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頂古圳 20191229 刺果豬殃殃,在低海拔地區發現,在馬路邊的圍牆上
主要特徵
草本。藥草界稱之為拉拉藤(具倒鉤,會勾人褲管)。根據簡誌,台灣有10種不同的豬殃殃。全草可作牛、馬的飼料,但豬食之則病,故名「豬殃殃」。
刺果豬殃殃為多年生草本,屬於陰性的植物,大多生長於森林下陰濕的地方,尤喜長於多腐植質的林土中;莖多匍匐於地面,無毛,莖節處常有根生出,小枝呈四方形、細長。葉 4~6 枚輪生於一處,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無柄,長 1~1.5 公分,寬 0.25~0.4 公分,先端圓鈍、基部漸狹、邊緣呈稀疏鋸齒,表面散生有稀疏的毛茸,背面光滑無毛、僅中肋稀被毛。花白色,多數且細小,呈頂生的聚繖花序、具有花柄;花柄長 0.4~0.5 公分;花萼筒為卵形,長 0.5~0.6 公分,密佈有鐮刀狀毛、裂片不明顯;花冠輪狀,徑約 0.2 公分,有 4 裂,裂片卵形,長 0.1~0.15 公分,寬 0.05~0.06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與花冠裂片互生,長 0.04~0.06 公分;花柱長約 0.1 公分、2 裂、柱頭頭狀;子房密佈有鉤毛。果實呈雙子狀、圓形,滿佈著肉質的刺,這種刺我們用肉眼幾乎無法看到,必須用擴大鏡或顯微鏡才能察覺出來,因此被稱之為鉤毛;常依附著動物或人的衣物上,這是植物散佈種子的方法。花期較長,約六月至七月間開花,可持續 15~20 天左右。果實則於九月至十一月間成熟。
近似物種
琉球豬殃殃:莖無毛。葉4枚輪生,見於海邊沙灘,植株甚小。
豬殃殃:葉5-8枚輪生,枝條具倒鉤刺。匍匐性草本。分布區從低海拔到中海拔。
刺果豬殃殃:葉 4~6 枚輪生於一處,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莖無毛。
用途
根可作紅色染料,種子可作咖啡的代用品,全草藥用,清熱解毒(特生中心資料)。
基本資料
注音:刺果豬殃殃(ㄧㄤ)
學名:Galium echinocarpum Hayata
簡誌:匍匐性草本,莖無毛。葉4-6枚輪生,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14-20 mm,疏鋸齒緣,表面疏被毛,背面僅中肋稀被毛。花白色。果密被鉤毛。
別名:台灣拉拉藤、刺果猪殃殃<植物智:Galium echinocarpum Hayata>
原產地:台灣一般生長於中北部高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坪頂古圳 20191229 刺蓼的花
主要特徵
類似的植物:刺蓼、扛板歸(貫葉蓼)。日文名字為「継子の尻拭い」中文翻譯為「擦繼子屁股」,由來是壞繼母會拿這種草的葉子,來擦不喜歡的繼子的屁股;在韓國為「擦媳婦屁股草」。
刺蓼為一年生草本,莖攀援,長 1~1.5 公尺,幼莖及花軸上被細毛莖攀援,長 1~1.5 公尺,多分枝,莖略四角形,多分枝,粉紅色,具倒刺。單葉,互生,具長柄,柄長 2~7 公分,被倒刺;葉片長 2~8 公分,寬 2~7 公分,三角形或長橢圓狀三角形,葉基略呈箭形,葉尖漸尖形,膜質,綠色帶淡紅色;拖葉鞘徑約 1 公分,葉狀,腎形或近心形,抱莖。花序為頭狀花序至穗狀花序,頂生,花數朵,花穗具長花軸;花梗具腺毛;花被深 5 裂,長約 0.3 公分,裂片橢圓形。果實為堅果,徑約 0.3 公分,三角形,暗棕色。花期 2~10 月。在蓼科植物中,戟葉蓼、扛板歸和刺蓼莖上都有向下長的逆刺,前兩者的托葉鞘更是特別地擴展成葉狀,葉柄基部的托葉會變成膜質的鞘包住莖部。
用途
食用(帶酸味)。藥用(全草:解毒消腫,利濕止癢,散瘀消腫。治蛇頭瘡,頑固性癰癤,跌傷,濕疹癢痛,毒蛇咬傷,黃水瘡,帶狀皰疹,跌打損傷,內痔外痔。若在森林中被蚊蟲叮咬,可用它的葉片擣爛,塗於發癢處以止癢,幾乎原住民各族均有類似的使用方式)。
基本資料
和名:ママコノシリヌグイ(継子の尻拭い)<Persicaria senticosa>
注音:刺蓼(ㄌㄧㄠˇ)
英文名:Forest Fleece Flower
學名: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 Franch. & Sav.
簡誌:莖具倒鉤刺及疏柔毛。葉三角形,基部截形向內縮成似蹄狀,具疏至密柔毛,脈具倒鉤刺;葉鞘基部管狀,上部常水平擴張。花序頭狀。瘦果三稜形。
別名:三角鹽酸、刺蓼<植物智: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 Franch. et Sav.>
原產地:分布於東亞溫帶及暖帶地區,除了中國以外,臺灣、日本、朝鮮也有。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坪頂古圳 20191229 虎葛
主要特徵
多年生半木質的藤本植物,莖伸長,長 3~10 公尺,莖基木質化,幼嫩時常帶紫褐色被有稀疏短毛,卷鬚二分叉,與葉對生。托葉三角形,膜質,邊緣有毛緣,葉為掌狀複葉,具小葉 5 枚,呈鳥爪狀排列。花期 4~8 月。果實為漿果,圓球形,徑 0.4~0.6 公分,內有三角形的種子 3~4 顆。
近似物種
角花烏斂莓外形與烏蘞莓(虎葛)相似,但角花烏斂莓花瓣頂端有突出外展的小角,種子腹部兩側窪穴呈溝狀,可以區別。
用途
食用(嫩芽可以食用,有一股特殊的辛辣味)。藥用(性味:全草或根:苦、酸、寒。效用:莖: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活血化瘀。治咽喉腫痛,目翳,咯血,尿血,痢疾,風濕,黃疸,癰腫。外用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學名: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
簡誌:小葉5-7,鳥趾狀排列,卵或圓卵形,先端長漸尖或銳尖,長3-8 cm,寬1.5-4 cm,芒尖狀鋸齒緣。
別名:烏蘝梅、烏歛梅、五爪龍、五爪藤、五葉莓
原產地:中國南部、韓國、日本、琉球、菲律賓、太平洋諸島、澳洲。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原生林中,常見於溪流兩岸。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黃金水虻
主要特徵
體長約 10 - 12 mm,體 色黃褐色,複眼黑色具紫色七彩的金屬光澤,胸部背板隆起,翅膀褐色末端具黑色橫斑,各腳細長黃褐色。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屬於大型的「蠅」類,外觀擬態某種細腰蜂,飛行速度快而敏捷,常出現在山區的垃圾箱附近覓食,為常見的種類。
近似物種
分類於德水虻屬,本屬4種,本種又稱金黃指突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處理糞便能力),被人類大量繁殖利用,本屬另3種為
南方水虻Ptecticus australis Schiner, 1868
束帶水虻Ptecticus cingulatus Loew, 1855
邵氏水虻Ptecticus sauteri (Enderlein, 1914)
基本資料
注音:黃金水虻(ㄇㄥˊ)
學名:Ptecticus aurifer (Walker, 1854)
別名:金黃指突水虻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褐背露蟴 綠色型
主要特徵
體長 22 - 26 mm,體色有多種,褐色、黃褐色、綠色等,外觀近似褐脈露蟴但本種各腳腿節與脛節間無黑斑, 翅脈較不明顯。雌、雄外觀近似但雄蟲翅背褐色,前、中腳轉節以下褐色,後腳脛節外側褐色,雌蟲無論褐色或綠色型各腳的顏色同,翅背顏色與翅面一樣,具產卵管,長而彎曲,雄外生殖器為雙鉤狀,端部尖狹。普遍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具夜行性但白天可見。本屬2種,本種又稱日本條露蟴,另一種為
叉脈條螽 Ducetia furcata Ragge, 1961
基本資料
注音:褐背露蟴(ㄙ)
學名:Ducetia japonica (Thunberg, 1815)
別名:日本條露蟴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長柄新月蕨
主要特徵
長柄新月蕨似乎葉無兩形。柄比葉長。主軸溝不相連。孢子囊群為新月蕨脈型,長在小脈交接處。
根莖匍匐狀,葉遠生,間距2-5cm。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葉柄長10-30cm;具顯著頂羽片;側羽片2-4對,向下羽片漸縮。羽片長5-9cm,寬1.5-2cm。孢子囊群圓至橢圓形,著生於小脈交接處,無孢膜。
基本資料
學名:Pronephrium longipetiolatum (K. Iwats.) Holtt.
簡誌:長走莖,葉橢圓形到卵圓形,側羽片2~4對,側羽片外形長、寬相近,不具孢膜。網脈,網眼呈平行四邊形。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長在路邊,紅果薹的果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粗狀,稈近叢生,高 60~150 公分,橫截面三角形。葉莖生,稈基部的葉較密生,葉革質,闊線形,主脈 3 條,具抱莖葉鞘;寬 0.5~1.8 公分。花序圓錐狀,腋生,分支成 5~20 小穗;葉狀總苞具鞘;小穗圓筒形,兼具雌雄花,雄花在上,長 2~6 公分;雌鱗片倒卵形,長 0.25~0.35 公分,頂端尖;柱頭 3。果囊膨脹,長 0.35~0.42 公分,光滑,近圓形,熟時紅棕色;瘦果長 0.275~0.3 公分,橢圓形,橫截面三角形。
基本資料
學名:Carex baccans Nees
簡誌:根莖木質,粗狀。稈近叢生,高60-150cm,橫截面三角形。葉莖生,寬5-18 mm。花序圓錐狀;葉狀總苞具鞘;小穗圓筒形,兼具雌雄花,雄花在上,長2-6 cm;雌鱗片倒卵形,長2.5-3.5 mm,頂端尖;柱頭3。果囊膨脹,長3.5-4.2 mm,光滑,近圓形;瘦果長2.75-3 mm,橢圓形,橫截面三角形。
別名:山稗子, 漿果薹草、浆果薹草《中国植物志:Carex baccans Nees》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森林邊緣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21 刺莓
主要特徵
刺莓屬薔薇科半直立灌木,全株被透明腺點,是低海拔地區常見灌木。莖直立,有分枝,叢生,高約 90 公分,全株密生絨毛,莖及葉柄均有倒鉤刺散生。葉互生,羽狀複葉,小葉 3~5 枚,頂小葉最大,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柄,側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無柄。小葉與側小葉均銳頭,鋸齒緣,兩面均有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為單頂或總狀花序,花大,白色,萼綠色,5 裂,花冠 5,花瓣圓形,雄蕊多。果實圓形或橢圓形,徑可達 2 公分,成熟後味甘。四季開花結實。
近似物種
看起來近似的薔薇屬複葉植物:刺莓、虎婆刺。
基本資料
學名:Rubus rosifolius S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分布印度、東南亞至日本。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這個網站盡量依據特生中心與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分類為主要方式,非最新分類法或是不盡完善之處請多見諒。(增補中)
生物分類法 簡略歷史說明
早期的現代植物學 Crantz的Classis cruciformium, 1769
現代生物分類法源於林奈(瑞典語:Carl von Linné),他根據物種共有的生理特徵分類,植物學(西元1753),林奈用了四個分類等級:綱、目、屬和種。在林奈之後,根據達爾文關於共同祖先的原則,此系統被逐漸改進。近年來,分子系統學(英語:Molecular phylogenetics)應用了生物資訊學方法分析基因組DNA,正在大幅改動很多原有的分類。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為中國近代最先有的植物對照書,共1714種,各類篇輻及種數不一,附圖超過1800幅;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即在作者吳其濬死後一年,由山西太原陸應榖校印刊行。
卡爾·林奈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英語: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早在林奈2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安兄弟(法語:Gaspard Bauhin,Caspar Bauhin;拉丁化:Casparus Bauhinus,1560年-1624年)發明了這種方法。
生物分類法(英語:Taxonomy),又稱科學分類法,是用生物分類學方法來對生物的物種分組和歸類的辦法。以級別為基礎的系統層次結構中使用的一個固定數量的層次,域、界、門、綱、目、科、屬和種。無級別系統使用任意數量的層次。分類的群體被稱為分類單元。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191214 克氏鱗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被覆黑褐色短毛;葉柄長20-40cm;葉片披針形,長30-80cm,寬15-25cm,二回羽狀複葉,兩面被毛;羽片線形至窄披針形,長15-20cm,寬3-4cm,和葉軸相交近90度;小羽片邊緣具圓齒,柄不顯著;孢膜杯形,亞邊緣生。
近似物種
粗毛鱗蓋蕨及克氏鱗蓋蕨的近似但不同特徵:
粗毛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葉軸及羽軸表面無毛,葉背面長滿密毛。孢膜杯形,多少具毛。
克氏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葉軸及羽軸表面及背面都有短毛。孢膜杯形。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lepia krameri Kuo
簡誌:二回羽狀複葉,小羽片不具柄,羽片末端之小羽片癒合,成為中裂或淺裂。小羽片圓齒,羽軸和葉軸交角近90度,羽片近軸面毛多。孢膜無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小羽片周緣
別名:
原產地:生長在低海拔林緣地區的半遮蔭處。台湾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