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主軸、羽軸皆有溝,溝相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以及築巢在上頭的長觸肢跑蛛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或短而直立,具淡褐色線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 30~70 公分,基部被鱗片;葉片三角狀卵形,長 50~90 公分,寬 30~70 公分,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羽片具短柄,長 15~45 公分,寬 5~10 公分,羽軸有溝,與葉軸上的溝相通;小羽片淺裂至中裂,葉脈游離,側脈羽狀分叉;孢膜線形,位在裂片側脈上,最基部之側脈常可見成對出現的靠背雙蓋形。幼葉和過溝菜蕨一樣可供食用。
近似物種
看起來類似的蕨類:
台灣樹蕨:植株本身較硬,主軸的溝不明顯且有鱗毛,老株有樹裙形成。
廣葉鋸齒雙蓋蕨:植株本身較硬,主軸的溝明顯但無鱗毛。
用途
食用(嫩葉可食)。藥用(葉汁塗布,治皮膚病)。
成株與幼株的型態差異頗大。幼株羽片部分十分脆弱易折斷,也常見被蟲吃到剩下較粗的葉脈,觀察時要小心。
食草植物(帶錨紋蛾幼蟲食草)。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ロハノコギリシダ(広葉鋸羊歯)<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學名: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較靠近裂片中軸或小羽軸,裂片側脈以二叉為主,偶有單一不分叉者,小羽片 18x4 cm。
別名:烏來蕨。膨大雙蓋蕨。烏來雙蓋蕨。毛柄短肠蕨(中國植物誌:Allantodia dilatata)
原產地:日本、中國大陸、印尼及台灣。台灣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築巢在廣葉鋸齒雙蓋蕨的長觸肢跑蛛,頭部,拍攝時不斷在葉表葉背間跑來跑去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長觸肢跑蛛,側面,下方為廣葉鋸齒雙蓋蕨
主要特徵
體長雌9-10mm,眼8枚排成2列,前列橫向,後列前曲,頭胸背板黃褐色,中央有一條白色的縱帶,縱帶內有一條褐色的細線條紋,腹背板褐色,中央具白色的縱帶,縱帶前段有2條細褐色線紋至端部合為一條未達腹末端,各步足黃褐色具黑色的短毛,雄蛛外觀近似雌蛛但觸肢較長,約等於身體長度,其上顎前緣佈滿灰色長毛。本種分類於潮蛛屬,台灣記錄一種,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棲息於五節芒葉背,有些個體會於葉面的洞口內築簡單的網棲息,遇到騷擾會於葉片上下躲藏,習性近似某種微蟹蛛十分有趣。
基本資料
學名:Hygropoda higenaga
種名:higenaga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原生 Native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台灣楤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台灣楤木,葉表有刺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台灣楤木,葉背有刺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台灣楤木,樹幹有刺
主要特徵
落葉小喬木,形體上較裏白楤木略大而粗壯,樹幹通直,基部有瘤刺,側枝及小枝密生銳刺,銳刺多呈螺旋狀排列,全株幼嫩部分及葉面被有鐵銹色毛茸。葉生枝端,二回羽狀複葉,對生,具短柄,小葉近於無柄;葉片長 8~15 公分,寬 4~8 公分,長卵形,葉基心形,葉尖呈銳尖,葉緣為粗鋸齒緣,下表面淺綠色,或稍帶粉白色;葉軸上密生銳刺。花序為圓錐狀繖形花序,,花梗與萼片均被長毛;苞片線形,,長約 0.3 公分;花瓣 5 枚,長約 0.2 公分,長橢圓形;雄蕊 5 枚,花絲平滑,長約 0.3 公;柱頭 5 裂。果實為核果,球形,熟呈漿果狀,紫黑色,徑 0.3~0.4 公分,上有 5 條角稜,先端具宿存花柱。
近似植物比較
台灣有三種俗稱的刺樬(不是刺蔥屬),可能是因為樹幹上都有刺:
鵲不踏/台灣楤木:葉上有刺,葉背有刺。小葉柄短,葉柄、葉軸被毛。
裡白楤木/白刺楤:葉子兩面近光滑,葉背泛白。
食茱萸/紅刺楤:葉上無刺,葉背有刺。
基本資料
學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簡誌:莖疏被刺,被黃褐色絨毛。2回羽狀複葉,革質;小葉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8-15 cm,細鋸齒緣。
別名:臺灣蔥木、灣楤木、刺蔥、刺楤、台湾毛楤木<植物智: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及西南部地區、海南島,臺灣。生長於海拔200-2100公尺。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金絲草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金絲草,葉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金絲草,果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高 10~30 公分,稈叢生,直立或基部稍傾斜,纖細,節明顯,節上生白毛,少分枝。葉互生,排成 2 列,葉片扁平,條狀披針形,長 2~4 公分,寬 0.1~0.3 公分,先端尖,兩面和葉緣均有微毛,葉鞘禿淨,鞘口有毛。花果期 5~9 月,穗狀花序從稈頂生出,柔弱而微彎曲,長 1.5~3 公分,小穗成對,花乳白色,第二穎約長於第一穎,而第二外穎稍短於第一穎,穎片及外穎頂端延伸成細弱彎曲的芒,構成穗軸上密生金黃色的柔軟長芒,形似貓尾。穎果長橢圓形。全株採下來,帶回家用水洗淨,以水煮開,再加入蜂蜜或糖,就是好喝的夏季飲料或將全草洗淨後曬乾,煮開水飲用,為絕佳的涼茶。
用途
青草茶材料。藥用(全草:甘、淡、寒。效用: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涼血,抗癌。治黃疸型肝炎,熱病煩渴,淋濁,小便不利,尿血,糖尿病)。
基本資料
和名:イタチガヤ(鼬茅)<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學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簡誌:花序長1.5-3 cm。無柄小穗長1.5-2 mm;雄蕊1枚,花藥長約1 mm。
別名:金丝草<植物智: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原產地:中國、日本、印度及馬來西亞。台灣全島平原坡地及低山丘陵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葉表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葉背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花苞與杯狀蜜腺(蜜杯)
▲陽明山 20220626 冇骨消,近基部
主要特徵
常綠或半冬枯草本植物多年生亞灌木,其莖髓心很軟,全株光滑、有腥臭味。花序間有黃色杯狀蜜腺。花期在 6~8 月。果實熟時橙紅色。
莖直立而多分歧,高 1~3 公尺。葉對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長可達 30 公分,小葉 3~7 枚,橢圓狀披針形,長 10~15 公分,邊緣有細鋸齒,近於無柄。複繖房花序頂生,花數極多,花朵白色,細小,五裂瓣。
用途
蜜源植物。藥用(全草:消腫解毒,利尿,解熱鎮痛,活血散瘀。治肺癰,風濕性關節炎,無名腫毒,腳氣浮腫,泄瀉,黃疸,咳嗽痰喘;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基本資料
注音:冇(ㄇㄡˇ)骨消
和名:タイワンソクズ(台湾蒴藋)<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var. formosana (Nakai) H.Hara>
學名: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簡誌:小枝髓部白色。小葉3-5,膜質,側生者無柄或具短柄,長7-20 cm,先端漸尖,細鋸齒緣,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淺綠色。
別名:台灣蒴藋(ㄕㄨㄛˋ ㄉㄧㄠˋ)、七葉蓮、冇骨消、陸英、蒴藋、接骨草、蒴藋、陆英<中国植物志: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全島中及低海拔空曠地或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磚子苗
▲魚蕨步道 202405012 磚子苗,葉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磚子苗,葉背與莖稈
▲魚蕨步道 202405012 磚子苗,瘦果線橢圓形
▲魚蕨步道 202405012 磚子苗,近基部莖稈
主要特徵
多年生。木本短根莖 ,有棕色纖維。莖稈單生或叢生,直立,橫截面三角形,高10-50公分(cm),光滑,基部或多或少增厚。葉片相當多,比莖短或等長,葉片線性,寬 3-6毫米(mm),扁平有摺,紙質;鞘淡白,最終變成褐色或褐紅色。簡單傘房花序,3-8公分(cm)寬, 3-12輻射枝,開展,更長至8公分(cm)長,終止端只有一穗,穗圓柱形,長 1-2.5公分(cm),寬 6-10毫米(mm),密軸承多小穗,綠色;葉狀苞片3-8,下部超越傘房花序。小穗蔓延或較低的或多或少彎折,線披針形,長 3-5毫米(mm),0.7毫米(mm)寬,軸承 4或5穎,1 - 或2果; 小穗軸基部有節理,披白色透明翅膀。穎披針形,長橢圓形,先端鈍或短尖狀 ,3毫米(mm)長,邊緣內捲,膜質,淡白色,有脈,龍骨瓣 3出脈,形成一個鈍角回來。花柱長於瘦果;柱頭 3。雄蕊3。瘦果線橢圓形,2 / 3穎長,稻草色,有柄。
近似物種
磚子苗雖有稱之莎草磚子苗,依據簡誌所示,兩者是不同品種:
磚子苗:小穗平展,基部者常逆向後仰。
莎草磚子苗:小穗直立或斜生。
基本資料
學名:Cyperus cyperoides (L.)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臺灣低海拔山區。另分布於熱帶非洲,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群島,澳大利亞北部,夏威夷群島,向北延伸以日本西部。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長葉腎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長葉腎蕨,葉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長葉腎蕨,葉背
▲魚蕨步道 202405012 長葉腎蕨,基部,生長在樹幹上,基部有球形
主要特徵
地上生,莖短直立狀,並向外伸出長匍匐莖;葉叢生短莖上,下垂,長 50~100 公分以上,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呈長披針形,長 0.8~18 公分,寬約 2 公分,基部楔形,不具耳狀突起,羽片基部與葉軸不重疊,葉表邊緣有泌水孔;葉脈游離,羽片側脈 1~2 次分叉,未達葉緣;孢子囊群位在前側小脈頂端,孢膜圓腎形。
近似物種
腎蕨:岩生或地生。羽片基部覆蓋羽軸。孢膜腎形。乾旱時其匍匐莖上會長塊莖。
長葉腎蕨:岩生。孢膜圓腎形。
毛葉腎蕨:著生或地生。羽片僅貼近葉軸,近葉軸有耳狀突出葉。葉上或葉背有鱗毛(不一定)。孢膜腎形。
用途
食用(東部原住民部落達魯瑪克經常食用的野菜,可川燙,長葉腎蕨口感比山蘇好,纖維脆又細)。羽片長,不具葉耳,下垂。地上生,莖短直立狀,並向外伸出長匍匐莖;葉叢生短莖上,下垂,一回羽狀複葉。嫩葉可食。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ウビカンジュ(鳳尾貫衆)<Nephrolepis biserrata (Sw.) Schott>
學名:Nephrolepis biserrata (Sw.) Schott
簡誌:羽片長,不具葉耳,植株長30~60cm,下垂。
別名:雙齒腎蕨、长叶肾蕨(植物智:Nephrolepis biserrata (Sw.) Schott )
原產地:泛熱帶分布,在臺灣見於全省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印度鞭藤,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蔓性木質藤本,長可達 15 公尺,全株平滑,莖呈圓柱形,直徑約 0.5~0.8 公分。葉互生,二列,葉鞘包著莖,呈圓筒形,常約 2~7 公分;葉呈披針形,革質,長約 7~25 公分,寬約 0.5~3 公分,葉脈多數,很像竹子的葉子,但葉片的先端呈捲鬚狀,形狀很特殊,用來攀爬纏繞在大樹或灌叢上面生長。花期在春夏之間的 4~7 月,花小呈黃白色,頂生圓錐花序,花序高約 10~25 公分,兩性花,花被片 6,雄蕊 6 枚,伸出花被之外。果期 6~11 月,核果球形,成熟時顏色會變紅。
在臺灣只有這麼一種植物是用葉子末梢去纏繞其他植物的。
用途
藥用(莖及根狀莖,有利尿之效)。手工藝(莖可編織籃、筐)。
基本資料
學名:Flagellaria indica L.
簡誌:高大藤本,光滑無毛。葉披針形;葉鞘具葉耳。
別名:蘆竹藤、角仔藤
原產地:中國大陸產廣東、海南,印度、中南半島、琉球、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生於沿海地區海拔 40~450 公尺的溝邊、河邊疏林至海拔 1,500 公尺以下的地區。恆春半島及台東蘭嶼,於林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糾結在茄苳樹上的毬蘭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毬蘭,花序
主要特徵
毬蘭屬纏繞性木質藤本灌木,通常著生於樹幹或岩石上。花冠上面亦密布絨毛,副花冠呈 5 裂而有光澤。它並非蘭科植物,而是屬於蘿藦科的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莖葉肉質多汁,常於莖節上生根。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長 5~ 7.5 公分,寬 3~4.5 公分。繖形花序,呈球狀開展,自葉腋處發出;花肉質,具長梗,乳白或灰白,但花心淡紅色,徑約 1~1.3 公分;花萼 5 裂,外部有毛,花冠上面亦密布絨毛,副花冠呈 5 裂而有光澤;花粉塊直立。骨葖果,線形,長 7~12 公分。種子先端有毛。
近似物種
毬蘭葉肉質,對生,長橢圓型、菱型、線型、心型等;花期夏至秋季,繖形花序,小花蠟質,花色有白、粉紅、紫、綠色、桃紅等。一般花市常見的品種,大多是 Hoya carnosa 的栽培種,葉色多了紅斑、白斑或黃斑,也有皺葉的品種。
用途
藥用(全株:清熱解毒,袪風利濕,清熱化痰,消腫止痛,通經下乳。治肺熱咳嗽,睪丸炎,中耳炎,乳腺炎,癰腫,瘰癧,乳婦奶少,關節痛。將毬蘭全株曬乾,可補血氣、益乳汁、清熱解毒,對尿道炎及關節炎,據說也有相當的療效。全株均可當藥材使用,鮮用或曬乾。藥性溫和帶苦味,消腫、袪風溼。若有跌打損傷,取全草搗爛敷於患處,一日換藥二、三次。治療風溼性關節炎:豬前腳一隻,黃酒或紅露酒 200 公撮,加清水淹滿豬腳為止,加新鮮毬蘭 80 公克,將豬腳燉爛,當天分二次服用,食肉服用燉液)。
培育方式
繁殖以扦插為主,春至秋季皆可進行。將枝條每 2-3 節剪成一段,去除最下節的葉子,切口可沾一些發根劑,斜插於排水良好的介質中,置於濕度高且無陽光直射處,約一個月可發根。也可將單片葉子剪下扦插,雖會長根,但不會長出新的植株,花市可見一盆 1 葉或 2 葉的心葉毬蘭盆栽,就是以葉片扦插成的。毬蘭生長慢,對肥料的需求並不高,生長期時每三個月施用一次好康多一號即可。
基本資料
和名:サクララン(桜蘭)(ホヤ)<Hoya carnosa>
英文名:Common Wax-plant
學名:Hoya carnosa (L. f.) R. Br.(有同物異名)
簡誌:屬特徵:纏繞藤本。葉對生,肉質。聚繖花序呈繖形排列。花冠肉質或臘質,副花冠裂片肉質,具縱溝;花粉塊2。蓇葖果。 科特徵:葉橢圓形,長5-14 cm,先端鈍或圓,側脈不明顯,基部具2腺體。
別名:臘蘭、臘花、瓷花、臘泉花
原產地:分佈於印度,台灣、中國大陸華南各省及日本。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常攀於岩石或樹幹。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505 茅毛珍珠菜,花
主要特徵
二年生草本,具堅韌短匐枝,莖自基部分枝,帶紫紅色。莖高10-40cm,單一或簇生,直立,圓柱形,上部常具短枝,被細腺毛。葉為單葉,互生,無柄或幾無柄;葉片長2-7cm,寬1-2cm,肥厚多肉而有光澤,倒卵形或匙形,被黑色腺點,葉尖鈍形或銳形,葉基漸尖形,葉緣為全緣。
基本資料
學名:Lysimachia mauritiana Lam.
簡誌:二年生草本;莖單生或叢生,無毛,略肉質,上部常分枝,高10-40 cm。葉略肉質,無柄或近無柄,倒卵或匙形,長2-7 cm,鈍或銳尖頭,具黑色腺點。頂生總狀花序,常成圓錐狀,長4-12 cm。花白至淡粉紅色。果球形,徑4-6 mm。
別名:茅毛珍珠菜, 濱拂子, 濱排草
原產地: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北、南、東部及各離島岩岸地區岩隙或砂礫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