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葉鳳尾蕨

2020/06/13 09:59


▲婆婆橋 20200613 箭葉鳳尾蕨

主要特徵


孢子葉與營養葉不同葉形,孢子葉生長在上,營養葉生長在近基部。雖說葉兩形,但是觀察結果卻是營養葉與孢子葉均有孢子囊群的存在的可能。
鳳尾蕨屬具29種特徵,辨識時要多注意細節。

莖根短橫走狀,具鱗片,鱗片褐色不透明,0.1~0.2 公分,鉤狀;葉叢生,兩型;葉柄草桿色;營養葉柄長 6~10 公分,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10~15 公分,寬 5~10 公分,二回羽狀複葉,頂羽片較不明顯,側羽片 2~5 對,具鋸齒緣;小羽片橢圓形,長 1.5~3 公分,寬 0.8~1 公分;孢子葉柄長 12~25 公分,葉片長 10~25 公分,寬 7~15 公分,側羽片 2-5 對,具柄,頂羽片非常顯著,常與下方一對側羽片合生;葉脈游離,不具假脈;邊緣假孢膜長線形,位於羽片或小羽片邊緣。箭葉鳳尾蕨的葉分成二形,長孢子囊群的孢子葉較細長而高,無孢子囊群的營養葉較寬闊但矮,孢子囊群位於羽片邊緣,呈連續分布狀。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利濕,涼血止痢,消炎止痛。治痢疾,肝炎,尿道炎,鼻衄,咳血,牙痛,喉痛,口腔炎。全草煎汁可解熱,治傷風、瘧疾、赤痢、下痢及淋病,煎汁可洗滌眼病)。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コシダ(矛羊歯)<Pteris ensiformis Burm.f.>
學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 f.
簡誌:頂羽片單一,側羽片多少分叉,形成不規則多裂,羽軸兩側之羽片不對稱,葉軸無翅。
別名:箭葉鳳尾草、劍葉鳳尾草,鳳尾草、小鳳尾、鳳凰草、大鳳尾、大鳳尾草、鳳尾蓮、鳳尾芼、雞腳蕨、三叉蕨、三叉草、鳳冠草、山鳳尾、井邊茜(海南植物志)、斑紋鳳尾蕨、剑叶凤尾蕨<中國植物誌:Pteris ensiformis Burm.>
原產地:中國、印度、錫蘭、日本、澳洲。常著生於竹林下,林道兩旁及邊坡。台灣低海拔地區普遍可見。台灣原生種。


▲婆婆橋 20200613 箭葉鳳尾蕨的孢子葉,大多生長在上部


▲婆婆橋 20200613 箭葉鳳尾蕨的營養葉,大多生長在靠近基部


▲婆婆橋 20200613 箭葉鳳尾蕨的孢子葉,葉背


▲婆婆橋 20200613 箭葉鳳尾蕨的孢子葉,葉背


▲福州山 20181222 箭葉鳳尾蕨 孢子葉


▲福州山 20181222 箭葉鳳尾蕨 營養葉


▲新北投銀光巷 20181020 箭葉鳳尾蕨 營養葉與孢子葉


▲新北投銀光巷 20181020 營養葉


▲新店和美山 20180923 葉表 營養葉


▲新店和美山 20180923 孢子葉


▲陽明大學 20180804 孢子葉


▲景美仙跡岩 20180728(接近變異二型鳳尾蕨)


▲新店和美山 20180923 葉表 孢子葉


▲福州山 20180812 孢子葉 葉表(葉型較窄)


▲福州山 20180812 營養葉 葉表(葉型較寬)


▲福州山 20181222 箭葉鳳尾蕨 孢子葉 葉緣的孢子囊群


▲新店小粗坑 20180825 葉背


▲福州山 20180812 孢子葉 葉背(葉型較窄)


▲陽明大學 20180804 孢子葉 葉背 +孢子囊堆


▲陽明大學 20180804 孢子葉 葉背 +孢子囊堆


▲景美仙跡岩 20180728 似乎是營養葉 葉背 +孢子囊堆(接近變異二型鳳尾蕨)


▲福州山 20180812 營養葉 葉背(葉型較寬)


▲婆婆橋 20200614 箭葉鳳尾蕨近基部與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