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藍薑

2025/08/08 12:22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垂花藍薑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垂花藍薑,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垂花藍薑,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727 垂花藍薑,花序


▲台北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垂花藍薑,花正面


▲台北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垂花藍薑,花背面

主要特徵


它是一種草本植物,高約60公分。葉子深綠色,狹橢圓形,上表面有光澤。花朵為藍色,直徑1.5至2厘米,每朵花瓣三片,花序下垂。

基本資料


學名:Dichorisandra penduliflora Kunth
簡誌:無描述。
別名:垂花鸳鸯草<植物志:Dichorisandra penduliflora Kunth>
原產地:巴西(巴伊亞和聖埃斯皮里圖)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NParks | Dichorisandra penduliflora

進入閱讀更多...

林投(露兜樹)

2025/08/08 12:16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林投,長得十分高大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林投,花期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林投,雄花花序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林投,莖


▲龍洞岬海岸 20201002 林投,直立或成彎曲匍匐狀的莖,有分枝,樹幹粗糙有瘤

主要特徵


常綠分枝灌木或小喬木,常左右扭曲,具多分枝或不分枝的氣根。佛焰苞長披針形,花期 1~5 月。聚花果大,向下懸垂,由 40~8 0個核果束組成,圓球形或長圓形。

常綠灌木,高可達 5 公尺,常從莖幹生成大型之支柱根支撐樹幹,莖為直立或成彎曲匍匐狀,有分枝,樹幹粗糙有瘤 狀突起,環紋明顯。葉片呈長披針形,叢生於枝端而作螺旋狀排列,長披針形,邊緣及中肋有銳刺(雌株),雄株的葉緣及中勒無銳刺,無刺葉端漸尖,葉基截形,葉面平滑為硬革質,葉背為灰綠色,葉鞘不具纖維。雌雄異株,雄花呈圓錐花序,雌花呈頭狀花序;雄花淡黃白色,有多數苞片保護,香氣濃烈;雌花綠色,密生成頭狀排列。雄花序略倒垂、長約 50 公分;柱頭宿存。果實每年 5~6 月成熟,內部種子可食用,味道香甜,口感與花生相似。果大,單生,近球形,熟時橙紅色,由 50~70 或更多的倒圓錐形、稍有稜角、肉質的小核果集合成之聚合果,球形,直徑可達 20 公分,形似"菠蘿"(鳳梨),故有"野菠蘿"之稱。

基本資料


注音:露兜(ㄉㄡ)樹
學名:Pandanus odoratissimus L. f.
簡誌:屬種特徵- 直立灌木,具支持根。葉線形,先端長漸尖呈尾狀,邊緣及中肋下方具刺,花單性,異株,排成肉穗花序;雄花之雄蕊多數。雌花子房1室具1胚珠,退化雄蕊小或多數。核果,聚生呈近球形或卵形。
別名:露兜樹
原產地:台灣全島沿海岸邊緣。

進入閱讀更多...

海衛矛

2025/08/08 12:13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海衛矛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海衛矛,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海衛矛,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海衛矛,果序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海衛矛,果實,可看見海衛矛小枝條略呈四方形

主要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高可達 5 公尺,具多數分枝,小枝細長,圓柱形,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長 3.5~6.5 公分,寬 2.5~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鈍,革質,粗鋸齒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裏兩面皆隆起,側脈較不顯著;葉柄長 0.6~1.5 公分,光滑無毛。花多數,黃綠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徑 0.7~0.9 公分,呈腋生或頂生的複聚繖花序;花序長 4~6 公分,具分岐枝,光滑無毛;花柄長 0.6~0.9 公分,綠色;花萼先端有裂片 4 枚,裂片甚小,長 0.2~0.3 公分,先端圓,毛緣;花瓣 4 枚,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0.6~0.8 公分,寬 0.3~0.5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花絲細長,長 0.5~0.7 公分,花藥腎形;子房四稜形,花柱短。淺紅色蒴果球狀,成熟裂開露出具橘紅色假種皮的種子。開花夏季,結果夏至秋季。栽培品種頗多。

培育方式


全日照冷涼至溫暖環境,能適應濱海地區強風吹襲。具耐旱性,介質乾才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生長迅速、萌芽力強、耐修剪,可頻繁修剪整形。繁殖使用播種與扦插法。

用途


藥用(根:活血調經,袪風濕。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莖皮及枝:袪風溼,強筋骨,活血止血。治風溼痹痛,腰膝酸軟,跌打傷腫,骨折,吐血;葉:解毒消腫。治瘡瘍腫毒。)

基本資料


學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簡誌:無描述。
別名:大葉黃楊、冬青卫矛<植物志: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菲律賓,西里伯斯,爪哇,蘇門答臘及馬來西亞,台灣自生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及綠島;台灣本島的則是從日本引進種植於庭園中。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厚葉盤花木(黑魔盤)

2025/08/08 12:06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魔盤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魔盤,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魔盤,葉背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魔盤,花


▲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魔盤,莖

主要特徵


在溫室栽培的情況下全年都會開花結果。加上花序軸,整個植株可以高達40-45公分,花像一個鑲著皺邊的淺盤,在台灣園藝界把它的商品名稱取為「黑魔盤」。

有地下莖,草本肉質,高約 20~40 公分。葉隨莖的生長,逐漸往上近輪生,紙質,長 10~20 公分,寬 5~8 公分,葉尖銳尖,葉基微內凹,正面翠綠,蠟質,背面淡綠色,葉脈明顯,柄長 10~15 公分,葉柄基部常帶紫紅色澤。花生於主莖的葉簇間,柄長 10 公分以上,上部發育成盤狀花檯,或扭曲的片狀花柱,盤狀花檯上密布雌花,扭曲狀花柱長出紅色小花。

近似物種


琉桑屬或叫臭桑屬(Dorstenia)的植物全世界約有170種,從阿拉伯半島、非洲東北、印度,到熱帶美洲的低地都有分佈,其中許多種的根莖肥厚,甚至某些種類被歸類到多肉植物。它們的耐寒性差,降霜區域必須以盆栽方式在溫室栽培,誤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個屬的植物植株與葉型多變,但共同的特徵就是有著像盤子一樣的花序。

基本資料


學名:Dorstenia bahi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厚葉盤花木、黑魔盤、巴伊亞琉桑、巴伊亞臭桑
原產地: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阿拉伯半島、非洲東北、印度,到熱帶美洲的低地都有分佈。

進入閱讀更多...

黃蝦花(黃苞小蝦花)

2025/08/08 12:04


▲台北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黃蝦花


▲台北典藏植物園 20250808 黃蝦花,花序

主要特徵


黃苞小蝦花為常綠小灌木;分枝多,莖枝較硬,枝條細小。葉對生,葉形呈長卵形單葉,葉端呈尖銳形,葉基呈耳形,葉面略粗糙,有臘光,葉緣全緣,紙質,有羽狀側脈 8~10 對,葉色正面濃綠,背面綠色,無葉柄,無葉托。穗狀花序,單瓣二唇狀,花苞黃色,四季常開。

基本資料


學名:Pachystachys lutea Nees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苞小蝦花、黃蝦花、珊瑚爵床、黃珊瑚、小蝦花、金苞花
原產地:熱帶美洲的墨西哥、秘魯。園藝植物。

進入閱讀更多...

白雞油(光蠟樹)

2025/07/28 12:59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光蠟樹(果期)


▲陽明山 20220703 翅果漸漸明顯的白雞油(光蠟樹)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光蠟樹,葉表,奇數羽狀複葉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光蠟樹,葉背


▲陽明山 20220626 白雞油(光蠟樹),樹枝與樹幹十分堅韌,可以延伸到15公尺以上


▲陽明山 20220626 白雞油(光蠟樹),被獨角仙啃食的樹皮,就算是傷痕累累也是活得好好的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光蠟樹,樹幹

主要特徵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葉對生,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銳;葉小光滑全緣,秋天葉片會轉黃。花序明顯,花黃白色,圓錐狀花序。果為翅果,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成熟時褐色。樹形優美,適合作為庭園樹、行道樹。

相關小常識


光蠟樹的樹液是獨角仙、鍬形蟲之成蟲所喜愛的食物。

近似物種


光臘樹(白雞油 / 木犀科)木犀科:奇數羽狀複葉,對生,葉全緣。獨角仙會出現。樹枝通常向上伸展。
榔榆(紅雞油 / 榆科):葉緣鋸齒狀,葉子比台灣櫸較圓、厚一點。樹枝下垂。榔榆的樹幹顏色較台灣櫸紅。
台灣櫸(雞油 / 榆科):葉緣鋸齒狀。台灣櫸的樹皮較光臘樹粗糙。

基本資料


英文名:Griffith's Ash,Formosan Ash
和名:シマトネリコ(島十練子)<Fraxinus griffithii C.B.Clarke>
學名: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同物異名不少)
簡誌:小葉5-9,橢圓或歪卵或披針形,全緣,先端銳尖或漸尖 (具鈍頭)。
別名:台灣光蠟樹、台灣白蠟樹、白蠟樹、脫皮樹、白雞油、山苦楝、光蜡树(中国植物志: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
原產地:原產於台灣。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孔雀薑

2025/07/28 12:53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孔雀薑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孔雀薑,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孔雀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孔雀薑,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孔雀薑,花側面

主要特徵


草本植物。藥用(根莖:行氣溫中,消食,止痛)。

孔雀薑為薑科山奈屬的宿根性草本。美麗孔雀薑又稱彩葉孔雀薑,是孔雀薑屬最常見的觀賞植物。孔雀薑屬又稱山奈屬,約有 100 多種,都是低矮的草本植物,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美麗孔雀薑地下有根莖,屬於球根花卉。葉片圓形或橢圓形葉片,長約 15~25 公分。綠色或灰綠色葉片光滑,有深綠色、銀灰色至褐色的羽毛狀斑紋,具美麗的花紋。穗狀花序,花序柄略高於葉片,花淺紫色,花徑約 2 公分,花 4 瓣,紫色,中心點白色。清晨開花,中午即凋謝。

網路價格約200元

培育方式


栽培容易,喜歡明亮半遮陰的環境。須注意,陽光太強植株會焦掉,太陰暗葉片會突長,花紋也會消失。台灣冬季太冷或太乾,會有短暫休眠的現象。果實為蒴果。花期周年。繁殖採用分株法。

基本資料


英文名:Peacock Ginger, Peacock Plant, Resurrection Lily
學名:Kaempferia roscoeana Wall.
簡誌:無描述。
別名:美麗孔雀薑、美麗山奈、美葉山奈、美山奈、花葉山奈、大花山奈、紫花山奈、紫花山薑、彩葉孔雀薑
原產地:南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栽培種。生長在森林內明亮處或大岩石的縫隙中。

進入閱讀更多...

春不老

2025/07/28 12:49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春不老(花期)


▲台北植物園 20241027 春不老(果期)


▲台北植物園 20241027 春不老,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027 春不老,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春不老,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春不老,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41027 春不老,果實(成熟時由紅色至紫黑色)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春不老,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小喬木,全株平滑,株高約 2~4 公尺,小型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葉肉質,具葉柄,葉形為倒卵形或倒披針形,葉緣為全緣,收尾圓鈍,葉脈不明顯,光滑,葉柄桃紅色,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淺綠色。新芽新葉略帶紅色。繖形花序,近頂生或腋生,花序軸愈著生枝條下部者愈長,花序為下垂狀,花枝基部膨大或具關節,花倒吊似小鈴鐺,花冠桃紅或紫白色,五瓣。花萼圓形,被腺點及緣毛,花冠淡紅色至白色,5 裂,裂片闊卵形,被腺點,雄蕊 5 枚,子房1室。花期 3~5 月。扁球形漿果,成熟時由紅色至紫黑色,平滑,具極小的線點。

用途


鳥類食物(果實)。

基本資料


學名:Ardisia squamulosa Presl
簡誌:常綠灌木,高達2m。葉略革質,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6~12cm,先端鈍至銳形,基部楔形,全緣,柄紅色。繖形花序有時作短總狀,近頂生或腋生,花粉紅至白色,長5~8mm,花瓣廣卵形,具黑點。果扁球形,徑約8mm,紅轉黑熟。
別名:山豬肉、蘭嶼紫金牛、東方紫金牛、萬兩金
原產地:海南島、中南半島、泰國、緬甸、錫蘭、菲律賓、蘭嶼及綠島。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短莖薩巴爾櫚

2025/07/28 12:47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果期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花期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葉表側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葉背側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葉柄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050610 短莖薩巴爾櫚,果序

主要特徵


幹單立極短,老樹莖約可達 1~4 公尺。掌狀葉的外型輪廓略圓,裂片約深至全葉的 2/3,先端尖而 2 裂,葉片長約 70 公分;葉柄長約 50~70 公分;正面銀綠色,背面深綠色。肉穗花序梗長,直立,短枝先端開小白花。核果球形,果蒂長約 0.2 公分,徑約 0.5 公分,深綠色,熟時黑色。內有褐色種子 1 枚。

基本資料


學名:Sabal minor (N. J. Jacq.) Pers.
簡誌:無描述。
別名:矮箬(ㄖㄨㄛˋ)棕
原產地:美國德克薩斯州及佛羅里達州。早期曾於 1909 年自印度引種,1964 年再自美國引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珊瑚鳳梨

2025/07/28 12:41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珊瑚鳳梨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珊瑚鳳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728 珊瑚鳳梨,花序

主要特徵


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附生在其他植物上,也可以生長在陸地上。 葉狹長,葉緣光滑或帶刺,葉片蓮座狀叢生。葉面常有誘人的斑點或條紋。花序自葉叢中抽出。

相關小常識


珊瑚鳳梨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Aechmea是由希臘文的aichme(矛)締造而來,意指本屬植物的萼片型態與矛相似。種小名fulgens則是「華麗的」的意思,看過它那鮮豔的花序與果實之後,相信您會贊同這樣的名稱。

網路價格約100元。

近似物種


珊瑚鳳梨有兩個變種,原變種葉背是銀白的,另一種則是葉背紫紅色的變種「紫背珊瑚鳳梨」(Aechmea fulgens var. discolor (C.Morren) Brongn. ex Baker)。

培育方式


選擇濕潤肥沃的微酸性砂質壤土進行地栽,盆土用腐葉土、泥炭土、微酸性沙壤土,加少量基肥混合栽植,栽植深度2厘米,栽後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可開啟水簾或風扇系統進行降溫,冬季則採用保溫幕及加溫系統保溫。空氣濕度控制在75~85%之間。珊瑚鳳梨宜隨水施肥。盆栽需4個月換盆一次,及時摘除基部變黃髮乾的葉片,以保持良好株型。

基本資料


學名:Aechmea fulgens Brongn.
簡誌:無描述。
別名:珊瑚菠蘿、珊瑚凤梨<植物志:Aechmea fulgens Brongn.>
原產地:中美洲
寄主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