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閉鞘薑

2020/10/17 14:29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大苞閉鞘薑

主要特徵


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 1~2 公尺,具地下塊狀根莖;地上莖肉質,螺旋狀向上生長,不分枝。葉螺旋排列,葉鞘闊而封閉;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葉基窄圓形,長 15~25 公分,寬約 6.5 公分,上下兩面皆光滑無毛,僅葉緣有緣毛,平行脈。穗狀花序稠密,毬果狀,頂生於自地下根莖抽出的獨立花葶上,有時有少數幾片較大型的葉狀總苞;苞片硬革質,覆瓦狀排列;花萼管狀,3 裂,裂片鈍;花冠管狀,白色,不對稱,3 裂,裂片先端帶有黃色或粉紅色色斑。花後結果,有多數種子,有明顯的白色宿萼,種子細小,徑約 0.15 公分,不規則長方形,黑色。大苞閉鞘薑是非洲熱帶雨林的植物,他的植株長得跟絹毛鳶尾-閉鞘薑(Costus speciosus)非常相似。不過,大苞閉鞘薑莖較纖細,花莖低矮,接近地面,不似絹毛鳶尾的花序生長在植株頂端。苞片綠色,花序扁球形。唇瓣白色,中間有一抹黃色。栽培方式同絹毛鳶尾,喜歡溫暖潮濕,明亮但遮陰的環境。花果期在夏季。閉鞘薑屬植物喜歡生長在林蔭下,由於受到日照的時間較短,所以葉子便發展出如螺旋梯一般,以增加葉面的光照面積。

基本資料


注音:大苞(ㄅㄠ)閉鞘薑
學名:Costus dubius
簡誌:
別名:大苞闭鞘姜<植物智:Costus dubius>
原產地:熱帶非洲。熱帶雨林或河岸森林邊緣,或林下明亮潮溼處,地生。

進入閱讀更多...

卵葉鱗球花

2020/10/17 14:23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卵葉鱗球花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卵葉鱗球花,花

主要特徵


株高十至二十公分,莖直立、斜上或略匍匐,具四稜,光滑,略紫黑色,單葉對生,葉卵形,端部鈍狀至漸尖,基部圓或截形,全緣葉或淺波狀,葉長二至四公分,寬十五至二十五公釐,葉面綠色,葉兩面光滑,葉脈清晰,略帶黃綠色,側脈每邊三至五條,弧狀,葉基延伸致使葉柄帶翼狀,無托葉,葉柄長五至十五公釐,光滑,兩性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長約二公分,寬約五、六公釐,具苞片與小苞片,披針形,長約四公釐,具芒,外被腺狀微柔毛,邊緣有纖毛,花萼鐘狀,五裂,裂片不等,前方二裂片線狀披針形,無腺毛,後方三裂片披針形,有腺毛,花冠唇形,冠管長可達四、五公分,花白色,喉部有紫斑,外面光滑,內面喉部有反折髯毛,冠簷二唇形,四裂,上唇橢圓形,頂端圓、二淺裂或微凹,下唇三裂,裂片卵狀、長橢圓形,長約二公釐,先端鈍狀,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著生於花冠筒,花絲疏被長柔毛,花藥二室,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柱頭二裂,子房上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 ,子房每室二胚珠,中軸胎座,蒴果,圓錐形,約長五公釐,頂端稍被微毛,熟時背裂二瓣,種子二至四枚,圓形,徑約二公釐,具長柔毛。

主要特徵


草本。株高十至二十公分,莖直立、斜上或略匍匐,具四稜,光滑,略紫黑色,單葉對生,葉卵形,端部鈍狀至漸尖,基部圓或截形,全緣葉或淺波狀。

基本資料


和名:リュウキュウウロコマリ(琉球鱗毬)<Lepidagathis inaequalis C.B.Clarke ex Elmer>
學名:Lepidagathis inaequalis C. B. Clarke ex Elmer
簡誌:草本。葉卵形,長2-4 cm,基部圓或截形,兩面光滑;葉柄長5-15 mm。穗狀花序。果圓錐形。
別名:卵叶鳞花草<植物智:Lepidagathis inaequalis C. B. Clarke ex Elmer>
原產地:原產於菲律賓、日本沖繩群島附近。台灣僅分布於蘭嶼。

進入閱讀更多...

林氏澤蘭

2020/10/17 14:15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林氏澤蘭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林氏澤蘭,花序(側面)

主要特徵


草本。保育等級:易受害。莖直立,高40-70cm,密被捲毛。葉厚,披針形或長披針形,6 -10c m 長,1 -2c m 寬,先端窄的鈍形,葉基突縮成楔形,葉緣不規則的疏鋸齒緣,明顯3出葉脈,近於無柄,有時3裂葉,兩面被捲毛。

相關小常識


澤蘭屬植物與小花蔓澤蘭(蔓澤蘭屬)並不相同,許多人在除草時,把台灣稀有與原生種的澤蘭一併清除,實在很可惜。

基本資料


學名: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
簡誌:莖直立,高40-70 cm,密被捲毛。葉厚,披針形或長披針形,6-10 ?e1-2 cm,先端窄的鈍形,葉基突縮成楔形,葉緣不規則的疏鋸齒緣,明顯三出葉脈,近於無柄,有時三裂葉,兩面被捲毛。
別名:林泽兰、尖佩兰<植物智: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
原產地:台灣分佈於中北部低海拔的淺山區,少見。

進入閱讀更多...

田代氏黃芩

2020/10/17 13:43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田代氏黃芩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田代氏黃芩,花

主要特徵


南台灣及東部有少數族群,北部難得一見。辨別的主要依據在於葉柄長短、葉面是否具毛以及花的喉部是否具有斑點有多項特徵。

相關小常識


《說文解字.艸部》:「芩,艸也。」

近似物種


簡誌 SCUTELLARIA 黃芩屬

多年生草本;葉多鈍圓鋸齒緣。穗狀或總狀輪生聚繖花序;花萼筒狀,稍二唇或先端近平截,上方具一明顯盾片;花冠筒狀,近基部膝曲,二唇,上唇非常寬卵形,凹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2強,花藥一對2室,另一對1室;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小堅果球形。

葉狹卵形,窄於1 cm,無毛:向天盞
葉卵形至寬卵形,廣於1 cm,至少背面脈上有毛。
├ 葉兩面有毛:田代氏黃芩
├ 葉表面無毛。
│ ├ 葉背僅脈上被毛:南臺灣黃芩
│ └ 葉背面全部有毛:布烈氏黃芩
└ 葉柄長於1 cm
 ├ 葉兩面密被毛:印度黃芩
 └ 葉僅背面脈上有毛:臺灣黃芩

基本資料


注音:田代氏黃芩(ㄑㄧㄣˊ)
學名:Scutellaria tashiroi Hayata
簡誌: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35 mm,寬5-25 mm,基部心形至鈍形,先端鈍形,鈍齒緣,兩面有毛;葉柄長2-8 mm。
別名:
原產地:台灣東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栓皮櫟

2020/10/17 13:33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栓皮櫟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栓皮櫟,果實

主要特徵


喬木。雌雄同株。花期 4月,果實於11~12月間成熟,為飛鼠及山豬所喜食。

落葉喬木,高達 15 公尺以上,主幹樹皮灰褐色,作不規則縱向深溝裂,木栓層厚而軟,深褐色,厚約 1.5 公分,斷面呈淡紅褐色,小枝略光滑。葉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圓,葉緣為芒尖鋸齒緣,下表面灰白色,被星狀短毛,長 8~18 公分,寬 3~5 公分;葉柄長 1.0~2.9 公分,側脈 9~18 對。雄花的葇荑花序,垂懸細長;雌花序短。殼斗杯狀,由線狀鱗片組成,線狀鱗片伸張或反捲,黃綠色,幾無柄,包圍堅果 2/3 以上,直徑 1.8~2.2 公分;堅果近球形或卵形,直徑 1.3~2 公分,表面光滑;先端有尖突。

用途


樹皮具厚軟而有彈性的木栓層,昔日是製作軟木塞的材料。釀酒(種子含澱粉,可釀酒)。藥用(果實:健胃,收斂,止血劑,止咳,澀腸。治痔瘡,惡瘡,癰腫,咳嗽,水瀉,頭癬。殼斗入藥,名「青杠碗」,味苦澀,性平,收斂,止血痢,治痔瘡及惡瘡等。)。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ベマキ (阿部槇)<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注音:栓(ㄕㄨㄢ)皮櫟(ㄌㄧˋ)
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簡誌:小枝略光滑。葉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圓,鈍鋸齒緣,下表面灰白色,被星狀短毛;葉柄長1.0-2.9 cm。殼斗鱗片披針形或針形,反捲。堅果橢圓形,稀球形。
別名:軟木櫟、栓皮栎、塔形栓皮栎<植物智: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山區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葉石龍尾(大葉田香草)

2020/10/17 13:29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大葉石龍尾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大葉石龍尾,花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多鬚根,莖自根莖發出,一至數條,略成叢,直立或上升,通常不分枝,略成四方形,無毛,單葉對生,葉卵形、菱狀卵形、橢圓形,葉端鈍形至急尖,葉基楔形漸狹,葉緣淺鋸齒、圓齒,葉長二至九公分,寬一至五公分,葉面綠色,粗糙,無毛或疏被短硬毛,有灰白色泡沫狀凸起,葉背脈上被短硬毛,疏被腺點,羽狀脈,側脈約十對,直達邊緣,於葉背隆起,不具托葉,葉柄長五至二十公釐,帶狹翅,兩性花,花單生或頭狀花序,具花一至數枚,腋生,總花梗長二至三十公釐,無花梗或具極短花梗,苞片葉狀,近匙狀矩圓形,比葉小,從外向內漸小,全緣或前端略具波狀齒,基部無柄或近無柄,被緣毛與扁平而膜質之腺點,不具小苞片,花萼筒狀至鐘形,長六至八公釐,萼齒五裂,狹披針形,後方一枚最大,被緣毛與扁平而膜質之腺點,果熟時不具凸起條紋或僅具五條凸起縱脈,花冠漏斗狀、筒狀,長約十公釐,可達十六公釐,花紫紅、藍、藍紫色,喉部黃色,上有紫色紋,內面被柔毛,二唇化,上唇端凹缺或二裂,下唇三裂,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花藥略分離不相聯,藥室等長,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一枚,花柱纖細,頂端圓柱狀,被短柔毛,稍下二側具較厚而非膜質之耳,柱頭二裂,子房上位,子房二室,中軸胎座,蒴果,橢圓形、卵珠形,長約五公釐,不超過花萼,多少兩側扁狀,淺褐色,包被於宿存花萼內,胞間開裂,種子扁平,不規則卷迭,具網紋。

近似物種


石龍尾屬的植物有3種:紫蘇草、擬紫蘇草、大葉石龍尾。

用途


藥用(肺炎、毒蛇咬傷、帶狀疱疹、水腫、脘腹氣漲、胃痛、腹水)。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ウライシソクサ<Limnophila rugosa (Roth) Merr.>
學名:Limnophila rugosa (Roth) Merr.
簡誌:多年生。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長2-9 mm,上表面粗糙,下表面疏被腺點,脈上被粗毛,細鋸齒緣,葉基漸狹有柄。花萼不具小苞片;花冠黃色,上有紫色紋。
別名:大葉石龍尾, 水胡椒, 田香草, 大葉田香草、大叶石龙尾<植物智:Limnophila rugosa (Roth) Merr.>
原產地:原產於中國華中至與華南地區、菲律賓、台灣、日本、南亞、東南亞。台灣全島低海拔沼澤及稻田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枯里珍

2020/10/17 13:27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枯里珍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枯里珍,果實(漸熟型),橙->紅->黑斑

主要特徵


灌木。保育等級:易受害。花期:5~6月。果熟期:10~12 月。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嫩枝上有細毛,全株光滑;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雌花序穗狀,腋生或頂生,單立,呈分歧狀,略具毛茸,花密生,白色,細小;核果橢圓形,熟時呈紅色。

用途


本種由於葉色青翠、耐鹽、耐風,極適合作為濱海地區之綠化樹種。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ウトウヤマヒハツ(紅頭山篳撥)<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barbatum (C.Presl) Merr.>
學名:Antidesma pentandrum Merr. var. barbatum (C. Presl) Merr.
簡誌:葉紙質,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銳尖,具鈍頭。
別名:五蕊山巴豆、枯里珍五月茶<植物智: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barbatum (Presl) Merr>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菲律賓群島等。台灣分佈於南部及東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翼柄決明(翅果鐵刀木)

2020/10/17 12:46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翼柄決明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翼柄決明,花序

主要特徵


粗狀直立灌木,幼枝和幼葉有下垂現象,一回羽狀複葉,小葉 8~14 對,最頂端一對最大。秋至春季開花,花序很特別,直立於莖頂,多枝簇集,每枝約 20 公分左右,花冠鮮黃,具脫落性大笣片。莢果有翼,線形,樹姿優美顯眼,花香葉綠,是常見的觀花及觀果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Senna alata (L.) Roxb.
簡誌:無描述。
別名:翅果鐵刀木、翼柄決明、翼軸決明、翅荚决明、翅果决明、有翅决明、翅荚槐<植物智:Senna alata (Linnaeus) Roxburgh>
原產地: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廣佈於全世界熱帶地區。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雙翅舞花薑(天鵝舞花薑)

2020/10/17 12:27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雙翅舞花薑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雙翅舞花薑,花序與果序

主要特徵


株高30-50厘米。花黃色,小花梗極短。花期:8-9月。藥用(活血、消炎,可治急慢性腎炎)。

株高30-50厘米。葉片5-6枚,橢圓狀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3-4.5厘米,無毛,頂端尾狀漸尖,基部鈍;葉柄長約5毫米;葉舌短。圓錐花序長5-11厘米,下垂,上部有分枝,分枝長1-2.5厘米,疏離,有2-多花,下部無分枝,而在苞片內僅有珠芽;苞片披針形,長6-12毫米;珠芽卵形,表面疣狀,直徑2-4毫米。花黃色,小花梗極短;萼鐘狀,長4-5毫米,具3齒;花冠管長8-10毫米,被短柔毛,裂片卵形;側生退化雄蕊披針形,鐮狀彎曲;唇瓣狹楔形,黃色,頂端2裂,基部具橙紅色的斑點;花絲長1厘米,彎曲,花藥每邊有2個三角形、翅狀附屬體;子房具疣點。

基本資料


學名:Globba schomburgkii Hook. f. in Bot. Mag. t.
簡誌:無描述。
別名:朔姆布爾克舞花薑、天鵝舞花薑(台北植物園:Globba marantina)、双翅舞花姜(中国植物志:Globba schomburgkii Hook. f.)
原產地:中國雲南南部、中南半島。

進入閱讀更多...

火筒樹

2020/10/17 12:13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火筒樹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火筒樹,果序

主要特徵


火筒樹常綠小喬木(大灌木),具有支柱根,小枝褐色,有縱細條紋,無毛;無卷鬚。大葉互生,小葉對生。羽狀奇數複葉。葉形有橢圓形、卵形。葉端尖銳,葉基鈍楔形,葉緣鋸齒狀,正反葉面都平滑,革質。有5-7對羽狀側脈。葉色正面濃綠色,背面綠色。有 1 公分葉柄,有葉拖。葉長 6~15 公分,寬 3~8 公分。嫩葉鮮紅色。花序為聚繖、繖房花序,花冠徑 0.5 公分,有五個單瓣,開粉紅、黃色花,黃色花會轉為紅色,花期在四季常開,花瓣外側粉色,內側為黃色。漿果扁球形,直徑 0.6~0.8 公分,熟時黑色。種子 5~6 顆。

主要特徵


灌木。台灣東南部最具代表性的熱帶雨林樹種。花瓣外側粉色,內側為黃色,花期 5~8 月。種子 5~6 顆,果期 7~12 月。

基本資料


學名:Leea guineensis G. Don
簡誌:葉長50-80 cm;小葉卵橢圓至長橢圓披針形,漸尖頭,疏鋸齒緣。果暗紅色。
別名:番婆怨、台湾火筒树<植物智:Leea guineensis G. Don>
原產地:台灣南部低海拔至海岸林內。蘭嶼及綠島亦產。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