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枯里珍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枯里珍,果實(漸熟型),橙->紅->黑斑
主要特徵
灌木。保育等級:易受害。花期:5~6月。果熟期:10~12 月。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嫩枝上有細毛,全株光滑;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雌花序穗狀,腋生或頂生,單立,呈分歧狀,略具毛茸,花密生,白色,細小;核果橢圓形,熟時呈紅色。
用途
本種由於葉色青翠、耐鹽、耐風,極適合作為濱海地區之綠化樹種。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ウトウヤマヒハツ(紅頭山篳撥)<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barbatum (C.Presl) Merr.>
學名:Antidesma pentandrum Merr. var. barbatum (C. Presl) Merr.
簡誌:葉紙質,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銳尖,具鈍頭。
別名:五蕊山巴豆、枯里珍五月茶 <植物智: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barbatum (Presl) Merr>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菲律賓群島等。台灣分佈於南部及東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翼柄決明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翼柄決明,花序
主要特徵
粗狀直立灌木,幼枝和幼葉有下垂現象,一回羽狀複葉,小葉 8~14 對,最頂端一對最大。秋至春季開花,花序很特別,直立於莖頂,多枝簇集,每枝約 20 公分左右,花冠鮮黃,具脫落性大笣片。莢果有翼,線形,樹姿優美顯眼,花香葉綠,是常見的觀花及觀果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Senna alata (L.) Roxb.
簡誌:無描述。
別名:翅果鐵刀木、翼柄決明、翼軸決明、翅荚决明、翅果决明、有翅决明、翅荚槐 <植物智:Senna alata (Linnaeus) Roxburgh>
原產地: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廣佈於全世界熱帶地區。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雙翅舞花薑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雙翅舞花薑,花序與果序
主要特徵
株高30-50厘米。花黃色,小花梗極短。花期:8-9月。藥用(活血、消炎,可治急慢性腎炎)。
株高30-50厘米。葉片5-6枚,橢圓狀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3-4.5厘米,無毛,頂端尾狀漸尖,基部鈍;葉柄長約5毫米;葉舌短。圓錐花序長5-11厘米,下垂,上部有分枝,分枝長1-2.5厘米,疏離,有2-多花,下部無分枝,而在苞片內僅有珠芽;苞片披針形,長6-12毫米;珠芽卵形,表面疣狀,直徑2-4毫米。花黃色,小花梗極短;萼鐘狀,長4-5毫米,具3齒;花冠管長8-10毫米,被短柔毛,裂片卵形;側生退化雄蕊披針形,鐮狀彎曲;唇瓣狹楔形,黃色,頂端2裂,基部具橙紅色的斑點;花絲長1厘米,彎曲,花藥每邊有2個三角形、翅狀附屬體;子房具疣點。
基本資料
學名:Globba schomburgkii Hook. f. in Bot. Mag. t.
簡誌:無描述。
別名:朔姆布爾克舞花薑、天鵝舞花薑(台北植物園:Globba marantina)、双翅舞花姜 (中国植物志:Globba schomburgkii Hook. f.)
原產地:中國雲南南部、中南半島。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火筒樹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火筒樹,果序
主要特徵
火筒樹常綠小喬木(大灌木),具有支柱根,小枝褐色,有縱細條紋,無毛;無卷鬚。大葉互生,小葉對生。羽狀奇數複葉。葉形有橢圓形、卵形。葉端尖銳,葉基鈍楔形,葉緣鋸齒狀,正反葉面都平滑,革質。有5-7對羽狀側脈。葉色正面濃綠色,背面綠色。有 1 公分葉柄,有葉拖。葉長 6~15 公分,寬 3~8 公分。嫩葉鮮紅色。花序為聚繖、繖房花序,花冠徑 0.5 公分,有五個單瓣,開粉紅、黃色花,黃色花會轉為紅色,花期在四季常開,花瓣外側粉色,內側為黃色。漿果扁球形,直徑 0.6~0.8 公分,熟時黑色。種子 5~6 顆。
主要特徵
灌木。台灣東南部最具代表性的熱帶雨林樹種。花瓣外側粉色,內側為黃色,花期 5~8 月。種子 5~6 顆,果期 7~12 月。
基本資料
學名:Leea guineensis G. Don
簡誌:葉長50-80 cm;小葉卵橢圓至長橢圓披針形,漸尖頭,疏鋸齒緣。果暗紅色。
別名:番婆怨、台湾火筒树 <植物智:Leea guineensis G. Don>
原產地:台灣南部低海拔至海岸林內。蘭嶼及綠島亦產。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白花細葉紫珠(漸熟)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白花細葉紫珠,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密被長單毛及腺毛;枝細長。葉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9-20 cm長,1-5 cm寬,先端長漸尖,基部圓鈍或心形;葉柄短於1 cm。花白色,複聚繖花序。子房密佈腺點。果球形,成熟時白色,約3.5 mm寬。花果10-12月。
基本資料
學名:Callicarpa pilosissima 'White Flower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粗糠
原產地:呂勝由以及李榮芳等共同發表的栽培變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01009 苦瓜
▲三貂嶺 20201009 苦瓜,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攀緣蔓性草本。
一般看見的苦瓜有分苦瓜與山苦瓜。其中山苦瓜在花蓮農改場改良下共有7種(花蓮1-7號)。
用途
果肉含苦瓜鹼及豐富的維他命B、C,在中醫學上視為甘寒,味雖苦但具有解熱作用,夏天裡為暑氣所困,內熱上升,容易心浮氣躁、眼球紅腫、頭腦脹痛、小便量少而呈金黃、大便不暢。苦瓜性雖寒,但非寒滯,因此體質寒滯的人常吃無妨。烹煮前切塊浸入醋水中數小時,可去除苦味。藥用(果:可消暑、降火氣、清心、明目,緩解暑熱病症。夏天孩童易生熱痱,將身子洗淨後,用苦瓜切片塗抹 1、2 日或絞汁塗患部,熱痱可漸消退。種子是壯陽劑)。苦瓜在《本草綱目》裡又稱錦荔枝或癩葡萄。
基本資料
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一年四季均能生產。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01009 糯米糰
▲三貂嶺 20201009 糯米糰,雄花花序
主要特徵
葉背光滑,幾乎無葉柄。植株上位為雌花(一般長在上方的葉腋旁),雌花柱頭絲狀。瘦果卵形,下位為雄花短花梗(有柄)。一般雌雄同株。雌雄異株也有可能。
多年生草本,莖基部偃臥狀,先端直立或斜上昇,長 30~80 公分,有時亦達 100 公分以上者,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水平伸展或略下垂狀,幼時具有柔毛。葉對生,具短柄或幾無柄,托葉闊卵形,葉片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3~8 公分,寬 1~2.5 公分,基部圓形至心形,先端短尖或漸尖,全緣,三出脈,上面粗糙,背面網狀明顯,被剛毛。花簇生葉腋花小,成團狀,雌雄同株,單性,小形,黃綠色;雄花花蕾時陀螺形,花被 3~5 片,急內彎,背面有橫褶,雄蕊 5 枚;雌花花被筒狀,子房卵形,柱頭 2 歧。瘦果廣卵形,先端尖,暗綠色,約具有 10 條細縱肋,有光澤。
用途
藥用(全草:淡、微苦,涼。效用:全草:健胃消食,清熱解毒,消腫利溼,健脾。治心臟無力,胃腸炎;外用治血管神經性水腫、乳腺炎;根:治消化不良,食積胃痛、白帶;外敷治癰癤)。
基本資料
和名:ツルマオ (蔓苧麻)<Gonostegia hirta (Blume) Miq.>
學名:Gonostegia hirta (Blume) Miq.
簡誌:蔓性小灌木或草本。葉倒卵、倒卵狀披針、卵至披針形,長2-12.8 cm,寬0.7-3.8 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至心形。
別名:糯米團、葉藤、蔓苧麻、小黏藥、土加藤、紅石薯、糯米草、糯米团、糯米草、小粘药、红头带、猪粥菜、蚌巢草、大拳头、糯米莲、糯米藤、大红袍、糯米条、糯米菜、糯米芽、饭匐子、蔓苎麻 <中国植物志:Gonostegia hirta (Bl.) Miq.>
原產地: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各省)、越南、日本及台灣。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01009 棕葉狗尾草(颱風草)
▲三貂嶺 20201009 棕葉狗尾草(颱風草),花序與花,像是白色毛毛蟲的部分是雄蕊
主要特徵
草本。颱風草葉片常見於葉面具橫斷褶折紋,民間相傳依據褶紋的位置及數目,可預測當年將來臨的時間及次數,故名颱風草。但天候乾燥會影響折痕數目的可能性。
颱風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稈叢生,高約 50~100 公分,地下莖短。葉片披針形,長可達 40 公分,寬 5~7 公分,具有多數縱向縐褶,能常有橫紋,葉鞘有龍骨。圓錐花序排列疏鬆,長約 40 公分,小穗之間有剛毛混生長約 0.3~0.4 公分,含兩朵小花。花期在夏、秋兩季。
近似物種
相近似的兩種植物:
船仔草 :葉子是基生(根生)。體型較颱風草大約一倍。
颱風草 :葉子是莖生。體型較小。
基本資料
和名:ササキビ (笹黍)<Setaria palmifolia (J.Ko''nig) Stapf>
學名:Setaria palmifolia (J. Konig) Stapf
簡誌:多年生;根莖短;稈叢立。葉片披針形,長達45 cm,寬2-6.5 cm,摺皺,葉鞘具龍骨。圓錐花序疏鬆,長達40 cm,中軸近無毛。小穗長3-4 mm;內穎長為小穗之半。
別名:棕葉狗尾草、颱風草、棕叶狗尾草、箬叶莩、茅、叶草、雏茅、棕叶草 <中国植物志: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
原產地:原產非洲、廣布於大洋洲、美洲和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全島低海拔山邊靜遮蔭處。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貂嶺 20201009 大飛揚草
▲三貂嶺 20201009 大飛揚草,果序
主要特徵
大飛揚草的葉形就像是一對對的翅膀,像是隨風展翅飛翔,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大飛揚草」之稱的由來。
大飛揚草是一年生草本,全草具有豐沛乳汁,莖斜上或直立,高約 10~40 公分,帶淡紅色或紫紅色,有毛。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基部偏斜,葉緣微鋸齒,長橢圓形披針狀,2~4 公分長;兩面被毛。聚繖花序排列成頭狀,花密而小,雌雄同株異花。腋出,花單性同株,綠色或紫紅色,雄花無花被,雌花子房 3 室。果實為蒴果,約 0.12 公分。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治消化不良,通乳。用於皮膚搔癢,皮膚疹,濕疹,體癬,腳癬,乳腺炎,尿血小便不利,缺乳等)
基本資料
學名:Chamaesyce hirta (L.) Millsp.
簡誌:莖匍匐、斜上或直立,被絹狀糙伏毛及黃色刺毛。葉卵狀菱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5-50 mm,寬7-16 m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圓形,細鋸齒緣,兩面被絹狀糙伏毛;葉柄下表面被糙伏毛及刺毛。果被毛。
別名:飛揚草(台灣)、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紅骨大本乳仔草、羊母奶、奶子草、大地錦草、神仙對坐草(福建)、Kottikattin(泰雅)、Zabutibuti(排灣)
原產地:全島低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2020/10/02 12:58
生物分類: 緣椿科 Coreidae >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擬棘緣椿象,若蟲(上方側),植物為毛花雀稗
主要特徵
體長 9.2 - 10.3 mm,腹部乳黃色,觸角末端橙黃色,前胸背板後緣向上隆起,中央具黃褐色縱紋,側角尖銳,小楯片呈正三角形,褐色,上翅中段處有一橫向乳白色的斑紋。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寄主植物土牛膝、日本牛膝、紫莖牛膝等莧草科植物,習性敏捷,常見於樹林底層之草叢環境活動,為常見的種類。另外一種稻棘緣椿象若蟲,也跟本種若蟲很像。
基本資料
學名:Cletomorpha raja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