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繡球花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繡球花,葉表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繡球花,葉背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繡球花,花
主要特徵
繖房花序,頂生,密生成球狀,直徑達 20 公分以上,花由瓣狀的裝飾花組成。花色有白色、粉紅、藍色和淡紫色,由可孕(fertile)及不可孕(sterile)二種小花所組成。幾乎全為無性花。
基本資料
和名:アジサイ(紫陽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學名: Hydrangea macrophyll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绣球、八仙花、紫绣球、粉团花、八仙绣球<中国植物志: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
原產地:日本、中國大陸,台灣最早於 1908 年由日本引入,1968 年分別由高銘宗、張碁祥從日本引入不同的品種。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高砂熊蟬,前翅脈及前翅緣脈綠色,翅膀幾乎都是透空的,前翅基二分之一翅脈為綠色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高砂熊蟬,側面
主要特徵
體長約41 - 46mm,體色黑色或黑褐色,外觀近似台灣熊蟬但本種翅膀近基部處不透空的褐色面積較小,台灣熊蟬褐色面積較大,台灣熊蟬前翅基二分之一翅脈為紅褐色,高砂熊蟬為綠色, 剛羽化的個體佈滿金黃色的細毛,雄蟲腹瓣橙黃色。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 5 - 9 月,常見於喬木上鳴叫,為台灣普遍的蟬種之一。
基本資料
學名:Cryptotympana takasagona Kato
別名:
原產地: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紅甘蔗

▲陽明山大埔農場 20240825 紅甘蔗,莖液充滿髓間,具高甜度,去除甘蔗莖皮,嚼食蔗莖,可得甜美的蔗汁
主要特徵
多年生大型草本,成株 2.4~4.6 公尺;莖幹徑約 4~8 公分左右;莖液充滿髓間,具高甜度,去除甘蔗莖皮,嚼食蔗莖,可得甜美的蔗汁。葉片長條形狹長,互生,每節只長一片葉子,葉片具鞘包莖,葉片長約 90~120 公分,葉緣具細鋸齒。圓錐花序頂生,柔軟呈羽狀。穎果,披針形。白甘蔗常見結果,紅甘蔗極少結果。
近似物種
Saccharum barberi Jesw. 細稈甘蔗:稈細長,纖維多。葉片通常寬2-5 cm。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秀貴甘蔗:稈粗壯多汁。葉片通常寬4-6 cm。小穗長約3 mm。
Saccharum sinensis Roxb. 甘蔗:稈粗壯多汁。葉片通常寬4-6 cm。小穗長約4.5 mm。
Saccharum spontaneum L. 甜根子草:稈直立,節下方呈粉狀;根系發達。小穗長3-5 mm,穗節及小穗柄皆具絲毛;穎宿存,基部革質,上部膜質。台灣全島低地河床及沙質土壤處。
基本資料
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 cv. badila
簡誌:多年生;稈直立。葉片寬;葉舌鈍圓,上端微裂,具纖毛。圓錐花序,具多數分枝。小穗成對,同型,通常無芒,一有柄另一無柄;無柄小穗基盤具白長毛;穎膜質至紙質。台灣有4種;除甜根子草外,其他3種為栽培育種之母系,栽培品系野外可見逸出者。稈粗壯多汁。葉片通常寬4-6 cm。小穗長約4.5 mm。
別名:秀貴甘蔗(臺灣的禾草)、甘蔗(植物志:Saccharum officinarum L.)
原產地:原產於中國廣東一帶。熱帶地區、亞熱帶亦栽培不少,主要分佈於北緯 30 度以南與南緯 30 度以北,南北迴歸線以內氣溫約 20℃ 區域。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高良薑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高良薑,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高良薑,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高良薑,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高良薑,果序
主要特徵
株高40-110厘米,根莖延長,圓柱形。葉片線形,長20-30厘米,寬1.2-2.5厘米,頂端尾尖,基部漸狹,兩面均無毛,無柄;葉舌薄膜質,披針形,長2-3厘米,有時可達5厘米,不2裂。總狀花序頂生,直立,長6-10厘米,花序軸被絨毛;小苞片極小,長不逾1毫米,小花梗長1-2毫米;花萼管長8-10毫米,頂端3齒裂,被小柔毛;花冠管較萼管稍短,裂片長橢圓形,長約1.5厘米,後方的一枚兜狀;唇瓣卵形,長約2厘米,白色而有紅色條紋,花絲長約1厘米,花藥長6毫米;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熟時紅色。花期:4-9月;果期:5-11月。
用途
根莖供藥用,功能溫中散寒、止痛消食。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簡誌:無描述。
別名:南薑、高良薑<植物智: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原產地:產中國廣東、廣西;野生於荒坡灌叢或疏林中,或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扇椰子,母株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扇椰子,果序
主要特徵
常綠大喬木,樹幹壯大,單幹通直,高可達 25~30 公尺。葉為掌狀裂葉,具多數的摺裂,扇形,葉尾翹直,葉柄粗大,葉面徑約 80~100 公分,柄長約 80~100 公分,葉柄的柄緣兩側有不規則矽質鋸齒,非常銳利,可作為野外求生替代用刀。雌雄異株,肉穗花序;雄花序圓筒形,呈 2 岐狀,長約 1 公尺,在分岐枝基部著生 1~3 雄花,雄蕊 6;雌花序則較單純,子房 3~4 室,略呈三角形。果實為核果,近球形,壓扁,直徑可達 20 公分,如可可椰子大小,外果皮光滑,黑褐色,中果皮纖維質,內果皮由 3(~l) 個硬的分果核組成,包著種子;纖維質果皮,可幫助果實漂浮海上傳播遠處;種子通常 3 顆,胚乳角質,均勻,中央有 1 空腔,胚近頂生。
高大挺拔的糖棕為雌雄異株,糖棕的雌花序(雌株)一般用於結實繁衍後代或食用,其實也可生產糖汁;而雄花序(雄株)則主要用於產糖汁。
用途
在主產國如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大量利用其粗壯的花序梗割取雄花序汁液製糖、釀酒、制醋和飲料。
白玉丹為糖棕 (Toddy palm) 的果實,果肉呈半透明狀,口感柔韌,可與亞答枳替代使用。直接食用或作為甜品之配料皆可。相關料理: 摩摩喳喳。
印度最古老的佛經即刻寫於扇椰子的葉片上後集結成冊,稱為貝葉經。
樹幹外面的木質堅硬部分可用來做椽子、木樁和圍欄,做輸水管、水槽等。在原產地,扇椰子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Borassus flabellifer Linn.
簡誌:無描述。
別名:糖棕<植物智:Borassus flabellifer L.>
原產地:熱帶亞洲的印度、斯里蘭卡、柬埔寨、緬甸、孟加拉、泰國和非洲熱帶國家;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有栽培。1898 年引進台灣,生長良好。扇椰子(糖棕)是柬埔寨的國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長在不起眼的地方,蘭嶼山馬茶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蘭嶼山馬茶,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蘭嶼山馬茶,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蘭嶼山馬茶,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蘭嶼山馬茶,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蘭嶼山馬茶,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蘭嶼山馬茶,蓇葖果
主要特徵
具乳汁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4 公尺,具多數分枝,小枝條伸長,粗壯,圓柱形,光滑無毛。單葉,具葉柄,柄長 0.5~2 公分,堅韌;葉片長 10~20 公分,寬 3~8 公分,半革質,長橢圓形、倒卵形或線狀長橢圓形,葉基銳形,葉尖鈍圓形,葉緣全緣,側脈 15~20 對。花序為聚繖花序,花軸長 5~10 公分,花少數;花白色至黃色;無苞片;花萼厚,裂片圓形;花冠白色,冠筒黃色,圓筒狀,長 1.5~2 公分,徑 0.4~0.6 公分,上部收縮,裂片長橢圓形。果實為蓇葖果,長 3~4 公分,寬 約 2 公分,常雙生,成熟時橘紅色;種子頂端不具叢毛。
基本資料
學名:Tabernaemontana subglobosa Merr.
簡誌:葉膜質,披針形,長9-14 cm,先端圓或鈍。花灰黃色;花冠筒長5-12 mm。果前端圓鈍,偶具小突尖。 註: Leeuwenberg (1991) 在 “A revision of Tabernaemontana” 中將本種處理為前一種之異名。基於本種之果實及葉先端與前種的不同,此處仍處理為不同種。
別名:大葉山馬茶、革葉山馬茶、蘭嶼山馬茶、蘭嶼馬蹄花
原產地:蘭嶼,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616 水竹芋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水竹芋,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818 水竹芋,花序
主要特徵
水竹芋屬多年生草本,原產熱帶非洲和美國南部沼澤。地下具根莖。根出葉,長卵形葉互生,有長柄,葉鞘抱莖,先端突尖,近葉基處暗綠色,上被白粉,葉鞘分為紅色、綠色品種。穗狀圓錐花序,花莖高達3m,細長彎垂,花瓣紫色有皺摺,苞片密被細茸毛。果實近橢圓形,熟時褐色。
近似物種
水竹芋:花,紫紅色。苞片粉白色。
垂花水竹芋:花,粉紫色。苞片密被絨毛。花莖細長且末端向下彎曲。
用途
新鮮的根、根莖及花可食用。
培育方式
水生挺水植物,可水生或陸地栽培,但旱地栽培需充份供水。生長極強健,喜溫暖濕潤和光線明亮的環境,不耐寒,冬季低溫葉片會黃化休眠。以種子或分株繁殖。
基本資料
學名:Thalia dealbata Fraser ex Roscoe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熱帶非洲和美國南部沼澤、墨西哥。園藝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射干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射干,果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射干,種子
主要特徵
粉綠狐尾藻是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物,株高約 10~20 公分。莖呈半蔓性,能匍匐濕地生長。上部為挺水葉,匍匐在水面上,下半部為水中莖,水中莖多分枝。葉 5~7 枚輪生,羽狀排列,小葉針狀,綠白色;沉水葉絲狀,朱紅色,冬天老葉會枯掉,葉子掉落時是紅色的。穗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上半部為雄花,下半部為雌花, 花期在每年的 4~9 月。最上面開小紅花。核果堅果狀,具 4 凹溝。以插枝法即可繁殖。幾乎所有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植物都是雌性。南美洲以外尚未發現雄性植株,所以北美的族群不會生產種子。因為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也沒有塊莖或其他特化的生殖越冬芽,它完全經由植物碎片擴散到原生地以外的地方。其不顯眼的花,開在水上葉片與莖的交接處。中形落葉性之多年生草本,具宿存地下莖。花被片長橢圓至狹橢圓形,下表面黃色,基部深紅色,上表面橘紅色,具深紅色斑點。果倒卵狀橢圓形。
用途
具清熱解毒、祛痰利咽功效。主治熱毒痰火鬱結,咽喉腫痛,痰涎壅塞,咳嗽氣喘。射干為常用中藥,以根狀莖供藥用。有清熱解毒、利咽消痰、散血消腫的功能。主治扁桃腺炎、咽喉炎、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痰多、咳逆氣喘、關節炎、牙痛等症。近年來臨床上多用於抗流感、治療肝昏迷等症。以根莖粗壯、質堅實、斷面色黃者為佳。
基本資料
注音:射(ㄧㄝˋ) 干(ㄍㄢˋ)
和名:ヒオウギ<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var. chinensis>
學名: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簡誌:屬特徵- 中形落葉性之多年生草本,具宿存地下莖。葉樹片,劍形,二列排列。生殖莖分支多。花被片離生,不等大,無明顯花被柄,外輪者較大;花絲離生。果橢圓形;種子黑色。 種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肉質地下莖;莖長60-100 cm。葉寬2-4 cm,邊緣透明狀。花被片長橢圓至狹橢圓形,下表面黃色,基部深紅色,上表面橘紅色,具深紅色斑點。果倒卵狀橢圓形。
別名:射干、交剪草、野萱花<中国植物志: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變種)、印度、琉球、韓國、蘇聯、南非洲。台灣各地均有栽培。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薜荔,常攀附在其他植物或是牆壁上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薜荔,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薜荔,果實(愛玉的尾端較尖些,愛玉果實兩頭都尖的,辟荔的果實尾端較平)
主要特徵
花期 5~7 月。果期 8~11 月。
常綠攀緣性灌木,全株含白色乳汁;莖粗壯,多分枝,幼枝被細毛;幼時莖細而匍匐,節上生氣生根。不育幼枝葉小,互生,幾無柄,卵形,長 0.6~2.5 公分,寬 0.3~1 公分,基部偏斜;成長枝粗而硬,柄長 0.5~1.5 公分,托葉卵狀三角形,長 0.5~1 公分,葉片近革質而厚,橢圓形或卵形,長 5~10 公分,寬 2~5 公分,基部圓形或近心臟形,先端鈍,全緣,上面無毛而略帶光澤,背面密生柔毛,突起的網狀明顯。隱頭花序,單生,腋生,具短粗梗;雌雄異花托(異果);雄花托長橢圓形,長 3~5 公分,徑 2~3 公分,帶白斑點;雌花托稍大,倒卵形,表面紫綠色;小花極多數,著生於肉質花托的內壁上;種子細小,具絲狀小梗,棕褐色,表面富粘液質。
基本資料
學名:Ficus pumila L.
簡誌:攀緣藤本。葉革質,卵形至橢圓形,先端鈍,側脈5對。雌雄異株。隱花果呈倒圓錐球形,寬4 cm,上半部有白色斑點,熟時暗紫色。
別名:木蓮。石壁蓮。
原產地:台灣、日本、中國大陸華南、越南、東南亞及印度。台灣全省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811 黃果垂榕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黃果垂榕,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黃果垂榕,葉背,側脈多,平行。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黃果垂榕,隱花果花序腋生,單生或簇生,近無柄。熟果呈橘紅色。
主要特徵
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以上,具有下垂的大氣根,常深入地下,形成許多支柱的樹幹;樹皮灰白色或灰褐色,有淺橫條紋,老幹常腐蝕中空。葉呈橢圓形,長 5~11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有尾尖,革質,深綠色,側脈多且細而平行。隱頭花序。隱花果,直徑約 1.5 公分,成熟為黃色。為白榕的變種。
用途
藥用(氣根、樹皮、葉芽、果實:清熱解毒,袪風,涼血,滋陰潤肺,發表疹,催乳。治風濕麻木,鼻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Ficus benjamina var. nuda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丛毛垂叶榕<植物智:Ficus benjamina var. nuda (Miq.)Barrett>
原產地:中國產於雲南(金平、紅河、西雙版納、耿馬等地)。尼泊爾、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