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腹蛛

2020/04/22 09:18


▲石碇國小 20200419 大銀腹蛛,不干擾蜘蛛之下的拍攝

主要特徵


雌蛛體長 13 - 15 mm,雄蛛 8 - 12 mm,頭胸背板灰綠色至黃綠色,腹部背面還有三條黑色縱帶,中央的縱帶呈分枝狀,縱紋達腹端,各腳綠色。本屬有7種,本種又稱大銀鱗蛛、縱條銀鱗蛛,體型甚大,兩肩不具黑斑,織空心圓網,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棲息步道、溪邊或草叢環境,為本屬中最常見的種類,從低海拔到中高海拔可見,一般夜晚織網但白天也很容易看到。本屬有7種,其中脈斑銀腹蛛、金色銀腹蛛、小肩班銀腹蛛型態不明,另有多種斑型且族群穩定的種類有待了解。最新的網路資料提供本種中、學名應更改為小肩斑銀腹蛛Leucauge celebesiana

基本資料


學名:Leucauge magnifica Yaginuma, 1954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小茄

2020/04/19 15:42


▲石碇國小 20200419 小茄的花

主要特徵


蔓性或匍匐性多年生草本,高 10~30 公分;莖匍匐或斜上昇,莖有稜,被土黃色短柔毛。葉對生或互生;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 1~2.5 公分,寬 0.5~2 公分,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下延成翼柄,全緣,兩面均被毛,下面有黑色腺點;葉柄長 0.4~0.8 公分。花單生於葉腋,徑 0.5~0.7 公分;小花梗長 0.3~0.8 公分,被短柔毛;萼 5 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外面有毛,宿存;花瓣 5,花冠裂片長 0.5~0.7 公分,倒卵形,被細半透明腺點。果實為蒴果,黃色,球形,具柔毛,較花萼短,縱裂,徑 0.4~0.5 公分;雌蕊針狀花柱宿存;種子橢圓形,黑色。

近似物種


雖然它有茄的名字,但它不是茄科,為櫻草科的小草。

基本資料


學名:Lysimachia japonica Thunb.
簡誌:蔓性或匍匐性多年生草本;莖有稜,具柔毛。葉具透明腺點,卵形至近於腎形,長1-3 cm,圓或銳尖頭,基部圓或楔形;葉柄長4-8 mm。花腋生,黃色;花冠裂片倒卵形,長5-7 mm,具透明腺點。果褐色,球形,具柔毛,縱裂。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

進入閱讀更多...

細葉雪茄花

2020/04/19 14:34


▲新店小粗坑 20180828 花


▲石碇國小 20200419 白細葉雪茄花的花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植株低矮,僅 10~60 公分高,枝葉繁茂;嫩枝有赤色細毛茸。葉序單葉對生,葉形為線形、線被針形,葉長 2~2.5 公分,寬 0.3~0.5 公分;葉端漸尖,葉基漸狹;葉緣全緣;葉正面、背面皆為綠色;正面平滑,中肋有毛,背面平滑,中肋及側脈有毛;紙質;有 6~8 對羽狀側脈,中肋帶紅色;有 0.1 公分葉柄,無葉托。花序為單頂花序;花冠徑 0.5~1 公分,有 6 片單瓣花,開紅紫色小花,具觀花效果,花期四季常開。

近似物種


花色由赤紫到白色都有,蒴果褐色,長橢圓形似雪茄,所以叫做『細葉雪茄花』。 採播種、枝插法繁殖。

基本資料


和名:メキシコハナヤナギ<Cuphea hyssopifolia>
學名:Cuphea hyssopifolia H. B. K.
學名:Cuphea hyssopifolia 'Alba'(白細葉雪茄花)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丁香、細葉萼距花、细叶萼距花(植物智:Cuphea hyssopifolia Kunth)
原產地:墨西哥、瓜地馬拉。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基隆筷子芥

2020/03/22 08:20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基隆筷子芥

主要特徵


草本。多年生草本。基生葉無柄,匙形,長6-10cm,邊緣波狀至微凹;莖生葉無柄,基部箭形,倒披針形,近全緣至波狀緣。花瓣白色。北部濱海沿岸山坡地可見。盛花期在5月中。

基本資料


學名:Arabis stelleris DC. var. japonica (A. Gray) F. Schmidt
簡誌:多年生草本。基生葉無柄,匙形,長6-10 cm,邊緣波狀至微凹;莖生葉無柄,基部箭形,倒披針形,近全緣至波狀緣。花瓣白色。北部濱海岩石。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毛苦參

2020/03/22 08:12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毛苦參的果序

主要特徵


灌木,全株被灰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5-19,半革質,倒卵形,長2.5 -5c m ,寬1 -2c m ,上表面被疏絨毛,先端圓形。莢果念珠形,節間圓珠狀。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基本資料


學名:Sophora tomentosa L.
簡誌:小喬木,被灰色絨毛。小葉15-19,半革質,倒卵形,長2.5-5,寬1-2 cm,上疏絨毛,背面密絨毛,先端圓形。莢果6-8粒種子。
別名:嶺南苦參、嶺南槐樹、絨毛槐<植物智:Sophora tomentosa L.>
原產地:中國產於廣東(沿海島嶼)、海南。生於海濱沙丘及附近小灌木林中。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熱帶海岸地帶及島嶼上。南部珊瑚礁岩上。島內恆春半島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毛氈苔

2020/02/29 12:53


▲鞍部 20200229 小毛氈苔


▲鞍部 20200229 小毛氈苔的葉表,昆蟲受困在葉子的黏液上,正在開始消化,葉子也變成紅色

主要特徵


葉緣及葉面上長滿的腺毛,靠分泌黏液來抓住靠近的小蟲,再以消化液將小蟲分解獲取養分,為草本的食蟲植物。

葉緣及葉面都長滿了細密的腺毛,細毛會分泌黏液捕捉小蟲,再以消化液將小蟲分解獲得氮素。夏至秋季開紫紅色小花,花莖細長,花會長的很高,這是為了要防止小蟲在採花蜜時,不小心被小毛氈苔黏到。小毛氈苔能行無性生殖,在葉緣長出小苗,利用葉片來繁殖。夏季至秋季時開粉紅色或白色花,花莖細長。

用途


在日本網路上,極為受到歡迎的小型園藝的食蟲植物。

基本資料


和名:ドロセラ スパツラタ<Drosera spatulata>
學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
簡誌:草本,無莖。葉基生,放射狀長出,匙狀,上表面有腺毛。花淡紅色;花柱3。
別名:小毛氈苔, 金接梅, 匙葉茅膏菜, 地氈草、匙叶茅膏菜<植物智:正确名称为:匙叶茅膏菜 Drosera spatulata Labillardiere>
原產地:分佈於日本南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福建省的中部和西部。台灣一共出產四種,以小毛氈苔為多。台灣北部低海拔之濕地或山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武宿柱薹

2020/02/29 12:10


▲鞍部 20200229 大武宿柱薹

基本資料


學名:Carex transalpine Hayata
簡誌:根莖短。稈側生,高20-60 cm,橫截面三角形。葉基生,寬3-12 mm。花序總狀;葉狀總苞具鞘;頂端雄小穗線形,長3-10 cm;側生小穗雌性或先端具少數雄花,寬線形,長2-4 cm;雌鱗片卵形,長2.5-3 mm,頂端不具芒;柱頭3。果囊長2.5-4 mm,被毛,梭形;瘦果長約2 mm,橢圓形,頂端僧帽形,橫截面三角形。根莖短。稈側生,高20-60 cm,橫截面三角形。葉基生,寬3-12 mm。花序總狀;葉狀總苞具鞘;頂端雄小穗線形,長3-10 cm;側生小穗雌性或先端具少數雄花,寬線形,長2-4 cm;雌鱗片卵形,長2.5-3 mm,頂端不具芒;柱頭3。果囊長2.5-4 mm,被毛,梭形;瘦果長約2 mm,橢圓形,頂端僧帽形,橫截面三角形。
別名:阿里山宿柱薹、長穗薹草
原產地:特有種,全省中低海拔潮濕森林下。全省中低海拔潮濕森林下。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繁縷

2020/02/29 09:31


▲鞍部 20200229 繁縷的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小草本;莖纖弱,圓柱形,有縱棱,一側有短柔毛,余全無毛,平鋪地面,叉狀分枝;葉卵形,小對生,先端銳尖,質脆易碎;春夏開白色小花,聚傘花序,位於枝頂端或葉腋;花梗纖細;花萼5;花瓣5,深二裂;花柱三枚。花期6-7月,果期7-8月。

近似物種


「繁縷屬」種檢索表:
A.葉有柄,至少莖基部之葉明顯有柄。
 B.花柱5,葉無毛。-----★鵝兒腸
 B.花柱3,葉具緣毛。
  C.萼片被毛,雄蕊3-5。-----★繁縷
  C.萼片無毛,雄蕊10。
   D.花絲離生。-----★賽繁縷
   D.花絲基部癒合。-----★網脈繁縷
A.葉無柄。
 B.植物體具星狀毛。-----★疏花繁縷
 B.植物體無毛或具腺毛。
   C.葉無毛,線形。-----★天蓬草
   C.葉具緣毛,卵形。-----★小花繁縷

用途


食用(日本漬菜)。藥用。

基本資料


和名:繁縷 (コハコベ)
注音:繁縷(ㄌㄩˇ)
學名:Stellaria media (L.) Vill.
簡誌:一至二年生草本。莖被毛。葉卵至圓形,具緣毛,兩面光滑,基部鈍至圓形,有柄。萼片外表被毛;花瓣長2-3.5 mm;雄蕊3-5,花絲離生;花柱3。
別名:鵝腸菜、繁缕<植物智:Stellaria media (L.) Villars>
原產地:分布於世界各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3,900米的地區。全省平野常見雜草。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羽苔屬

2020/02/20 13:37


▲二子坪 20200220 羽苔屬


▲二子坪 20200220 羽苔屬

主要特徵


羽苔科(Thuidiaceae)有19屬,臺灣目前記錄有14屬42種,土生、石生、樹生或生於腐木,平地到中海拔皆有其蹤跡。植物體中型至大型,黃綠色至青綠色。主莖匍匐,分枝平展 、傾立,規則或不規則1-3回羽狀分枝,莖上常有鱗毛。葉片大多細小、密集,乾燥時緊貼著莖。葉卵形至披針形,對稱,基部常有縱褶,具有一條明顯中肋。常見的有羽苔屬、小羽苔屬及羊角苔。

基本資料


學名:Thuidium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耳葉苔屬

2020/02/20 13:09


▲二子坪 20200220 耳葉苔屬

主要特徵


耳葉苔屬物種植物體為莖葉體,多革質或柔薄,紫黑色或暗綠色,有時略具光澤。莖不規則分枝,或不規則疏羽狀分枝,長可達10厘米以上。葉 3列,側葉覆瓦狀蔽前式排列,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葉尖圓鈍或少數種類具銳尖而向腹面捲曲;腹瓣呈盔狀或囊狀,多與莖平行生長。腹葉多圓形,上部淺裂,或全緣。葉細胞圓卵形,薄壁,或具三角體及胞壁中部球狀加厚,少數種類分化有橙黃色油胞。雌雄同株或異株。本屬分11亞屬約7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9亞屬已發現70餘種,主要見於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多在潮濕林內附生於樹幹或岩面,甚至懸掛枝梢或附生葉面。最早的耳葉苔屬植物的化石,發現於蘇聯波羅的海的第三紀琥珀結晶中。

基本資料


學名:Frullaniaceae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