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2023/04/09 13:52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葉表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葉背


▲龍洞岬 20230409 夏枯草,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細毛,有匍匐根狀莖;莖多不分枝,四稜形,直立或斜向上,通常帶紅紫色。葉對生,莖下部的葉有長柄,上部葉漸無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先端鈍頭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均有毛,下面有腺點。春末夏初開花,輪繖花序,6 花一輪,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形如棒槌;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花萼筒狀,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狀,2 裂,下尾半展,3 深裂;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小堅果花期 5~6 月。果穗棒狀,略扁淡棕色至棕紅色。

用途


藥用(淋巴結結核,甲狀腺腫)。夏枯草的葉及花穗可供食用。
全穗由數至 10 數輪宿萼七苞片集成,每輪有對生苞片 2 片。果期 7~8 月。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基本資料


和名:ウツボグサ(空穂草)<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 (Nakai) H.Hara>
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 (Nakai) H. Hara var. asiatica
簡誌;葉片卵形,長1.5-6 cm,寬 0.8-2 cm,基部楔形,先端銳尖至鈍形,近全緣,兩面微被短毛。花冠紫、藍紫或紅紫色。
別名:四牛鬥草, 夏枯草, 筋骨草, 鐵包草, 鐵色草, 血見愁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北部1,500公尺海拔以下地區。台灣原生種。
花語:幽雅的療愈(優しく癒す)

進入閱讀更多...

基隆澤蘭

2023/04/09 13:51


▲和美國小 20230409 在海風吹襲下的基隆澤蘭


▲和美國小 20230409 基隆澤蘭,葉表,葉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上表面綠色


▲和美國小 20230409 基隆澤蘭,葉背,下表面灰綠色,被疏毛


▲和美國小 20230409 基隆澤蘭,葉對生有葉柄


▲和美國小 20230409 基隆澤蘭,花序與瘦果,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

主要特徵


菊科澤蘭屬下的一個變種。基隆澤蘭分布於台灣北部和東北角海岸。並非蘭科植物的蘭花。

基隆澤蘭乍看之下很像台灣澤蘭,莖直立,少分枝,高可達1公尺。葉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台灣澤蘭-葉3裂或3裂羽狀複葉),長8 -10c m ,寬5.5 -7c m ,先端銳尖或漸尖,葉基鈍形,葉柄1 -2m m (簡誌上寫1 -2c m 不確),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被疏毛。

用途


古時婦人將它揉和油脂當做頭髮潤絲精,可使秀髮光亮如澤,因此稱作澤蘭。

寄主植物


主要針對斑蝶、蛺蝶及小灰蝶科成員的蜜源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Eupatorium kiirunense (Kitam.) C. H. Ou & S. W. Chung
簡誌:莖多不分枝,直立,高約1 m。葉卵披針形或卵橢圓形,8-10 ?e 5.5-7 cm,先端銳尖或漸尖,葉基鈍形,葉柄1-2 cm,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白綠色,被疏毛。
別名:琉球泽兰<植物智:Eupatorium luchuense Nakai>
原產地:分佈於北部至東部海岸。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禾蛛緣椿象

2023/04/09 13:46


▲龍洞岬 20230409 禾蛛緣椿象,上方側,前胸背板側緣黃褐色。

主要特徵


體長14 - 16 mm,體色褐色至綠色,體形狹長,觸角及各腳細長,第1節端部黑色,末節黃褐色,前胸背板側緣黃褐色,小楯板綠色,革質翅褐色,腹面白綠色。台灣物種名錄記錄本屬一種,本種又稱台灣蜘蛛緣椿象,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禾本科草叢中群聚,但也出現在蕨類植物、羊紫荊等多種植物上,一年發生7-8代,秋、冬季成蟲會出現在其他的寄主棲息,全年可見。

基本資料


學名: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1783 )
別名:台灣蜘蛛緣椿象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芭蕉

2023/04/09 13:42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花序,下半部為花,上半部為果實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穗狀花序,每節小花序被苞片 1 枚,卵狀船形,基部截形,先端鈍尖,外面赤紫色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果實為一般被食用的部分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芭蕉,莖

主要特徵


大形多年生草本,高約 2 公尺以上,根莖着生多數肉質狀根,側生小莖可供繁殖。假莖由葉鞘緊包成圓柱形,頂端葉片多枚,葉柄長而粗大,內面溝狀,背面圓形突起,延伸至葉片末端,葉片巨大形,長橢圓形,全緣而微疏低波狀,側脈平形射出狀,長 1 公尺以上。花序由頂端伸出而彎下垂,穗狀花序,每節小花序被苞片 1 枚,卵狀船形,基部截形,先端鈍尖,外面赤紫色,內含 2 列花,雌雄異花,外花被 3 枚,內花被 2 枚;花柱 1,子房下位。果實長條狀鈍三稜形,微彎曲,長約 5~8 公分,熟時土黃色,外被纖維質外皮,內果肉質軟;種子多數,黑色。

用途


食用。藥用(未熟之果實治腹痛)。蜜源植物(香蕉弄蝶)

基本資料


學名:Musa basjoo Siebold var. formosana (Warb.) S. S. Ying
簡誌:無描述。
別名:臺灣芭蕉、山芎蕉、胭脂蕉、台湾阿宽蕉(台湾芭蕉)<植物智:Musa itinerans var. formosana (Warb. ex Schum.) Häkkinen & C. L. Yeh
原產地:台灣全境山地陰濕地及林內自生。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澤蘭

2023/04/09 13:29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澤蘭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澤蘭,葉表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澤蘭,葉背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澤蘭,葉序,葉對生


▲龍洞岬 20230409 台灣澤蘭,花序與瘦果,花筒狀,花冠白色,有時帶有粉紅色暈

主要特徵


台灣原生種多年生草本,屬於陽性植物七月至十一月為果實成熟期,多生長於日照良好的地方。多生長於裸露地或岩屑地,性喜強光照射,但土壤的深厚淺薄並不構成生長上的阻礙,以西向及南向的山坡地最為常見。全植物體有柔毛,偶呈匍匐狀,莖長 1~1.5 公尺。

花筒狀,花冠白色,有時帶有粉紅色暈,長 0.3~0.6 公分,先端 5 裂;花期較長,五月上旬至九月上旬開花。果實為瘦果,呈 5 稜角狀,先端截斷狀,長 0.2~0.4 公分,黑色;冠毛白色,長 0.3~0.5 公分。

用途


藥用(治腫毒,吐血,跌打損傷,產前水腫,神經痛,肺病發熱,經閉,疔瘡,感冒,腹痛,霍亂,風溼痛)。古時婦人將澤蘭揉和油脂 充做頭髮潤絲精 可使之亮澤。蜜源植物(多種蝴蝶和蜜蜂)。

基本資料


學名: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山澤蘭。台灣澤蘭。大本白仔花。尖尾鳳。
原產地:從平野到海拔3,000公尺處均有分布。台灣原生種。台灣固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肋毛蕨

2023/04/09 12:53


▲龍洞岬 20230409 在樹木與樹木之間生長的肋毛蕨


▲龍洞岬 20230409 肋毛蕨,葉表側


▲龍洞岬 20230409 肋毛蕨,葉背側


▲龍洞岬 20230409 肋毛蕨,孢子囊群

主要特徵


地生型蕨類,植株叢生,株高約一公尺,根狀莖短,粗壯,略直立,粗約十五公釐,莖頂部密被鱗片,鱗片線形,長二、三公分,先端纖維狀,稍捲曲,全緣,開展而蓬鬆,膜質,鏽棕色,葉簇生,葉三角形、三角狀卵形,長四十五至六十公分,基部寬三十至六十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二至四回羽狀深裂至複葉,羽片十二至十四對,下部一、二對羽片近對生,向上羽片互生,羽片斜向上,基部一對羽片最長,斜三角形,長約十八至二十二公分,基部寬十二至十六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不對稱,基部下側下延伸長,柄長十五至二十五公釐,往上部羽片漸小,羽片上之小裂片約四至六對,稍斜向上,小裂片橢圓形至斜三角形,長三至五公釐,基部寬三、四公釐,短尖頭,裂片全緣,葉草質、紙質,葉面綠色、深綠色,乾後淡褐棕色,葉面上被黃色單細胞腺毛,羽狀葉脈,小脈三、四對,單一或在基部裂片下部的二叉,斜向上,兩面均稍隆起,葉上面主脈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貼生淡棕色細毛,葉軸具肋毛,有伏生褐色鱗片,羽軸具肋毛,羽軸與葉軸之溝不相通或無溝,葉柄長約四十至七十公分,基部粗約六至八公釐,暗棕色,向上漸深禾稈色,上面有二條縱溝,基部以上密佈細鱗片,鱗片闊披針形,淺褐、褐色,常有明顯虹色光澤,長約二、三公釐,先端短尖至漸尖,全緣,往上漸短,呈複互狀貼生,薄膜質,葉紙質,葉柄與葉身約等長,長約七十公分,葉柄基部有淺褐色細鱗片,具單細胞分支至單列細胞分支,背腹性著生,孢膜小,孢膜圓腎形,早凋,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二至四對,生於小脈中部以下,較接近主脈,囊群蓋心形,全緣,膜質,淡棕色,宿存。

近似植物


三回羽狀分裂至複葉,近三角形,都較一般蕨類硬而挺為其特徵:
愛德氏肋毛蕨:愛德氏肋毛蕨主軸像是毛毛蟲的毛。
肋毛蕨:肋毛蕨各級主軸上部滿細毛鱗片,直立而有光澤,肋毛蕨也較大型。

基本資料


和名:カツモウイノデ(褐毛猪手)<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學名: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簡誌:莖粗,略直立,叢生,柄約70cm長,基部密佈淺褐色,長約2cm的細鱗片,且往上漸短。葉身和柄等長,基羽片長37cm,基部26cm寬,頂端漸尖,基部羽片基部下小羽片特別長,二回深裂。孢膜小。
別名:亮鳞肋毛蕨(中國植物誌)
原產地:分布於中國南部、日本、台灣、菲律賓。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蓬萊珍珠菜

2023/04/09 12:19


▲龍洞岬 20230409 長在野外的蓬萊珍珠菜,顯得較有元氣


▲龍洞岬 20230409 蓬萊珍珠菜,葉序


▲龍洞岬 20230409 蓬萊珍珠菜,葉表


▲龍洞岬 20230409 蓬萊珍珠菜,葉背


▲龍洞岬 20230409 蓬萊珍珠菜,花

主要特徵


草本。花期 3~8 月。莖基部傾臥狀,斜上生長,被短柔毛。葉為單葉,近基部對生。花腋生。果實為蒴果,褐色,球形,被短柔毛,較花萼短,縱裂。

葉為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約 1 公分;葉片長 2~3 公分,寬 1.5~2 公分,卵形至菱狀卵形,葉基漸尖形,葉尖鈍形或銳形,葉緣為全緣,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淺綠色,被疏腺點。花腋生;小花梗長 0.5~1 公分,被短柔毛;萼片 5 片,披針形或漸尖形,長 0.7~1.2 公分,被短柔毛;花冠深 5 裂,裂片長約 0.8 公分,寬 0.5~0.6 公分,倒卵形,先端圓形,邊緣為粗齒牙緣。

用途


藥用(全草:散瘀接骨,消腫。治跌打瘀腫,骨折)。

基本資料


學名:Lysimachia remota Petitm.
簡誌:匍匐或蔓性草本;莖有稜,披柔毛。葉卵形至菱狀卵形,長2-3 cm,無透明腺點,鈍或銳尖頭;葉柄長1 cm。花黃色;花柄長5-10 mm;花瓣緣有細齒。果棕色,具柔毛,縱裂。
別名:疏节过路黄<植物智:Lysimachia remota Petitm.>
原產地:台灣北、中部近海丘陵及田野自生。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黃鉤蛺蝶

2023/04/09 12:16


▲龍洞岬 20230409 停留在葉面上的黃鉤蛺蝶,背面


▲龍洞岬 20230409 黃鉤蛺蝶,側面

主要特徵


展翅 48 - 53 mm,翅膀表面橙色具黑色的豹紋斑, 翅外緣具深裂的鉤狀,又稱黃鉤蛺蝶、金鉤角蛺蝶此為命名的由來。 下翅腹面中央有一枚V字形的白斑,雌、雄外觀近似,雌蝶翅膀表面顏色較雄蝶淡,翅緣凹凸具銳角。本屬2種,幼蟲寄主桑科植物之律草,終齡幼蟲體背黑色,頭部密生橙黃色的刺毛,各體節具黃色星狀刺突,蛹枯葉狀,蛹背中央有一條淡色縱紋,兩邊具斜斑及不明顯的錐狀刺突,成蟲4-9月出現,常見於荒蕪地、河川岸邊,喜歡訪花吸食腐果及動物糞便,飛行快速,為常見的種類。雌、雄蝶斑紋雷同,難以分辨。

近似物種


在臺灣地與本種較類似者為突尾鉤蛺蝶,但本種前翅中室基部有黑斑,突尾鉤蛺蝶則無,且本種後翅M3脈末端突起為一小角,突尾鉤蛺蝶則突出呈指狀。

蜜源植物


大麻科的葎草。

基本資料


學名: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Esaki & Nakahara, 1923
別名:黃鉤蛺蝶、金鉤角蛺蝶
原產地: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地區,但南部低地少見,澎湖與蘭嶼亦有紀錄,馬祖地區之族群應該為指名亞種,不過臺灣亞種與指名亞種無甚差異。

進入閱讀更多...

細纍子草

2023/04/09 12:16


▲龍洞岬 20230409 細纍子草


▲龍洞岬 20230409 細纍子草,葉表


▲龍洞岬 20230409 細纍子草,葉背


▲龍洞岬 20230409 細纍子草,花約0.4cm,花瓣 5


▲龍洞岬 20230409 細纍子草,葉下側的莖,花序,葉序,沒有明顯向上生長的莖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或斜上,分枝多,全株具短剛毛。葉互生,兩面皆粗糙,葉毛基部有鈣化細胞,無柄或具短柄,長橢圓形或橢圓形,2~4 公分,邊緣微波狀,全緣。聚繖花序,腋生,花單生,但在植物上部常成有葉的總狀花序,具小花梗,花基具葉狀苞片,花瓣 5,喉部具鱗片,花瓣淺藍色或白色。堅果小,瘤狀,橢圓形,灰褐色,果的剛毛不具倒鉤。

近似物種


紫草科近似的植物比較:
細纍子草:莖毛比較服貼,果上半部不中空,花較小。
盾果草:莖毛比較豎直,果杯狀,花較大。

基本資料


注音:細纍(ㄌㄟˇ)子草
學名: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 (J. Jacg.) Druce
簡誌:匍匐性草本;全株被剛匐毛,葉毛基部有鈣化細胞。葉卵形至披針形,短於6 cm,邊緣微波狀。花瓣淺藍色或白色。
別名:細蕊子草、細疊子草、柔弱班種草、鬼點燈、柔弱斑种草<植物智: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 (J. Jacquin) Druce
原產地:廣布亞洲東部地區;中國、印度、中南半島、韓國、日本、菲律賓、巴基斯坦、蘇聯中亞地區及夏威夷群島。台灣全島低海拔平野。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長序木通(台灣木通)

2023/04/03 13:32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長序木通,雌雄同株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長序木通,雌花,長總狀花序,缺花瓣,只有 3 枚紫色花萼


▲台北植物園 20230403 長序木通,雄花20~35朵,排成總狀花序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掌狀複葉互生,小葉5枚,偶有3或4枚,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5公分,寬1.5~2公分,葉端鈍形並有微凹,葉柄長4~10公分。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20~35朵,排成總狀花序,花序長約10~15公分,萼片淡紫紅色3枚,無花瓣,雄蕊6枚,雌花1~2朵,直徑約2公分,柱頭紫色盾狀,常為8~10枚。骨葖果肉質,橢圓形,長可達10公分,直徑約3公分,成熟時紅橙色。

用途


繩索(樹藤結實)。藥用(藤莖:袪濕,解毒,活血。治風濕,跌打,瘡毒),今之木通,古書稱為「通草」。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ザキアケビ(穂咲きアケビ)<Akebia longeracemosa>
學名:Akebia longeracemosa Matsum.
簡誌:小葉5片,稀3或4片,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前端凹。雌花心皮9枚。
別名:五葉長穗木、台灣木通、台灣野木瓜、台灣長穗木通、长序木通<植物智:Akebia longeracemosa Matsumura>
原產地:中國產於廣東、湖南、福建。台灣全島低海拔山區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