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穗水蜈蚣

2025/05/27 12:48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葉背與莖扁銳三稜形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花,穗狀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單穗水蜈蚣,果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果期 5~8 月。

主要特徵


莎草科水蜈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穗狀花序 1 個,少 2~3 個,圓卵形或球形。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較扁,長約為鱗片的 1/2,棕色,具密的細點,頂端具很短的短尖。花果期 5~8 月。

植株小型,根莖橫走,具長走莖,稈高十至四十五公分,稈橫截面三角形,基生葉,葉線形,端部銳尖,基部延伸至莖,全緣葉,葉面綠色,中肋明顯,頭狀花序,圓卵形或球形,小穗密集,由二至五片鱗片組成,兩側壓扁狀,小穗長二十七至三十五公釐,總苞葉狀,三、四枚,小穗下方具二細小苞片,不明顯,花白色,無花瓣,花退化為鱗片,生於子房之下,鱗片之脊具翅,雄蕊二、三枚,雄蕊下位,花藥線形,基部著生於扁平的花絲上,柱頭三裂,子房上位,一室,胚珠一枚,直立,瘦果,堅果狀,兩側壓扁。

近似物種



單穗水蜈蚣短葉水蜈蚣的比較

簡誌 KYLLINGA 水蜈蚣屬
根莖短;頂端花序圓筒狀:圓筒穗水蜈蚣
根莖橫走,具長走莖;頂端花序近圓形
├ 花序綠色;鱗片之脊不具翅:短葉水蜈蚣
└ 花序白色;鱗片之脊具翅:單穗水蜈蚣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ヒメクグ(大姫莎草)<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學名:Kyllinga nemoralis (J. R. Forst. & G. Forst.) Dandy ex Hutch. & Dalz.
簡誌:具長走莖。稈高10-45 cm。花序白色;葉狀總苞3-4;小穗長2.7-3.5 cm;鱗片之脊具翅。
別名:三角草、公芋頭草、一箭球、水百足、三葉珠、單打槌、单穗水蜈蚣<中國植物誌: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原產地: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羣島,澳洲以及美洲熱帶地區,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島、雲南以及喜馬拉雅山區。台灣全省低海拔溼地及荒廢地。

進入閱讀更多...

斑葉日本衛矛

2025/05/27 12:47


▲台北植物園 20250307 斑葉日本衛矛


▲台北植物園 20250307 斑葉日本衛矛,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斑葉日本衛矛,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307 斑葉日本衛矛,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斑葉日本衛矛,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衛矛屬常綠灌木,原產日本、韓國與中國華北的濱海地區。樹高1~3m,小枝4稜形。對生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葉,長3~5cm、寬2~3cm,葉緣有鈍齒。聚繖花序5~12朵花,花白綠色,直徑約0.5cm。淺紅色蒴果球狀,直徑約0.8cm,成熟裂開露出具橘紅色假種皮的種子。開花期夏季,結果期夏至秋季。

近似物種


有多種斑葉的園藝品種,台灣常見的有葉緣具不規則白斑的Albomarginatus、黃斑的Chollipo以及金心的Golden Maiden等品種。

培育


全日照或半日照冷涼至溫暖環境,能適應濱海地區強風吹襲,不拘土質,只要排水良好都可以種質。具耐旱性,介質乾才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生長迅速、萌芽力強耐修剪,可頻繁修剪整形。繁殖使用播種、扦插法。

基本資料


和名:マサキ(柾、柾木、正木)
學名:Euonymus japonic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種(日本衛矛)在臺灣僅產於蘭嶼。本種為園藝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牛皮消

2025/05/27 12:43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牛皮消,頂生的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牛皮消,花序與花,花冠5裂,暗褐色,副花冠5,花柱5角形。蓇葖果。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被短柔毛,莖單一,直立,高 35~90 公分。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 0.5~1 公分;葉片長 5~15 公分,寬 4~8 公分,橢圓形,闊卵形或卵狀圓形,葉基圓形或淺心形,葉尖漸尖形或圓形,葉緣全緣,上下兩面密被短柔毛,側脈 6~7 對;葉柄長 0.3~1 公分。花序為繖形花序,腋生,花多數,具甚短總梗;花暗褐色至暗紫色;花萼裂片披針形,長 0.4~0.5 公分,先端漸尖形;花冠 5 裂,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部呈暗紫色且光滑,裂片卵狀長橢圓形,長 0.6~0.8 公分,徑約 0.15 公分。果實為蓇葖果;種子平滑,卵形,長 4~5 公分,種毛長約 4 公分。

近似物種


台灣牛皮消、薄葉牛皮消為纏繞性草本;牛皮消屬直立灌木,新分類法將其搬離牛皮消屬,為催吐白前屬(Vincetoxicum)。

用途


藥用(根: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治溫邪發熱,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基本資料


學名:Cynanchum atratum Bunge(新分類:Vincetoxicum atratum Bunge)
簡誌:直立草本。葉橢圓或闊卵形,長5-10cm,先端漸尖或急尖,兩面被短毛,側脈6-7對;葉柄長3-10 mm。繖形花序,幾無總梗。花暗褐或深紫色。
別名:白薇<植物志:Vincetoxicum atratum (Bunge) Morren & Decne.
原產地:西部沿海岸地帶、河床地、開闊地或草生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小花斑鳩菊

2025/05/27 12:38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花側面,總苞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小花斑鳩菊,瘦果密被毛;冠毛兩層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高約20-30cm。葉互生,葉片卵形至廣卵形或稍呈圓形。頭花筒狀,長約5.5mm;總苞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總苞略短於一枝香。小花花冠5裂,紫色。瘦果密被毛;冠毛兩層。

近似物種


兩種花均小,植株形態極為近似
一枝香(V. cinerea var. cinerea):葉形多變:倒卵形、卵形、菱形、窄匙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一枝香苞片兩層,外層類副萼,較短,內層披針形。瘦果長1.5-2 mm。
小花斑鳩菊(V. cinerea var. parviflora):葉卵形至廣卵形或稍呈圓形。總苞較短,苞片多層,呈覆瓦狀排列。瘦果長1-1.5 mm。

基本資料


學名:Vernonia cinerea var. parviflora (Reinw.) DC.
簡誌:生長型、葉形及頭花之排列均極多變。葉互生。頭花筒狀;總苞鐘狀或近於球狀,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苞片最短;小花花冠5裂,白、粉紅、紫色或藍色,但不為黃色。瘦果有稜或呈角柱形。冠毛1或2層,外層剛毛短或鱗片狀,內層多數,糙毛狀。葉卵形至廣卵形或稍呈圓形。頭花長約5.5 mm;總苞長3-3.5 mm。瘦果長1-1.5 mm。中、南部低海拔較常見。
別名:
原產地:主要分布於本島南部地區。小琉球海邊草生地見零星族群。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毛將軍

2025/05/27 12:34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葉表,葉上表面密生曲柔毛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毛將軍,莖,全株被長綿柔毛

主要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20 -120c m ,有時基部分歧。莖密被銀白色綿絨毛,幼時尤甚。葉倒卵形至匙形,長12 -14c m ,寬4 -5c m ,葉緣小牙齒狀,葉上表面密被銀色曲柔毛,下表面密被絲綢狀綿毛。頭花近乎無總梗,簇生成球形穗狀花序。心花黃色。

近似物種


艾納香屬有毛將軍,亦有生毛將軍。兩者植株均被毛,但「毛種」有別。毛將軍身上披戴的是「綿絨毛」,生毛將軍則是滿身「腺毛」。

用途


藥用(生毛將軍:肺癰.肺炎.肺積水.肋膜積水.腹水.腎臟炎.腸炎腹瀉.腫癢疼痛.瘡癤.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學名:Blumea hieraciifolia (Spreng.) DC.
簡誌: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20-120 cm,有時基部分歧。莖密被銀白色綿絨毛,幼時尤甚。葉倒卵形至匙形,12-14 ´ 4-5 cm,葉緣小牙齒狀,葉上表面密被銀色曲柔毛,下表面密被絲綢狀綿毛。心花黃色。
別名:毛毡草<植物志:Blumea hieraciifolia (Spreng.) DC.
原產地:台灣全境山野路旁或山坡草叢中。分佈於低海拔。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對面花

2025/05/27 12:24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果,狀似小芭樂,漿果形似芭樂,故有刺芭樂之別稱。果實具凹稜,有毒不可食。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對面花,莖上具刺。

主要特徵


茜草科落葉小喬木,莖枝被毛,葉腋間具刺,每節一刺,因之有「刺仔」別稱。葉長橢圓形、長橢圓卵形至長橢圓倒卵形,長 2~6公分,先端漸尖至銳尖,脈被毛;托葉三角形。花單一,偶 2~3 朵頂生,近無柄;萼片 5,被毛;花瓣 5,白色至淡黃色,冠喉被毛。漿果球形,冠有宿存萼,狀如番石榴,故有「山石榴」之別名。

用途


枝具上棘刺,可栽植為綠籬。木材堅硬,質密緻,可製工藝品及小型用具等;未熟之果含皂甘,與根同搗,用以毒魚。

基本資料


學名:Randia spinosa (Thunb.) Poir.
簡誌: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腋有棘刺。葉聚生枝端,倒卵狀長橢圓形或篦形,長3~6㎝,寬1~3㎝,先端鈍,基部銳形,側脈4~6對。花單獨,偶或2~3朵著生枝端,花冠長12~20㎜,先端5裂,裂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漿果球形,徑2~3㎝,冠有宿存萼,狀如番石榴。
別名:山石榴<植物志:Catunaregam spinosa (Thunb.) Tirveng.
原產地:產臺灣中、北部低海拔森林及丘陵地,分布大陸華南、印度、馬來。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金絲桃

2025/05/27 12:23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花


▲南港中研院 20200503 台灣金絲桃的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樹枝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原產台灣北部山區。樹高30cm,枝條柔軟,常平伸或下垂。木質化枝紅褐色,對生卵形至橢圓形葉片,葉長2~6cm、葉寬1~3cm,葉色粉綠。枝端開花1~3朵。黃色花瓣5片,雄蕊放射狀如金絲,花徑2~3cm。蒴果長卵形,長近1cm。盛花期初夏,結果期夏季。

近似物種


兩個近似的植物:
金絲桃(園藝栽培種):葉較尖以及薄,葉上網紋較明顯,莖頂之後開花,子房圓錐狀較小、圓。
台灣金絲桃(原生種):葉形較寬短與厚,葉上網紋較不明顯,莖頂之後開花,子房圓錐狀較大、尖。

基本資料


學名:Hypericum formosanum Maxim.
簡誌:灌木;老枝具2縱條紋。葉卵至橢圓形,長2-6 cm,寬1.1-2.9 cm,網紋極不明顯,僅具灰色腺點,基部楔形,無柄。特有種。生長於低海拔排水良好之河岸或岩石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山欖(樹青)

2025/05/27 12:22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花背面

基本資料


學名: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簡誌:中或小喬木;小枝具鐵銹色柔毛。葉倒卵、倒卵狀長橢圓或長橢圓形,可長達16 cm,圓或微凹頭。花1-4朵叢生葉腋。果橢圓形。
別名:樹青、山榄<植物智: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原產地:台灣、大陸沿海、菲、琉球、馬來西亞。海岸灌木的主要樹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錦葉遍地金

2025/05/27 12:19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錦葉遍地金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錦葉遍地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錦葉遍地金,花

主要特徵


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原產南亞、東亞的溫帶、亞熱帶至熱帶氣候區。株高10~20cm,莖基部匍匐生長,觸地從節處發根,莖梢直立或斜伸。對生或近簇生葉,卵形至寬卵形,長1.5~3cm、寬1~2.5cm,原種葉色淡綠,本種是葉片具黃色斑紋的斑葉品種。花2~4朵聚生枝端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黃色花冠5裂,心部紫紅色,花徑約1.5cm,開花期夏至秋季。網路價格約50元。

培育方式


半日照與全日照溫暖至冷涼環境,夏季最好移至陽光較弱的位置種植。喜潮濕、不耐旱,夏季高溫期葉片水分蒸散量大,容易凋萎,需充足供水,盆栽可在盆底墊水盤裝水,以備不時之需。秋至春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枝條凌亂且老葉枯黃時,可以修剪以助重新發芽生長。扦插或分株法繁殖。

基本資料


和名:斑入リシマキア・コンゲスティフロラ
學名: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Outback Sunset'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临时救<植物志: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原產地:原產南亞、東亞的溫帶、亞熱帶至熱帶氣候區。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破傘菊

2025/05/27 12:15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台灣破傘菊。消失多年的台灣破傘菊-最近這幾年再度於中部低海拔草生地現蹤。株高約50cm。連花軸可達110cm高。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台灣破傘菊,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台灣破傘菊,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破傘菊,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破傘菊,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台灣破傘菊。多年生草本。莖高80-110cm。下部莖葉約2片,圓形,直徑15-35cm,掌狀分裂或深裂,裂片5-9,具長柄。葉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毛。頭花繖房狀排列;總苞長9-11mm。盛花期在5月下旬。

基本資料


學名:Syneilesis intermedia (Hayata) Kitam.
簡誌:莖高80-110 cm。下部莖葉約2片,圓形,直徑15-35 cm,掌狀分裂或深裂,裂片5-9,具長柄。葉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毛。冠毛長8-9 mm。日據時代於苗栗通宵低海拔山區發現。
別名:台湾兔儿伞<植物志:Syneilesis hayatae Kitam.
原產地:分布於台灣中北部低海拔 100~500 公尺山區,多出現在草生環境。臺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國內紅皮書: 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出版年月: 2017-12)
敏感狀態:重度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