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鞭藤

2024/05/05 12:29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蔓性木質藤本,長可達 15 公尺,全株平滑,莖呈圓柱形,直徑約 0.5~0.8 公分。葉互生,二列,葉鞘包著莖,呈圓筒形,常約 2~7 公分;葉呈披針形,革質,長約 7~25 公分,寬約 0.5~3 公分,葉脈多數,很像竹子的葉子,但葉片的先端呈捲鬚狀,形狀很特殊,用來攀爬纏繞在大樹或灌叢上面生長。花期在春夏之間的 4~7 月,花小呈黃白色,頂生圓錐花序,花序高約 10~25 公分,兩性花,花被片 6,雄蕊 6 枚,伸出花被之外。果期 6~11 月,核果球形,成熟時顏色會變紅。

在臺灣只有這麼一種植物是用葉子末梢去纏繞其他植物的。

用途


藥用(莖及根狀莖,有利尿之效)。手工藝(莖可編織籃、筐)。

基本資料


學名:Flagellaria indica L.
簡誌:高大藤本,光滑無毛。葉披針形;葉鞘具葉耳。
別名:蘆竹藤、角仔藤
原產地:中國大陸產廣東、海南,印度、中南半島、琉球、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生於沿海地區海拔 40~450 公尺的溝邊、河邊疏林至海拔 1,500 公尺以下的地區。恆春半島及台東蘭嶼,於林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毬蘭

2024/05/05 12:25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糾結在茄苳樹上的毬蘭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毬蘭,花序

主要特徵


毬蘭屬纏繞性木質藤本灌木,通常著生於樹幹或岩石上。花冠上面亦密布絨毛,副花冠呈 5 裂而有光澤。它並非蘭科植物,而是屬於蘿藦科的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莖葉肉質多汁,常於莖節上生根。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長 5~ 7.5 公分,寬 3~4.5 公分。繖形花序,呈球狀開展,自葉腋處發出;花肉質,具長梗,乳白或灰白,但花心淡紅色,徑約 1~1.3 公分;花萼 5 裂,外部有毛,花冠上面亦密布絨毛,副花冠呈 5 裂而有光澤;花粉塊直立。骨葖果,線形,長 7~12 公分。種子先端有毛。

近似物種


毬蘭葉肉質,對生,長橢圓型、菱型、線型、心型等;花期夏至秋季,繖形花序,小花蠟質,花色有白、粉紅、紫、綠色、桃紅等。一般花市常見的品種,大多是 Hoya carnosa 的栽培種,葉色多了紅斑、白斑或黃斑,也有皺葉的品種。

用途


藥用(全株:清熱解毒,袪風利濕,清熱化痰,消腫止痛,通經下乳。治肺熱咳嗽,睪丸炎,中耳炎,乳腺炎,癰腫,瘰癧,乳婦奶少,關節痛。將毬蘭全株曬乾,可補血氣、益乳汁、清熱解毒,對尿道炎及關節炎,據說也有相當的療效。全株均可當藥材使用,鮮用或曬乾。藥性溫和帶苦味,消腫、袪風溼。若有跌打損傷,取全草搗爛敷於患處,一日換藥二、三次。治療風溼性關節炎:豬前腳一隻,黃酒或紅露酒 200 公撮,加清水淹滿豬腳為止,加新鮮毬蘭 80 公克,將豬腳燉爛,當天分二次服用,食肉服用燉液)。

培育方式


繁殖以扦插為主,春至秋季皆可進行。將枝條每 2-3 節剪成一段,去除最下節的葉子,切口可沾一些發根劑,斜插於排水良好的介質中,置於濕度高且無陽光直射處,約一個月可發根。也可將單片葉子剪下扦插,雖會長根,但不會長出新的植株,花市可見一盆 1 葉或 2 葉的心葉毬蘭盆栽,就是以葉片扦插成的。毬蘭生長慢,對肥料的需求並不高,生長期時每三個月施用一次好康多一號即可。

基本資料


和名:サクララン(桜蘭)(ホヤ)<Hoya carnosa>
英文名:Common Wax-plant
學名:Hoya carnosa (L. f.) R. Br.(有同物異名)
簡誌:屬特徵:纏繞藤本。葉對生,肉質。聚繖花序呈繖形排列。花冠肉質或臘質,副花冠裂片肉質,具縱溝;花粉塊2。蓇葖果。 科特徵:葉橢圓形,長5-14 cm,先端鈍或圓,側脈不明顯,基部具2腺體。
別名:臘蘭、臘花、瓷花、臘泉花
原產地:分佈於印度,台灣、中國大陸華南各省及日本。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常攀於岩石或樹幹。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茅毛珍珠菜(濱排草)

2024/05/05 12:11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花

主要特徵


二年生草本,具堅韌短匐枝,莖自基部分枝,帶紫紅色。莖高10-40cm,單一或簇生,直立,圓柱形,上部常具短枝,被細腺毛。葉為單葉,互生,無柄或幾無柄;葉片長2-7cm,寬1-2cm,肥厚多肉而有光澤,倒卵形或匙形,被黑色腺點,葉尖鈍形或銳形,葉基漸尖形,葉緣為全緣。

基本資料


學名:Lysimachia mauritiana Lam.
簡誌:二年生草本;莖單生或叢生,無毛,略肉質,上部常分枝,高10-40 cm。葉略肉質,無柄或近無柄,倒卵或匙形,長2-7 cm,鈍或銳尖頭,具黑色腺點。頂生總狀花序,常成圓錐狀,長4-12 cm。花白至淡粉紅色。果球形,徑4-6 mm。
別名:茅毛珍珠菜, 濱拂子, 濱排草
原產地: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北、南、東部及各離島岩岸地區岩隙或砂礫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地湧金蓮

2024/05/05 12:03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地湧金蓮


▲台北植物園 20230129 地湧金蓮,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30129 地湧金蓮,葉背,葉大型,長橢圓形,葉柄下部增大成一抱莖的葉鞘。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地湧金蓮,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具根莖、叢生草本,多次結實;假莖矮小,高不及 0.6 公尺,基部不膨大;真莖在開花前短小。葉大型,長橢圓形,葉柄下部增大成一抱莖的葉鞘。花序直立,直接生於假莖上,密集如球穗狀;苞片淡黃色或黃色,乾膜質,宿存,每一苞片內有花 2 列,下部苞片內的花為兩性花或雌花,上部苞片內的花為雄花;合生花被片先端具 5(3+2) 齒,離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處有短尖頭;雄蕊 5 枚;子房 3 室,胚珠多數。漿果三稜狀卵形,被極密硬毛。種子較大,扁球形,腹面有大而明顯的種臍。

用途


假莖作豬飼料;藥用:花可入藥,有收斂止血作用,治白帶、紅崩及大腸下血;莖汁用於解酒醉及草烏中毒。佛教寺院五樹六花的代表花卉之一。

基本資料


學名:Musella lasiocarpa (Fr.) C. Y. Wu ex H. W. Li.
簡誌:無描述。
別名:地母金蓮、千瓣蓮花、地涌金莲<植物智: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et) C. Y. Wu ex H. W. Li
原產地:中國雲南省中部至西部,多生於海拔 1,500~2,500 公尺的山間坡地或栽於庭園內。臺灣於 1996 年引進種植。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魚腥草(蕺菜)

2024/05/05 12:01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蕺菜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蕺菜,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蕺菜,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蕺菜,花序

主要特徵


花期 5~6 月,果期 7~8 月。食用。藥用(抗病毒、消炎)。

為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于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綠色,偶有紫色。

用途


作為中藥的魚腥草,更為人所熟知。魚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夠清熱、消炎、抗病毒。

在四川(泛指內地)有地方小吃,以魚腥草(折耳根)作為蘸料(沾料),用於烤肉、火鍋、路邊小吃等皆有廣泛應用。

基本資料


注音:蕺(ㄐㄧˊ)菜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簡誌:植物體高約40 cm,有強烈腥味,地下莖分枝多。葉闊心形,邊緣紅色,脈上有毛;葉柄常呈紅色。花小,無柄;花藥黃色。
別名:臭腥草(台灣南部台語)。蕺菜。魚腥草(本草綱目)、九節蓮、折耳根(阿星探店)
原產地:中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野小毛蕨

2024/04/21 13:26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葉表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葉背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生長在平野或林緣半遮蔭處,生長習性為地生。具頂羽片,基部羽片漸縮。

野小毛蕨。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葉柄長10-40cm,基部被線形鱗片;葉片長橢圓形,長25-52cm,寬9-19cm,草質,二回羽狀分裂,基部羽片漸縮,葉片最寬處在中段偏上方處;裂片側脈4-6對,單一不分叉,相鄰兩裂片最基部一對側脈連結,並由連結點向缺刻處伸出一條小脈,形成小毛蕨脈型;孢子囊群位於裂片中脈與邊緣之間,孢膜圓腎形,具短毛。

個人覺得十分不好辨認的蕨類之一,有些網頁看描述的很像突尖小毛蕨,也有些像小毛蕨,再繼續觀察。

近似物種


小毛蕨類群中,依照基部羽片特徵再分三大類(福星花園):
小毛蕨、廣葉毛蕨:基部羽片不縮或輕微短縮者有密毛。
野小毛蕨寬羽小毛蕨:基部羽片漸縮。
密腺小毛蕨、小密腺小毛蕨:基部羽片突縮成耳狀。

基本資料


學名:Christella dentata (Forsk.) Brownsey & Jermy
簡誌:莖直立,叢生,下羽片漸縮,小毛蕨脈,約1對連合。
別名:
原產地:低海拔地區常見。

進入閱讀更多...

霍香薊

2024/04/21 12:59


▲三貂嶺 20240421 霍香薊


▲三貂嶺 20240421 霍香薊,葉表


▲三貂嶺 20240421 霍香薊,葉背


▲三貂嶺 20240421 霍香薊,果期中的瘦果(細長黑色),快要掉光了


▲加九寮溪 20201121 霍香薊,花冠鱗片狀的冠毛與小花花冠等長或稍長(毛較疏)


▲加九寮溪 20201121 霍香薊,葉表,葉緣鋸齒數約十對以上,葉基部鈍形或寬楔形(判斷重點)

主要特徵


藿香薊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約 50 公分,莖直立,全株有軟毛;性喜生長於荒廢向陽地、平地及田邊比較乾燥貧脊的土壤上,它們喜歡曬太陽,適應力很強。和紫花藿香薊比較,紫花藿香薊喜愛生長在比較潮濕而肥沃的土壤中。葉片呈卵形、對生,有時會呈心形,長 5~13 公分,有柄,葉片兩面及柄均有毛。頭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花色為白色。果實為瘦果,線狀長橢圓形,黑色五稜,冠毛五枚,先端長芒狀,主要靠風力傳播。

近似物種


藿香薊在辨識上會有花色淡紫色或是淡藍色的情況,都屬於藿香薊。並非花冠白色的就是藿香薊,花冠紫色的就是紫花藿香薊,會有例外。

藿香薊屬類似的植物,葉緣鋸齒數約十對以上,兩者在黃昏時,皆會散發出較濃的氣味:
藿香薊:葉下表面有腺點,花冠白色或略帶藍紫色,鱗片狀的冠毛與小花花冠等長或稍長(毛較疏)。葉基部鈍形或寬楔形。
紫花藿香薊:葉下表面不具腺點,花冠粉紅色或藍紫色(白色稀少),鱗片狀的冠毛短於小花花冠(毛較密)。葉基部心形或截形。

用途


藥用(全草:辛、微苦、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止痛止血,排石。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泄瀉,胃痛,崩漏,腎結石,濕疹,鵝口瘡,癰疽腫毒,下肢潰瘍,中耳炎,外傷出血,濕疹癢癢)。

基本資料


英文名:Tropic Ageratum, Floss Flower
和名:カッコウアザミ(霍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 L.>
學名:Ageratum conyzoides L.(有同物異名)
簡誌:一年生草本;高30-60 cm,被剛毛,全株具濃香氣。葉卵形,具長柄,葉基截形或圓形,稀為心形,葉緣小鋸齒狀。頭花具60-75朵小花。瘦果黑色,長橢圓形;冠毛5,鱗片狀,邊緣鋸齒,先端芒刺狀。
別名:南風草, 勝紅薊、藿香蓟、胜红蓟(中国植物志:Ageratum conyzoides L.)
原產地:原產熱帶美洲,泛熱帶歸化。臺灣為低至中海拔常見雜草。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頭穗莎草(畫眉莎草)

2024/04/21 12:48


▲三貂嶺 20240421 畫眉莎草


▲三貂嶺 20240421 畫眉莎草,葉表側,穗近球形頭狀


▲三貂嶺 20240421 畫眉莎草,葉背側,莖稈橫切面三稜形,無節,實心,光滑


▲三貂嶺 20240421 畫眉莎草,近基部

主要特徵


草本。莖稈光滑三角。株高八十至一百公分,強健,鬚根紅褐色至黑色,根莖黑色,短,莖稈橫切面三稜形,無節,實心,光滑,高五十至七十公分,寬約三公釐,根生葉,三至六枚叢生,葉長線形,端部銳尖,基部延伸,葉全緣,粗糙,葉長約三十公分,可達九十公分,寬約六至八公釐,具摺,草質,葉面淺綠色,基部綴有紅褐色,平行脈,葉鞘長十至十八公分,封閉,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複繖房花序至繖房花序,初級輻射六至九分枝,極不等長,長零至八公分,直立至平展,次級輻射分枝短,長約二公分,總苞葉狀,七至九枚,極不等長,直立至平展,開展至反折,長五至六十公分,寬二至七公釐,小苞片披針形、卵狀披針形、卵形,長三至六公釐,寬一至三公釐,具三脈,稻草色,中肋綠色,先端粗糙,小穗七至五十枚,叢生,於分枝頂端形成一球形頭狀,小穗線狀披針形,扁平,長六至十二公釐,寬約二公釐,小穗軸直,寬約一公釐,小穗具小花十至二十枚,密集,雄蕊一枚,花絲長一公釐以下,白色,花藥白黃色,長約一公釐,線形,先端具錐狀附屬物,雌蕊心皮一枚,花柱綠色,長一公釐以下,柱頭三枚,長約一公釐,淺褐色,子房綠色,三稜形,長約一公釐,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底生(基生)胎座,瘦果,三稜形,先端具喙,長約一、二公釐,寬不足一公釐,褐色,具不明顯小點,明顯具柄,果柄基部膨大。

近似物種


刺桿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與頭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相似。
差別判別:刺桿莎草桿有疏鬆細刺,截面圓三角形,小穗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緊密交疊,穗形較不規則,穎片排列密,頭穗莎草桿光滑,截面鈍三角形,小穗橢圓狀披針形,多枚平行交疊,穎片排列較密,穗形近球形。

基本資料


學名:Cyperus eragrostis La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畫眉莎草、密穗莎草
原產地:原產熱帶美洲。2002年後歸化於台灣北部及東部低地及河濱公園。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棒頭草

2024/04/21 12:45


▲三貂嶺 20240421 棒頭草


▲三貂嶺 20240421 棒頭草,葉鞘


▲三貂嶺 20240421 棒頭草,花序,上半


▲三貂嶺 20240421 棒頭草,花序,下半


▲三貂嶺 20240421 棒頭草,基部附近

主要特徵


稈叢生,高約十至七十五公分,基部膝曲,常於基部分枝,大都光滑,葉線形、長披針形,端部銳尖,基部下延至桿,抱莖狀,全緣葉,葉身長而窄,扁平,葉二十五至一百五十公釐,寬三、四公釐,葉面綠色,平行脈,微粗糙或下面光滑,葉舌膜狀,長圓形,長三至八公釐,常二裂或頂端具不整齊裂齒,葉鞘光滑無毛,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完全花,下位花,圓錐花序,花序輪廓呈長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形,貌似穗狀,分枝長可達四公分,花莖圓柱形,有節,節間中空,小穗包括基盤長約二、三公釐,灰綠色或部分帶紫色,穎長圓形,與小穗約等長,長於小花,紙質,疏被短纖毛,具二脈,先端微凹,二淺裂,纖細,其上有細芒一枚,芒從裂口處伸出,細直,長一至三公釐,五脈,先端平截,有細齒突,外稃光滑,長約一公釐,先端具微齒,中間之脈延伸成芒,芒長約二公釐,易脫落,內稃長約外稃之半,花小而不明顯,無花柄,長於小短軸上,每一枚花包於二苞片中(外稃與內稃),花被二、三枚,退化成鱗片狀,雄蕊三枚,花藥長不及一公釐,雌蕊心皮一枚,花柱二枚,柱頭羽毛狀,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側膜胎座,穎果,橢圓形,一面扁平,長約一公釐。

近似物種


棒頭草屬,近似植物:
棒頭草:穎上的芒與穎近等長或略短。
長芒棒頭草:穎上的芒為穎的2-3倍長。

基本資料


學名: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
簡誌:無描述。
別名:棒头草<植物智: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
原產地:生於海拔100-3600米的山坡,田邊,潮濕處。台灣分布於低海拔至高海拔地區。在中國、朝鮮,日本,蘇聯,印度,不丹及緬甸等國也有分佈。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地耳草

2024/04/21 12:38


▲三貂嶺 20240421 地耳草(最高約有45cm)


▲三貂嶺 20240421 地耳草,葉表


▲三貂嶺 20240421 地耳草,花頂生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15~35 公分,莖具有多數分枝,直立或基部呈偃臥狀,接地部分常能生出根來,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常帶有腺點。花期 3 月起,果期 6~10 月。

葉卵形至長橢圓形,有時亦有呈卵狀三角形,長 0.2~1.0 公分,寬 0.1~0.6 公分,先端鈍或近似圓,基部鈍或心形而抱莖,紙質,全緣,表面呈綠色,背面略帶白色,主脈 1~3 條,側脈 1~2 條,細脈有時為不明顯;無緣生的腺點,而在葉片內有許多淡色腺點;無葉柄。花小,淡黃色至鮮黃色,開放時徑 0.5~0.9 公分,呈頂生的聚繖花序;花序長 2~5 公分;苞片對生,葉狀但小很多;萼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 0.2~0.5 公分,寬 0.05~0.2 公分,先端銳尖至鈍,無緣生的腺點,但內面具有淡色的腺點及腺點腺;花瓣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0.2~0.6 公分,寬 0.1~0.2 公分,先端鈍,基部漸狹,無腺體;雄蕊離生,約 5~30 枚;子房卵形,長 0.3~0.35 公分,光滑無毛;花柱 3 枚,離生,從基部便開始擴展;柱頭頭狀。果實為蒴果,圓柱形至球形,長 0.35~0.6 公分,寬 0.15~0.3 公分;種子橢圓形,長 0.05~0.07 公分,寬 0.02 公分,有縱的肋及橫向的溝紋,無假種皮,亦無頂生的附屬物,如有則很短。

用途


藥用(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治肝炎、跌打損傷以及瘡毒)。

基本資料


英文名:Lesser St. John'swort,Japanese St. John'swort
和名:ヒメオトギリ(姫弟切)<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學名: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簡誌:草本,高約0.45 m;老莖具4縱條紋,散生灰色腺點。葉卵形,卵狀三角形至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0.2-1.8 cm,寬0.1-1 cm,1-3出脈,網脈極不明顯,僅具灰色腺點,基部心形抱莖或楔形。種子具橫格紋。
別名:小還魂、Saukun(泰雅)、地耳草、斑鸡窝<植物志: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原產地:日本、朝鮮、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至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美國的夏威夷也有分布。中國產遼寧、山東至長江以南各省區。台灣全島低海拔之開闊地,稻田及潮溼地上。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