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山步道 20191109 大頭茶在樹上的花
主要特徵
大頭茶為陽性樹,生態上屬於較先驅性的林木,種子有翅可容易的傳播到空曠荒地。多分布在中國東南部、香港、中南半島、及台灣低海拔的闊葉林中。大頭茶有革質葉能耐風及耐旱,在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能適應良好。開花時常可在地上撿到漂亮潔白似茶花的落花,深紅色的落葉也頗具特色。其木材為淡紅色,質密緻堅韌,可供建築及薪炭。
大頭茶在開花,只能看見掉在地上的花,抬頭一望很難看見長在樹上的花,因為是頂生,從樹下面看,花往往被樹葉擋住,很不容易發現花朵從哪棵樹掉下來的。
用途
大頭茶為陽性樹,生態上屬於較先驅性的林木,種子有翅可容易的傳播到空曠荒地。開花時常可在地上撿到漂亮潔白似茶花的落花,深紅色的落葉也頗具特色。其木材為淡紅色,質密緻堅韌,可供建築及薪炭。大頭茶有革質葉能耐風及耐旱,在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能適應良好。藥用(莖、皮:活絡止痛。治風濕腰痛,跌打損傷;果實:溫中止瀉。治虛寒泄瀉;根:收斂止血,調經。治痢疾,胃痛,關結炎。)。
大頭茶對污染的抗性也很強,根據研究顯示,礦區廢棄地之環境保護林的建造而言,由於煤礦廢棄地的土壤,其pH值僅 3.0,鋁離子濃度高達 900 ppm 以上,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發生鋁毒害。故植物是否能抗拒鋁毒害就成為造林成敗的關鍵。就台北平溪煤礦棄土地進行調查,發現大頭茶在此環境逆壓下仍能生長。經分析發現大頭茶能自高鋁的含量的土壤中吸收鋁,並堆積在葉及細根。同時鋁在輸送過程中,以鐵離子(F)為主要的螫合物,形成A1-F的螫合物,如此可降低鋁的毒害。這種現象與一般松類外生菌根以有機酸螫合重金屬的機制,大不相同。如此也可以解釋茶科植物一般被認為是喜氟植物的原因。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ツバキ(台湾椿)<Gordonia axillaris>
學名: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
簡誌:小枝密被毛;頂芽短圓錐形,密被毛。葉長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或圓,微凹頭,上半部疏鈍鋸齒緣,兩面葉脈不明顯。
別名:大頭茶, 南投大頭茶, 臺東大頭茶、大头茶(中国植物志: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
原產地:中國大陸、印度、台灣。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崙尾山 20191109 台灣雞屎樹
主要特徵
台灣雞屎樹的外型與柯氏雞屎樹很像。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在花萼。柯氏花萼本來就長( 5.5mm ),裂片亦深(裂至2/3處),呈披針狀;台灣雞屎樹花萼相對較短(3.5 -4mm ),萼片裂至1/2處。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ルリミノキ(台湾瑠璃実の木)<Lasianthus cyanocarpus Jack>
學名:Lasianthus formosensis Matsum.
簡誌:葉長橢圓形至狹橢圓形或卵形,長7-14 cm,表面無毛,背面密被粗毛,葉基楔形至鈍形,側脈4-7對,平行、分叉或網狀;葉柄長4-10 mm,有溝。花無苞片;萼片長3-4 mm;花冠白色,外面被毛,內面上半部被毛。果藍色。
別名:台湾粗叶木(中國植物誌:Lasianthus formosensis Matsum.)
原產地:產台灣、廣東、廣西東部和南部及雲南(富寧、勐臘)。散生於密林。分佈於日本(琉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翠山步道 20191109 長在懸崖上銳葉牽牛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纏繞性,罕平臥,全株多少具長直柔毛。單葉互生,具葉柄;葉片長 4~10 公分,寬 4~10 公分,闊卵形,葉銳尖形,葉緣為全緣,稀 3 裂,兩面無毛。花腋生,花冠長 5~8 公分,漏斗形,藍紫色或紫紅色,雌雄同株。蒴果球形,徑 1~1.3 公分,內含種子 6 顆以下。
近似物種
在日本有野生的銳葉牽牛,花色有白色、粉紅等(園藝種:琉球アサガオ)。
兩種特徵相近的牽牛花,兩者看花或葉子不易分辨:
銳葉牽牛:花萼上無毛或毛較少(自然攝影中心)。葉表面具較長的直柔毛,稀3裂。
牽牛花:低海拔。花萼上披伏毛(自然攝影中心)。葉上披貼伏毛。
基本資料
和名:ノアサガオ(西表朝顔)<Ipomoea indica (Burm.) Merr.>
學名:Ipomoea indica (Burm. f.) Merr.
簡誌:纏繞性草質藤本,稀蔓性;莖多少具長直柔毛。葉寬心形或圓心形,長4-10 cm,稀3裂,銳尖至漸尖頭,兩面無毛;葉柄長2-18 cm。花冠漏斗形,長5-8 cm,淡藍紫色至紅色。果球形,徑1-1.3 cm。
別名:碗公花、变色牵牛<植物智:Ipomoea indica (J. Burman) Merrill>
原產地: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紅腹細蟌,停在蒙特登慈姑的葉子上頭
主要特徵
體長35-41mm,雄蟲兩眼間紅色,複眼綠色,合胸部橙紅色,側視無斑紋,腹部橙色,雌蟲胸部黃綠色或黃褐色,腹部暗褐色,末4節背方有不明顯的黑色斑。本屬4種,外觀近似朱紅細蟌但本種複眼綠色,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池塘、溝渠、水田等靜水域,成蟲全年可見,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Ceriagrion latericium ryukyuanum Asahina 1967
別名: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梅山口鐵線蕨
主要特徵
莖直立,被覆線形雙色鱗片,鱗片中央黑色,邊緣褐色;葉柄長10-20cm,黑褐色,具光澤,疏被毛;葉片線形至狹長披針形,長10-50cm,寬3-6cm,一回羽狀複葉,葉軸疏被毛或無毛,有時形成鞭狀,頂端具不定芽;最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且向下轉折,明顯具柄,柄長約2mm,羽片扇形、斜三角形至斜長方形,上緣多少裂入形成數個裂片;假孢膜位於裂片頂端,略呈馬鞍狀。
其他相關
台灣的鐵線蕨屬中,有不少被2012年發表的《台灣植物紅皮書》列為受威脅的物種,其中梅山口鐵線蕨當屬台灣所有原生鐵線蕨屬中最稀少的。物種標本記錄可追溯至王碧昭於1983年的採集記錄。半月形鐵線蕨目前僅在高雄梅山口與扇平一帶發現。2007年才由林業試驗所邱文良、黃曜謀及劉以誠等人為其學名做合法發表為「Adiantum × meishanianum F. S. Hsu ex Yea C. Liu & W. L. Chiou」。
一說為鐵線蕨科 Adiantaceae。植物園標示為鳳尾蕨科(鐵線蕨亞科)
基本資料
學名:Adiantum × meishanianum F. S. Hsu ex Yea C. Liu & W. L. Chiou
簡誌:無描述。
別名:梅山鐵線蕨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匍匐微耳草,長在一堆銅錢草中
主要特徵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莖纖細,具分枝,光滑,節上生根,托葉極小;葉寬卵形,對生,葉片小,長寬約1-4mm,表面被毛,葉背光滑,先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漸縮成柄;花單生葉腋,花梗纖細,長可達2cm,花萼杯狀,4裂;花極小,花冠4裂,白色,雄蕊4;柱頭2裂。蒴果倒卵形。
基本資料
注音:匍匐( ㄆㄨˊ, ㄈㄨˊ)微耳草
學名:Oldenlandiopsis callitrichoides (Griseb.) Terrell & W. H. Lew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樺斑蝶,停在馬蘭的葉子上
雌蝶後翅腹面中室邊上只有3枚黑色斑點,外緣有鑲黑邊的白色滾邊花紋
主要特徵
展翅 50 - 65 mm,頭部黑色具白斑,胸部背板中央具白色縱線,翅膀橙色,端部黑色具白色斜帶斑,後翅翅緣黑褐色,翅面有3-4枚黑色斑點,雌雄差異在於雌蝶下翅中央有3枚黑色斑點,雄蝶有4枚,翅腹面斑紋近似翅面。本屬有4種,本種又稱金斑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成蟲全年可見,喜歡在陽光下訪花,飛行緩慢。幼蟲體色具黃、黑色環紋,體背有三對黑色錐柱狀突起,寄主植物為馬利筋、釘頭果、大花魔星花、毛白前、牛皮消等夾竹桃科植物。近似種,黑脈樺斑蝶,翅脈明顯黑化,脈紋粗獷發達。一般飼養紀錄,幼蟲期約12天,蛹期10天,成蟲壽命約1-2個月。
基本資料
學名:Danaus chrysippus (Linnaeus, 1758)
別名:金斑蝶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0706 霞山大㦸的果實
主要特徵
全草皆有毒。
近似物種
台灣大戟:生長在中部平野,葉較狹長,先端銳尖。
霞山大戟:與台灣大戟類似,莖披柔毛。
岩大戟:生於北部礁岩地形上,葉較短,先端鈍、圓或微凹。
基本資料
注音:霞山大㦸(ㄐㄧˇ)
學名:Euphorbia shouanensis Keng
簡誌:莖直立,被長柔毛。葉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全緣,光滑或僅基部被毛。
別名:大狼毒
原產地:苗栗、嘉義及台東低地可見。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台灣狗娃花
近似物種
近似的兩種植物,雖然是不同屬,但是花卻十分近似。
台灣狗娃花:下部葉匙形,上部葉長橢圓形,緣毛狀葉緣。
台灣痀娃花(馬蘭):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葉緣小或細鋸齒狀,先端銳尖。
基本資料
學名:Aster oldhamii Hemsl.
簡誌:二年草生草本,莖粗壯,多分枝,被粗毛。下部葉匙形,上部葉長橢圓形,緣毛狀葉緣。總苞半球形或碗狀,苞片2或3層,不等長。頭花輻射狀,直徑2.5-3.5 cm,舌狀花花冠白色;冠毛兩型,舌狀花冠毛白色,心花冠毛紅色。有些族群之頭花筒狀,舌狀花完全缺如。
別名:
原產地:分佈於台灣北海岸。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粗齒革葉紫萁
主要特徵
常見營養葉。孢子葉不常見,孢子囊群著生於孢子葉近基部,葉形較小。多見於夏末到秋天。
莖直立,葉叢生。葉為一回羽狀複葉。僅基部數對羽片著生孢子囊,羽片皺縮,不具綠色葉片;異於營養羽狀葉,孢子囊著生脈肋上,初為綠色,熟時變為深褐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ロヤマゼンマ<Osmunda banksiifolia (C.Presl) Kuhn>
學名:Osmunda banksiaefolia (Pr.) Kuhn
簡誌:直立莖,一回羽狀複葉,革質,葉緣鋸齒,羽軸側脈多次分支。 常綠性,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羽片和主軸有明顯的界線,但不具功能。長孢子的葉子是在葉子基部的數對羽片,孢子葉上不具孢子囊之羽片,其外觀和營養葉的羽片同。
別名:粗齒革葉紫萁, 粗齒葉紫萁, 貫眾, 粗齒紫萁、粗齿紫萁<植物智:Osmunda banksiifolia (Presl) Kuhn>
原產地:泛亞洲熱帶亞熱帶之中國大陸南部,菲律賓、日本、琉球,在臺灣低海拔溪澗旁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