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 20240519 雙花龍葵
▲陽明山 20240519 雙花龍葵,葉表
▲陽明山 20240519 雙花龍葵,葉背
▲陽明山 20240519 雙花龍葵,花與果
主要特徵
茄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台灣原生草本植物,株高約 50~100 公分,全株有細毛,莖的基部多少有木質化現象。單葉,互生葉序,無托葉,葉基漸狹,具短葉柄,葉尖漸尖狀,葉兩型,大型葉橢圓卵形,長 9~15 公分,寬 5~7 公分,小型葉寬卵形,長 2.5~4 公分,寬 2~3 公分;兩面被毛,葉緣為全緣,膜質,脈序為羽狀網脈。花腋出,單生或成對著生,具花梗,花萼杯形,具 10 枚線形齒裂,長 0.3~0.6 公分,裂片線形;花冠漏斗形或接近鐘形,花色為鐘形,淺紫色或白色, 5 裂,長 0.8~1 公分,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 5 枚,花藥相靠合,頂端孔裂。花期 4~10 月。雙花龍葵周圍裂出十條線形的花萼,中央滿滿托著球形的綠漿果,成熟的紅果實無毒,果實鮮紅光滑剔透,模樣可口,但事實上口味卻極平淡。種子呈卵狀三角形。可用種子播種繁殖。
近似物種
與茄屬的瑪瑙珠、龍葵等等不同屬。雙花龍葵一般花萼與葉子都具毛。
用途
藥用(治狂犬咬傷,感冒)。熟果甜味淡,未成熟果(綠色)不可食用,尤其種子不可咬破,有毒。
其他相關
和名:メジロホオズキ<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
學名: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
簡誌:多年生草本至灌木。葉兩型,大型葉橢圓卵形,長9-15 cm,寬5-7 cm,小型葉寬卵形,長2.5-4 cm,寬2-3 cm;兩面被毛。花萼長3-6 mm,裂片線形;花瓣淺紫色或白色,長8-10 mm。
別名:紅絲線、紅子仔菜、红丝线<植物智: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er>
原產地:中國大陸之廣東、廣西、貴州,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台灣見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的區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40519 苦苣菜
▲陽明山 20240519 苦苣菜,葉表
▲陽明山 20240519 苦苣菜,葉背
▲陽明山 20240519 苦苣菜,花正面
▲陽明山 20240519 苦苣菜,花側面
▲陽明山 20240519 苦苣菜,瘦果
主要特徵
頭狀花是由黃色的舌狀花所構成,屬暖季草,春至秋季萌芽開花。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生長於海濱、平地郊野及中海拔山路邊。苦苣菜植株高達 1 公尺左右,分枝幼嫩部分具有腺狀毛,莖柔軟而中空。莖葉及花序均具有白色乳液,葉子呈不規則羽狀,基部抱莖,葉背稍帶粉白。
近似物種
近似的苦苣菜屬:
苦滇菜:花苞上有較疏的長刺、葉全緣或疏鋸齒
苦苣菜:花苞有短刺上面有較明顯黑點、葉淺裂至深裂
鬼苦苣菜:花苞稀有腺毛、葉具有尖刺
基本資料
注音:苦苣(ㄐㄩˋ)菜
學名:Sonchus arvensis L.
簡誌:莖光滑無毛,高可達2 m。基生葉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葉先端鈍形,葉兩面均無毛;莖生葉葉基耳狀抱莖。頭花繖房狀排列,總梗具腺毛;總苞黑色,被腺毛。瘦果長橢圓形,扁平,具5道縱稜。
別名:山苦賈。取麻菜。苦苣菜。滇苦菜。大乳仔草。
原產地:原產於歐亞溫帶、亞熱帶地區。分佈於低至中海拔之開闊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凌霄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凌霄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凌霄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凌霄花,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凌霄花,花側面
主要特徵
攀緣藤本;莖木質,表皮脫落,枯褐色,以氣生根攀附於它物之上。葉對生,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7-9枚,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不等大,長3-6(-9)厘米,寬1.5-3(-5)厘米,側脈6-7對,兩面無毛,邊緣有粗鋸齒;葉軸長4-13厘米;小葉柄長5(-10)毫米。頂生疏散的短圓錐花序,花序軸長15-20公分。花萼鐘狀,長3厘米,分裂至中部,裂片披針形,長約1.5公分。花冠內面鮮紅色,外側橙黃色,長約5厘米,裂片半圓形。雄蕊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花絲線形,細長,長2-2.5厘米,花藥黃色,個字形著生。花柱線形,長約3厘米,柱頭扁平,2裂。蒴果頂端鈍鈍。花期5-8月。
用途
可供觀賞及藥用,花為通經利尿藥,可根治跌打損傷等症。據李時珍雲「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凌霄」
培育方式
全日照溫暖環境,生長強健,介質需排水良好。略具耐旱性,但久旱必須澆水以免造成落葉,影響花朵發育。春、夏季各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冬季落葉期可進行整枝修剪,剪除細密枝與過於長伸的枝條。扦插、分蘗法繁殖。
基本資料
和名:ノウゼンカズラ
學名:Campsis grandiflor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凌霄<植物志: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Schum.>
原產地:產長江流域各地,以及河北、山東、河南、福建、廣東、廣西、陝西;在台灣有栽培;日本也有分佈,越南、印度、西巴基斯坦均有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厚葉鳳梨,在照片約中間,葉子在下方,果實在花面上方,很不容易發現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厚葉鳳梨,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厚葉鳳梨,果實,裡頭有種子
主要特徵
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短莖,基生蓮座葉叢,葉互生,具葉約三十枚,葉硬質,多漿,葉端銳尖呈刺狀,葉緣有尖銳皮刺,總狀花序,上升狀,小花多數,花淡橙黃色,蒴果。
相關小常識
觀賞鳳梨分為地生類、附生類、氣生類三大類。
基本資料
學名:Dyckia brevifolia Baker
簡誌:無描述。
別名:菠蘿花, 硬葉鳳梨, 雀舌蘭, 多漿鳳梨, 狄克
原產地:南美洲草原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寶塔薑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寶塔薑,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寶塔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寶塔薑,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平臥;地上莖通常很發達,且常旋扭,有時具分枝,稀無地上莖。葉螺旋狀排列,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鞘封閉。穗狀花序密生多花,球果狀,頂生或稀生於自根莖抽出的花葶上;苞片覆瓦狀排列,內有花1-2朵;花萼管狀,頂端三裂;花冠管比花萼長或近等長,裂片3,近相等,無側生退化雄蕊;唇瓣大,倒卵形,邊緣常皺褶;雄蕊長圓形,花瓣狀,其上有細長、2室的花藥,無上位腺體,有陷入子房的隔膜腺;子房3室,胚珠多數。蒴果木質,球形或卵形,室背開裂,頂端冠以宿存的花萼;種子多數,黑色,具白色撕裂狀假種皮。
基本資料
學名:Costus barbart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自中美洲哥斯大黎加的美麗熱帶觀賞植物
保育等級:極危(CR)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布袋蓮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布袋蓮,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漂浮水面或生於泥地,根系發達,新根常呈藍紫色,以莖為主體,所有的根、葉、花均由莖上長出;具有走莖構造,可藉由走莖繁殖新的植株;葉根生,葉柄外形多變,長 5~50 公分,生於泥地者長而瘦,浮於水面者則葉柄常膨大如氣囊狀;花期夏至秋季,總狀花序有花約 15 朵,花萼 3 片,狹橢圓形,淡紫色,花瓣亦 3 片,稍大於花萼,其中一枚有眼狀斑紋,花數眾多,但結果率不高。
基本資料
和名:ホテイアオイ(布袋葵)<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e>
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簡誌:屬特徵- 淡水生草本,浮於水面或在稍乾的環境生根於泥中。葉基生或互生,具柄,闊卵形或橫橢圓形或心形。花螺旋排列於總狀花序;花被片6,淡紫色,上方中央者具一黃色斑點;雄蕊6,著生於較下位之花被上,3長3短,花絲具毛。 種特徵- 根長,尖端具鞘包圍,多毛。葉片革質,闊卵形或長斜方形或橢圓形;葉柄海綿質,長10-50 cm,浮於水面時變短且膨脹。花具柄,約15朵,螺旋排列於總花梗。
別名:水風信子、布袋蓮、浮水蓮花、鳳眼蓮、洋雨久花、大水萍、凤眼蓝<植物智: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e>
原產地:原產巴西。現廣佈於中國長江、黃河流域及華南各省。生於海拔200-1 500米的水塘、溝渠及稻田中。亞洲熱帶地區也已廣泛生長。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許氏草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許氏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許氏草,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許氏草,近基部
主要特徵
草本。葉片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花果期夏、秋間。
多年生草本,單株或偶分株,莖直立,高 15~35 公分,全株被毛。葉互生,具柄或葉延伸為翼柄;葉片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 5~10 公分,寬 1.5~3.5 公分,基部漸狹尖成翼,先端鈍形或銳尖形,刻缺狀緣或粗鋸齒緣,鋸齒常大小疏密不一,銳尖形。花單生腋出,花萼頂端分裂,裂片線條形,長 1~1.2 公分;花冠長細管狀,長 6~10 公分,純白色被短毛,頂端 5 裂,裂瓣平展,披針狀帶形,長 0.8~1 公分,先端尖微翹;雄蕊聯合並立,長約 0.5 公分,頂端絲狀;子房下位,柱頭膨大,2 裂。蒴果甕形,長 0.6~1.2 公分,具縱稜,宿存萼,熟時下垂;種子細小,極多數。
基本資料
學名:Hippobroma longiflora (L.) G. Don
簡誌:屬特徵:莖直立。葉互生,淺裂而具粗齒緣。花兩性,略兩側對稱,單生,腋生;花萼裂片5;花冠白色,5裂;雄蕊花絲合生,花藥合生,頂上被毛。蒴果。 種特徵:莖被毛。葉倒披針形,脈上被毛。花萼裂片狹三角形至線形。
別名:許氏草、同瓣草、马醉草<植物智:Hippobroma longiflora (Linnaeus) G. Don>
原產地:原產美洲、大洋洲、非洲等熱帶地方,馬達加斯加。中國華南地區零星觀賞種植,台灣高雄縣六龜鄉有馴化植株。台灣高雄縣六龜、美濃、旗山一帶散見自生,可以看到同瓣草野化的族群。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立鶴花,花側面
主要特徵
在台灣四季都開花,但以末秋季較盛開。另有白花變種。果實是蒴果,下半部是圓形,上端扁平而尖。
基本資料
學名: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立鄧伯、金魚木
原產地:熱帶西非、印度。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青黃枯葉蛾 若蟲
▲台北植物園 20240518 青黃枯葉蛾 若蟲
主要特徵
展翅約42-82mm,雄蛾較小,翅膀狹長寬大,後翅短,停棲時後翅常外露於左右兩邊,翅面有2列橫帶,亞外緣的斑點不相連,外緣波狀。雌蛾有兩型,黃色與綠色,前翅翅基至近前緣有一塊褐色的大斑,雄蛾則無,除了翅斑也可以看觸角,雄蛾觸角羽狀發達,雌蛾觸角構造簡單。卵,球形排列成對,外部附著長條狀鱗片,繭黃褐色,長橢圓型,可以隱約看蛹,繭絲外覆蓋黃色細毛。幼蟲有兩型,雄灰白色,雌黃褐色。幼蟲食性頗雜,為廣食性,各齡期斑型不同。本屬一種,本種頗為常見,幼蟲寄主有60多種植物,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夜晚出現,幼蟲棲息樹幹,白天容易看到。
基本資料
學名:Trabala Vishnou guttata (Matsumura,1909)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船仔草上的長斑擬燈蛾,幼蟲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上的長斑擬燈蛾,幼蟲
主要特徵
中小型,頭胸背板及前翅基部黃色具黑斑,前翅灰褐色,中央有一條粗廣的白色長斑,長斑內外側有2枚斑點。本屬6種,本種幼蟲食草為榕樹、稜果榕、水同木、牛奶榕等桑科榕屬植物,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成蟲6-10月發生,7月數量最多,有些地區夜間趨光大量出現,飛揚夜空十分壯觀,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Asota plana lacteata (Butler,1881)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