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孢子的發現

2019/08/10 10:42


▲翠山步道 20190810 腎蕨

1794年,駐守在牙買加英國的外科醫生 John Lindsay,觀察到蕨類從「粉」長成蕨類的過程,他也認為這些「粉」就是蕨類的種子。Lindsay 將蕨類的種子與種植的方法一同寄回英國給時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與英國皇家植物園的顧問 Sir Joseph Banks,而這個繁殖蕨類的方法在英國廣為流傳,從此種植蕨類的風氣開始興盛。

蕨類的開始
地球約有45億年,到4億年前有蕨類的森林出現。

遠古蕨類:

時間:約在2~4億年前。
共同特徵:葉只有一條葉脈,無橫脈與網脈。
遠古蕨類(共5科):松葉科、木賊科、水韮科、卷柏科、石松科。

松葉科:裸蕨、一棵樹、松葉、二叉分枝。
木賊科:沼澤濕地之孟宗竹、孢子囊穗、且孢子一棵科可見,葉輪生在節上。
水韮科:如特有種台灣水韮,只有一條葉脈;莖是二叉分枝。
石松科:枝條頂端之葉長孢子囊穗。
卷柏科:枝條頂端之葉長孢子囊穗。

中古蕨類:

時間:約在1~2億年前。
共同特徵:多為造型特殊蕨類。
中古蕨類(全部共16科。台灣有11科):瓶爾小草科、觀音座蓮科、紫萁科、裡白科、海金沙科、膜蕨科、蚌殼蕨科、梭欏科、瘤足蕨科、燕尾蕨科、雙扇蕨科。

類似蘭花,根較厚,有根菌:

  • 瓶爾小草科:孢子囊枝斜叉在葉子上。
  • 觀音座蓮科:類似蘭花,根較厚,有根菌。宿存托葉。葉枕。迴脈。

齊熟型之孢子囊:

  • 紫萁科:互補式不等邊兩叉分枝。葉子上之葉脈外綠色取消為孢子囊包圍。例:粗齒革葉紫萁。
  • 裡白科:假二叉分枝。主軸上分叉<羽片<再長出另一組葉。例:芒其。
  • 海金沙科:假二叉分枝。側軸上分叉,側軸頂端有休眠芽,一片葉子長全部,具有全世界最長的葉子。例:
  • 膜蕨科:很小,只有一層細胞的葉子,生長濕度須100% 很少看到。生長熱帶山溝谷裡、及霧林帶之樹上。例:瓶蕨。
  • 蚌殼蕨科:例:台灣金狗毛蕨。
  • 桫欏科:例:筆筒樹、台灣桫欏、鬼桫欏。
  • 瘤足蕨科:葉柄呈三角形,霧林帶,同昆蘭樹環境。例:瘤足蕨。
  • 燕尾蕨科:一科一屬一種,葉似水龍骨科。(燕尾葉型,分為營養葉與孢子葉。)例:燕尾蕨。
  • 雙扇蕨科:一科一屬二種。例:雙扇蕨。

近代蕨類:

時間:2億年後到現在。
共同特徵:以葉為主。孢子囊群為混熟型。

石葦:水龍骨科近代蕨類,有星狀毛的上下層保水能力,水份少時會卷曲保水。
水龍骨科、骨碎補科二者在缺水時會斷尾求生,即葉子會全脫落,減少水分散失。
鳥巢蕨、崖薑蕨、扶石蕨等蕨類為著生(攀附)在樹上,而不是寄生(吸取寄主養分)。
具有腐植質收集葉vs成長葉、孢子葉的特徵。例:槲蕨、鹿角蕨、崖薑蕨等。
常見大葉楠上有山蘇之著生。

備註:
蕨類孢子囊群成熟方式有分三種:齊熟型、漸熟型、混熟型。

中海拔立體的植物結構組成,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喬木是非常高大的針葉樹,主要以紅檜為主,少部份的鐵杉,高度大約是四十公尺。
第二層喬木為一些闊葉樹,高度大約二十公尺,以樟科和殼斗科為主,還有一些其他的闊葉樹。
第三層為灌木層,灌木高度約為1公尺到2公尺。
第四層為低矮的草本、蕨類。

以森林覆蓋度之比例來說,大約百分之三十是紅檜,另百分之三十是樟科植物,百分之二十是殼斗科,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是中海拔代表性科別,五加科、冬青科、八仙花科、杜鵑花科,還有一些比較小的科。另外還有附生、蔓生、寄生、半寄生等倚賴種共同組成。除了地上的結構之外,地面披覆腐植層,地下還有根系、藻菌,以及動物等作立體分化,使上壤成為多孔隙,而且擅於儲藏水份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