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大橋胡頹子,多見於南部山區。大漢林道有零星植株。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大橋胡頹子,葉表,葉革質,卵形至卵圓形,先端鈍或圓。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大橋胡頹子,葉背,葉背銀色。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大橋胡頹子,花正面,花被片黃色;雄蕊4,著生於花被筒上,是胡頹子屬中唯一不同的花色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大橋胡頹子,花側面,花被筒近方形,花被筒具黃色鱗片
主要特徵
胡頹子一屬中,唯一花色與眾不同者,就屬大橋胡頹子(植物誌稱蓬萊胡頹子 E. formosensis )。
大橋胡頹子。攀緣性灌木;幼株銀褐色。葉革質,闊卵形至圓形,長4-8cm,寬2.5-6cm,先端鈍或圓。花黃色,花被筒近方形。單生或在短枝上成總狀花序。果闊橢圓形至橢圓形。
近似物種
密花胡頹子 Elaeagnus conferta Roxb.
臺灣胡頹子 Elaeagnus formosana Nakai
藤胡頹子 Elaeagnus glabra Thunb.
慈恩胡頹子 Elaeagnus grandifolia Hayata
大橋胡頹子 Elaeagnus ohashii T.C.Huang
椬梧 Elaeagnus oldhamii Maxim.
胡頹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太魯閣胡頹子 Elaeagnus tarokoensis S.Y.Lu & Yuen P.Yang
鄧氏胡頹子 Elaeagnus thunbergii Serv.
菲律賓胡頹子 Elaeagnus triflora Roxb.
小葉胡頹子 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簡誌種檢索表:
花 1-3朵簇生於葉及/或苞片腋處
├ 常綠性;當年生於短枝上之花序具苞片(椬梧
├ 落葉性;當年生於短枝上之花序不具苞片(小葉胡頹子
花單生於葉或苞片腋處
├ 葉短於 4cm(太魯閣胡頹子
├ 葉長於 4cm
│ ├ 葉革質
│ │ ├ 葉先端鈍或圓,下表面疏被鱗片(蓬萊胡頹子/大橋胡頹子
│ │ ├ 葉先端銳尖,下表面密被鱗片
│ │ │ ├ 葉闊橢圓形至橢圓形,被平展鱗片(慈恩胡頹子
│ │ │ ├ 葉倒卵形,被碗狀鱗片(台灣胡頹子
│ ├ 葉紙質
│ │ ├ 葉卵形,及稀橢圓或圓形;果長於1.8 cm(菲律賓胡頹子
│ │ ├ 葉橢圓形或倒卵形;果短於1.8 cm。
│ │ │ ├ 鱗片多為褐色;果長於1.4 cm,橘紅色(藤胡頹子
│ │ │ ├ 鱗片多為銀白色;果短於1.3 cm,紅色(鄧氏胡頹子
基本資料
學名:Elaeagnus Ohashii
簡誌:攀緣灌木;幼枝銀褐色。葉革質,闊橢圓至圓形,長4-8 cm,寬2.5-6 cm,先端鈍或圓。花黃色,單生或在短枝上成總狀花序。果闊橢圓至橢圓形。
別名:蓬萊胡頹子、蓬莱胡颓子<植物志:Elaeagnus formosensis Hatusima>
原產地:南部低至中海拔地區灌叢中。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光果龍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綠色,葉對生。

▲湖山國小 20250104 光果龍葵,葉表,葉卵形或近菱形,紙質,單葉互生,具柄

▲湖山國小 20250104 光果龍葵,葉背

▲湖山國小 20250104 光果龍葵,花序,繖形花序,節間著生,花序被(腺)毛

▲湖山國小 20250104 光果龍葵,花,花瓣5-輪狀。花藥環繞著花柱,連合成筒狀;柱頭單一。

▲湖山國小 20250104 光果龍葵,果實(幼果),果表面光滑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 1 公尺,莖直立,無毛或近於無毛;多分枝,基部有時木質化,有縱直稜線,沿稜密生細刺,被細毛,高 20~100 公分;根圓錐形,淡黃色,多分枝,主根常木化。葉卵形或近菱形,紙質,單葉互生,具柄,長 4~8 公分,寬 2~4 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疏齒緣,變無毛或疏被毛,大小變化大;葉柄纖細,長約 1~2 公分,具疏柔毛。繖形花序,節間著生,有 4~6 朵花,花梗下垂,總花梗長約 1~2 公分,花梗長約 0.5~0.8 公分,花小,直徑約 0.7 公分;萼片 5 片,中裂,外被毛,果時反折向下;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有時具黃眼,長 0.3~0.5 公分, 5 深裂;雄蕊輳合,黃色,先端孔裂;花絲極短,花藥黃色,長圓形,長 0.15 公分,約為花絲長度的 3~4 倍,頂孔向內;子房近圓形,直徑不及0.1公分,花柱纖細,長約 0.2 公分,中部以下具白色絨毛,柱頭小,頭狀;四季皆可開花。漿果,球形,花萼宿存,反捲,未熟時青綠色,熟後變紫黑色有光澤果徑寬 0.5~0.8 公分;種子近卵形,直徑約 0.15~0.2 公分。光果龍葵的生鮮植物體及未成熟果實,具植物鹼,誤食會造成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痙攣、呼吸麻痺等症狀。
近似物種
類似植物特徵區分:
直立草本或灌木:
瑪瑙珠:葉一大一小著生在節上。
葉單一:
珊瑚櫻:葉窄於15mm。
葉寬大於20mm:
光果龍葵:花瓣短於5mm,果徑小於8mm,有光澤。
花瓣長過5mm,果徑大於8mm,無光澤。
龍葵:葉先端鈍形,果徑小於10mm。
木龍葵:葉先端銳尖,果徑大於10mm。
用途
食用(龍葵的幼苗、嫩葉。微苦後甘。南部許多人拿來煮粥)。藥用(有小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癰腫,丹毒,癌症,疔瘡,跌打,慢性咳嗽喘痰,水腫,癌腫;根:治痢疾,淋濁,帶下,跌打,癰疽腫毒;成熟果實:治扁桃腺炎,疔瘡;種子:明目,鎮咳,祛痰。治乳蛾,疔瘡)。
基本資料
學名:Solanum americanum Miller
簡誌: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單毛。葉卵形,長4-8 cm,寬2-4 cm,全緣或疏齒緣,變無毛或疏被毛。花繖形排列,節間著生;萼片中裂,外被毛,果時反折向下;花瓣白色,有時具黃眼,長3-5 mm。果亮黑色,有時綠色,果徑寬5-8 mm。
別名:美洲龍葵、烏甜仔菜、黑珠仔菜、牛酸漿、烏仔菜、少花龍葵
原產地:台灣全島中低海拔荒廢地、路旁及田野。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木防己,雌雄同株

▲湖山國小 20250104 木防己,葉表

▲湖山國小 20250104 木防己,葉背

▲湖山國小 20250104 木防己,花苞與雌花(尚未成熟)
主要特徵
小灌木,攀緣性,全株被短毛。單葉,互生,具葉柄;葉片長 3~8 公分,寬 1.5~3.5 公分,厚紙質,卵形或心形,葉基截形或近心形,葉尖銳尖或鈍形,葉緣全緣,但常作三淺裂。花序呈聚繖花序,腋出;花濃綠色,小型,雌雄同株;小苞 2 枚,細小;花萼 6 片,橢圓狀卵形;花瓣 6 片,長卵形,先端凹缺;雄花有雄蕊 6 枚;雌花之退化雄蕊亦為 6 枚,但極纖細;心皮 6 枚,半圓形。果實為核果,球形,徑約 0.7 公分,光滑,成熟時黑色。
用途
藥用:(根莖:袪風止痛,消腫解毒。治中暑,腹痛,水腫,風濕關節痛,神經痛,咽喉痛,癰腫瘡毒,蛇毒咬傷,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注音:木防己(ㄐㄧˇ)
學名: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
簡誌:無描述。
別名:木防己<植物志: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北各地、韓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境及澎湖,產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之路旁‧荒野草叢或灌叢中。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粉黃纓絨花(附近長了許多擴花紫背草,花期也相同)

▲湖山國小 20250104 粉黃纓絨花,葉表

▲湖山國小 20250104 粉黃纓絨花,葉背

▲湖山國小 20250104 粉黃纓絨花,花正面,開花方式與粉黃纓絨花相類似,但中間花苞有紅點,有些花比較偏橘色,周邊偏紫

▲湖山國小 20250104 粉黃纓絨花,花側面,有些花比較偏橘色

▲湖山國小 20250104 粉黃纓絨花,瘦果(正在隨風飄擺)
主要特徵
株高可達一百四十公分,莖直立或近基部傾斜,綠色,光滑無毛或被白色長毛,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具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為主,莖生葉單葉互生,葉形變化大,通常葉廣卵形、卵形、長橢圓形、長橢圓披針形,端部鈍狀,基部延伸至莖、抱莖、耳狀、戟狀,葉緣鋸齒、淺鋸齒,常羽裂狀,葉稍肉質,無毛或於中肋被白色長毛,葉兩面灰綠、深綠色,羽狀脈,中肋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不具托葉,無葉柄,兩性花,上位花,頭狀花序,花序筒狀,花序單出或數枚呈疏散繖房狀排列,頭花直徑約十至十三公釐,具長總梗,花枝常二歧分枝,花托扁平、凸起,裸露、蜂窩狀或具蜂窩狀小孔,無托片,無托毛,總苞圓柱狀、長筒形、甕形、鐘形,總苞片一層,與花冠等長,覆瓦狀排列,兩性花花萼冠毛狀,不具副萼,花瓣合生管形花冠,小花花冠淺黃色至淺橘色,先端窄漏斗狀,花冠長約八公釐,五深裂,可稔,雄蕊四、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花藥基部鈍形,內壁組織增厚,輻射狀,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二叉,分枝先端具錐形附屬體,被短毛,柱頭二枚,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瘦果,狹矩圓形,具五縱稜,長約三、四公釐,頂端具冠毛,剛毛狀,多輪,白色,柔軟。
近似物種
本種早在1997年就被人在基隆發現,一直被當作纓絨花看待。經DNA驗證,才知兩者並非同種。從菊科紫背草屬分出粉黃纓絨花的姊妹花。
擴花紫背草:為紫背草(Emilia sonchifolia (L.) DC. var. javanica (Burm. f.) Mattfeld) x 粉黃纓絨花(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混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紫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基本資料
英文名:Emilia praetermissa
學名: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
簡誌:無描述。
別名:纓絨花(舊分類)
原產地:原生於西非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台灣最早採集記錄是1997年於基隆市,分布於北海岸山區、基隆、台北 等地,已往南擴展,目前 新竹、苗栗之低山區也常見,多出現在稍乾燥山坡處。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黃金葛

▲湖山國小 20250104 黃金葛,葉表

▲湖山國小 20250104 黃金葛,攀附在樹上的莖
主要特徵
原本是觀賞植物的栽培種,現在在野外逸出也很到處看得到,而且植株規模大到驚人。
草質藤本。雖說是栽培種,但是野外常常可以看到它逸出的情況,延伸到20公尺以上的壯大植株都屢見不鮮。黃金葛的汁液具有毒性,若不慎接觸到,則會引起皮膚炎。
植株蔓生,莖節易長氣根,單葉互生,心形或橢圓形,葉端漸尖、微尖或小尾尖,葉基心形,全緣葉,革質,平滑,有光澤,葉面翠綠,有不規則黃、白色斑塊或斑點,光線充足處則斑紋越明顯,因栽培條件差異,葉片大小有別,肉穗花序,花小,具佛燄苞,苞片黃綠色,雄蕊多數,子房上位,漿果,種子埋藏於漿汁果肉中,汁液有毒,勿食。
黃金葛又稱綠藤、萬年青,屬天南星科麒麟葉屬,原產於法屬玻里尼西亞的莫雷阿島,並隨著人類引進而在東南亞、南亞、華南、索羅門群島、非洲、中美洲西印度群島等地的熱帶雨林中歸化。
培育方式
主要用扦插繁殖。在整個生長期均易成活。扦插時剪取長15—30公分枝條,將其基部1—2節葉片去掉,插於河沙與腐葉土各半培成的插床上,保持濕潤,可很快生根,然後上盆。黃金葛在一般20度至28度下均能生長;若營養不足葉片不易長大。
基本資料
學名:Rhaphidophora aurea (Lindl. ex Andre.) Birdsey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金葛, 萬年青, 錦藤
原產地:原產於所羅門群島。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苗栗崖爬藤

▲湖山國小 20250104 苗栗崖爬藤,葉表,葉面光滑,顯著鋸齒緣。

▲湖山國小 20250104 苗栗崖爬藤,葉背,小葉柄不等長,常具翼(這裡沒有),羽狀脈約6-8對。

▲湖山國小 20250104 苗栗崖爬藤,小枝,有縱棱紋
主要特徵
攀緣性藤本,小枝常被黃色絨毛。小葉3,膜質(葉面光亮,薄),長橢圓至卵形,光滑或於下表面脈上被黃褐色絨毛,先端鈍至漸尖,基部圓,主脈兩邊大小不一;聚繖花序腋生,花序被毛。漿果球形,初綠,熟時紅色。葡萄科物種大多數為兩性花,崖爬藤屬卻是異類,花都單性。雌雄異株。花期4-6月,果期8-11月。
近似物種
翼柄崖爬藤<Tetrastigma alatum>納入苗栗崖爬藤(三葉青、三腳虌草)<Tetrastigma hemsleyanum>(自然攝影中心)
中國植物誌說法:作者檢查了存放在英國邱園標本室 T. alatum Li 的同號模式標本,發現部分葉柄或有時花梗有狹窄翼翅繫偶然變異,這在臺灣崖爬藤 T. formosanum (Hemsl.) Gagnep.【此台灣稱作三葉崖爬藤】某些個體植株上也有此現象,依據作者考察花和其他營養器官特點,應屬本種(Tetrastigma hemsleyanum)。
用途
藥用(全株:活血散瘀、解毒、化痰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病毒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病毒性肺炎、黃膽性肝炎等,特別是塊莖對小兒高燒有特效)。
基本資料
學名:Tetrastigma bioritsense (Hayata) Hsu & Kuoh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三腳虌草、三叶崖爬藤<植物志: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
原產地:中國之外。台灣分佈於山坡灌叢、山谷、溪邊林下岩石縫中,海拔300-1300米。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五斑蝶燈蛾
主要特徵
展翅34-42mm,前翅黑褐色,合翅時中央有一條白色橫帶貫穿,白色橫帶由前翅6枚白斑組成,近前緣2枚,近後緣3枚,中間夾著一枚細小的白斑。本種又稱黃尾蝶燈蛾,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晝行性,常見於路邊的野花上吸食花蜜。本屬有9種,與另一種六斑蝶燈蛾 Nyctemera baulus 近似,但六斑蝶燈蛾前翅近基部有6條細窄的縱紋,本種近基部都是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Nyctemera lacticinia (Cramer, 1777)
別名:黃尾蝶燈蛾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葉表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葉背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雌花,每枝花莖著生2~10朵花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雌花,雌花具倒三角形的子房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雄花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翅果,由雌花子房所形成

▲湖山國小 20250104 四季秋海棠,莖
主要特徵
株高15~20公分,葉歪心臟形,葉互生,波狀鋸齒或有不規則缺刻。葉色因品種而異,有紅綠、銅紅、褐綠等變化;葉面具蠟質,光亮清新。花生於莖頂或葉腋,每枝花莖著生2~10朵花。有雄、雌花之別;雌花具倒三角形的子房。花有單瓣、重瓣之分;花色有白、紅、粉紅、橙紅及雙色等。
近似物種
花色有紅、深紅、粉紅、橙紅、白色等
基本資料
學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 Otto
簡誌:無描述。
別名:四季秋海棠。洋秋海棠。蠟葉秋海棠、四季海棠<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
原產地:栽培種。
花語:親切、懇切、單戀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224 重瓣郁李,花
主要特徵
郁李為薔薇科梅屬落葉灌木,高約 1.5 公尺;小枝纖細,灰褐色,無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3~7 公分,寬 1.5~2.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銳利重鋸齒,無毛,側脈 5~8 對;葉柄長 0.2~0.3 公分;托葉線形,長 0.4~0.6 公分,邊緣具腺齒,早落。花春季與葉同時或先葉開放,2~3 朵簇生於葉腋,直徑 0.15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無毛;萼筒陀螺形,長寬近相等,無毛或被短柔毛,裂片 5,橢圓形,較萼筒長,花後反折;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枚,離生,較花瓣短;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較長,無毛。核果近球形,直徑約 1 公分,成熟時暗紅色,有光澤。
近似物種
本種野生狀態下特別是在栽培中變化較大,有人根據花色、單瓣或重瓣、花梗、小枝及花柱被毛等變異又劃分若干變種或變型。我們認為這些特徵變化在地理分佈上無一定規律,可進行變型處理。
用途
藥用:種子:潤燥滑腸,下氣,利水。治津枯腸燥,食積氣滯,付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淋痛。
基本資料
學名:Prunus glandulosa Thunb.
簡誌:無描述。
別名:郁李、麦李<植物志:Prunus glandulosa Thunb.>
原產地:中國大陸及日本。多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向陽處或栽培。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青條花蜂,側面,腹部有4-5條水青色橫帶。

▲台北植物園 20241230 青條花蜂,頭部
主要特徵
體長12-13mm, 體色黑色,頭、胸背板密生黃褐色毛叢,腹部有4-5條水青色橫帶。
本屬7種,飛行能力強,吸取花蜜前會短暫停隔,然後快速奔向花朵,捲曲取食瞬間發出高頻聲響後離開,取食時間很短但會在同一個地方多次取食,十分忙碌。黃昏時會集體在枝條上找床舖,以強而有利的大顎緊緊咬住睡覺,由於大顎已特化成一對大鉗子,而且末端還有一個小機關,一旦咬住東西就會自動「上鎖」,也讓青條花蜂可以毫不費力的咬著小樹枝睡覺或休息,這些都是雄蜂。
青條花蜂並非社會性蜂類,雌蜂會單獨挖掘繁殖巢穴,巢穴毗連卻不互通,而雄蜂不會築巢,只會雲遊四方。
基本資料
學名:Amegilla calceifera
別名:鞋斑無墊蜂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