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花

2021/10/02 12:13


▲陽明山 20211002 紅樓花


▲陽明山 20211002 紅樓花,花側面


▲陽明山 20211002 紅樓花,花正面

主要特徵


花頂生,花梗細長,赤褐色,穗狀花序,成串,紅色,小花花冠細筒狀,喉部稍見肥大,花瓣容易脫落。花期 9~12 月。蒴果棒狀。

常綠灌木。株高 50~150 公分,叢生狀,莖枝自地下伸長,圓柱形,枝在莖節處腫大,自然分枝少。葉稍大形,長 12~20 公分,寬 5~8 公分,闊卵狀披針形,全緣,對生,表裏兩面皆光滑,正面鮮綠色,背面為稍淺的綠色,側脈 7~10 對。花頂生,花梗細長,赤褐色,穗狀花序,成串,紅色,小花花冠細筒狀,喉部稍見肥大,花瓣容易脫落。花期 9~12 月。蒴果棒狀。蜜源植物。

培育方式


繁植方法:扦插法,成活率極高,全年均可育苗,但以春末、夏、秋季為佳。

栽培方法:植株耐蔭性強,耐旱又耐濕。栽培土質不拘,任何土壤皆能生長,但以富含有機質或腐植土生育最為繁茂。栽培處全日照、半日照或蔭蔽處均能生長,但日照充足者有利開花。每季各施用腐熟豆餅水、堆肥或複合肥料各一次。春季為整枝適期,剪枝後可萌發吏多新枝,以供開花;除此之外,尚可矮化植株。冬季需防寒害或置於避風處;夏季水份的供應一定要足;否則易導致落葉,而失去觀賞的價值。

基本資料


學名:Odontonema strictum (Nees)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筒花。
原產地:熱帶雨林區,中美洲,波多黎各。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橢圓線蕨

2021/10/02 12:07


▲陽明山 20211002 橢圓線蕨


▲陽明山 20211002 橢圓線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側(微距)


▲陽明山 20211002 橢圓線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側(微距)

主要特徵


植株的葉子的外緣呈橢圓狀,葉子長在像是鐵線的葉柄上,所以叫做橢圓線蕨。

地上生,根莖長而匍匐,被黃褐色鱗片,鱗片圓披針形,具疏齒緣,密生。單葉,散生;營養葉葉柄長 10~30 公分,以關節與莖相連;葉片長 18~25 公分,寬 16~24 公分,長卵形,羽狀深裂,幾裂至葉軸處,裂片長 2~6 公分,寬 0.8~1.5 公分,基部下沿,略與窄翅相連;葉脈網狀,網眼中有游離小脈;孢子葉葉柄長 15~40 公分;葉片長 20~60 公分,寬 15~30 公分,與營養葉形狀相似。孢子囊群線形,斜生,著生在主脈兩側各一排,有時中斷,無孢膜。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ワヒトデ(岩人手)<Leptochilus ellipticus (Thunb.) Noot.>
學名:Colysis elliptica (Thunb.) Ching
簡誌:植株大小變化很大,幼葉單葉或單側不規則裂。
別名:大線蕨、鐵牛入石、寬羽線蕨、線蕨、线蕨(中國植物誌:Colysis elliptica (Thunb.) Ching)
原產地:中國大陸、尼泊爾、印度、緬甸、菲律賓、越南、琉球、日本及韓國,台灣低海拔地區普遍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白匏子

2021/09/20 12:38


▲陽明山 20210920 白匏子,雌株,花期至果期變換中


▲陽明山 20210920 白匏子雌株,花盛開中的花序(漸熟)


▲陽明山 20210920 白匏子雌株,盛開中的花,雌蕊花柱 3 裂(2/4)

主要特徵


半落葉性中喬木,嫩枝被有褐色星狀毛。花雌雄同株或異株,花序頂生,圓錐形排列,雄 蕊 多數,雌蕊花柱 3 裂,通常都是雌雄異株,但有例外,雄樹不結果,雌樹結果滿樹,蒴果球形,外被短毛和柔軟的長刺,有點像蜘蛛或小螃蟹的樣子。

近似物種


野桐白匏子(葉較方,葉背灰白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ウラジロアカメガシワ(裏白赤芽槲)<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ell.Arg. var. paniculatus>
學名: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ll. Arg.
簡誌:小枝,葉柄被絨毛狀星狀毛。葉菱形或菱狀卵形,有時呈菱狀腎形,全緣、鋸齒緣或3淺裂,下表面密被白色或淡黃褐色絨毛狀星狀毛 (下表面全被覆蓋)。
別名:白葉仔、白揪、力树、黄背桐、白叶子<中国植物志: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ell. Arg.>
原產地:中國南部、台灣。台灣全島低海拔山區向陽處,但尤以北部為多。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黃鵪菜

2021/09/20 12:36


▲陽明山 20210920 黃鵪菜,左邊的植株為粗毛小米菊


▲陽明山 20210920 黃鵪菜,花,約0.6cm


▲陽明山 20210920 黃鵪菜,瘦果(漸熟)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軟毛,且具乳汁;莖自基部抽出一至數枝,花莖直立,高約 20~60 公分;莖生葉,葉互生,莖葉長 1~4 公分,小型,稍分枝,根生葉有柄,倒披針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齒裂,長 6~15 公分。頭狀花序,複繖房狀排列,著生多花,花冠黃色,邊緣為舌狀花,中心為管狀花,徑約 0. 8 公分。瘦果約長 0.2 公分,茶褐色,扁平紡錘形,具 8~9 縱溝,冠毛有刺,白色,長約 0.3 公分。

近似物種


同屬類似的黃鵪菜:
大花黃鵪菜:限台灣東北角地區。瘦果深褐色。頭花盛開時直徑大於1.5cm,總苞長6-8mm。
黃鵪菜:中低海拔。瘦果淡褐色。葉全緣至琴狀羽裂,瘦果褐色,小於2mm。頭花盛開時直徑小於1.5cm,總苞長4-6mm。
台灣黃鵪菜:中海拔。葉倒向羽裂,瘦果紅褐色至深紫色,2-2.5mm長。頭花盛開時直徑小於1.5cm,總苞長4-6mm。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刀傷草、紫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刀傷草:花黃色,葉近全緣或不規則牙齒狀至羽狀分裂。
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基本資料


和名:オニタビラコ(鬼田平子)<Youngia japonica>
學名:Youngia japonica (L.) DC.
簡誌:二年生草本,全株被疏的細柔毛,基部分枝,高20-50 cm,花莖有時可抽長至100 cm。基生葉蓮座狀,倒披針形,琴狀羽分裂。頭花排列為繖房狀;頭花直徑7-8 mm。瘦果橢圓形,約1.8 mm長,褐色,尖端漸縮,具11-13道縱稜。冠毛白色,宿存。常見雜草。
別名:日本苦賈菜, 黃瓜菜, 黃鵪菜
原產地:熱帶亞洲。分佈於台灣低、中海拔之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類雛菊飛蓬

2021/09/20 12:26


▲陽明山 20210920 類雛菊飛蓬


▲陽明山 20210920 類雛菊飛蓬,瘦果上方


▲陽明山 20210920 類雛菊飛蓬,瘦果側面

主要特徵


草本,具短根莖,莖短,葉蓮座狀,葉片倒卵形至匙形,基部葉柄狀,先端銳尖,散生毛被,全緣至略為齒牙緣。頭花倒錐狀,單一,直徑3-6公厘,總梗不分枝,長3-7公分,具小苞片;總苞線形,先端銳尖,邊緣膜質,外苞片長約0.5公厘,被毛;內苞片光滑至被毛,長0.7-0.8公厘,舌狀花2層,雌性,舌瓣白色至淺黃色,長約0.7公厘,管狀花兩性,花冠5裂,白色至淺黃色,長約1.3公厘,花藥長約0.3公厘;瘦果同型,被毛,冠毛1層,纖細,為易斷的剛毛,近與花冠等長。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ケセンボンギクモドキ(苔千本菊擬)<Lagenophora sp.>
學名:Erigeron bellioides DC.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生於南非,歸化於澳洲,夏威夷,玻多黎各。於臺灣歸化於北部。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細梗山螞蝗

2021/09/05 15:21


▲魚蕨步道 20210905 總是在不經意的路邊發現的細梗山螞蝗


▲魚蕨步道 20210905 細梗山螞蝗,花(下方)

主要特徵


草本。花梗5-12mm長。各節莢果呈鈍三角形狀。常見於低海拔山區陰濕小徑旁。

近似物種


細梗山螞蝗:三出葉,葉背有白色斑點。
琉球山螞蝗:三出葉,葉背無白色斑點。

基本資料


和名:トキワヤブハギ(常盤藪萩)<Desmodium leptopus>
學名:Hylodesmum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H. Ohashi & R. R. Mill
簡誌:草本,疏被毛。三出葉,頂小葉微卵形,無毛,脈不明顯,背面具白點。托葉披針形,長5-7 mm。花紫色。莢果2-4節,腹面收縮,長1-2 cm,各節半菱形。與前亞種區別在於葉微卵形,無毛,脈不明顯,背面具白點。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森林及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鬼紫珠

2021/09/05 15:09


▲魚蕨步道 20210905 鬼紫珠


▲魚蕨步道 20210905 鬼紫珠,花序


▲魚蕨步道 20210905 鬼紫珠,枝葉密生黃褐色毛為其特徵

主要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5 公尺,全株被星狀軟毛,具多數分枝;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圓柱形,綠色。葉對生,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15~35 公分 長,6~10 公分寬,基部楔形,先端漸尖形,上面葉脈被毛,背面密被黃褐色茸毛,兩面均有金黃色透明腺點。花序緊密,苞片常呈葉狀。花無柄;花萼管狀,深裂,裂片狹三角形至近線形;花冠外側密被毛;花藥紫色;子房密佈腺點及毛。果球形,熟時紫色果實變為白色漿果,萼宿存。本種花近無柄,密集於花序分枝的頂端;花萼管狀,幾全部包被果實,萼齒尖長等特徵;其次是:紫珠屬(Callicarpa)植物果實多為珠形、紫色、紫紅色,而鬼紫珠熟時為白色,枝葉密生黃褐色毛,甚易與其他紫珠區別。

註:植物名加了「鬼」字,通常意味著植株多毛或多刺。

用途


藥用(根:清熱除濕,活血止血,收斂。治咳嗽,頭痛,外傷出血,風濕痹痛,胃出血。)。可煉芳香油。花多數,雄蕊多又細長,花藥紫色。鬼紫珠熟時為白色,枝葉密生黃褐色毛,甚易與其他紫珠區別。

基本資料


學名: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簡誌:常綠灌木,植株密被長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針形,15-35 cm 長,6-10 cm寬。花序緊密,苞片常呈葉狀。花無柄;花萼管狀,深裂,裂片狹三角形至近線形;花冠外側密被毛;花藥紫色;子房密佈腺點及毛。果球形,白色。
別名:枇杷葉紫珠, 長葉紫珠、枇杷叶紫珠<植物智:Callicarpa kochiana Makino>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越南、菲律賓、日本、海南及台灣。廣泛生長於台灣北部及中部山麓及低海拔山地,最高可達 900 公尺處,叢林內,多見於次生林內,宜蘭、基隆、台北、苗栗、南投,山麓或次生林內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杉木(福州杉)

2021/09/05 15:01


▲魚蕨步道 20210905 杉木


▲魚蕨步道 20210905 杉木,葉芽

主要特徵


呈尖塔形;樹皮鱗狀,褐色,內皮紅色;大枝平展,小枝近輪生;線狀披針形葉子,革質,稍硬而刺手,先端漸尖,少微鈍,葉緣有細齒,葉面深綠色,有光澤,除葉先端及基部外兩側有窄氣孔帶,微具白粉或白粉不明顯,葉底淡綠色,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明顯白色氣孔帶;老樹之葉通常較窄短、較厚,上面無氣孔線。[2]長2.5~6厘米,基部扭轉成二列;雌雄同株,花期4月;圓卵形球果,當年十月下旬成熟,每種鱗有種子3粒,暗褐色,有光澤,種子兩側有翅,果期10月。

近似物種


台灣的巒大杉為其變種。
巒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 Hayata)
毬果較小,長 2~3 公分,徑約 2 公分;葉亦較短,長 2~3 公分,寬 0.25 公分,略呈斜上昇狀生長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毬果較大,長 4~6 公分,徑約 4~5 公分;葉較大,長 5~6 公分,寬 0.5~0.7 公分,呈闊展狀生長
保育季刊:巒大杉及福州杉的親緣地理及保育.pdf

用途


木材(經濟價值供用材)。製皂(種子含油約20%)。藥用(樹皮及根、葉能祛風燥濕、收斂止血;樹皮含單寧)。

培育


主要利用扦插及播種繁殖。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質較多的酸性土壤中,幼樹較耐陰。

基本資料


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簡誌:無描述。
別名:廣州杉、杉木、福州杉、廣葉杉
原產地:原產於中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及越南、寮國北部。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三角葉陵齒蕨(爪哇陵齒蕨)

2021/09/05 14:01


▲魚蕨步道 20210905 三角葉陵齒蕨


▲魚蕨步道 20210905 三角葉陵齒蕨,葉緣上的孢子囊群

根莖短匍匐狀,具窄鱗片,葉叢生;葉柄長7-12cm;葉片長12-18cm,寬10-14cm,一至二回羽狀複葉;基部羽片最長,約5-7cm,寬約1.5cm;小羽片中脈顯著,常為斜方形,有時則呈長菱形,上下表面光滑無毛,葉脈游離,葉緣齒狀;孢子囊群著生在小脈頂端的橫向連接脈上,孢膜橫長形,沿裂片邊緣生長。

備註:關於陵齒蕨(鱗始蕨)的特徵與紀念 Lindsay 發現陵齒蕨(鱗始蕨)

學名:Lindsaea orbiculata (Lam.) Mett. ex Kuhn var. deltoidea Wu
簡誌:羽片不具中肋,至少基部為二回羽狀複葉,小羽片不規則四角形,各羽片不相似,頂羽片及頂小羽片長菱形,淺鋸齒緣,孢子囊群不連續,游離脈。
別名:兩廣鱗始蕨、長柄鱗始蕨、爪哇陵齒蕨<Lindsaea javanensis Blume>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短腹幽蟌

2021/09/05 13:55


▲魚蕨步道 20210905 短腹幽蟌,停留在乾枯的樹枝上


▲魚蕨步道 20210905 短腹幽蟌,側面角度


▲魚蕨步道 20210905 短腹幽蟌,正面角度

主要特徵


體長39-52mm,雄蟲頭胸部黑色, 合胸側視有橙紅色的魚鉤狀斑紋,腹部橙紅色, 後半段黑色,雌蟲合胸灰黑色,側視為黃色斜狀紋,腹部黑色,側視有一條黃色的縱線,翅膀黑褐色,末段透明 ,雄蟲近基部半透明。本屬1種,又稱台灣蜻蛉,為台灣特有種, 族群遍布全台,4-11月出現,其中以6-9月份最多,常見於的溪流群集,雌蟲產卵於水中的石頭或枯木上,也會潛入水中產卵,行為十分特殊。稚蟲體型寬廣,腹面體側具腹管鰓,尾鰓三條肉質,末端束管狀。

基本資料


學名:Euphaea formosa Hagen, 1869 [特有]
別名:台灣蜻蛉。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