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紫薇(銀薇)

2018/08/25 18:08


▲新店小粗坑 20180825 花

主要特徵


紫薇品種之一,莖直立,樹皮易剝落,呈長薄片狀,剝落後樹幹平滑細膩,小枝略呈稜形,單葉,對生或近對生,葉長橢圓形或倒卵形,端部鈍或尖頭,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葉,葉面綠、灰綠色,羽狀脈,無托葉,短葉柄或近無葉柄,兩性花,圓錐花序、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萼合生漏斗狀,半球形,具稜,先端約六淺裂,裂片卵形,綠色,鑷合狀排列,花萼宿存,常具副萼,花冠輻射對稱,花瓣六枚,近圓形,花白色,邊緣皺縮,基部長爪狀,雄蕊多數,不等長,外側六枚較長,著生於花萼筒內壁,雌蕊一枚,雌蕊心皮三至六枚,合生,花柱細長,柱頭頭狀,子房上位,子房三至六室,中軸胎座,蒴果,圓球形、近球形,熟時黑褐,室背開裂,三至六瓣裂,通常六瓣裂,基部具宿存花萼,種子有翅。

近似物種


花期長,壽命長,樹齡有達200年。花期6-9月,果期9-12月。半陰生,喜生於肥沃濕潤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論鈣質土或酸性土都生長良好。市面上常見的紫薇,大多是由普通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日本紫薇 (Lagerstroemia fauriei)、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 混種育成,其中以普通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與日本紫薇混種(lagerstroemia × fauriei) 的「印第安部落」系列最多。現熱帶地區已廣泛栽培為庭園觀賞樹,有時亦作盆景。花白色的稱銀薇 L. indica Linn. f. alba ( Nichols.) Rehd.。

基本資料


學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 f. alba ( Nichols.) Rehd.
簡誌:僅有紫薇描述。
別名:白花紫薇、銀薇、紫薇、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
原產地:亞洲,現廣植於熱帶地區。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重瓣九重葛

2018/08/25 09:37


▲新店小粗坑 20180825

主要特徵


常綠藤本植物,園藝栽培種,大紅色重瓣品種之通稱。

常綠藤本植物。大藤本,木質,多少具直立狀,粗壯,光滑無毛或近無毛,多分枝,枝細長,拱形下垂、水平伸展或斜上昇狀,常具鉤刺或針刺,老粗莖漸無刺,細枝條常有褐色毛茸,單葉互生,偶對生,葉心形、三角形、卵形、闊卵形、圓形、卵狀披針形,葉端漸尖、尾尖、短突尖、圓鈍,葉基微楔狀,全緣葉,紙質,膜質,表面有光澤,葉面綠至深綠色,背面較淡,羽狀脈,葉脈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葉腋常具刺,無托葉,葉柄基部常有鉤刺,兩性花,三枚簇生或聚繖花序,再排成圓錐花序狀,頂生或腋生,花梗與苞片中脈合生,具總苞,苞片大而明顯,較一般品種小些,密生,由葉變異而成,薄紙質,苞片似花,重瓣苞片種,苞片合生,大紅色,苞片卵圓形、卵狀橢圓形、長卵形,先端銳尖狀,基部略圓鈍狀,全緣,苞片中肋與花柄連生,花萼管狀,花萼筒綠、黃綠色或略帶綠褐色,先端五、六淺裂,花瓣化,下部合生,黃、淡黃色,花小,花冠細長筒狀,黃、乳黃色,雄蕊七、八枚,花絲基部合生,雌蕊心皮一枚,花柱側生,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合萼果,瘦果狀,具五稜或有翅,少結果。

基本資料


學名:Bougainvillea 'Mahara Double Red'、Bougainvillea 'Princess Mahara'、Bougainvillea 'WAC Campbell'...等
簡誌:無描述(九重葛)。
別名:大紅色重瓣 品種之通稱。
原產地:南美洲巴西、秘魯、阿根廷。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平伏莖白花菜

2018/08/25 09:01


▲新店小粗坑 20180825 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被疏毛多分枝。因最早是發現於台南市成功大學校區牆腳及溝邊,故定名為成功白花菜。又由於莖有倒臥平伏在地生長的特性,故被命名為「平伏莖白花菜」。掌狀複葉,互生,僅具 3 小葉,小葉菱狀橢圓形;兩端銳尖,側脈明顯 8~9 對。花排列成頂生或腋生之總狀花序,具細長的花梗,花粉紅色。角果線形,2 瓣裂,有長柄,長約 5 公分,種子多數。平伏莖白花菜種子表面有 20~30 條橫向脊狀皺紋,在 40 倍以上的解剖鏡下,可見脊上有乳狀突起或微柔毛;爪開張,腹面邊緣有一條白色假種皮帶。

用途


草本。常見的外來種(已歸化)野草。葉片為台灣紋白蝶和紋白蝶幼蟲的食草。
在東南亞,其莖葉醃製後可食用,是夏季主要的一種醃菜,可炒肉、蛋炒或單炒。在東南亞除了作為蔬菜食用外,也被用來作為治瘧疾、利尿劑、退熱劑、止痛劑等。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フリカフウチョウソウ(阿弗利加風蝶草)<Cleome rutidosperma DC.>
學名:Cleome rutidosperma DC.
簡誌:莖疏被毛。掌狀複葉僅具3小葉;小葉菱狀橢圓形。兩端銳尖,側脈明顯,8-9對。花粉紅色。
別名:平伏莖白花菜、成功白花菜、皱子白花菜<中国植物志:Cleome rutidosperma DC.>
原產地:原產熱帶非洲至澳洲北部。全島低海拔路旁,溪流兩岸和荒廢地。歸化種。引進種。

進入閱讀更多...

蘭嶼烏心石

2018/08/16 09:29


▲台北車站 20180816

主要特徵


樹高可達二十公尺,樹幹通直,樹皮平滑,單葉互生,螺旋著生,葉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葉端圓至驟凸,葉基楔形,全緣葉,葉長五至八公分,寬三、四公分,葉面綠、深綠色,厚革質或革質,表面光滑,羽狀脈,中肋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凸起,側脈不明顯,托葉二枚,膜質,合生頭盔狀,包圍葉芽,或離生,或貼生於葉柄,早落,殘存一圈環形托葉痕,具葉柄,兩性花,花單生或聚繖花序,腋生,花具香味,似含笑花,花被片六至二十一枚,每輪三或六枚,如玉蘭花般,花乳黃或白色,雄蕊多數,雌蕊心皮多枚,呈螺旋狀排列,離生,具子房柄,子房上位,子房一室,邊緣胎座,蓇葖果,卵形或近球形,長約一公分,聚生於延伸果軸上,果皮上有白斑,熟後自果頂迸裂,種子兩枚,紅、橘紅色,種子具假種皮。

近似物種


烏心石與蘭嶼烏心石差異判別:
烏心石:葉片較薄,葉子先端較尖,葉身比例較瘦長。
蘭嶼烏心石:葉片質地較厚,葉子先端比較圓鈍,葉身通常比較寬。

用途


良質木材。常見於砧板材料,但多以非洲烏心石居多。建議盡量少購買,都是生長極慢的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lanyuensis S. Y. Lu et al.、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lanyuensis Lu.
簡誌:無描述
別名:大葉烏心石
原產地:台灣蘭嶼與綠島、日本、琉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葉鳳尾蕨

2018/08/12 09:56


▲福州山 20180814

主要特徵


大葉鳳尾蕨因植株、葉片均較鳳尾草類大形而得其名,為多年生草本蕨類;根狀莖短,直立,質硬,被深褐色鱗片。一回羽狀複葉,葉叢生,株高 40~100 公分;葉兩型;營養葉柄長 10~40 公分,細長,稻稈色;葉片長 10~30 公分,寬 5~10 公分,卵形,漸尖或尾狀尖,側生羽片 2~5 對;羽片長 5~15 公分,寬 1~3 公分,鐮狀窄披針形;最下部羽片 2~3 裂;葉脈羽狀游離,側脈平行或單分枝;孢子葉較營養葉狹小,葉緣反捲。孢子囊群沿葉緣呈線形排列,孢子囊群褐色。孢子期夏、秋間。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バノイノモトソウ(大葉井の許草)<Pteris cretica L.>
學名:Pteris cretica L.
簡誌:頂羽片單一,三出或一回羽狀複葉,至多僅基部的一對羽片分叉,羽片長,基部羽片深裂,羽片具假脈,羽片末端鋸齒。
別名:石化野雞尾、大葉井口邊蕨、野雞尾、還陽草、鳳尾草(台灣)、雞爪鳳尾草、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
原產地:全球熱帶至溫帶地區。地生,生長於林下遮蔭環境;台灣中海拔地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斑葉月桃

2018/08/12 09:38


▲福州山 20180812

主要特徵


植株叢生狀,具地下塊莖,假莖發達,單葉互生,葉廣披針形、披針形,端部漸尖,有一旋捲小尖頭,基部尖狀漸狹,葉全緣,葉緣具短柔毛,葉長三十至六十公分,寬五至十公分,葉面綠、翠綠色,有黃斑側紋,葉兩面無毛或有時下表面中肋被毛,葉舌長五至十公釐,二裂,外被棕色毛,葉基部具葉鞘,葉鞘甚長,無托葉,葉柄長十至十五公釐,兩性花,上位花,圓錐花序,呈總狀花序狀,花序下垂,長可達三十公分,花序軸紫紅色,被絨毛,分枝極短,在每一分枝上有具花一至三枚。

近似物種


相近月桃屬近15種,常見月桃的特徵:
月桃:葉下表面與中肋交界處被毛,花序密被毛。葉面光滑,側脈不明顯。開花或有果實月桃花序梗下垂。月桃果有稜,成熟近淺咖啡色。
烏來月桃:葉面有著非常明顯凸起的側脈(像是被車子碾過)。花序直立,果實皮生硬刺毛,近球形,成熟時變橘紅色。
斑葉月桃:園藝栽培種。可能為烏來月桃與月桃雜交。
屈尺月桃:烏來月桃和島田氏月桃的天然雜交種。小花梗近無,小苞片短於3.5cm,果扁球形。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フゲットウ(黄斑月桃)<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
學名: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花葉豔山薑、黃斑葉月桃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變異鉤粉草(多變擬美花)

2018/08/12 09:19


▲福州山 20180812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近年台灣全島亦見野生分佈,是入侵植物之一。

莖草質纖細,葉片披針形或卵形,十字對生。葉面綠色、葉背略帶紫色。葉長約 3~5 公分。總狀或圓錐花序自莖端伸出,花長筒狀,花冠 5 裂,下裂片基部有紫紅色斑點;雄蕊兩枚伸出花冠外,花白色至淺紫色。花後易結長蒴果,果實成熟迸裂以散佈種子。因為具自播性且生長適應性強,是具侵犯性的入侵植物,常造成溫室、園圃管理的困擾。切勿將此植物散播至野地,以免破壞生態環境。

基本資料


學名:Pseuderanthemum variabile (R. Br.) Radlk.
簡誌:無描述。
別名:變異鉤粉草、變異擬美花、多變擬美花
原產地:澳洲西部熱帶雨林區,大洋洲、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歸化種(特生中心)。

進入閱讀更多...

大花馬齒莧(松葉牡丹)

2018/08/04 09:53


▲陽明大學 20180804

主要特徵


一、二年或宿根多年生草花植物,花朵的生命很短,上午開花,午後凋謝,經改良後也有全日開花的品種。植株多肉質,株高 10~15 公分,匍匐橫生,莖多分歧。葉互生,圓柱狀線形,肥厚多肉,簇生葉片狀似松葉,因此取名「松葉牡丹」。由於園藝技術的改良,大花馬齒莧的花色不再侷限於毛馬齒莧的紫紅;紅黃橙白應有盡有,單瓣、重瓣均具。

相關小常識


由於園藝技術的改良,大花馬齒莧的花色不再侷限於毛馬齒莧的紫紅;紅黃橙白應有盡有,單瓣、重瓣均具。簇生葉片狀似松葉,因此取名「松葉牡丹」。

基本資料


和名:マツバボタン(松葉牡丹)<Portulaca pilosa L. subsp. grandiflora (Hook.) R.Geesink>
學名:Portulaca pilosa L. subsp. grandiflora (Hook.) Geesink
簡誌:本亞種植物體形似承名亞種,但花瓣長於1.5 cm。
別名:松葉牡丹、大花马齿苋<中國植物誌: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原產地:南美洲。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葉欖仁

2018/08/04 09:53


▲陽明大學 20180804 小葉欖仁

主要特徵


短期落葉喬木,樹高 5~10 公尺。株高多 2~3 層樓高,幹極直挺,細長,側枝輪生,水平開展,層次分明,葉片小,倒卵形,細密且單薄,並叢生枝端,上舉;冬季落葉,但落葉時不先轉為紅色,十分美麗可觀,新春萌芽。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只要土層肥厚,粘性不強之地均能成長,但以肥沃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生育最旺盛。排水,日照力求良好。繁殖法:以播種、嫁接法繁殖。

基本資料


學名:Terminalia mantalyi H. Perrier.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葉欖仁樹、細葉欖仁樹、非洲欖仁樹
原產地:原產東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台灣於 1975 年以後引進栽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緬梔(雞蛋花)

2018/08/04 09:20


▲石牌捷運站 20180804

主要特徵


緬梔花就是雞蛋花。緬梔因其花瓣乳白似蛋白,而中心基部具有鮮明的黃色又如蛋黃,故稱「雞蛋花」;緬梔在2、3月間全數葉片落盡時,光禿禿的粗肥綠色樹枝極像鹿角,因此別稱「鹿角樹」。枝條下端沒有葉的部分,為落葉後的葉柄痕跡,為「葉痕」。葉脈明顯。花有香味。寺廟多喜植之,故有"Temple Tree"之稱。
全身汁液具毒性。 白色乳汁有毒。誤食造成嘔吐、腹瀉、發燒、惡心、嘴唇紅腫、心跳加速。

近似物種


除了白花品種另有紅花緬梔、雜交緬梔,花色粉紅或濃紅。
常見品種:白花緬梔紅花緬梔。「紅花緬梔」通常為「紅色花」的通稱。

基本資料


注音:緬梔(ㄇㄧㄢˇ ㄓ)
學名:Plumeria rubra L. var. acutifolia (Poir.) ex Lam.) Bailey
簡誌:無描述。
別名:緬梔、緬梔子、雞蛋花、雞卵花、印度素馨、鹿角樹、番仔花、番花、大季花、鴨腳木
原產地:墨西哥、巴拿馬一帶。台灣於1910 年引進栽種。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