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籜矢竹

2020/07/04 16:15


▲大屯山 20200704 長在狹窄步道兩旁的包籜矢竹

主要特徵


籜葉披針形,銳尖。竹筍的籜葉到長大成竹時都不會脫落褪去,故稱為「包籜」。包籜矢竹又稱為「箭竹」,這是因為包籜矢竹具有挺直且強韌的莖桿,以前的人們便利用此一優點將之作為箭桿,故得其名。發芽部分,就是一般常稱的箭筍。主要分布在海拔約800公尺以上的區域。它能利用地下走莖繁殖蔓生,並且適應火山地質的酸性土壤,強韌的生命力更能抵抗東北季風長期強烈的吹拂,因此在七星山、大屯山、小觀音山、竹子山等山頂上的迎風面與稜線上,都有大量的分布。節上有一圈淡褐色至金褐色毛茸。每年3~5月、8~9月為發筍期。生命週期長達60年,一生僅開一次花,花開後即死亡。

高約 2~3 公尺,具地下走莖,稈之節上有一圈淡褐色至金褐色毛茸;稈節生 1~3 枝;散生式的叢生型,就是它一方面略成叢生狀,然而,又可以地下走莖來擴張群落的地盤。葉身暗綠色,長 15~20 公分,寬 2 公分,常全緣,偶單邊具微鋸齒,常 1~3 葉一簇,葉舌膜質透明,上緣有毛,葉下表面細脈無突起。籜鞘表面光滑,無毛;籜葉披針形,銳尖,質厚,橢圓形,上部漸尖,基部略呈偏斜形,表面暗綠,背面粉綠;主脈在表面者扁平,呈暗綠色;籜葉外面被紫褐色、扁壓狀短毛及彎曲之白色茸毛,發筍期 3~5 月。花為總狀花序,生於葉枝頂端,小穗極長,柱頭 2,羽毛狀。

基本資料


注音:包籜(ㄊㄨㄛˋ)矢(ㄕˇ)竹
學名:Arundinaria usawai Hayata
簡誌:稈之節上有一圈淡褐色至金褐色毛茸。籜葉外面被紫褐色、扁壓狀短毛及彎曲之白色茸毛。葉下表面細脈無突起。 本種與上一種被不同學者分別置於箭竹屬(Pseudosasa)與唐竹屬(Sinobambusa)之中。本文暫採用林則桐意見,置於矢竹屬(Arundinaria)中。
別名:包籜矢竹、包籜箭竹、矢竹仔、箭竹(俗稱)
原產地:台灣北、中及東部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