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積

2021/03/26 12:07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小石積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小石積,花

主要特徵


灌木。小葉歪斜,卵形或橢圓形,兩面被直硬毛。

基本資料


學名:Osteomeles anthyllidifolia Lindl. var. subrotunda (C. Koch) Masamun
簡誌:小葉歪斜,卵形或橢圓形,長約4 mm,寬約3 mm,先端圓具突尖頭,基部鈍,無柄,兩面被直硬毛。
別名:
原產地:僅生長於蘭嶼。

進入閱讀更多...

澎湖決明

2021/03/26 12:03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澎湖決明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澎湖決明,花

主要特徵


澎湖決明屬於小灌木,高度約 20 ~ 100 公分,莖葉是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6 - 7 對,橢圓形狀至長卵形狀,花瓣為黃色,繖房花序,6 - 8 朵小花。莢果則是線狀短圓柱形,種子是扁圓形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Cassia sophora L. var. penghuana Y. C. Liu et F. Y. Lu
簡誌:未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僅分布在澎湖群島,其中又以南方四島中的東吉嶼族群數量最多,分布於方山臺地處,形成矮伏狀的小灌叢。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佛氏通泉草

2021/03/15 13:37


▲跳石 20210315 佛氏通泉草,變異的植株,莖變得異常的粗(+中研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跳石 20210315 佛氏通泉草,變異的植株,白花族群(+中研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主要特徵


潮溼之地常常意味著泉水水源在附近,因此可能是「通泉」命名的由來。


▲景美仙跡岩 20190223 佛氏通泉草 宿存花萼裂至約1/2處為最大特徵

近似物種


佛氏通泉草通泉草區別
1.花色:佛氏通泉草花冠顏色較深,通泉草下唇顏色很較淡,通常是白色,或淡紫。
2.花型:佛氏通泉草較通泉草大上一倍以上。花長1cm以上。
3.花萼(宿存花萼)裂開的深度:通泉草深裂至2/3處,而佛氏花萼僅裂至1/2處。

玄參科以下幾種辨識上容易混淆的植物:
泥花草旱田草藍豬耳通泉草佛氏通泉草、定經草、陌上草。

在日本低海拔也有三種通泉草:トキワハゼ(常盤爆)<Mazus pumilus>,很接近台灣的通泉草。サギゴケ(鷺苔)<Mazus miquelii>很接近台灣的佛氏通泉草,但花萼缺口長度不同。ムラサキサギゴケ(紫鷺苔)<Mazus miquelii Makino>為匍茎通泉草,花瓣上唇上翹為特徵。

用途


藥用(治婦女經閉,毒蛇咬傷,利尿等)。

基本資料


學名:Mazus faurei Bonati
簡誌:多年生草本,具短匍匐莖。根生葉長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匙形,長3-7 cm,葉緣裂至深裂,兩面被粗毛或下表面僅葉脈被毛,寬翼,葉柄長1-4 cm;走莖葉近無柄,小於根生葉。花序5-15朵花。
別名:台灣通泉草。烏子草。台湾通泉草《植物智:Mazus fauriei Bonati》
原產地:北部低海拔山區荒地。台灣特有種(特生中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巒大蕨(蕨)

2021/03/14 14:21


▲蓮華池 20210314 巒大蕨


▲蓮華池 20210314 巒大蕨,孢膜生於葉背的裂片兩側邊緣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狀,具褐色柔毛;葉柄長15-35cm;葉片三角形至寬卵形,長25-60cm,寬15-35cm,三回羽狀深裂至複葉,葉背密布毛;羽片至少5-7對,通常對生,羽片平展,葉表朝上;小羽片末端銳尖,末裂片全緣,多少向葉背反捲;孢子囊群著生在裂片兩側邊緣,並由反捲之葉緣包被。

用途


在日本從初夏的春天到未開張的嫩芽時期,可採集芽的葉子(葉)芽苗可食用外,根莖還可以由澱粉製成食用“蕨粉”,但不能生吃。由於日本各地都有生長蕨,日本的蕨餅就是由蕨做成適合夏季的和式點心。

在日本,蕨(日文:わらび)的食用方法:1.取嫩芽部分,並將根切除清洗乾淨。2.將小蘇打粉慢慢放入熱水中溶解,將蕨要食用的部分放入,再將熱開水倒入鍋中至蓋過蕨,浸泡約8小時以上。3.取出後用水洗淨,並將其切成容易食用的大小,吃不完的部分可放至冰箱冷藏。(國外有報告顯示某些蕨類並不宜生吃;林試所公布57種食用蕨類蔬菜わらびのあく抜き。)

基本資料


和名:わらび(蕨)<Pteridium aquilinum>
學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subsp. wightianum (Wall.) Shieh(特生中心)
簡誌:無描述。
別名:毛軸蕨、蕨、龍爪菜、欧洲蕨<植物智: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毛轴蕨<植物智:Pteridium revolutum (Bl.) Nakai>
原產地:日本全土、朝鮮、中国、台湾、俄國、外蒙、歐洲、北美。中至高海拔山區開闊地或土坡上可見。

進入閱讀更多...

美人樹

2021/03/14 13:41


▲蓮華池 20210314 美人樹


▲蓮華池 20210314 美人樹,果實成熟後,會再長出帶有棉毛的種子,將果實包覆住

主要特徵


落葉喬木,幹具短刺罕無刺,幹基擴大,樹皮著生疏瘤狀刺,側枝成斜水平狀開展。掌狀複葉;小葉 5~7 枚,長橢狀倒披針形,細鋸齒緣,長約 8~12 公分,寬約 3 公分。蒴果長橢圓形,長約 20 公分;種子具棉毛。

近似物種


美人樹與木棉同科,由於樹幹造形奇特有如日式陶瓷酒瓶因而有「酒瓶木棉」的稱號。開花的時後景觀壯麗,粉紅色大型花掛滿樹冠,映襯著秋天的青空白雲,就像矗立在大地的美人一般。由於木棉的葉子比較大、樹型較陽剛,所以有「英雄樹」稱號,相較之下,葉子較小、樹型較柔美的就是「美人樹」了。美人樹的花期在秋至初冬或夏至秋季,在台灣越往北部越早開花。

基本資料


學名:Chorisia speciosa A. St.-Hi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美人櫻、酒瓶木棉
原產地:原產巴西、阿根廷,臺灣引進栽植為園林樹及行道村,甚為普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苦懸鉤子

2021/03/14 13:24


▲蓮華池 20210314 苦懸鉤子


▲蓮華池 20210314 苦懸鉤子,花

主要特徵


苦懸鉤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落葉攀援灌木,莖枝暗紫色,光滑,散生鉤刺,刺長 約 0.5 公分。單葉,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不分裂或 3 淺裂,不規則鋸齒或重鋸齒緣,兩面光滑,下表面常灰色或白色;托葉線狀披針形,長 0.5~1 公分,連生於葉柄基部。短總狀花序常 3 花;萼裂片尾狀三角形,外部無毛。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期 6~7 月。果近球形,熟時呈橘紅色,8~10 月紅熟。

用途


藥用(全株入葯,有活血、散瘀之效)。

基本資料


學名:Rubus trianthus Focke
簡誌:攀緣落葉灌木;莖暗紫色,光滑;刺少,長5 mm。單葉,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不裂至3深裂,不規則鋸齒或重鋸齒緣,兩面光滑,下表面常灰色或白色;托葉線狀披針形,長5-10 mm。花數朵成總狀花序;萼片三角狀卵形至披針形。
別名:虎氏懸鉤子、苦懸鉤子
原產地:台灣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香葉樹

2021/03/14 13:15


▲蓮華池 20210314 香葉樹


▲蓮華池 20210314 香葉樹,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落葉性喬木。葉具短柄,葉片長 5~10 公分,寬 2~4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鈍形,葉尖呈尾狀漸尖,上表面光滑,綠色,下表面褐色;第一側脈 4~6 對。單性花,雌雄異株;花序為繖形花序,腋生;有花 5~6 朵,總苞 4 片,早落性;雄花具小梗,被有絹毛,雄蕊 8~9 枚,藥 2 室,全內向;雌花較小,退化雄蕊 3 列。果為漿果,長約 0.8 公分,呈橢圓狀球形,先端凸突,熟時深紅色。花期自 7 月至 8 月。

近似物種


釣樟屬,香葉樹大葉釣樟(大香葉樹)差異在於香葉樹葉背的葉脈較明顯。

用途


藥用(根、葉:散瘀消腫,止血止痛,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瘡癤癰腫)。

基本資料


學名:Lindera communis Hemsl.
簡誌:常綠喬木;小枝被褐色毛。葉長橢圓形,有時倒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銳尖至鈍,羽狀脈。果先端具小尖凸,深紅色。
別名:硬桂
原產地:台灣中部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琉球紫蛺蝶

2021/03/14 13:06


▲蓮華池 20210314 琉球紫蛺蝶,雄(藍紫色光暈)


▲蓮華池 20210314 琉球紫蛺蝶,雄(藍紫色光暈)

主要特徵


展翅 68 - 90 mm,翅膀表面暗褐色,雄蝶各翅中央具一 枚藍紫色斑,斑點中央尚有白色斑,雌蝶則無此斑。翅腹面斑紋相似 ,雄蝶後翅白色的斜橫明顯,雌蝶不明顯或無。本屬4種,本種又稱幻蛺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甘藷、菊科的金腰箭, 錦葵科的金午食時花等植物寄主,成蟲5-8月出現,喜歡訪花及吸食腐果,常見於陰暗的環境覓食,數量多見。近似種雌紅紫蛺蝶的雄蝶,但雌紅紫蛺蝶翅面的斑白色,邊緣不具藍紫色光暈。

基本資料


學名:琉球紫蛺蝶 Hypolimnas bolina kezia (Butler, 1877)
別名:幻蛺蝶、幻紫斑蛱蝶
原產地:台灣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桃實百日青

2021/03/14 12:54


▲蓮華池 20210314 桃實百日青


▲蓮華池 20210314 桃實百日青,果實、紅色種托

主要特徵


常綠中喬木,幹皮灰紅褐色,細長條片狀剝落,具有圓球狀頂芽。葉線形至闊線狀披針形,長 5~10 公分,寬 0.8~1.2 公分,表面綠色,背為淡綠色;先端銳尖至略鈍,邊緣略呈波浪形,新葉多亮綠略帶淡紅色。雄毬花,無柄,圓柱狀,長 2~4 公分。雄花序, 1 至 3 個簇集腋生。種子單一成桃形,頂端突起歪斜,直徑約 0.8~1.2 公分,種托肥大。肉質種托紅色,種梗長 0.5~1.1 公分,較叢花百日青略短。

近似物種


桃實百日青係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台灣中部的低海拔闊葉林中,在北山坑、蓮華池及日月潭等地可見之。因生育地遭破壞及族群遭挖採,數量持續下降,生存備受威脅。經評估列屬「瀕臨絕滅」級稀有植物。

用途


藥用(葉:治支氣管炎,關結炎,葉含 Ponasterone A 的昆蟲蛻皮激素,該成分與蛋白質合成、遺傳抗體與癌細胞有關)。

基本資料


學名:Podocarpus nakaii Hayata
簡誌: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紙質,先端銳尖至略鈍,邊緣略呈波浪形,新葉多略帶淡紅色。雄球花1至3個簇生,無柄。種子成桃形,頂端歪。
別名:
原產地:特產台灣,然僅零星分布於南投日月潭一帶闊葉樹林中。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呂氏菝葜

2021/03/14 12:51


▲蓮華池 20210314 呂氏菝葜


▲蓮華池 20210314 呂氏菝葜,果序

主要特徵


本種外觀形態上最大的特徵為-具盾形葉(葉柄著生在葉背),也是台灣原生菝葜類植物中唯一盾形葉者。

蔓性藤本,枝呈綠灰色,光滑無刺,偶有稜,枝上明顯可見白色顆粒狀皮孔;盾形葉呈長橢圓披針形或披針形,葉長4-10cm,寬1-3cm;葉脈呈掌狀;葉柄長度為0.8-1.4cm;葉鞘長0.1-1.2cm;葉具有卷鬚可纏繞攀爬生長;雌雄異株;雌花與雄花均為繖形花序,花梗長1.5-2.0cm,小花梗長0.4-0.5cm;雄花序具22朵小花,花被片6枚,長0.2-0.3cm,黃綠色帶紫暈,具有9枚雄蕊,長0.1-0.2cm;果為光滑的漿果。

基本資料


注音:呂氏菝葜(ㄅㄚˊ ㄑㄧㄚ)
學名:Smilax luei T. Koyama(小山鐵夫博士+呂錦明博士)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僅分布南投蓮華池林緣處附近。台灣特有種。(1975 年發表在「Taiwania」期刊上)
保育等級:瀕臨滅絕。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