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葉表,一回羽狀複葉,葉緣多少呈鋸齒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似乎受傷的葉背,孢子囊堆著生側脈中部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葉脈單一或分叉一次,具回脈(觀音座蓮特徵)。也快要形成孢子囊群(台灣原始觀音座蓮特徵)了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伊藤氏觀音座蓮,葉背開始形成孢子囊群

▲台北植物園 20250531 伊藤氏觀音座蓮,葉背開始形成孢子囊群(微距)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伊藤氏觀音座蓮,葉背孢子囊群裂開,孢子散落於附近(微距)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主軸與與羽軸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葉枕,於葉柄中段具膨大之葉枕

▲台北植物園 20250428 伊藤氏觀音座蓮,近基部葉柄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伊藤氏觀音座蓮,基部
主要特徵
地上生,根莖短,近直立,被宿存托葉,根肉質。一回羽狀複葉,叢生,葉柄長 60~100 公分,基部具膨大葉柄,羽柄長 0.5~1.5 公分,羽片 7~10 片,長 25~30 公分,寬 3~3.5 公分,長橢圓形,側脈游離,單一或分叉近平形行,迴脈短,自凹槽延生而出。孢子囊堆著生側脈中部,長約 1 公分,內覆 40~90 個孢子囊,有多細胞側絲。
相關小常識
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具有原始觀音座蓮屬的一回羽狀複葉與膝狀關節;而同時具有觀音座蓮屬的回脈,而其生育地同時可出現台灣原始觀音座蓮與觀音座蓮,故推測其為兩者之天然雜交種。
由於雲仙樂園內之生育地屬雲仙樂園所有,無法以劃設國家公園與自然保留區來達到保育的效果,於是林試所和雲仙樂園達成共識,共同合作並保育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雲仙樂園方面負責現生野外族群和棲地的保存維護,林業試驗所研究團隊則負責保育研究和往後的技術移轉。
基本資料
學名:Archangiopteris itoi (Shieh) J.M. Cam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伊藤氏原始观音座莲<植物志:Angiopteris itoi (W. C. Shieh) J. M. Camus>
原產地:產於亞熱帶成熟闊葉林下,為臺灣特有種。臺灣目前發現產於台北烏來、台中東勢林場及南投蓮華池,非常稀有。成熟個體總數少於80株,絕大多數位於私有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724 檄樹

▲台北植物園 20250724 檄樹,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724 檄樹,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檄樹,花,花兩性;雄蕊4-6;柱頭2裂。花多數,白色,徑 1~1.5 公分。全年花開不斷。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檄樹,花邊開,果實漸漸形成

▲台北植物園 20250724 檄樹,果實

▲台北植物園 20250724 檄樹,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 7 公尺以上,小枝條具有 4 稜角,全株光滑無毛。單葉對生,具短柄,厚紙質,深綠色,葉面光亮,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10~15 公分,寬 5~8 公分,大者長可達 30 公分,寬 15 公分,兩端均銳,全緣。托葉膜質,闊橢圓形或半月形。花白色,簇生而成頭狀,總梗單一,長約 3~4 公分,常與葉對生。萼杯狀,邊緣截狀。花冠圓筒形,長約 1.2 公分,先端 5 裂,冠喉有毛。雄蕊 5 枚,著生於喉部。柱頭 2 裂。果實為聚合果,由肉質、擴大而合生的花萼組成,球形,徑約 4~7 公分,漿質,果實剛開始時為綠色,後轉變為黃色,成熟時幾乎變為白色,內有很多種子。全年可以開花與結果。花期 6~8 月較盛。
相關小常識
熟果具惡臭,不適生食,通常製成酵素食用。因此又被稱為「乳酪果」或是「嘔吐果」。
用途
藥用(果:治感冒咳嗽喉嚨痛,哮喘)
基本資料
注音:檄(ㄒㄧˊ )樹
學名:Morinda citrifolia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海滨木巴戟<植物志:Morinda citrifolia L.>
原產地:產台灣、海南島及西沙群島等地。生於海濱平地或疏林下。分佈自印度及斯里蘭卡,經中南半島,南至澳洲北部,東至玻里尼西亞等廣大地區及其海島。原生地除恆春半島外,蘭嶼和綠島是主要產地。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新公園 20180714 螫蟹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蜘蛛百合,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蜘蛛百合,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蜘蛛百合,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蜘蛛百合,花背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球根草本,地下莖球形而粗大,外被褐色薄片,葉狹長線形,長約 70~80 公分,向四面生長且略彎曲。夏季開花,由基部抽出扁圓形的花軸,花白色、星形,每花有 6 枚細長的花被,花被基部有白色蹼狀物連結。螫蟹花一般易與文珠蘭混淆,但文珠蘭葉片較寬, 且花被基部無蹼狀物。適宜植於日照充足而溫暖處。
近似物種
常容易混淆的植物:
螫蟹花(蜘蛛百合)
文殊蘭
用途
藥用(鱗莖:舒筋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抗癌。外用治風濕,關結痛,初期癰腫,跌打損傷,扭傷腫痛)。鱗莖有毒,如果誤食鱗莖會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及頭痛等症狀。花果期夏、秋季。
基本資料
注音:螫蟹(ㄠˊ ㄒㄧㄝˋ)
學名:Hymenocallis speciosa (L. f. ex Salisb.) Salisb.
簡誌:無描述。
別名:水鬼蕉、引水蕉、允水蕉、鬱蕉、水鬼蘭、蛛蜘蘭、蜘蛛百合、螃蟹蘭、螯螫水仙、螯螫草、蟹爪仙人掌、海水仙、蜘蛛百合
原產地:西印度群島。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台灣於 1910 年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白紙扇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白紙扇,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白紙扇,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白紙扇,玉葉是由萼片變化為白色有柄的葉子,花已經凋謝

▲新生公園 20210620 菲島玉葉金花,花黃色
主要特徵
半落葉性灌木,株高約 1~2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條伸長,圓柱形,斜上昇或略下垂。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中肋及側脈明顯,葉面有波折,革質,有托葉。聚繖花序頂生,小花金黃色,高杯合生呈星形,徑約 1.5~2 公分,花雖美但太小且易早落,而萼片維持較長久,且萼片肥大如葉,五萼片中僅一萼片特別肥大,長 5~10 公分,寬 3~6 公分,上下面均密被白色毛茸,雪白色,我們觀賞的部份實際上是它的萼片。花期在 5~ 10 月。漿果橢圓形,內含多數種子。一般所見的玉葉金花,玉葉是由萼片變化為白色有柄的葉子,藉以吸引傳播媒介,傳播花粉。而玉葉的變化,因種類的不同 ,因而有了紅色、粉紅色。
近似物種
原產菲律賓。花小呈散狀花序。菲律賓的花萼基本上都是白色,雜交後的品種有桃色與紅色等等。
Mussaenda erythrophylla(ヒゴロモコンロンカ)為非洲種,花苞為紅色居多。
Mussaenda philippica ‘Queen Sirikit’(クイーン・シルキット),為白色居多的菲律賓種的雜交。
基本資料
和名:フィリッピカ<M philippica>(philippica:フィリピン原産)
學名:Mussaenda philippic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紙扇 雪萼花
原產地:西非、熱帶地區、菲律賓;台灣於 1970 年間引進栽植。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君子蘭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君子蘭,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君子蘭,花
主要特徵
君子蘭為多年生草本。莖基部宿存的葉基呈鱗莖狀。基生葉質厚,深綠色,具光澤,帶狀,長 30~50 公分,寬 3~5 公分,下部漸狹。花莖寬約 2 公分;繖形花序,有花 10~20 朵,有時更多;花梗長 2.5~5 公分;花直立向上,花被寬漏斗形,鮮紅色,內面略帶黃色;花被管長約 0.5 公分,外輪花被裂片頂端有微凸頭,內輪頂端微凹,略長於雄蕊;花柱長,稍伸出於花被外。漿果紫紅色,寬卵形。花期為春夏季,有時冬季也可開花。分株繁殖。君子蘭屬(Clivia )植物,大部分為園藝花卉觀賞,有毒,醫藥功用與石蒜等植物相近。君子蘭原產於非洲南部的熱帶地區,生長在樹的下面,所以它既怕炎熱又不耐寒,喜歡半陰而濕潤的環境,畏強烈的直射陽光,生長的最佳溫度在 18~28℃之間,10℃以下,30℃以上,生長受抑制。君子蘭喜歡通風的環境,喜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適宜在疏鬆肥沃的微酸性有機質土壤內生長。君子蘭是著名的溫室花卉,適宜室內培養。君子蘭正常情況下每年開花一次,開花一般在十二片葉子以上。室內養植溫度合適的話,春節前後即可開花。 被譽為富貴之花的君子蘭,長大以後,一般一年一次花,一年開兩次花的很少,至於開三次花的則屬罕見。
網路價格約100元上下。
培育方式
每2-3年重新栽種一次君子蘭以確保健康成長。
君子蘭的最佳重新栽種時機為春季和冬季。
君子蘭偏好排水良好的花盆,以防止根部腐爛。
基本資料
學名:Clivia miniata Regel
簡誌:無描述。
別名:君子兰
原產地:非洲南部。台灣於 1910 年由藤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竹柏蘭,地生蘭,株高20-30cm,多於腐質土上生長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竹柏蘭,葉表,葉基生,橢圓披針形。葉子上半部具細齒緣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竹柏蘭,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竹柏蘭,花正面,花萼灰綠色,線形,花瓣白色,長橢圓形,中肋處有紫紅色條紋,唇盤上具一對龍骨瓣,看起來很像是兔子的耳朵,也叫兔耳蘭(像不像是海綿寶寶裡頭的蟹老闆)
主要特徵
地生蘭。假球莖柱狀。葉橢圓狀披針形,頂尖,上半部邊緣具細齒。花序具3-10朵花。花白色或黃白色,或微帶綠色,具紫紅色條紋;萼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蒴果橢圓形。
近似物種
蕙蘭屬分作三個亞屬,即:蘭亞屬(Subgen. Cymbidium)、大花亞屬(Subgen. Cyperoichis)、建蘭亞屬(Subgen. Jensoa)。
綠花竹柏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aspidistrifolium (Fukuy.) S.S.Ying
竹柏蘭(兔耳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lancifolium
矮竹柏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papuanum (Schltr.) S.S.Ying
大竹柏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syunitianum (Fukuy.) S.S.Ying
基本資料
學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lancifoli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兔耳蘭、兔耳兰<植物志: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尼泊爾、不丹、錫金、中國,韓國,日本,琉球群島、台灣、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越南、婆羅洲、爪哇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島、蘇門答臘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區,海拔高度200~2300公尺間的山地闊葉森林中,地生或岩生性,經常生長在裸露的大塊岩石裂縫中,覆蓋腐質層土壤處,懸崖或地面,或沿著森林水道蜿蜒流淌處。臺灣特有種。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台灣野牡丹藤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台灣野牡丹藤,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台灣野牡丹藤,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台灣野牡丹藤,花序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台灣野牡丹藤,花正面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台灣野牡丹藤,花側面
主要特徵
台灣野牡丹藤為野牡丹科野牡丹藤屬多年生常綠蔓性灌木,株高約 50~150 公分,枝略圓,具剛毛。葉輪生或對生,葉倒卵狀披針形、長盾圓狀倒卵形,約有 10~12 公分長,3~4 公分寬,除了主脈之外,有兩對由葉基到葉尖的葉脈-五出脈(蘭嶼野牡丹藤為三出脈),葉緣則是沒有缺刻、鋸齒的全緣葉,枝略圓,具剛毛。花頂生,繖形花序下垂性,成串聚集,花色粉綠。漿果球形,呈暗紅色到紫黑色,徑約 0.5 公分。
近似物種
保育植物(易受害)。近似的有多花野牡丹藤(園藝栽培種)與台灣野牡丹藤(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小寺廟或是小宮宇旁,常常會看見有人當作園藝種,來栽培。
基本資料
學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簡誌:葉橢圓形,除2離基脈外,尚有2側脈。花序頂生。
別名:臺灣野牡丹藤, 蔓野牡丹, 台灣野牡丹藤、珍珠寶蓮
原產地:恆春半島及台東大武一帶低海拔森林中。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大竹柏蘭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大竹柏蘭,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大竹柏蘭,蒴果橢圓形
主要特徵
地生。假球莖柱狀。葉橢圓狀披針形,頂尖,上半部邊具細齒。花序具3-10朵花。花白色或黃白色,或微帶綠色,具紫紅色條紋;萼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蒴果橢圓形。
近似物種
綠花竹柏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aspidistrifolium (Fukuy.) S.S.Ying
竹柏蘭(兔耳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lancifolium
矮竹柏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papuanum (Schltr.) S.S.Ying
大竹柏蘭 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syunitianum (Fukuy.) S.S.Ying
基本資料
學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var. syunitianum (Fukuy.) S.S.Ying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零星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之潮濕森林中,大竹柏蘭多岩石的環境,僅在花蓮地區族群較大,其餘區域少見。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白鶴蘭

▲七星山 20220711 看起來像是成堆的小白人長在花上面的白鶴蘭

▲七星山 20220711 白鶴蘭,花正面(約4cm)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白鶴蘭,花側面

▲七星山 20220711 白鶴蘭,花側面

▲七星山 20220711 白鶴蘭,花背面
主要特徵
草本。花形奇特處在於唇瓣,上有「人」字相疊,花序排列令人贊賞,當花盛開時排成球形,有如白色繡球。無香味。花期 6~8 月。
地生型,根莖短,具假球莖,假球莖粗短叢生,植株高 25~60 公分。葉 3~7 枚,狹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葉面有光澤,葉緣有波紋,長 30~60 公分,寬 6~15 公分,紙質,兩端均漸尖形,背面略有毛茸,具長柄。總狀花序,花自叢生開放葉中抽生,長 40~80 公分,著花 30~80 朵,花徑約 3 公分 ,苞片卵狀披針形、反卷,萼片橢圓形,花瓣倒卵狀長橢圓形,唇瓣基部具有附屬物,3 深裂,中裂片再深裂為 2,小裂片楔形;距纖細,長 1.5~2 公分,彎曲;花白色或乳黃色,先端帶綠色,多數,闊開張形。
近似物種
白鶴蘭:人形花瓣下方像是穿褲子,花季七月。
長距白鶴蘭:為白鶴蘭與長距根節蘭的天然雜交;人形花瓣下方像是穿褲子的裙子(褲裙)。花季七~八月。
長距根節蘭:人形花瓣下方像是穿裙子。花季八月。
相關小常識
在電影哈利波特裡面出現過聖經提到的「毒參茄」(學名:Mandragora officinarum)的「曼德拉草」,一拔出來就會尖叫哭泣… 我個人倒是更傾向這更像是曼德拉草,現實中的「曼德拉草」,巫師為了希望賣像更好,刻意在生長過程中慢慢雕刻成像是人形,比起曼德拉草,自動長出來的「白鶴蘭」更像是人形草。不過,我想白鶴蘭拔起來應該是不會尖叫的...
用途
藥用(根:治風濕,類風濕關節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骨折;全草:通淋利尿。治小便不利,淋症;外用治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學名:Calanthe triplicata (Willem.) Ames
簡誌:地生。具假球莖。葉3-6片,狹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花密生。花白色。萼片倒卵形或橢圓形,伸張。唇瓣3深裂;中裂片再深裂為2,小裂片楔形;距纖細,長1.5-2 cm,彎曲。
別名:白花根節蘭、三褶虾脊兰<中国植物志:Calanthe triplicata (Willem.) Ames>
原產地:台灣、日本、琉球、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度和澳洲,南太平洋群島。普遍分布於全台低海拔山區。
進入閱讀更多...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長苞斑葉蘭,大型地生蘭,株高可達80cm,常成群集狀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長苞斑葉蘭,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長苞斑葉蘭,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長苞斑葉蘭,花序與花,唇瓣船形(袋囊狀),腹面鮮黃色,先端下折,白色
主要特徵
長苞斑葉蘭為低海拔地區地生蘭。株高可達80cm,常成群聚集。莖圓柱狀,甚粗,淡綠色。葉紙質,歪斜長橢圓形或歪卵形,具明顯3條主脈。花莖被密毛,向上漸轉紅褐。萼片外被密毛,紅褐色。
基本資料
學名:Goodyera rubicunda (Blume) Lind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红花足宝兰<植物志:Salacistis rubicunda (Blume) M. C. Pace>
原產地:一種地生蘭,原生於台灣,常成群生長。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