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葉鋸齒雙蓋蕨

2022/10/10 13:36


▲三貂嶺 20221010 雨天樹蔭下的廣葉鋸齒雙蓋蕨


▲三貂嶺 20221010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表


▲三貂嶺 20221010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表側,主軸、羽軸具溝,溝相連(微距)


▲三貂嶺 20221010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背側(微距)


▲三貂嶺 20221010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與葉柄有溝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或短而直立,具淡褐色線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 30~70 公分,基部被鱗片;葉片三角狀卵形,長 50~90 公分,寬 30~70 公分,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羽片具短柄,長 15~45 公分,寬 5~10 公分,羽軸有溝,與葉軸上的溝相通;小羽片淺裂至中裂,葉脈游離,側脈羽狀分叉;孢膜線形,位在裂片側脈上,最基部之側脈常可見成對出現的靠背雙蓋形。幼葉和過溝菜蕨一樣可供食用。

近似物種


看起來類似的蕨類:
台灣樹蕨:植株本身較硬,主軸的溝不明顯且有鱗毛,老株有樹裙形成。
廣葉鋸齒雙蓋蕨:植株本身較硬,主軸的溝明顯但無鱗毛。

用途


食用(嫩葉可食)。藥用(葉汁塗布,治皮膚病)。
成株與幼株的型態差異頗大。幼株羽片部分十分脆弱易折斷,也常見被蟲吃到剩下較粗的葉脈,觀察時要小心。
食草植物(帶錨紋蛾幼蟲食草)。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ロハノコギリシダ(広葉鋸羊歯)<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學名: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較靠近裂片中軸或小羽軸,裂片側脈以二叉為主,偶有單一不分叉者,小羽片 18x4 cm。
別名:烏來蕨。膨大雙蓋蕨。烏來雙蓋蕨。毛柄短肠蕨(中國植物誌:Allantodia dilatata)
原產地:日本、中國大陸、印尼及台灣。台灣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台灣原生種。


▲三貂嶺 20201101 廣葉鋸齒雙蓋蕨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廣葉鋸齒雙蓋蕨


▲草湳 20180930
聽登山的阿媽說:這附近成株都被折去嫩葉當作過貓食用,聽說都被登山客摘走,或是整株扯斷,小心拉肚子... 這不是「過貓」啦...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虎山步道 20180714


▲新店和美山 20180331


▲三貂嶺 20201101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表,主軸與羽軸的溝相通


▲三貂嶺 20201101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背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背


▲新北投 葉背與孢子囊群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廣葉鋸齒雙蓋蕨,葉背上的線形孢膜裡的孢子囊群(微距)


▲象山 20190331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末端(頂羽片)的葉表(1/2)


▲象山 20190331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末端(頂羽片)的葉背有孢子囊群形成(2/2)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廣葉鋸齒雙蓋蕨有孢子囊群,近頂羽片的葉表(1/2)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廣葉鋸齒雙蓋蕨有孢子囊群,近頂羽片的葉背(2/2)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廣葉鋸齒雙蓋蕨有孢子囊群,近中段的葉表(1/2)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廣葉鋸齒雙蓋蕨有孢子囊群,近中段的葉背(2/2)


▲象山 20190331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羽軸正面(1/2)


▲象山 20190331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羽軸背面(2/2)


▲新店和美山 20180707 葉軸、羽軸具U形溝,兩溝相通(近基部)


▲草湳 20180930 葉背(孢子囊尚未形成)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葉背 +孢子囊群
從葉脈旁邊,明顯看到線形的孢膜在葉脈兩側(雙蓋),當孢膜裂開後,孢子囊就會慢慢跑出來,時機成熟時,就會掉落在附近,形成新的植株。


▲虎山步道 20180714 葉背 +孢子囊群(放大)
著生於裂片的側脈上,具線形之孢膜


▲三貂嶺 20201101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葉柄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廣葉鋸齒雙蓋蕨的基部與葉柄


▲虎山 20180602 基部與柄與新芽


▲新店和美山 20180331 基部與柄


▲象山 20190331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與葉柄


▲草湳 20180930 近基部的柄


▲新店和美山 20180922 基部與葉柄 被線形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