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河谷 20191221 長柄新月蕨
主要特徵
長柄新月蕨似乎葉無兩形。柄比葉長。主軸溝不相連。孢子囊群為新月蕨脈型,長在小脈交接處。
根莖匍匐狀,葉遠生,間距2-5cm。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葉柄長10-30cm;具顯著頂羽片;側羽片2-4對,向下羽片漸縮。羽片長5-9cm,寬1.5-2cm。孢子囊群圓至橢圓形,著生於小脈交接處,無孢膜。
基本資料
學名:Pronephrium longipetiolatum (K. Iwats.) Holtt.
簡誌:長走莖,葉橢圓形到卵圓形,側羽片2~4對,側羽片外形長、寬相近,不具孢膜。網脈,網眼呈平行四邊形。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長在路邊,紅果薹的果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粗狀,稈近叢生,高 60~150 公分,橫截面三角形。葉莖生,稈基部的葉較密生,葉革質,闊線形,主脈 3 條,具抱莖葉鞘;寬 0.5~1.8 公分。花序圓錐狀,腋生,分支成 5~20 小穗;葉狀總苞具鞘;小穗圓筒形,兼具雌雄花,雄花在上,長 2~6 公分;雌鱗片倒卵形,長 0.25~0.35 公分,頂端尖;柱頭 3。果囊膨脹,長 0.35~0.42 公分,光滑,近圓形,熟時紅棕色;瘦果長 0.275~0.3 公分,橢圓形,橫截面三角形。
基本資料
學名:Carex baccans Nees
簡誌:根莖木質,粗狀。稈近叢生,高60-150cm,橫截面三角形。葉莖生,寬5-18 mm。花序圓錐狀;葉狀總苞具鞘;小穗圓筒形,兼具雌雄花,雄花在上,長2-6 cm;雌鱗片倒卵形,長2.5-3.5 mm,頂端尖;柱頭3。果囊膨脹,長3.5-4.2 mm,光滑,近圓形;瘦果長2.75-3 mm,橢圓形,橫截面三角形。
別名:山稗子, 漿果薹草、浆果薹草《中国植物志:Carex baccans Nees》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森林邊緣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刺莓
主要特徵
刺莓屬薔薇科半直立灌木,全株被透明腺點,是低海拔地區常見灌木。莖直立,有分枝,叢生,高約 90 公分,全株密生絨毛,莖及葉柄均有倒鉤刺散生。葉互生,羽狀複葉,小葉 3~5 枚,頂小葉最大,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柄,側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無柄。小葉與側小葉均銳頭,鋸齒緣,兩面均有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為單頂或總狀花序,花大,白色,萼綠色,5 裂,花冠 5,花瓣圓形,雄蕊多。果實圓形或橢圓形,徑可達 2 公分,成熟後味甘。四季開花結實。
近似物種
看起來近似的薔薇屬複葉植物:刺莓、虎婆刺。
基本資料
學名:Rubus rosifolius S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分布印度、東南亞至日本。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這個網站盡量依據特生中心與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分類為主要方式,非最新分類法或是不盡完善之處請多見諒。(增補中)
生物分類法 簡略歷史說明

早期的現代植物學 Crantz的Classis cruciformium, 1769
現代生物分類法源於林奈(瑞典語:Carl von Linné),他根據物種共有的生理特徵分類,植物學(西元1753),林奈用了四個分類等級:綱、目、屬和種。在林奈之後,根據達爾文關於共同祖先的原則,此系統被逐漸改進。近年來,分子系統學(英語:Molecular phylogenetics)應用了生物資訊學方法分析基因組DNA,正在大幅改動很多原有的分類。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為中國近代最先有的植物對照書,共1714種,各類篇輻及種數不一,附圖超過1800幅;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即在作者吳其濬死後一年,由山西太原陸應榖校印刊行。
卡爾·林奈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英語: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早在林奈2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安兄弟(法語:Gaspard Bauhin,Caspar Bauhin;拉丁化:Casparus Bauhinus,1560年-1624年)發明了這種方法。
生物分類法(英語:Taxonomy),又稱科學分類法,是用生物分類學方法來對生物的物種分組和歸類的辦法。以級別為基礎的系統層次結構中使用的一個固定數量的層次,域、界、門、綱、目、科、屬和種。無級別系統使用任意數量的層次。分類的群體被稱為分類單元。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14 克氏鱗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被覆黑褐色短毛;葉柄長20-40cm;葉片披針形,長30-80cm,寬15-25cm,二回羽狀複葉,兩面被毛;羽片線形至窄披針形,長15-20cm,寬3-4cm,和葉軸相交近90度;小羽片邊緣具圓齒,柄不顯著;孢膜杯形,亞邊緣生。
近似物種
粗毛鱗蓋蕨及克氏鱗蓋蕨的近似但不同特徵:
粗毛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葉軸及羽軸表面無毛,葉背面長滿密毛。孢膜杯形,多少具毛。
克氏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葉軸及羽軸表面及背面都有短毛。孢膜杯形。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lepia krameri Kuo
簡誌:二回羽狀複葉,小羽片不具柄,羽片末端之小羽片癒合,成為中裂或淺裂。小羽片圓齒,羽軸和葉軸交角近90度,羽片近軸面毛多。孢膜無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小羽片周緣
別名:
原產地:生長在低海拔林緣地區的半遮蔭處。台湾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14 波氏緬蛛的雌蛛,頭部方向的視角
主要特徵
波氏緬蛛的眼域區內黑色,其餘黃褐色,腹背有稀疏的白色短毛,腹背基部至腹端有一條寬型的縱帶,上窄下寬,左右黑褐色,內各有1-2枚白色圓斑,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於草叢或枯木上。本屬一種,大陸稱緬蛛屬,體色及斑紋具變異,一般褐色至黑褐色,近腹端左右各有2對縱向的白色斑點,雄蛛近似雌蛛,身體瘦窄,頭胸部具白色的橫斑。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外觀近似粗腳條斑蠅虎,從腹部比較本種近腹端的縱帶較寬,粗腳條斑蠅虎近腹端漸窄,棲息低矮的枝葉或牆角。(體長5.6mm)
基本資料
學名:Burmattus pococki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14 蝶豆花的花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花期在仲春至仲秋。可作為天然食用色素。業者標榜具豐富花青素(據說:利尿,幫助睡眠),但根據醫學報告,不宜多量食用;懷孕、月經流量較大的女性、準備開刀與平時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都不建議食用。由於蝶豆的花外觀類似人類女性外生殖器,因此它的拉丁語屬名被命名為「Clitoria」(蝶豆屬),詞源為「陰蒂」(Clitoris)。
用途
藥用(種子及根:止痛,催吐,利尿,通經,瀉下。治便秘,腹水,關節疼痛,成熟種子有微毒,藥用作為驅蟲劑、緩瀉劑、利尿劑及通經劑。可治眼疾、慢性氣管炎、耳痛、關節疼痛、消腹水)。
基本資料
和名:チョウマメ<Clitoria ternatea L.>
學名:Clitoria ternatea L.
簡誌:小葉5-9 枚,卵形至橢圓形,長3-7 cm,寬1.5-4 cm。莢果線形,長5-10 cm,種子6-10粒。
別名:羊豆、豆碧、藍花豆、蝶豆<植物智:Clitoria ternatea L.>
原產地:中南部低海拔向陽光地。1920 年引進台灣作為綠肥植物。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14 薏苡的果實(穎果)
主要特徵
草本。花期 5~9 月。果期 7~10 月。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桿直立,高約 1~1.5公尺,約 10 節,分蘗成叢生。葉片寬闊而呈披針形,長 15~40 公分,寬 1.5~3 公分,基部寬心形,先端漸尖形,葉鞘抱莖,表面光滑,頂端具葉舌,質硬,長約 0.1 公分,邊緣粗糙,中脈粗厚,互生。
用途
薏米的穎果又稱苡仁,味甘淡微甜,營養豐富,含碳水化合物 52%~80%,蛋白質 13%~17%,脂肪 4%~7%,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亞麻油酸有特殊的薏仁酯;磨粉麵食,為價值很高的保健食品。米仁入藥有健脾、利尿、清熱、鎮咳之效。葉與根均作藥用。稈葉為家畜的優良飼料。
食用。藥用(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治水腫,腳氣,小便淋痛不利,溼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鎮咳,抗癌;根;鎮痛,解熱。治肺結核,胃癌、清熱、補肺等功效。還可治風濕性關節炎、治夜盲症、治消化不良及輔助抑制腫瘤的功效;根可製成驅蟲、鎮痛藥)。
基本資料
注音: 薏苡(一ˋ 一ˇ)
和名:ジュズダマ(数珠玉)<Coix lacryma-jobi L.>
學名:Coix lacryma-jobi L.
簡誌:屬特徵- 稈直立,單一。葉片披針形;葉舌膜質,短。花序腋生於植物上半部,具明顯總梗。雌總狀花序包在一堅硬的球狀總苞內,具一無柄小穗及二有柄小穗;無柄小穗孕性,穎薄膜質,下位小花退化成外稃;有柄小穗中性,粗壯。雄總狀花序在球狀總苞上方,與雌者相隔一先出葉,具一有柄小穗及一無柄小穗,通常二者皆雄蕊;外穎通常具翅。 種特徵- 多年生;葉片長20-40 cm,寬2-5 cm,具明顯中肋。
別名:薏仁、鴨母珠、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原產地:越南、泰國、印度及緬甸等東南亞一帶。全島中海拔及低海拔地區栽培及逸出。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大溝溪 20191130 黃紋萬年麻
主要特徵
萬年麻為龍舌蘭科多年生草本大型多肉植物,全株呈半球形,莖短,植株高可達 1.5 公尺,直徑可達 2.4 公尺。
葉片肉質,表面革質,大型劍形, 葉面有乳黃色和淡綠色縱紋,邊緣鋸齒狀,放射狀生長。圓錐花序,花白色至綠色,花序梗長可達 8 公尺,具多數平分枝,花被6片,雄蕊 6 枚,短於花被片,花絲下半部略膨大;子房下位。全綠色為原生種。
基本資料
學名:urcraea foetida cv. "Stri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紋龍舌蘭
原產地:中南美洲,為園藝種,世界熱帶地區普遍栽培。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191123 海州骨碎補,從倒下的樹幹上剝落下來
主要特徵
老葉脫落後於莖上留下圓形的葉痕。
近似物種
杯狀蓋骨碎補(兔腳蕨):匍匐莖白色。孢膜寬杯形。
海州骨碎補:匍匐莖黃褐色。孢膜管形。幼葉為紫紅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ノブ(忍)<Davallia mariesii T.Moore ex Baker.>
學名: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簡誌:根莖大約5~8mm,根莖鱗片逐漸變白,中心褐色,葉五角形,基部羽片下小羽片長,三至四回羽狀複葉,孢膜長杯狀。
別名:兔腳蕨、海州骨碎補、猴薑、骨碎補
原產地:台灣分布低海拔地區(特生中心)。海拔500-700米(中國植物誌)。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