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 20180707
主要特徵
近傍晚時分,花常有接近奶油香味飄出。
常綠蔓性藤本植物。全株密生細毛,莖葉密被粗毛。有很強的攀爬性,藤蔓可達 20 公尺以上,幼枝綠而軟,老枝木質化成灰綠色,全株被有粗毛,萌芽力強,莖枝交錯頻繁,遮蔭效果特佳。藤右旋。
用途
園藝用。藥用(根皮、莖、葉:治蛇咬傷,瘡癤;葉:治胃痛;花、種子:治跌打損傷)。
基本資料
學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白狗腸。孟加拉右旋藤。
原產地:產中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及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島。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80630
主要特徵
體長1.7-1.8mm,體色黑色具光澤,近半圓形,頭部黃褐色,觸角淡黃褐色,端部膨大,前胸背板側角有不明顯的紅褐色分布,翅鞘黑色,刻點不明顯。本屬3種,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主要捕食黑刺粉蝨、柑橘粉蝨為食。
寄主: 蠟蚧,粉虱
近似物種
本屬另2種,為
Serangium formosanum (Miyatake, 1961)[特有] 福爾摩沙角瓢蟲
Serangium yasumatsui (Sasaji, 1967)[特有] 鏟角瓢蟲
基本資料
學名:Serangium japonicum Chapin, 1940
別名:
原產地: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80630 花 +蜘蛛
主要特徵
花後通常不結果實。
攀援狀常綠藤本灌木;嫩枝常被柔毛。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長 4~9 公分,頂端短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兩面被疏柔毛或無毛;葉柄長約 0.5 公分,被短柔毛。夏季開花。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通常具花 3 朵;總花梗長 1~3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被柔毛;花萼管狀,8~9 裂,裂片線形,長約 0.5 公分;花冠白色,冠管長 0.5~1.2 公分,裂片長圓形,長 0.9 公分 ;雄蕊 2,著生於冠管內;子房 2 室,每室有胚珠 2。
用途
食用(花朵經蒸餾後,可得茉莉花露,供製茶種香料及製茶用)。根對中樞神經麻醉作用,是屬於有毒的天然物。
茉莉花語:官能的‧你是我的 。
基本資料
學名:Jasminum sambac (L.) Ait.
簡誌:無描述。
別名:茉莉花(廣群芳譜),茉莉(嶺南雜記),小南強、木梨花、柰花、三白、抹麗花
原產地: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一帶。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和美山 20180630 花序與葉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樹高:30〜100cm。開花期:6月~8月。葉色:紅、黄、黒、緑等斑紋。雌雄同株、雌雄異花、両性花。藥用(搗敷梅毒潰瘍等)。人畜誤食汁液,會腹痛、腹瀉等症狀。
近似物種
變葉木清朝末年由英國領事及傳教士引進台灣。常綠灌木,株高可達 3~4 公尺高,全株具白色乳汁,有毒;葉互生,葉形多變,從線形,橢圓形,倒卵形,倒披針形,戟形都有,且葉子可能旋捲,也有子母葉型,葉具多種不同顏色,紅、紫、綠、黃、橙皆有,也因為如此,故本種極富觀賞價值,園藝品種極多,栽植容易。
基本資料
和名:クロトン<Codiaeum variegatum>
學名:Codiaeum variegatum Blume
簡誌:無描述。
別名:變葉木(種子植物名稱),灑金榕(廣州),變色葉、變異葉、彩葉木、錦葉木、撒金榕
原產地:原產澳洲、印度、馬來西亞、爪哇、太平洋群島等熱帶地區。台灣最早於 1872 年由西方傳教士引入種植。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溝溪 20180623 花
主要特徵
玄參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株高 2~5 公尺,生態奇特,心臟形的小葉幾乎成退化狀態,細長的莖枝茂密叢生狀,容易倒伏成匍匐狀,若栽培地勢較高,伏倒後即成垂懸狀,我們看到的是成簇的細莖。葉 4~5 枚輪生或對生,甚小,長約 1~1.5 公分,橢圓狀披針形,下部有淺裂。花頂生,長筒狀花冠,鮮紅色,成熟的細莖都能開花,形似小鞭炮。蒴果。
用途
生性強健,姿態輕盈曼妙花期極長,春、夏、秋三季均能開花,適合花壇花台高地栽培或大型盆栽。
藥用(刀傷金瘡,骨折筋傷)。
基本資料
學名:Russelia equisetiformis Cham. et Schlecht.
簡誌:無描述。
別名;爆仗竹、吉祥花、吉祥草、紅長花、花丁子、炮竹花、炮仗紅、華燈子
原產地:墨西哥,台灣於 1910 年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種。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溝溪 20180623
主要特徵
粉綠狐尾藻是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物,株高約 10~20 公分。莖呈半蔓性,能匍匐濕地生長。上部為挺水葉,匍匐在水面上,下半部為水中莖,水中莖多分枝。葉 5~7 枚輪生,羽狀排列,小葉針狀,綠白色;沉水葉絲狀,朱紅色,冬天老葉會枯掉,葉子掉落時是紅色的。穗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上半部為雄花,下半部為雌花, 花期在每年的 4~9 月。最上面開小紅花。核果堅果狀,具 4 凹溝。以插枝法即可繁殖。幾乎所有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植物都是雌性。南美洲以外尚未發現雄性植株,所以北美的族群不會生產種子。因為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也沒有塊莖或其他特化的生殖越冬芽,它完全經由植物碎片擴散到原生地以外的地方。其不顯眼的花,開在水上葉片與莖的交接處。
基本資料
學名: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 Verdc.
簡誌:莖直徑4-5 mm,多僅分枝於基部,覆有白粉,由較低節處生根。葉輪生,稍2型;沉水葉 (4-)5-6枚輪生,輪廓倒披針形,先端圓,具25-30長達0.7 cm的線形羽片;挺水葉覆有白粉,(4-)5-6枚輪生,近頂端直立,下半部則大致平展,輪廓狹倒披針形,先端圓,上半4/5具(18-)24-36小羽片。
別名:水聚藻、青狐尾、綠羽毛、水松
原產地:中國及歐洲。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溝溪 20180623
主要特徵
不具針刺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幹通直或略彎曲。銀合歡它第一回的羽片有 4~8 對,而小葉有 10~20 對,背面是粉白色。銀合歡的花本身是白色圓球狀花,花萼有 5 裂,花瓣有 5 片,屬於線的形狀,雄蕊有 10 枚。枝葉含特殊味道,葉子可用作餵飼牲畜,繁殖能力強,被稱為難以防除的雜木。其幼葉富蛋白質可做牛群飼料,因含銀合歡素,單胃動物食之容易中毒。
基本資料
學名: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簡誌:屬特徵- 灌木或喬木。二回羽狀複葉,通常具腺體。頭狀花序。花萼筒狀鐘形,5齒裂。花瓣5,離生。雄蕊10,離生。莢果扁平,開裂,內外果皮不分離。 種特徵- 小喬木。葉3-10對羽片,每一羽片5-20對小葉;小葉線狀長橢圓形,長6-12 mm,寬1.5-5 mm,無毛,背面被白粉,先端銳形。花白色。莢果長12-18 cm,種子10-20粒。
別名:白相思仔, 臭菁仔, 白相思子, 細葉番婆樹, 銀合歡, 灰金合歡
原產地:原產於中美洲,台灣於 1640 年代由荷蘭人引進,後又多次引進;台灣曾大量造林。品系多,有薩爾瓦多銀合歡、夏威夷型銀合歡、秘魯型銀合歡。具有極強的排他種植物的習性,為入侵種植物。全島低海拔平野栽培及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溝溪 20190629 黃花過長沙舅的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原產於美洲。喉口被毛。全年開花。
莖直立或斜生,具走莖;莖光滑,具 4 稜。葉對生,寬卵形,圓鋸齒緣,兩面光滑,肉質狀。花單生葉腋,具長柄,花萼 5 裂,幾乎與花冠等長;花冠筒狀,2 唇形,上唇 2 淺裂,下唇 3 裂;花瓣黃色,內側有多條紫色縱紋;雄蕊 2 強,埋於花冠內。
基本資料
學名:Mecardonia procumbens (Mill.) Small
簡誌:無描述。
別名:金莎蔓、伏胁花(中国植物图像库:Mecardonia procumbens)
原產地:美洲熱帶和副熱帶地區。河濱綠地常見。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九份 20180617
主要特徵
植株高約十五公分,低矮,莖直立或斜伸,老株略呈匍匐性,有毛,分枝性良好,單葉對生,葉披針形、狹披針形,葉端鈍或微尖,葉基部抱莖,全緣葉,葉長五至十公分,寬二至六公分,兩面質感粗糙,葉面灰綠色,葉基出三至五脈,葉面綠、灰綠色,不具托葉,葉無柄,兩性花、單性花,整齊花,頭狀花序,花序單生於莖頂或二歧式分枝枝端,花序徑較百日菊小,花序徑一般三、四公分,可達五公分,花序梗長,花托圓錐狀,托片對折,包圍著兩性花,托片上端有延伸之尖附片,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卵狀橢圓形,邊緣黑色,多為單瓣花,有栽培出重瓣品種,花萼成鬚狀或退化,外圍舌狀花是雌花,只有雌蕊,花冠舌狀、匙形、倒卵形,輪狀排列,舌片開展,有短管部。
近似物種
百日草屬常見共五品。台灣常見三品系:
細葉百日草:Zinnia angustifolia
大百日菊:Zinnia elegans、Zinnia violacea
小百日菊:Zinnia marylandica、Zinnia hybrida、Zinnia haageana
花濃橙黃色,有培育出白、杏黃...等色品種,瓣中有常鮮黃色縱紋,先端缺刻,中心管狀花是兩性花,具雌蕊與雄蕊。
基本資料
學名:Zinnia angustifolia H. B. K.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細瓣百日草、細葉百日草、小百日菊、光輝菊、小百日
原產地:美國南部至墨西哥。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陰陽海附近 20180617
主要特徵
植株高約十五公分,低矮,莖直立或斜伸,老株略呈匍匐性,有毛,分枝性良好,單葉對生,葉披針形、狹披針形,葉端鈍或微尖,葉基部抱莖,全緣葉,葉長五至十公分,寬二至六公分,兩面質感粗糙,葉面灰綠色,葉基出三至五脈,葉面綠、灰綠色,不具托葉,葉無柄,兩性花、單性花,整齊花,頭狀花序,花序單生於莖頂或二歧式分枝枝端,花序徑較百日菊小,花序徑一般三、四公分,可達五公分,花序梗長,花托圓錐狀,托片對折,包圍著兩性花,托片上端有延伸之尖附片,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卵狀橢圓形,邊緣黑色,多為單瓣花,有栽培出重瓣品種,花萼成鬚狀或退化,外圍舌狀花是雌花,只有雌蕊,花冠舌狀、匙形、倒卵形,輪狀排列,舌片開展,有短管部。一年草本。植物會因為被菟絲子寄生後而枯死。
一年生寄生蔓生草本纏繞性植物,莖細長,黃色。葉退化成膜質鱗片,花數朵集生,近無柄,花冠黃白色。分佈於山麓至海濱,種子入地,初生有根,等到植株蔓延到其它綠色植物之後,初生根才斷,改用吸收根伸入其他植物維管束,吸取養份和水份生活。
相關小常識
人們形容『菟絲戀』是指糾纏不清的感情,看到菟絲子的生長形態,便不難理解其中的緣故。
李時珍在撰寫《本草綱目》時,發現菟絲子的種子在發芽過程中,剛開始會長出根來,且根的形狀像兔子,所以才稱為「菟絲子」。
用途
藥用(瘡毒、腫毒、黃膽、陽痿、胎動不安等)。
基本資料
和名:マメダオシ(豆倒し)<Cuscuta australis>
學名:Cuscuta australis R. Br.
簡誌:莖淡黃色,無毛。花長2-2.5 mm,成密集簇生,白色;花冠長約2 mm。果扁球形或略呈倒梨形;種子長1.5 mm,淡黃褐色,光滑。
別名:菟絲子, 無根草, 金絲草,
原產地:澳洲、亞洲東南部,熱帶至溫帶地區。低海拔地區。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