,莖幹直立,蔓性或匍匐性;枝條柔軟,皮刺帶鉤。葉互生,多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倒卵形至橢圓形,5~9枚,先端急尖或稍鈍;葉片平滑,緣具細齒。花序及花被的描述:兩性花,對稱,呈圓錐狀繖房花序,多著生於短枝上,花朵單瓣或重瓣,花色有紅、桃及白色等。果實及種子描述:暗紅色,球形至卵形。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用途


藥用(花有消暑、健胃、解渴、止血等作用;果實叫營實,能驅風濕、利關節,又作瀉藥及利尿藥;根能祛風活血;葉外用治腫毒)。

基本資料


和名:ノイバラ(野茨)<Rosa multiflora>。ノバラ(野薔薇)ともいう。
學名:Rosa kwangtungensis T. T. Yu & Tsai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野薔薇、广东蔷薇<植物智:Rosa kwangtungensis Yü et Tsai>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