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小花寬葉馬偕花 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外傾。葉具葉柄,橢圓形,基部急尖,鈍,圓或近心形,幾全緣,長 3~12 公分,寬 1~4 (~6) 公分,兩面稀疏被短毛,上面鐘乳體點狀。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 4 稜,稜上被毛,較明顯,花偏向一側。苞片對生,三角形,長 0.5 公分,疏被短毛;小苞片 2,似苞片,著生於花梗基部,長 0.2 公分;花梗約長 0.3 公分,無毛;花萼長 0.7 公分,5 深裂,僅基部結合,裂片披針形,線形,長 0.5~0.6 公分,被腺毛。花冠短,約長 2.5 公分,略兩唇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管基部圓柱狀,長約 1.2 公分,上唇 2 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略尖,長約 0.5 公分,下唇 3 裂,裂片長卵形,橢圓形,中裂片長約 0.9 公分,側裂片 0.7 公分,中裂片兩側自喉部向下有 2 條褶襞直至花冠筒下部,褶襞密被白色柔毛,並有紫紅色斑點;雄蕊 4,花絲無毛,每邊一長一短,在基部兩兩結合成對,花藥紫色,背著,長圓形,2 室不等高,基部具短尖頭;花柱約長 1.2 公分,基部被長柔毛,子房約長 0.3 公分,密被長柔毛,具杯狀花盤,花盤多少鈍圓,5 淺裂。蒴果長 3 公分,不育部分長 1.5 公分。
小花寬葉馬偕花於 2005 年被發佈為本島新歸化植物,台北植物園詩經植物園區吉貝木棉樹下有一大片植株。
用途
食用(葉)。藥用(莖、葉:散瘀消腫,接骨止血。治跌打腫痛,骨折,外傷出血)。
基本資料
學名:Asystasia gangetica (L.) Anderson subsp. micrantha (Nees) Ensermu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小花十萬錯、寬葉十萬錯、熱帶報春花、宽叶十万错<植物智:Asystasia gangetica (L.) T. Anders.>
原產地:熱帶非洲,分佈於印度、泰國、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現已成為泛熱帶雜草(據D. J.Mabberlay)。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 60 公分,全體密被毛茸。葉簇生在基部的短縮根莖上;葉片寬大,葉緣具波浪狀缺刻,長橢圓狀匙形,長 25~40 公分,葉面有細小茸毛。頭狀花從葉間開出,高高頂在花梗末端,周圍為舌狀花,中央為筒狀,花徑 5~15 公分,花冠上揚,花梗長達約 60 公分;周緣舌狀花通常呈單裂,花色有鮮紅、淡紅、橙黃、淡黃等色,品種極多,單瓣、隻重瓣均有,台灣可周年生長開花。瘦果圓柱形。台灣目前栽培品種多數來自荷蘭改良適合冷涼氣候之溫室品種。
培育方式
非洲菊性喜較為冷涼的氣候,生長適溫在20~25℃之間,溫度太高時,會使花朵變小,花色褪色,溫度太低時,又會使葉片生長受阻,進而影響花芽的分化。
基本資料
學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 ex Hook.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太陽紅, 火輪菊, 非洲菊, 嘉賓菊、太陽花、佳寶菊、燈盞花、河浪花、串絲佛雛菊、巴柏頓雛菊、扶郎花
原產地:南非Transyaal地區。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用途
日本特有種植物,日照不好也可以成長的常綠灌木。在民間常將乾燥的葉子放入澡盆中,用於筋肉酸痛或是感冒徵狀。園藝品居多,別名叫做天狗打扇(テングノウチワ)。在民俗中持常用於驅魔、驅病等,也常種植於日本庭院中。
日本特産の植物で、日陰でもよく成育する常緑低木。民間で、乾燥した葉を風呂に入れてリュウマチに用いたほか、煎じて風邪などにも用いました。園芸品種も多く、別名をテングノウチワといいます。疫病を追い払ったり、病魔・魔よけになるとの迷信が生まれ、庭木として植えられることが多い。
基本資料
和名:ヤツデ<Fatsia japonica (Thunb.) Decne. et Planch. var. japonica>
學名:Fatsia japonica (Thunb.) Decaisne & Planch.
簡誌:無描述
別名:ヤツデ、ハッカクキンバン(八角金盤)
原產地:日本。園藝種居多。
進入閱讀更多...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主要特徵
生長形式:具有直立根莖的中型蕨類植物,能夠長到約0.6-0.9米寬的蔓延。
葉子:綠色的葉狀體呈玫瑰花狀排列,邊緣捲曲,似乎是折疊的; 葉片長度平均可達到約30-40厘米長。
品種plicatum意味著折疊在一起,是對葉子特徵的參考。
基本資料
學名:Asplenium nidus 'Plicat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眼鏡蛇山蘇、響尾蛇山蘇、皺葉羊齒、皺葉鳥巢蕨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烏來鳳尾蕨
主要特徵
莖短直立狀,莖頂被覆雙色鱗片,葉叢生;葉柄長30-38cm,草桿色至褐色,基部亦被雙色鱗片;葉片卵形至闊卵形,長30-35cm,寬18-25cm,二回羽狀深裂,最基部一對羽片之最基部朝下小羽片特別長且呈羽狀深裂;頂羽片羽側羽片同形,皆為羽狀深裂,側羽片5-8對;羽片窄披針形,羽軸表面具肉刺;末裂片長條形,長1cm,寬約3mm,18-25對,末端圓鈍;葉脈游離,側脈二叉,最基部側脈延伸至缺刻上方(無網眼);反捲之假孢膜長線形,位於裂片兩側。
基本資料
學名:Pteris wulaiensis Kuo
簡誌:頂羽片羽裂,小羽片呈梳齒狀,游離脈,羽軸兩側之小羽片對稱,羽軸基部上表面無刺,基羽片之基部下側1~數對小羽片長、羽裂,葉柄草桿色。葉柄鱗片長卵圓形,中央顏色較深。
別名:
原產地:分佈於北部烏來、台東縣與屏東縣,每一族群之個體數都很少。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鹿角蕨
主要特徵
為附生形氣生植物,植株多呈懸垂性,附生於蛇木柱,樹幹等;根莖部位短而肥厚,基部可見黑褐色的鱗片,是附著他物生長的部位。葉有二型,不稔性假葉呈圓形或扇形,原為灰綠色隨生長漸變乾褐色,能包覆基部之附著物,另一葉片為有稔性,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
近似物種
鹿角蕨屬約有 18 種,形狀似糜鹿角分歧狀,故稱其為糜角蕨或鹿角蕨。但據說在霧峰附近成為入侵種的現象。
基本資料
和名:ビカクシダ(麋角羊歯)<通称:Platycerium>
學名: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 Chr.
簡誌:無。
別名:糜角蕨。鹿角槲、二歧鹿角蕨<中国植物志: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 Chr.>
原產地:產雲南西南部盈江縣那邦壩,海拔 210~950 公尺山地雨林中。緬甸、印度東北部、泰國和也有分佈。園藝植物。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長穗鐵莧 花序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全株幼嫩部,均被毛,高可達 1~3 公尺。葉互生,綠色,有長梗,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闊卵形,先端銳形或漸尖,基部圓形鈍鋸齒緣,長 10~16 公分,寬 6~9 公分。主脈 3 條。花雌雄異株,雌花集成密生穗狀花序,鮮紅色,腋生,較葉為長,懸垂濃密圓筒狀,長 15~40 公分,直徑 1.2~2.5 公分。果為蒴果。長穗鐵莧俗稱貓尾花,因其鮮紅色的雌穗狀花序毛絨絨的,像是貓之尾巴。
基本資料
學名:Acalypha hispida Burm.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穗鐵莧, 長穗鐵莧, 紅花鐵莧, 紅穗鐵莧, 貓尾紅
原產地:原產東印度及馬來半島,臺灣於 1910 年引進栽植,栽培甚為普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日本鳳ㄚ蕨
主要特徵
地生,根莖匍匐狀,密被鱗片,基生葉,二回羽狀複葉,最基部羽片常二至五對小羽片,側羽片四至八對,羽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形,端部尾狀,鋸齒緣,葉長四十至七十公分,寬二十至三十公分,葉革質,葉柄長二十至五十公分,基部被披針形鱗片,葉膜網狀,近中脈處可見網眼,內無游離小脈,不開花,無果實與種子,孢子囊沿脈生長,幾達葉緣,不具孢膜。
近似物種
全緣鳳ㄚ蕨:葉全緣。
華鳳ㄚ蕨:鋸齒緣。基羽片之小羽片約5對。
日本鳳ㄚ蕨:在近羽軸有網眼。游離脈。
高山鳳ㄚ蕨:基羽片長,其小羽片可達10對。
用途
藥用(可清熱、袪風、除濕、止血、活血、散瘀、調經、解毒、殺蟲,可治目赤腫痛、眉稜骨痛、風溼關節痛、經閉、乳癰、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ワガネソウ(岩が根草)<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學名: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簡誌:一至二回羽狀複葉,羽片鋸齒,網脈,基部羽片羽裂,小羽片五對左右。
別名:大葉鳳凰尾巴蕨、鳳ㄚ蕨、眉鳳草、散血草、活血蓮、日本鳳了蕨(特生中心)、凤丫蕨(中國植物誌)
原產地: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廣泛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林緣,地生,數量中等偏多。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裂葉雙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被黑色披針形鱗片;葉柄長25-30cm,基部暗褐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0-45cm,寬20-25cm,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長15-25cm,寬2.5-3.5cm,基部具1-2對小裂片;側羽片3-5對,較小,長10-15cm,寬約3cm;孢膜線形,從近中脈直至近葉緣。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レバキノボリシダ(切葉木登羊歯)<Diplazium lobatum (Tagawa) Tagawa>
學名:Diplazium lobatum (Tagawa) Tagawa
簡誌:長走莖,柄長達30cm,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略大,且基部多少瓣裂,側羽片約20cm長3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 15~100 公分。莖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稜形,被脫落的長柔毛或細剛毛,植株型態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三種,莖方型呈綠色、淡紫紅色與深紫紅色等,全株被無色絨毛,莖蔓長最長可達 2 公尺左右。葉型為橢圓形,葉緣缺刻深,葉色綠塞、茸毛疏、葉子較大,其葉長 6.30 公分、葉寬 3.44 公分。花穗呈白色或淡紫紅色,四強雄蕊。小堅果長圓形,黑色。花期 7~10 月,果期 8~11月。每年 9 月至翌年 2 月間開花。
用途
食用(加水與少許鹹共同煎汁,添加少許澱粉漿可製成仙草凍)。藥用(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中暑,感冒,黃疸,急性腎炎,糖尿病,泄瀉,痢疾,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
新竹關西仙草博物館生態農場
基本資料
學名:Mesona procumbens Hemsl.
簡誌:屬特徵: 一年生草本;葉鋸齒緣。頂生狹圓錐狀輪生聚繖花序;花萼鐘型宿存,具明顯橫脈及小凹穴,二唇,上唇3裂,中裂片最長,下唇船形;花冠筒狀,二唇,上唇3裂,中裂片較寬,下唇船形;雄蕊4,稍2強,上方一對花絲近基部具附屬物;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小堅果倒卵形,具線條。 種特徵: 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3-7 cm,寬1-3 cm,基部楔形,先端銳尖,被細毛或僅背面脈上被毛;葉柄長0.2-1.5 cm。花冠白色或淡紅色。
別名:仙草舅、田草、洗草、仙草凍、仙草乾
原產地:台灣全島山區沙質地草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