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山 20220626 常常跑著讓人追的台灣八星虎甲蟲

▲陽明山 20220626 常常跑著讓人追的台灣八星虎甲蟲
主要特徵
俗稱引路蟲或是攔路虎,為此類虎甲蟲的通稱。喜好在人前面飛行,肉食性。
體長15 - 21 mm,鞘翅為較深的藍綠色,翅背左右各有4顆白色斑點,其中一個斑點於翅肩面積較小,共計八顆星斑以此命名,喜歡在泥地路面活動,遇有狀況會做短距離的飛行,然後又回到地面捕食小昆蟲,有人稱牠為「引路蟲」,成蟲出現於5 - 9月,常於空曠的地面活動。雌蟲卵產於土中,散產,產卵時雌蟲會先在地面上挖洞,每洞1卵。幼蟲潛伏洞中,洞的長短和深淺因土質的堅硬程度而不同。交配期5-8月,雌、雄交尾後雄蟲仍會以大顎咬住雌蟲前胸背板後緣,趴在其上不分離,是一種佔有的行為。
近似物種
台灣生物名錄將本科分類於步行蟲科下,為步行蟲總科 / 步行蟲科 / 虎甲蟲亞科,舊稱虎甲蟲科,常見有8屬15種,本屬一種,本種又稱大八星虎甲蟲、八星虎甲蟲、台灣八星虎甲蟲、斑蟊,與金門出產的八星虎甲Cosmodela aurulenta juxtata為不同的種,普遍分布於台灣1000公尺以下山區,為數量最多的虎甲蟲。
基本資料
學名:Cosmodela batesi (Fleutiaux, 1894) [特有]
別名:大八星虎甲蟲、八星虎甲蟲、台灣八星虎甲蟲、斑蟊、引路蟲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體長不到1cm的緬甸藍葉蚤,側面

▲陽明山 20220626 緬甸藍葉蚤,前方側
主要特徵
體長 5.0 - 5.5 mm,體型寬廣,全身藍黑色具金屬光澤,翅鞘有細刻點呈縱向條紋,腹面藍黑色。本屬有8種,本種又稱藍金花蟲,體型、顏色近似的種類很多,在野外容易混淆但以寄主火炭母草做依據容易辨識,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全年可見,常成群覓食火炭母草,遇到騷擾會彈跳飛離或裝死掉落草叢裡,黃昏時常見集體婚禮,許多藍金花蟲交尾,有些會有3-4個交疊場面十分壯觀。
成蟲及幼蟲均以火炭母草的葉片為食,成蟲善跳躍但不常飛行,野外全年可見。雌蟲產卵於葉片背面,一次可產10~20枚卵粒;卵粒為黃色長卵形,雌蟲產卵時於每粒卵上覆蓋一條黑色糞便,卵粒排列整齊緊密。幼蟲共三齡,老熟幼蟲鑽入土中以泥建成蛹室化蛹。卵期7天。齡期: 一齡2~3天;二齡2~3天;三齡4~5天。蛹期10~11天(自潛入土中至羽化)。
基本資料
學名:Altica birmanensis (Jacoby, 1896)
別名:藍金花蟲
原產地: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台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中華脊頭鰓金龜,上方側

▲陽明山 20220626 中華脊頭鰓金龜,側上方
主要特徵
1.體型較胖 後半段較寬圓,體長20~24mm 於褐栗金龜中體型最大。
2.體色:暗褐色 鉅鈍光澤
3.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不具短纖毛
腹部:黑褐色 中胸腹板叢生黃褐色長毛
生態習性:
1.成蟲出現於6-8月
2.中低海拔蟲種 趨光
近似物種
蓬萊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formosana (Moser, 1909)
火燒島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huesiotoi Li & Yang, 2015
墾丁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kuraruana (Nomura, 1977)
中華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sinensis (Hope, 1845)
台北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taipei Wang & Li, 2015
達悟脊頭鰓金龜 Miridiba taoi Li & Wang, 2015
臺灣有三種褐栗金龜之區別:
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具短纖毛-----台灣褐栗金龜
鞘翅 前胸背板 腹節等不具短纖毛----墾丁褐栗金龜 &中華褐栗金龜
色澤較暗 體型較大 蟲體後半段寬胖-----中華褐栗金龜
基本資料
學名:Miridiba sinensis (Hope 1845)
別名:中華褐栗金龜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正值花季的串鼻龍

▲陽明山 20220626 串鼻龍,葉表,葉三出或複三出複葉,葉緣粗鋸齒;正面被稀絨毛

▲陽明山 20220626 串鼻龍,葉背,基出 3~5 主脈,於正面平坦或下凹,背面隆起

▲陽明山 20220626 串鼻龍,花序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質地堅韌不容易彎曲。葉背下表面被毛,3出脈。花與果都有奇特的變化。花期主要是 4 月至 9 月。瘦果卵形,果期為 6 月至 10 月。
多年生藤本,全株被覆粗毛,以長葉柄卷絡他物而上生。從海岸地區到山麓,串鼻龍常攀緣在其它樹木樹冠、枝條上,也常爬在牆垣或圍籬。攀緣靠蔓莖和細長又能捲曲的蔓柄。
用途
農業社會的農民會在小牛隻的鼻孔上穿洞,再以木質化的莖蔓,編成環狀物套牢牛鼻,製作好的環叫做牛鼻環;串鼻龍的蔓莖木質化後,堅韌有彈性,正是農民最常使用的蔓藤,這就是串鼻龍名稱的由來。牛鼻環的材料經歷了生鐵、銅等材質,現在的牛鼻環大多使用不鏽鋼居多。
基本資料
和名:リュウキュウボタンヅル(琉球牡丹蔓)<Clematis grata Wall.>
學名:Clematis grata Wall.
簡誌:莖密被毛。3出、2回3出或羽狀複葉,紙質;小葉3-9,三角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3深裂,粗鋸齒緣,上表面疏被毛或光滑,下表面被毛,3出脈。花黃綠或灰黃色;萼片4;雄蕊光滑。
別名:威靈仙、秀丽铁线莲<中国植物图像库:Clematis grata>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林緣及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散紋盛蛺蝶,上方側
主要特徵
中小型蛺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部有橙黃色細環,腹側黃色或黃白色。前翅前緣弧形。後翅M3脈末端突出成尖角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後翅有橙黃色條紋及斑點成帶狀,有一黃帶從前翅中室基伸至M3室基部,於中室端分斷;另一帶紋由前翅外側斑紋及後翅基部條紋組成;最後一條為後翅外側帶。前翅翅端附近有數枚橙黃色斑紋。翅腹面底色黃色,翅面有由紅褐色斑紋及線紋組成之複雜花紋。緣毛暗褐色。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會吸食花蜜,也會吸食腐果、樹液。以幼蟲態休眠越冬。幼蟲取食蕁麻科青苧麻、木苧麻、臺灣苧麻柄果苧麻、水麻、水雞油等植物葉片。
基本資料
學名:Symbrenthia lilae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8
別名:金帶蝶、黃三線蝶、黃三條蝶、黃三綫蝶、爪哇黃條褐蛺蝶
原產地:棲息在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龜山島也有記錄。馬祖地區分布者屬於不同亞種。臺灣以外廣泛分布於東洋區各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呂宋蜻蜓
主要特徵
體長45-49mm,雄蟲複眼藍綠色,胸部灰藍色, 腹部末端2節藍灰色或藍黑色,翅膀透明,翅痣黃色,翅基透明。雌蟲胸部及腹部黃褐色,合胸側視有一條黑褐色的斜斑,翅基透明,腹部末2節黑色。未熟雄蟲近似雌蟲,合胸黃色,側視具一條黑褐色斑,腹末2節藍黑色。本種分布於低海山區,棲息於水草茂密的池塘 、水田等環境,成蟲4 - 10月出現,雌蟲以連續點水的方式產卵,為常見的種類。
近似物種
金黃蜻蜓後翅基褐色;雄蟲複眼顏色較深;雌蟲合胸側面褐色線條比較明顯。
基本資料
學名: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 1868 )
別名:
原產地:分布在池沼、水田、溪溝等環境。雄蟲會停水邊的植物上。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不知道為什麼漸漸枯萎的杜虹花

▲陽明山 20220626 漸漸枯萎的杜虹花,果序
主要特徵
綠性灌木。小枝、葉及花序均密被星狀毛茸,葉對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鋸齒緣,花小型,排列成腋生的聚繖花序,花期約在四月。果實為漿質核果,球形,徑約 0.2~0.3 公分,未熟時綠色,成熟時變為亮紫色。
花序梗並作二歧分叉,花萼 4 淺裂,花冠管狀,粉紅或紫紅,雄蕊 4 枚,伸出花外,長度約為花冠的三倍,子房為不完全的兩室,果實為漿質核果,球形,徑約 0.2~0.3 公分,成熟時紫色。
初夏來臨,滿樹的粉紅換上了團團的新綠,幼嫩的果實形成,果實由新綠變成淡紫最後變成深紫色,杜虹花深紫色的果實能長久高掛枝頭。
近似物種
本屬植物約有 140 種,台灣有 9 種及 3 變種。
用途
藥用(治風濕,手腳酸軟無力,下消,白帶,喉痛,神經痛,眼疾,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肺炎,支氣管炎,咳血,吐血,鼻出血,創傷出血)。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ウライムラサキ(蓬莱紫)<Callicarpa formosana>
學名: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簡誌:灌木。葉形變異頗大,多為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7-18 cm 長,3-11 cm寬,密被毛,正面幾無腺點。花序6-10次分枝。花粉紅色;花絲細長,花藥黃色;子房光滑,僅在頂端具腺點。果球形,紫色。
別名:紅粗糠、紫仁丹、臺灣紫珠、紫珠、燈黃、杜虹花<植物智: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原產地:台灣、中國、日本及菲律賓。台灣全省低至中海拔,路旁、破壞地及次生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蔓性蕨類。栗蕨

▲陽明山 20220626 栗蕨,葉表,羽片及小羽片對生

▲陽明山 20220626 栗蕨,葉背,葉脈網狀,網眼內無游離小脈

▲陽明山 20220626 栗蕨,看起來很像是不定芽(非)的幼芽
主要特徵
有毒植物。但是我認為叫「痢蕨」會更好,因為不小心吃了會拉肚子。
擅長適應於硫磺氣環境中,陽明山一帶生長十分茂盛。(蕨類入門 郭城孟著),但是不一定在有硫磺氣環境中才有。
根莖長匍匐狀,被覆僅2-3列毛狀窄鱗片;葉柄長15-20cm以上,紅褐色並具光澤;葉片三角狀卵形至寬三角形,長可達數公尺,寬可達1米以上,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可無限延長;葉多少肉質,葉背粉白色;羽片及小羽片對生,無柄;葉軸兩側四個小羽片連合呈蝶狀;葉脈網狀,網眼內無游離小脈;孢子囊群沿葉緣著生,由葉緣反捲之假包膜包被。
基本資料
和名:ユノミネシダ(湯之峰羊歯)<Histiopteris incisa (Thunb.) J. Sm.>
學名:Histiopteris incisa (Thunb.) J. Sm.
簡誌:屬特徵-長走莖,根莖密佈鱗片,葉大型,羽片及小羽片對生且不具柄,葉軸兩側的基小羽片呈蝶形。葉多少肉質,網脈,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孢子囊群被葉緣反捲形成的假孢膜所覆。 種特徵- 葉柄長15 cm以上,葉軸可無限延長,二至三回羽裂,葉多少肉質。
別名:栗蕨、溫泉蕨、北投羊齒、栗蕨<植物智:Histiopteris incisa (Thunb.) J. Sm.>
原產地: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於低海拔火災跡地,生長在林緣及向陽開闊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山月桃

▲陽明山 20220626 山月桃,果序,半熟的黃綠色
主要特徵
年生草本,株高 1~1.5 公尺,地下莖蔓生,好像薑。單葉互生,廣披針形,羽狀平行脈,具短柄;葉片長 25~35 公分,寬 5~8 公分,表面光滑;葉舌長 0.5~0.6 公分。圓椎花序,直立頂生,花白色,帶紅色斑點和黃暈。花期春至秋季 (2至10月),盛花期在5月間。蒴果球形,熟時橙紅,內含種子 4~5 粒。果子除了紅色之外,還有未熟的綠色,半熟的黃綠色,以及即將成熟的橘黃色。
近似物種
月桃屬中有兩種葉子無毛的植物:呂宋月桃、山月桃
用途
繩索(莖葉有韌性)。藥用(根莖及果實:治脘腹氣脹,食積)。
基本資料
學名:Alpinia intermedia Gagnep.
簡誌:葉光滑無毛,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下方分枝較上方分枝略長,每分枝具3-7朵花;小苞片長橢圓形,長約8 mm。漿果狀,球形。
別名:小月桃、中位月桃、山月桃仔、紅三七、七葉蓮
原產地:台灣、菲律賓、琉球及日本。台灣全島及蘭嶼。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20626 褐翅椿象(成蟲),上方側(植物為大花曼陀羅)

▲陽明山 20220626 褐翅椿象(成蟲),側面(植物為大花曼陀羅)
主要特徵
體長12-13 mm,頭部及前胸背板黃褐色具微弱的金屬光澤, 觸角細長,末節端部及倒數第2節前後端具白色斑,前胸背板前緣有3-5枚小斑點,前胸背板密生刻點,近前緣有綠色分布,小楯片前緣左右各有一枚黃白斑,革質翅黃褐色或灰褐色,腹背板外露具灰白色排列,各腳黃褐色。本種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若蟲各齡期體色不同但觸角都有一處白色或黃白色斑,前胸背板側緣具尖刺,腹背具橫向條紋,顏色單純沒有鮮豔的斑塊,成蟲及若蟲喜歡群聚,寄主植物有苦楝、柿子、柑橘、桃、李等多種,吸食莖枝的汁液為食,若碰觸牠們會散發出腥臭味,所以有「臭龜仔」的名號,為常見的種類。
基本資料
學名:Halyomorpha halys (Stal, 1855 )
別名:褐翅椿象、褐翅椿、褐翅蝽、臭龜仔
原產地: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