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鳳ㄚ蕨(日本鳳了蕨)

2018/11/25 14:23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日本鳳ㄚ蕨

主要特徵


地生,根莖匍匐狀,密被鱗片,基生葉,二回羽狀複葉,最基部羽片常二至五對小羽片,側羽片四至八對,羽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形,端部尾狀,鋸齒緣,葉長四十至七十公分,寬二十至三十公分,葉革質,葉柄長二十至五十公分,基部被披針形鱗片,葉膜網狀,近中脈處可見網眼,內無游離小脈,不開花,無果實與種子,孢子囊沿脈生長,幾達葉緣,不具孢膜。

近似物種


全緣鳳ㄚ蕨:葉全緣。
華鳳ㄚ蕨:鋸齒緣。基羽片之小羽片約5對。
日本鳳ㄚ蕨:在近羽軸有網眼。游離脈。
高山鳳ㄚ蕨:基羽片長,其小羽片可達10對。

用途


藥用(可清熱、袪風、除濕、止血、活血、散瘀、調經、解毒、殺蟲,可治目赤腫痛、眉稜骨痛、風溼關節痛、經閉、乳癰、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ワガネソウ(岩が根草)<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學名: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簡誌:一至二回羽狀複葉,羽片鋸齒,網脈,基部羽片羽裂,小羽片五對左右。
別名:大葉鳳凰尾巴蕨、鳳ㄚ蕨、眉鳳草、散血草、活血蓮、日本鳳了蕨(特生中心)、凤丫蕨(中國植物誌)
原產地: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廣泛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林緣,地生,數量中等偏多。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裂葉雙蓋蕨

2018/11/25 13:10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裂葉雙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被黑色披針形鱗片;葉柄長25-30cm,基部暗褐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0-45cm,寬20-25cm,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長15-25cm,寬2.5-3.5cm,基部具1-2對小裂片;側羽片3-5對,較小,長10-15cm,寬約3cm;孢膜線形,從近中脈直至近葉緣。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レバキノボリシダ(切葉木登羊歯)<Diplazium lobatum (Tagawa) Tagawa>
學名:Diplazium lobatum (Tagawa) Tagawa
簡誌:長走莖,柄長達30cm,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略大,且基部多少瓣裂,側羽片約20cm長3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仙草

2018/11/25 13:01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 15~100 公分。莖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稜形,被脫落的長柔毛或細剛毛,植株型態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三種,莖方型呈綠色、淡紫紅色與深紫紅色等,全株被無色絨毛,莖蔓長最長可達 2 公尺左右。葉型為橢圓形,葉緣缺刻深,葉色綠塞、茸毛疏、葉子較大,其葉長 6.30 公分、葉寬 3.44 公分。花穗呈白色或淡紫紅色,四強雄蕊。小堅果長圓形,黑色。花期 7~10 月,果期 8~11月。每年 9 月至翌年 2 月間開花。

用途


食用(加水與少許鹹共同煎汁,添加少許澱粉漿可製成仙草凍)。藥用(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中暑,感冒,黃疸,急性腎炎,糖尿病,泄瀉,痢疾,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
新竹關西仙草博物館生態農場

基本資料


學名:Mesona procumbens Hemsl.
簡誌:屬特徵: 一年生草本;葉鋸齒緣。頂生狹圓錐狀輪生聚繖花序;花萼鐘型宿存,具明顯橫脈及小凹穴,二唇,上唇3裂,中裂片最長,下唇船形;花冠筒狀,二唇,上唇3裂,中裂片較寬,下唇船形;雄蕊4,稍2強,上方一對花絲近基部具附屬物;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小堅果倒卵形,具線條。 種特徵: 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3-7 cm,寬1-3 cm,基部楔形,先端銳尖,被細毛或僅背面脈上被毛;葉柄長0.2-1.5 cm。花冠白色或淡紅色。
別名:仙草舅、田草、洗草、仙草凍、仙草乾
原產地:台灣全島山區沙質地草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鵝掌藤

2018/11/25 11:30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果實

主要特徵


鵝掌藤為著生攀緣灌木。常常在公園裡面看得到。鵝掌藤的葉片,日照充足時是亮綠色,日照不足則會變成較深的深綠色。

小葉長橢圓形,7~9 枚,長 8~15 公分,平滑,全緣,總柄長 10~15 公分,萼緣近截形;花瓣 5~7,雄蕊同數;子房 6 室。果球形,黃紅熟,徑 0.5 公分,有 5 或 6 縱溝,種子 5~7 個。修剪後是優良之籬垣;也是室內觀葉植物,本屬有 150 多種。

基本資料


學名:Schefflera odorata (Blanco) Merr. & Rolfe
簡誌:藤本。小葉5-6枚,小葉柄長於小葉,革質,橢圓至闊卵形,先端鈍或極短漸尖。
別名:香鴨腳木, 香鵝掌藤, 鵝掌藤, 密脈鵝掌柴, Zyaku'ppu(排灣)
原產地:熱帶、亞熱帶地區、台灣山麓、海南島、兩廣。台灣全島平地山野至海拔 1,800公尺之岩壁及樹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蘭嶼觀音座蓮

2018/11/25 10:58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蘭嶼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

主要特徵


大型蕨類,植株高度可達 3~4 公尺高,莖為塊莖,根粗,莖短、肥大,完全露出土面,塊莖內含澱粉,布滿葉足與托葉形成的塊莖組織。幼葉一回,捲旋;成熟葉二回,葉大,長可達 3~4 公尺,為二回羽狀複葉,柄上有關節,小羽片狹長形,基部膨大,形成葉枕(pulvinus);末端漸尖,寬約 1 公分,邊緣有圓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用手摸之不刺人;游離脈,至多具一分叉點,多少具由葉肉生成或葉緣伸出之假脈及回脈(recurrent veins)。孢子生於葉背近葉緣處,成群集生,褐色,呈屈折迴繞排列。本種與觀音座蓮差別在於回(迴)脈延伸至中肋,觀音座蓮回脈只延伸 1/2 至 1/3 處,葉軸基部有窄形鱗片,葉片、羽片基部,或幼葉葉柄上具腫大葉枕。

近似物種


蘭嶼觀音座蓮:回脈可達小羽片的中脈附近。孢子囊群(一組可能超過10個居多)。小羽片基部多為心形。
觀音座蓮:回脈至孢子囊群附近。孢子囊群(一組為10個以下居多)。小羽片基部為多楔形。

用途


製酒原料(塊莖內含澱粉)。

基本資料


學名:Angiopteris palmiformis (Cav.) C. Chr.
簡誌:幼葉一回,柄上有關節,成熟葉二回,長2m,小羽片寬1cm,葉緣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
別名:
原產地:分布菲律賓、泰國,臺灣在蘭嶼普遍可見,恆春半島則有零星分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黃蝴蝶(蛺蝶花)

2018/11/17 10:45


▲南港中研院 20181117 蛺蝶花的花與果夾(果實)

主要特徵


花季6~11月。採種10~12月。移植11~3月。花謝之後,果實外貌像豌豆,扁平的莢果,垂掛在枝頭上,初為綠色,成熟時轉為褐色,成熟後果殼捲曲,將種子推送出去!

落葉灌木,高 3 公尺左右,枝條散生,具疏刺。二回羽狀複葉,小葉 7~9 對。總狀花序頂生,花瓣鮮紅,似蝶翼;花絲細長,基部生絨毛、花梗亦長。莢果長而直,內有種子 6~10 粒。黃蝴蝶,原稱「蛺蝶花」,花如其名,當花朵盛開綻放時,就宛如一隻隻美麗的蝴蝶正在樹梢翩然飛舞,因為這個原因,人人稱之為黃蝴蝶。花謝之後,果實外貌像豌豆,扁平的莢果,垂掛在枝頭上,初為綠色,成熟時轉為褐色,成熟後果殼捲曲,將種子推送出去。

用途


蜜源植物。藥用(止咳,解熱等)。

和名:オオゴチョウ<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
學名: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蝴蝶、番蝴蝶、紅蝴蝶、金鳳花、洋金凤<植物智: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
原產地:熱帶和中國南部,台灣最早於 1645 年由荷蘭人引入,1967 年由園藝考察團從斐濟島引入。

進入閱讀更多...

茳芏(茳茳鹹草)

2018/11/17 09:55


▲中研院院區 20181117

近似物種


近似的植物,稈的橫切面要取中段才能更清楚:
茳芏(茳茳鹹草):小穗排列較密,莖三角形。
單葉鹹草(短葉茳芏):小穗排列較疏鬆。總苞片明顯短於花序。

基本資料


注音:茳(ㄐㄧㄤ)芏(ㄊㄨˇ)
學名:Cyperus malaccensis Lam.
簡誌:具延長之葉身而與單葉鹹草不同。
別名:茳茳鹹草(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監草、茳茳鹹草、鹵草(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茳芏(原变种)(中國植物誌:Cyperus malaccensis Lam.)
原產地:栽培,不常見。台灣原生種(特生中心)。

進入閱讀更多...

藤竹草

2018/11/12 13:50


▲景美仙跡岩 20181111 藤竹草

主要特徵


花期 5~10 月。常攀附於其他植物上面。

多年生草本。稈分枝,木質化,長 1~1.5 公尺,甚至可達 10 餘公尺。葉片長 8~20 公分,寬 0.8~1.5 公分,葉基突然變窄似柄,鈍形;葉鞘較節間短;葉舌膜質,上緣有一圈毛,為長約 0.1 公分的毛所形成。花序為圓錐花序,長 10~15 公分;分枝圓形,序枝腋被毛,有時具黏性;小穗長約 0.2 公分,卵形,先端銳尖,無毛或穎與下位外稃近頂端處被短毛;外穎為小穗之 2/3~3/4 長,3 條脈;內穎與下位外稃等長,5 條脈;下位外稃包含下位內稃,下位內稃為下位外稃的 1/3 長;上位外稃光滑,背面有稜,成熟時呈褐色,頂端向前彎曲。

基本資料


學名:Panicum sarmentosum Roxb.
簡誌:一年生;稈分枝,木質化,蔓性。葉片線狀披針形,長8-20 cm,寬8-15 mm,葉基突然變窄似柄;葉舌膜質,上緣一圈毛。圓錐花序開展,長10-15 cm;分枝圓形,具黏性。小穗長約2 mm;外穎長約小穗之2/3至4/5;上位外稃背面具稜,成熟時先端前彎,褐色。
別名:藤竹草、卵花黍
原產地:中國大陸產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林地草叢中。臺灣、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分佈。台灣全省低海拔地區林緣,常攀於其他植物上面。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紫背萬年青(蚌蘭)

2018/11/11 16:03


▲景美夜市巷內 20181111 紫背萬年青

主要特徵


多年生粗壯草本。株高 30~60 公分左右,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葉長 20~50 公分,寬 3~7公分,基部抱莖,葉片緊密互生。葉面暗綠色,葉背暗紫色或紅紫色,葉片肥厚而略呈革質。夏季開花,花淡紫色,由植株基部之葉腋處陸續向上開放,花冠白色或淡粉紅色,為蚌狀之兩片紫色苞片所包被;花絲有長毛,因有蚌狀苞片而得名。果實為蒴果,成熟時裂成三瓣;種子六枚。但結果率不高。蚌狀紫色苞片包被汁液有毒,碰觸汁液可能皮膚奇癢刺痛。

用途


蚌狀紫色苞片包被汁液有毒。藥用(全草可治瘀血、肺炎、咳嗽、打傷等)。

基本資料


學名:Rhoeo spathacea (Sw.) Stearn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三七、紫背萬年青
原產地:西印度群島、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福建、廣東、廣西栽培。台灣於 1909 年由日本引進栽培。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邊緣鱗蓋蕨

2018/11/11 12:12


▲景美仙跡岩 20181111 邊緣鱗蓋蕨

近似物種


簡誌中記載近似的蕨類:
光葉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幾無毛,至多僅出現在脈上。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120cm。葉表葉軸近無毛)
邊緣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及孢膜有毛,孢膜亞邊緣生,且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密被長毛,葉軸近無溝)
台北鱗蓋蕨:葉緣裂入超過葉緣至羽軸距離的4/5,幾近羽軸。(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有短毛,葉軸有溝)

基本資料


和名:フモトシダ(麓羊歯)<Microlepia marginata (Panz.) C.Chr.>
學名:Microlepia marginata (Panzer) C. Chr.
簡誌: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淺裂至深裂。不具頂羽片,羽片基部兩側不對稱,上側具耳狀突起,下側截形,側脈多次分叉。孢膜有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尖端,羽片遠軸面有毛。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淺裂至深裂。不具頂羽片,羽片基部兩側不對稱,上側具耳狀突起,下側截形,側脈多次分叉。孢膜有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尖端,羽片遠軸面有毛。
別名:边缘鳞盖蕨(中国植物志:Microlepia marginata (Houtt.) C. Chr.)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森林邊緣或林內,半遮蔭至全遮蔭的環境可見,地生。中、低海拔森林邊緣或林內,半遮蔭至全遮蔭的環境可見,地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