蔪艾

2024/12/08 12:57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蔪艾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蔪艾,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蔪艾,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蔪艾,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屬特徵:多年生亞灌木,全株有強烈香氣,密被灰白絨毛。葉厚,窄匙形至倒卵披針形,2-5 ?e 0.2-2 cm,全緣或三至五裂,先端鈍,葉基下延,兩面被毛。盤狀頭花直徑約0.7 cm寬,總狀排列,總梗6-17 mm長;總苞半球形,密被絨毛,苞片3層;邊花雌性;心花兩性。瘦果長橢圓形,五稜狀。冠毛頂端撕裂呈冠狀。 種特徵:性狀同屬的特徵。

用途


藥用(根:袪風濕。治風濕,胃寒疼痛;葉:袪風濕,消腫毒。治風寒感冒,小兒驚風,癰疽疔瘡)。也有人做成精油。

基本資料


注音:蔪(ㄑㄧˊ)艾。湖北省蘄春縣所產的艾草。
學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簡誌:屬特徵:多年生亞灌木,全株有強烈香氣,密被灰白絨毛。葉厚,窄匙形至倒卵披針形,2-5 ?e 0.2-2 cm,全緣或三至五裂,先端鈍,葉基下延,兩面被毛。盤狀頭花直徑約0.7 cm寬,總狀排列,總梗6-17 mm長;總苞半球形,密被絨毛,苞片3層;邊花雌性;心花兩性。瘦果長橢圓形,五稜狀。冠毛頂端撕裂呈冠狀。 種特徵:性狀同屬的特徵。
別名:芙蓉菊, 海芙蓉, 蘄艾, 芙蓉, 千年艾、芙蓉菊<植物志: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原產地:台灣分佈於海濱岩岸地區。可供觀賞及藥用。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含羞草

2024/12/08 12:36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含羞草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含羞草,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含羞草,葉表,邊緣帶紫色有疏生剛毛,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二回羽狀複葉。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含羞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722 含羞草,花,花冠鐘形,外面有短柔毛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含羞草果莢,莢緣波狀,具刺毛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莢緣波狀,正確名稱為胎座框(replum)

主要特徵


果期 4~11 月。

披散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 1 公尺。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剛毛。葉對生,二回羽狀複葉,具長柄;托葉披針形,有剛毛,羽片;小葉對生,線狀長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略偏斜,邊緣帶紫色有疏生剛毛,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頭狀花序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花小,淡紅色;苞片線形,邊緣有剛毛;萼漏斗狀,極小,短齒裂;花冠鐘形,外面有短柔毛。夏、秋季開花。莢果扁平彎曲,先端有喙,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莢節脫落。種子闊卵形。

用途


藥用:深部膿腫;根有毒。

基本資料


和名:眠り草(ねむりくさ)
學名:Mimosa pudica L.
簡誌: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枝條疏被倒刺及反曲剛毛。葉2對羽片,每一羽片 5-25對小葉;小葉長橢圓形至鐮形,長6-15 mm,寬1.5-3 mm,上面無毛,背面疏被毛,先端銳形,具纖毛緣,邊緣常帶紫色。雄蕊4,花絲紫粉紅色。莢果長橢圓形,平直,長15-18 mm。
別名:含羞草, 見笑草,
原產地:原產熱帶南美洲,1645 年間由荷蘭人引入台灣。低海拔路邊及空曠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錦鹿丹

2024/12/08 12:32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锦鹿丹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锦鹿丹,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锦鹿丹,花正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

基本資料


學名:Arthrostemma ciliat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热带美洲。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油菊

2024/12/08 12:32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油菊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油菊,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油菊,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油菊,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100公分。根莖粗厚,分枝,有地下匍匐莖。莖中部葉為羽狀分裂的單葉,卵狀橢圓形,葉背有絨毛,莖上部葉逐漸變小。頭狀花序,排成繖房狀,邊花為雌性黃色花,心花為兩性黃色花,花期約在1-2月之間。瘦果約0.2公分,有5條溝紋。

用途


中草藥或花茶。萃取精油與純露。油菊香氣滋味較杭菊更加濃郁強烈。

培育方式


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透過定期修剪來增強種子生產。在春季修剪小油菊的頂部以促進灌木生長,每年夏季修剪增加分枝。以種子或扦插繁殖。

基本資料


日文:しまかんぎく(野菊). あぶらぎく(油菊)
學名:Chrysanthemum indic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野菊<植物志:Chrysanthemum indicum L.
原產地:分布印度、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台灣中海拔地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天料木

2024/12/08 12:12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天料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天料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天料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天料木,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天料木,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天料木,花序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天料木,花

主要特徵


落葉喬木,小枝有細毛或近無毛。葉卵形至橢圓形,長 8~12 公分,寬 4~6 公分,先端銳或鈍,基部楔形,疏鋸齒緣;側脈 7~8 對;葉柄長約 0.3 公分,具微毛。 總狀花序腋生,長 5~7 公分,下垂,被短柔毛;輻射對稱,花淡黃,徑約 1 公分;花萼 6~8 裂,裂片線形;花瓣 6~8 枚,線狀橢圓形,長約 0.4 公分,有緣毛;雄蕊 6~8 枚,著生於花瓣基部;花柱 4。花期 3 月 至 9 月。果為蒴果。

用途


建材(材質堅重,紋理細緻,可供家具、雕刻等用)
藥用(根:有收斂功效,主治淋病。枝葉可治風疹,瘡瘍腫毒。)

基本資料


學名:Homalium cochinchinensis (Lour.) Druce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中國大陸福建、廣東、雲南、海南島,越南,印度和台灣。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小穀精草

2024/12/01 12:51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小穀精草,高約10-15cm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小穀精草,高約10-15cm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小穀精草,頭狀花序頂生,雌花無花瓣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小穀精草,根部

主要特徵


習性:一年生挺水性草本,生長於稻田或湖沼濕地。
營莖葉:莖短,葉叢生,線形,長1~3cm,寬1~4mm,無柄。
花果:頭狀花序頂生,總梗長2~11cm,單性花,同株;雄蕊6枚; 雌花無花瓣,柱頭3分裂,果實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8mm,淡黃 褐色,花期全年。

培育方式


本種以種子繁殖,適生水位介於0~30cm,植株短小, 花序常升出水面,水質則以清澈為主。水溫介於15~25℃之間。

用途


可作為水池綠美化之用。

基本資料


學名:Eriocaulon cinereum R. Br.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藥穀精草
原產地:中國、日本及台灣,台灣多見於北部平地至山區湖泊。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馬達加斯加巨水芋

2024/12/01 12:47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馬達加斯加巨水芋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馬達加斯加巨水芋,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馬達加斯加巨水芋,葉背

主要特徵


馬達加斯加巨水芋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一般利用種子繁殖,於熱帶地區庭園的池塘或水池中生長良好,可作為庭園水生觀賞植物,生長適溫介於25~30°C,原生地植株可達3米以上,當地人將其種子作為一種食材。建議可參考國外網站,獲知相關訊息。

基本資料


學名:Typhonodorum lindleyan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水香蕉
原產地:馬達加斯加島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槐葉蘋

2024/12/01 12:43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槐葉蘋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槐葉蘋,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槐葉蘋,葉表(近攝),葉表細毛像鬚根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槐葉蘋,葉背與根部,其中一片沉水的葉子變成根狀,細裂成線狀,被細毛,形如鬚根,起著根的作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槐葉蘋,根部(近攝)

主要特徵


槐葉蘋為槐葉蘋科(Salviniaceae)槐葉蘋屬(Salvinia)小型漂浮水生蕨類。莖細長而橫走,被褐色節狀毛。三葉輪生,上面二葉漂浮水面,形如槐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 0.8~1.4 公分,寬 0.5~0.8公分,頂端鈍圓,基部圓形或稍呈心形,全緣;葉柄長 0.1公分或近無柄。葉脈斜出,在主脈兩側有小脈 15~20 對,每條小脈上面有 5~8 束白色剛毛;葉草質,上面深綠色,下面密被棕色茸毛。下面一葉懸垂水中,細裂成線狀,被細毛,形如鬚根,起著根的作用。孢子果 4~8 個簇生於沈水葉的基部,表面疏生成束的短毛,小孢子果表面淡黃色,大孢子果表面淡棕色。過去在全臺灣低海拔水域偶而可見,目前水域環境多遭污染或開發利用,已成為稀有植物。屬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植物。

近似物種


槐葉蘋是以無性生殖的方式快速增生,所以當環境適合時,不容易看到孢子囊果的存在,只有在每年進入低溫期,葉片開始乾枯後才容易見到簇生在葉片基部的孢子囊果。

近似槐葉蘋的蕨類,台灣共有三種:槐葉蘋 葉表細毛像鬚根,(本地)、人厭槐葉蘋 葉表細毛像打蛋器(歸化)、僧帽葉槐葉蘋(外來)

用途


藥用(全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疔瘡癰種,腮腺炎,牙痛,癰疔,痔瘡,跌打損傷,燒、燙傷)

基本資料


和名:山椒藻(サンショウモ)
學名:Salvinia natans (L.) All.
簡誌:無描述。
別名:蜈蚣萍、槐叶蘋<植物志:Salvinia natans (L.) All.
原產地:廣布長江流域和華北、東北以及遠到新疆的水田中,溝塘和靜水溪河內。日本、越南和印度及歐洲均有分佈。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過溝菜蕨(過貓)

2024/12/01 12:42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過溝菜蕨,二至三回與羽狀複葉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過溝菜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過溝菜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過溝菜蕨,葉片最末裂片之側脈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過溝菜蕨,近基部葉柄,外被有黑褐色鱗片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外被有黑褐色鱗片,植株叢生,具短直立莖。葉柄叢生,葉片形狀隨生長過程而有明顯變異,幼時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寬大,之後隨成熟度轉變為二至三回與羽狀複葉,常讓人誤以為不同的種類,葉片最末裂片之側脈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孢子囊線形,沿小葉脈兩側或單側生長,單一或成對出現。

用途


食用(取其嫩芽。山產店俗稱:過貓)。藥用(利尿、散結、固胃、健脾。治胃病、心胸鬱悶、發育不良。全草煎服,解熱去鬱結,並為婦人產後藥)。

基本資料


和名:クワレシダ(食われ羊歯)<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學名: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簡誌:植株叢生,具短直立莖。幼葉一回羽狀複葉,成葉可達三回羽狀裂葉。最末裂片之側脈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孢膜長形,沿小脈兩側或單側生長。
別名:山鳳尾, 山貓, 過溝菜蕨, 過貓, 實用雙囊蕨, 蕨萁, 蕨貓, 菜蕨
原產地: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台灣、中國大陸南部、沖繩、菲律賓、馬來西亞、婆羅洲、斯里蘭卡及南洋各地,台灣低海拔溝渠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刺蕊草

2024/12/01 12:40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01 台灣刺蕊草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至亞灌木,可達約150公分。莖近圓柱形,幼莖及枝具4稜及4槽,初被短毛,後變無毛。單葉,對生,卵形至寬卵形;基部楔形,先端銳尖;中部以下全緣,以上具不規則缺刻緣。葉表面疏被微毛,背面被腺點,脈上被微毛。葉長約4至10公分,寬約1至5公分;具有長柄,可達約4.5公分。

兩性花,穗狀輪繖花序,腋生或頂生,無梗或近無梗,花萼筒狀,長約0.4公分,先端5齒裂,裂片披針形,外被短柔毛,花冠白色,筒狀,長約0.3至0.6公分;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枚,稍2強,花絲淡紫色,中下部被毛,花藥球形,1室,雌蕊花柱白色,基生,先端2叉;子房深4裂,果實:小堅果,近球形,平滑。花果期:花期冬季;果期春季。

近似物種


屬學名為Pogostemon,希臘文「pogou」意為「鬚」,而「stemon」為「雄蕊」,本屬植物的特徵是雄蕊花絲上具有鬚毛,中文稱之為「刺蕊」草屬,台灣有3種,除本種外,還有耳葉刺蕊草及水虎尾。台灣刺蕊草為台灣特有種植物,生長在全島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為多年生草本至亞灌木,株高可達約150公分。

基本資料


學名:Pogostemon formosanus Oliv.
簡誌:無描述。
別名:尖尾鳳、節節紅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