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藤

2017/11/15 19:06


▲福州山

主要特徵


多年生常綠纏繞藤本。全株平滑,莖稍灌木狀,呈綠色,朝上生長,小枝有細槽,老莖木質化,根圓柱狀,皮暗褐色,內面黃白色。葉互生,全緣,闊卵形至三角形,紙質,葉背粉白色,葉尖鈍形,葉基圓形至平截形,葉柄盾狀著生,柄長約 4~5 公分,葉脈由葉柄著生處掌狀向外放射,葉面也呈凹陷狀,藤本植物中很少有此類型者。雌雄異花異株。藥用。

近似物種


千金藤屬下有兩種植物,千金藤毛千金藤,葉子比千金藤還要長些。

基本資料


學名: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
簡誌:莖略被毛。葉紙質,闊卵形至三角形,長5.5-7 cm,寬4-6.5 cm,基部圓至平截。花排成複繖形頭狀,無花盤,無或有毛。果圓形。以往記載台灣尚有一變種S. japonica var. hispidula Yamamoto, 和原變種之差別僅在於花序有毛。此處處理為同種。
别名:千金藤, 金線釣烏龜
原產地:台灣分布於海岸、平野至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伯利恆之星(聖星百合)

2017/11/14 13:45


▲梅峰農場

主要特徵


宿根性草本,地下有燈泡狀的層狀鱗莖,屬於球根植物。鬚根系,根肉質較粗;鱗莖球徑約 4~5 公分。葉片革質,劍形葉片上有白粉,葉片通常會略為內卷,葉長約 40~60 公分,葉寬 3~4 公分,深綠色。實心花莖直挺,高度可達 100 公分以上。為宿根性球莖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Ornithogalum saundersiae
簡誌:無描述。
別名:聖星百合、天鵝絨。
原產地:南非及史瓦濟蘭。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乳斑扶桑

2017/11/12 23:51


▲暖東 20170701

主要特徵


多年生常綠灌木植物,又稱乳斑朱槿,園藝栽培種,樹高一至三公尺,莖直立,具多數分枝,枝葉繁茂,樹皮多纖維質,不易折斷,枝條細長,小枝綠色,單葉互生,卵形、闊卵形或狹卵形,端部漸尖、尖狀,基部圓鈍、截形或略呈楔形,葉緣鋸齒,紙質至糙紙質,葉面翠綠、濃綠、綠色,具光澤,羽狀脈,葉脈明顯,由柄向齒尖端延伸,側脈每邊約三至五條,具托葉,具葉柄,綠色。

基本資料


學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Albo-Strip'
簡誌:無描述。
別名:乳斑朱槿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蘭嶼紫金牛

2017/11/12 23:38


▲暖東
常見之「春不老」與蘭嶼紫金牛的葉在形狀及質地上有明顯的差別,故兩種為不同種之植物。據說「春不老」採自臺灣,可是經過許多人的採集,在野外並沒有採集之記錄,因此推測此種並非原生植物。這種植物與Ardisia squamulosa Presl. 原描述文比對特徵後,應為不同的種類,故「春不老」的學名仍待查證。


▲暖東

基本資料


學名:Ardisia elliptica Thunb.
簡誌:直立小灌木;莖光滑。葉革質,略呈肉質,倒卵形,全緣,側脈不明顯。花序近繖形或總狀繖形,腋生,有總柄。萼片圓形,具緣毛。 市面常見之「春不老」與蘭嶼紫金牛的葉在形狀及質地上有明顯的差別,故兩種為不同種之植物。據說「春不老」採自臺灣,可是經過許多人的採集,在野外並沒有採集之記錄,因此推測此種並非原生植物。這種植物與Ardisia squamulosa Presl. 原描述文比對特徵後,應為不同的種類,故「春不老」的學名仍待查證。
別名:蘭嶼紫金牛, 蘭嶼樹杞
原產地:灣恒春半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及蘭嶼、綠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及琉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亞麻

2017/11/12 13:34


▲中興環保公園 (這片草地已經被改建成球場)

主要特徵


台灣約於 1911 年日人引進栽植。

一年生草本,高 30~100 公分;莖直立,基部常為木質,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葉互生,近似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 1.5~3.5 公分,寬 0.06~0.5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膜質,全緣,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

用途


纖維作物。藥用(可平肝、活血、潤燥通便、養血袪風,可治肝風頭痛、跌打損傷、癰腫疔瘡、風熱濕毒、腸燥便秘、皮膚瘙癢、瘡瘍濕疹)。油畫材料。

基本資料


學名:Linum usitatissimum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鵶麻、胡麻、山西胡麻、大胡麻、胡麻仁
原產地:可能來自於西亞,不可考。

進入閱讀更多...

黑星弄蝶

2017/11/11 12:48


▲景美仙跡岩 20171111

主要特徵


展翅32-36mm,翅膀表面黑褐色,前翅面有5-6枚白色斑點,中央的2-3枚較大,後翅面具黑色斑點,翅腹面灰褐色,前翅端有2枚不明顯的白斑,後翅中央有4-5枚黑斑,雌雄外觀近似。本種又稱素弄蝶,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以棕梠科植物寄主,如台灣海棗、羅比親王海棗、黃椰子等多種,成蟲喜歡訪花,常見於大花咸豐草吸食花蜜。

基本資料


學名:Suastus gremius (Fabricius, 1798)
別名:素弄蝶。葵弄蝶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纖花耳草

2017/11/10 17:17


▲景美仙跡岩 2017110 纖花耳草

主要特徵


多年生柔弱披散多分枝草本,高 15~40 公分,全株無毛;枝的上部方柱形,有 4 銳稜,下部圓柱形。葉對生,無柄,薄革質,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 2~5 公分,寬 0.2~0.4 公分,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微下延,邊緣乾後反捲,上面變黑色,密被圓形、透明的小鱗片,下面光滑,顏色較淡;中脈在上面壓入,側脈不明顯;托葉長 0.3~0.6 公分,基部合生,略被毛,頂部撕裂,裂片剛毛狀。花無梗,1~3 朵簇生於葉腋內,有針形、長約 0.1 公分、邊緣有小齒的苞片;萼管倒卵狀,長約 0.1 公分,萼簷裂片 4,線狀披針形,長約 0.18 公分,具緣毛;花冠白色,漏斗形,長 0.3~0.35 公分,冠管長約 0.2 公分,裂片長圓形,長 0.1~0.15 公分,頂端鈍;雄蕊著生於冠管喉部,花絲長約 0.15 公分,花藥伸出,長圓形,兩端鈍,比花絲略短;花柱長約 0.4 公分,柱頭 2 裂,裂片極短。蒴果卵形或近球形,長 0.2~0.25 公分,直徑 0.15~0.2 公分,宿存萼簷裂片僅長 0.1 公分,成熟時僅頂部開裂;種子每室多數,微小。花期 4~11 月。

基本資料


學名: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
簡誌:多年生斜昇草本,下部節處常生根,莖無毛。葉稍肉質,線形至線披針形,長15-45 mm,無毛,單脈,無柄;托葉被粗毛,先端刺毛狀。花1-5朵腋間叢生;花冠白色,無毛;雄蕊冠筒上方著生,突出。
別名:纖花耳草,細葉龍吐珠,狹葉涼喉茶,杉刺,珠仔草(台灣),蝦子草,石楓藥,箭頭草,鐵青草,雞口舌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大陸產於廣東、廣西、海南、江西、浙江和雲南等省區;國外分佈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全島低海拔荒和林內。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何首烏

2017/11/07 22:43


▲奧萬大 20161225

主要特徵


花期 6~10 月。果期 8~10 月。

多年生纏繞藤本,光滑,紫紅色,基部木質化。根莖有時肥厚,是為何首烏。葉互生,有柄及托葉鞘 2~3 公分,葉片卵狀長橢圓形,葉基截形或心形,先端銳尖形,全緣,葉背帶紫紅色。夏秋開花,總狀須花序,形成大圓錐狀腋生,著多數細小白花,花萼 5 深裂,缺花瓣;雄蕊 8 枚;子房卵形,具 3 裂花柱。瘦果 3 稜卵形,花被宿存,3 外被翼延長成膜狀。

基本資料


學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var. hypoleucum (Ohwi) T. S. Liu, S. S. Ying & M. J. Lai
簡誌:莖蔓藤狀,光滑。葉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淺心形,兩面光滑。葉鞘先端截形,無緣毛。花序圓錐狀。花被花後乾膜質,形成三翼狀。
別名:白雞屎藤。雞香藤。夜交藤。
原產地: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常見,多生長於路邊及林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朱背琵蟌(朱背樸蟌)

2017/11/02 21:28


▲基隆情人湖 20170914

主要特徵


體長 33-37mm,雄蟲複眼上黑下紅褐色,合胸橙黃色,側視有2條黑色縱帶, 腹部細瘦,黑色,各節間具不明顯的白斑,第10節及攫握器白色;雌蟲合胸橙色極淺,側視有2條白色縱紋,腹部較粗,不具攫握器。本科僅一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陰暗潮濕的溪流、湖泊等水域,棲息量較少。

基本資料


學名:Suastus gremius (Fabricius, 1798)
別名:朱背樸蟌。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天花

2017/11/02 15:21


▲奧萬大

主要特徵


莖伸長,粗糙天花,長 50~150 公分,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糙而有毛茸。葉卵形至闊卵形,長 5~12 公分,寬 4~9 公分,先端鈍,基部心形,三至五角稜或裂片狀,糙紙質,邊緣粗鋸齒至鋸齒緣,表裡兩面皆有毛茸,表面綠色至黃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細長,長 2~6 公分,有毛茸;捲鬚單生,細長。花小,雌雄同株,黃色;雄花:花萼筒長 0.15~0.2 公分,有毛茸,先端裂片五枚;裂片三角形,長 0.1~0.15 公分,先端銳尖;花冠深五裂,裂片多少呈花瓣狀,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0.3~0.4 公分,寬 0.1~0.15 公分,先端鈍;雄蕊 3 枚,花絲短;雌花:子房球形,徑 0.2 公分,全體有毛茸;花柱短,長 0.2~0.4 公分,光滑無毛;柱頭三裂。果實球形至卵狀球形,徑 0.5~0.7 公分,成熟時為橘紅色,被毛;種子數枚,扁平,徑 0.1~0.15 公分。

用途


藥用(莖塊:甘、微苦、寒。效用:根:清熱消腫,解毒散瘀,涼血降壓。治腫毒,發燒咽痛,高血壓。)。
一年生藤本狀匍匐性的草本。

基本資料


學名:Mukia maderaspatana (L.) M. J. Roem.
簡誌:屬特徵- 單葉,卷鬚單一。雌雄同株。花黃色,雄花簇生,雌花簇生或單一。雄蕊3,離生,1雄蕊1花藥,餘2花藥,藥室直立。瓠果。 種特徵- 葉膜質至紙質,明顯披毛,卵形至三角卵形。花鐘形。果橘紅色。
別名:倒吊金鐘、帽兒瓜(雲南)、山苦瓜、野苦瓜、野毛瓜、雞屎仔藤、毛花馬㼎兒
原產地:非洲,熱帶及亞熱帶亞洲,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及澳大利亞。全島低海拔岩石區及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