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口攀蜥

2022/07/03 13:06


▲陽明山 20220703 黃口攀蜥正從樹葉中爬出來,透露著無辜的眼神


▲陽明山 20220703 順著樹枝爬行的黃口攀蜥,體背斑紋較鮮艷的個體,背面側

主要特徵


體長7-21mm,外觀近似斯文豪氏攀蜥但本種體型較小,也是台灣最小的攀木蜥蝪,嘴巴內側和舌頭黃色而得名,體背一般有深褐色的花邊縱紋,側視有菱斑連貫形成黃色縱帶,但體色及斑紋多變,雄性喉部有橘色斑塊,具領域性,若有外物靠近喉部會擴張並做出伏地挺身的趨敵動作。本屬有5種,容易與斯文豪氏攀蜥混淆,俗稱肚定、竹虎、山狗大,一般人會與斯文豪氏攀蜥混為一談。本種台灣北部較常見,體色會隨環境改變,隱密性高,白天出現,夜晚休息,肉食性,以小昆蟲為食。台灣最小型的攀木蜥蜴。

基本資料


學名:Diploderma polygonata xanthostoma(2018年10月修訂)原為: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別名:琉球龍蜥台北亞種、肚定(閩)、竹虎(閩)、山狗太(客)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斯文豪氏攀蜥

2021/05/30 13:39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打架中的斯文豪氏攀蜥(下方這隻尾巴脫皮未完成)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斯文豪氏攀蜥,戰勝一方(尾巴無脫皮)

主要特徵


大型,體色灰褐色至灰綠色,背面密部鱗狀棘刺,具黃色不明顯的斜紋,雄性腹側近基部有黃色寬型的縱帶,喉部較大且有明顯的白斑,口腔外緣白色,具強烈的領域性,通常一棵樹只容得下一隻雄蜥,常見伏地挺身威嚇。本屬有5種,本種為為台灣特有種,因為身體背兩側有鮮黃的縱帶,經常停駐路中不動,又叫:肚定(肚燈),安定如釘而命名。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喜歡停棲樹幹,晝行性,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蚯蚓為食,為台灣最常見的種類。

關連人物


羅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
十九世紀,歐美各國探險家陸續來臺採集動物及植物標本進行研究。第一位在臺灣本島進行蒐集,同時大規模、有系統地加以整理,開啟臺灣自然史研究者則為斯文豪。為了紀念斯文豪的貢獻,許多物種皆以斯文豪為名,如:斯氏懸鉤子(Rubus swinhoei)、斯氏紫斑蝶(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斯文豪氏天牛(Paraglenea swinhoei)、斯文豪大蝸牛(Nesiohelix swinhoei)、斯文豪小山蝸牛(Platyrhaphe swinhoei)、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等等。

基本資料


學名:Japalura swinhonis (Günther, 1864) [特有]
別名:箕作氏攀蜥,俗稱攀木蜥蝪、肚定(肚燈)
原產地:台灣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