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植物園 20250303 阿里山十大功勞,果期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阿里山十大功勞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阿里山十大功勞,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阿里山十大功勞,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1229 阿里山十大功勞,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112 阿里山十大功勞,花序與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303 阿里山十大功勞,果序與果實
主要特徵
灌木。保育等級:易受害。側小葉有時略鐮形,無柄,頂小葉略較大,整正,有柄。總狀花序數至 10 枝簇生,金黃色。漿果橢圓形,長約 0.9 公分,暗紫色。花期 8~11 月,果期 11 月至翌年 5 月。
常綠灌木,高 1~2 公尺,莖灰白色,有細縱裂。一回奇數羽狀複葉,葉長約 40 公分;小葉 15~29 枚,披針形,大小富變化,長 8~10 公分,寬 1.4~2 公分,先端刺狀漸尖,基略心狀圓形,葉緣每邊具 3~8 刺狀齒牙,側小葉有時略鐮形,無柄,頂小葉略較大,整正,有柄。
用途
十大功勞之所以有藥用功效,主要是因含有植物生物鹼小蘗鹼(berberine),具有抗發炎、抗微生物活性及抗腫瘤等效果,具有醫療開發之價值。
基本資料
學名:Mahonia oiwakensis Hayata
簡誌:小灌木。葉長約 40 cm;小葉3-14對,卵形至披針形,基部圓形,末端小葉披針形。
別名:
原產地:台灣產於海拔1,500至3,500公尺山區。中央山脈中高海拔山區。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03 竹子山十大功勞,果期

▲橫嶺古道 20250131 竹子山十大功勞,花期

▲橫嶺古道 20250131 竹子山十大功勞,花期,葉表,比起阿里山十大功勞,葉子寬度較寬些

▲橫嶺古道 20250131 竹子山十大功勞,花期,葉背

▲橫嶺古道 20250131 竹子山十大功勞,花期,花苞

▲橫嶺古道 20250131 竹子山十大功勞,花期,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303 竹子山十大功勞,果期,果序與果實

▲台北植物園 20250124 竹子山十大功勞,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小灌木。奇數羽狀複葉,小羽葉卵形至橢圓形,大小由葉柄基部至尖端逐漸變大。兩側小羽葉葉緣全緣或具具2-4深刻鋸齒,頂端小羽葉亦然,葉尖銳尖。花序由七至十個總狀花序叢生在枝條頂端,花被鮮黃色,以三辦為一單元,具三輪萼片與一輪花瓣。果深紫色,常覆白粉。本種以往常被認為是十大功勞(M. japonica),然比對模式標本可知本種小羽葉形較圓短,與十大功勞十分不同。
基本資料
學名:Mahonia tikushi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主要分布在北台灣,零星出現於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淺山地區。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腺藥豇豆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腺藥豇豆,葉序,三出複葉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腺藥豇豆,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1208 腺藥豇豆,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50112 腺藥豇豆,花正面

▲台北植物園 2050112 腺藥豇豆,花下方側,大多數的蝶形花都是兩側對稱,並且由一枚顯眼的旗瓣(上方花瓣),一對對稱的翼瓣(左右花瓣),一對對稱的龍骨瓣(內側花瓣),以及合生的花萼構成。

▲台北植物園 2050112 腺藥豇豆,花,不知為何龍骨瓣似乎分離成兩瓣,剛好露出了中間像蝸牛的部分為龍骨瓣的內側,龍骨瓣裡頭有雄蕊(中間)與雌蕊(尾端)

▲台北植物園 2050112 腺藥豇豆,同一朵花的另外一側,花的左方為翼瓣,花的上方為旗瓣,花的中央為龍骨瓣
主要特徵
多年生藤本。莖具攀緣性,草質,纖細。三出複葉,頂小葉 菱狀卵形,長7-8 公分。花聚生於花序枝頂,蝶形花冠,紫色。莢 果線狀長橢圓形,長7-8 公分。花季為冬季約12月。
多年生草質藤本具不定根。三出複葉,具托葉及小托葉,小葉具有三出脈,側小葉歪基。
基本資料
注音:腺藥豇(ㄐㄧㄤ)豆
學名:Leptospron adenanthum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泛熱帶地區,臺灣分布南部海岸地區。本種被歸類為 嚴重瀕臨滅絕的物種,過往僅分布屏東海邊,曾文溪口為新分布區 域應加以調查及保育。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滅絕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50301 漆紅蜂舞鬼針草

▲新生公園 20250301 漆紅蜂舞鬼針草,葉表

▲新生公園 20250301 漆紅蜂舞鬼針草,花正面

▲新生公園 20250301 漆紅蜂舞鬼針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一種黃花九輪草,開著雙色黃色花朵,邊緣帶有紅色。從五月到十月,它盛開著。其雛菊狀的花朵在緊湊 25 公分(10 英寸)的植株上不斷更新,並擁有精細的鮮綠色葉子。
培育方式
原始品種,幾乎不需要維護,非常適合邊界、假山或花盆。這種多年生植物較不耐寒,因此通常作為一年生植物栽培。將其種植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且不太乾燥的土壤中。
基本資料
學名:Bidens 'Beedance Painted Red'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色蜜蜂菊
原產地:由日本的園藝公司 Suntory Flowers 開發的。這個品種是從原生的 Bidens 物種中選育而來,旨在提供更鮮豔的花色和更長的花期,特別適合園藝愛好者和專業園丁使用。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50301 豬腳楠,花期

▲新生公園 20250301 豬腳楠,花期,花開之前,紅色的芽苞(樹葉與花苞)看起來像是一隻隻長在樹上的豬腳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紅楠,葉表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紅楠,葉背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紅楠,紅色的芽苞

▲大屯山 20220304 豬腳楠,花,內面散生有絨毛;完全雄蕊九枚,三輪,長短不一,雌蕊心皮一枚,花柱一枚,花柱細長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紅楠,果實漿果球形,成熟紫黑色

▲新生公園 20250301 豬腳楠,樹幹
主要特徵
常綠大喬木,可高達 20 公尺,冬季時花芽與葉芽包裹在具有保護作用的鱗苞內,初春才挺出,嫩葉與鱗苞遠看像是一支一支的豬腳,所以又叫做豬腳楠。樹皮粗糙灰褐色有縱向細裂紋,葉子倒卵狀披針形革質,嫩葉紅色,果實漿果球形,成熟紫黑色。紅楠因在翠綠色的樹冠上挺立著紅色的芽苞,十分的醒目,因而得名。
近似物種
香楠與紅楠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香楠的葉片背面有較深的銀白色粉狀物。香楠的海拔分布較紅楠為低,樹型亦較紅楠大些,開花期亦較紅楠晚,不過開花較紅楠集中,不像紅楠因植株個別差異,整個花期長約三個月,有些植株果實成熟了,有些仍在開花!由於全株具有濃郁的香味,因而得名,也因此曾被利用作線香的骨材。
用途
染料(褐色染料)。紅楠與大葉楠、香楠同為線香之原料。
藥用(根: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扭挫傷,吐瀉)。
基本資料
英文名:Red Nanmu, Common Machilus, Thunberg Namu
和名:タブノキ(椨の木)<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學名:Machilus thunbergii Siebold & Zucc.(有同物異名)
簡誌:大喬木。葉厚革質,倒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鈍至凸尖,下表面光滑或近光滑。花序光滑;花被片外面光滑,內面被毛。
別名:紅楠、豬腳楠、红楠<中国植物志: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原產地:日本、朝鮮、中國也有分佈,中國則垂直分佈在海拔800米以下,福建和廣西則多見於海拔600米以下。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林緣或次生林中。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50301 兔尾草

▲新生公園 20250301 兔尾草,葉表

▲新生公園 20250301 兔尾草,花序
主要特徵
為秋播之一年生草本,是耐寒性、耐熱性極佳的植物,即使在貧脊的土地也能生長良好,所需肥量極少,非常適合露地大量栽培。兔尾草依其植株高度可分為切花品種和盆花品種:切花種株高可達 30-60 公分,花穗 5-10 公分左右;盆花種高度在30公分以下,花穗也較短,僅約四公分。
因其能抵抗乾旱,在部分乾旱地區被視為侵入性雜草。
用途
兔尾草像兔子尾巴毛茸茸的花,是很好的切花材料。兔尾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常栽培作觀賞植物。
培育方式
兔尾草一般用種子繁殖,於 9-10 月播種,種子播於育苗盤或播種床,播種後記得要覆土並且要充分灌水,發芽適溫 15-18℃,大約7天就可以發芽,發芽 20-30 日後定植;若採用直播方式,做畦寬 60 公分之單行植,株距採 20-30 公分的點播即可。開花期在翌年 4-5 月,每株可採 30-50 支花穗,花叢狀群生。葉生有細毛。
基本資料
學名:Lagurus ovat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馬卡羅尼西亞、地中海周邊地區、黑海周邊地區以及阿拉伯半島。常栽培作觀賞植物。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花語:在我面前不用裝堅強
進入閱讀更多...

▲臺北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休士頓空氣鳳梨,花序
主要特徵
休士頓的個體體通常比棉花糖大甚至親本大,植株上的毛狀體(trichomes)少,所以葉片顏色比較綠。澆水時,休士頓的葉芯容易澆透而呈綠色,棉花糖則較不易澆透而呈銀白色。
近似物種
另有一植株較為小型的兄弟株 ‘ Cotton Candy ‘ 棉花糖 ,澆過水葉色較為銀白,花的苞片淡粉色。
基本資料
學名:Tillandsia x Houston Dimmitt (T. strcta x T. recurvifolia)
簡誌:無描述。
別名:棉花糖
原產地:休士頓(Houston)空氣鳳梨是由美國人馬克‧迪米特(Mark A. Dimmitt)在1987年發表的品種,並向國際鳳梨協會(Bromeliad Society International; 簡稱BSI)註冊。原產地美國亞利桑那州,它的母本就是多國花空氣鳳梨。父本為 Tillandsia meridionalis Baker被認為是產於巴西的原生種Tillandsia recurvifolia Hooker的同物異名。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50301 非洲櫻草

▲新生公園 20250301 非洲櫻草,葉表

▲新生公園 20250301 非洲櫻草,花正面

▲新生公園 20250301 非洲櫻草,花側面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原產非洲南部,由多種本屬植物雜交育成的新興花卉。全株有毛,株高15~30cm。莖纖細,四散下垂或匍匐生長。互生橢圓形葉,長1~1.5cm、寬0.5~0.7cm,葉緣羽狀深缺刻,葉有腺體。花開於近枝端葉腋與枝端形成集繖花序。花柄長,花萼筒狀,豔紅色花冠5裂,裂片末端微凹,喉部黃色,花徑約3cm。開花期春至秋季。
用途
在非洲地區當地人民常用作食用蔬菜,且在南太平洋群島也已自然化成為地面覆蓋植物。
培育方式
喜歡生長在潮濕、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早春到晚春期間進行修剪,以去除枯萎的花朵,促進新生長並延長開花期。修剪受損或枯死的葉片以維持植物的健康。定期修剪能改善空氣流通,降低疾病風險。確保使用乾淨、鋒利的工具以防止植物損傷,促進生機勃勃且茂盛的花園展示。
基本資料
學名:Jamesbrittenia hybrid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南非東北部。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花語:主要圍繞著愛情和幸福,傳達愛意與祝福的意涵。這種花的色彩鮮豔,給人溫暖和愉悅的感覺。
進入閱讀更多...

▲臺北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口紅花,具匍匐性或懸垂性

▲臺北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口紅花,葉表

▲臺北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口紅花,花正面

▲臺北典藏植物園 20250301 口紅花,花側面
主要特徵
口紅的英文名稱為"Lipstick Plant",其濃綠的葉片再配上鮮紅如口紅的管狀花冠,正是其名字的由來,主要觀賞部位是非常長的花萼,真正的花要綻放時會緩緩伸出花萼外,剛伸出花萼含苞待放的樣子就好像一隻隻的口紅,非常討喜。口紅花枝條具匍匐性或懸垂性,長度可達100公分以上
吊盆植物中難得開花旺盛的種類,可作很多立體的綠美化植材。
培育方式
口紅花繁殖以扦插為主,剪取10~15公分的頂梢,插於乾淨的河沙中,保持25℃溫度,3-4星期可生根,夏季可直接將插穗插於盆土中,保持溼度即可存活。
基本資料
學名:Aeschynanthus lobbianus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印度、東南亞、馬來西亞、南太平洋等熱帶亞洲。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50301 匙葉風鈴草

▲新生公園 20250301 匙葉風鈴草,葉表

▲新生公園 20250301 匙葉風鈴草,葉背

▲新生公園 20250301 匙葉風鈴草,花
主要特徵
葉片:葉片呈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細齒,質地柔軟,通常為綠色。
高度:植株通常較矮,約15-30公分高,適合地被植物。
莖:莖部有毛,通常呈直立狀。
花形:花朵鐘形,通常為紫色、藍色或白色,具有五個花瓣。
花序:花序為總狀花序,花朵在夏季盛開,吸引昆蟲授粉。
培育方式
可通過種子繁殖,也可以通過分株進行繁殖。
土壤: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適合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生長。
耐寒性:具一定的耐寒性,適合在較冷的氣候中生長。
基本資料
學名:Campanula cochleariifolia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在南歐阿爾卑斯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的高山地區。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