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絲桃

2025/05/27 12:23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葉序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花


▲南港中研院 20200503 台灣金絲桃的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金絲桃,樹枝

主要特徵


常綠灌木,原產台灣北部山區。樹高30cm,枝條柔軟,常平伸或下垂。木質化枝紅褐色,對生卵形至橢圓形葉片,葉長2~6cm、葉寬1~3cm,葉色粉綠。枝端開花1~3朵。黃色花瓣5片,雄蕊放射狀如金絲,花徑2~3cm。蒴果長卵形,長近1cm。盛花期初夏,結果期夏季。

近似物種


兩個近似的植物:
金絲桃(園藝栽培種):葉較尖以及薄,葉上網紋較明顯,莖頂之後開花,子房圓錐狀較小、圓。
台灣金絲桃(原生種):葉形較寬短與厚,葉上網紋較不明顯,莖頂之後開花,子房圓錐狀較大、尖。

基本資料


學名:Hypericum formosanum Maxim.
簡誌:灌木;老枝具2縱條紋。葉卵至橢圓形,長2-6 cm,寬1.1-2.9 cm,網紋極不明顯,僅具灰色腺點,基部楔形,無柄。特有種。生長於低海拔排水良好之河岸或岩石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山欖(樹青)

2025/05/27 12:22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山欖,花背面

基本資料


學名: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簡誌:中或小喬木;小枝具鐵銹色柔毛。葉倒卵、倒卵狀長橢圓或長橢圓形,可長達16 cm,圓或微凹頭。花1-4朵叢生葉腋。果橢圓形。
別名:樹青、山榄<植物智: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原產地:台灣、大陸沿海、菲、琉球、馬來西亞。海岸灌木的主要樹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錦葉遍地金

2025/05/27 12:19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錦葉遍地金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錦葉遍地金,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錦葉遍地金,花

主要特徵


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原產南亞、東亞的溫帶、亞熱帶至熱帶氣候區。株高10~20cm,莖基部匍匐生長,觸地從節處發根,莖梢直立或斜伸。對生或近簇生葉,卵形至寬卵形,長1.5~3cm、寬1~2.5cm,原種葉色淡綠,本種是葉片具黃色斑紋的斑葉品種。花2~4朵聚生枝端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黃色花冠5裂,心部紫紅色,花徑約1.5cm,開花期夏至秋季。網路價格約50元。

培育方式


半日照與全日照溫暖至冷涼環境,夏季最好移至陽光較弱的位置種植。喜潮濕、不耐旱,夏季高溫期葉片水分蒸散量大,容易凋萎,需充足供水,盆栽可在盆底墊水盤裝水,以備不時之需。秋至春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枝條凌亂且老葉枯黃時,可以修剪以助重新發芽生長。扦插或分株法繁殖。

基本資料


和名:斑入リシマキア・コンゲスティフロラ
學名: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Outback Sunset'
簡誌:無描述。
別名:临时救<植物志: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原產地:原產南亞、東亞的溫帶、亞熱帶至熱帶氣候區。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破傘菊

2025/05/27 12:15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台灣破傘菊。消失多年的台灣破傘菊-最近這幾年再度於中部低海拔草生地現蹤。株高約50cm。連花軸可達110cm高。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台灣破傘菊,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台灣破傘菊,花序與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破傘菊,花苞


▲台北植物園 20250527 台灣破傘菊,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台灣破傘菊。多年生草本。莖高80-110cm。下部莖葉約2片,圓形,直徑15-35cm,掌狀分裂或深裂,裂片5-9,具長柄。葉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毛。頭花繖房狀排列;總苞長9-11mm。盛花期在5月下旬。

基本資料


學名:Syneilesis intermedia (Hayata) Kitam.
簡誌:莖高80-110 cm。下部莖葉約2片,圓形,直徑15-35 cm,掌狀分裂或深裂,裂片5-9,具長柄。葉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毛。冠毛長8-9 mm。日據時代於苗栗通宵低海拔山區發現。
別名:台湾兔儿伞<植物志:Syneilesis hayatae Kitam.
原產地:分布於台灣中北部低海拔 100~500 公尺山區,多出現在草生環境。臺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國內紅皮書: 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出版年月: 2017-12)
敏感狀態:重度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風箱樹

2025/05/19 12:49


▲台灣大學 20250519 風箱樹


▲台灣大學 20250519 風箱樹,葉表


▲台灣大學 20250519 風箱樹,葉背


▲台灣大學 20250519 風箱樹,花序


▲台灣大學 20250519 風箱樹,花苞


▲台灣大學 20250519 風箱樹,花,呈頂生或腋生的頭狀花序,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甚多;柱頭頭狀。


▲台北植物園 20240630 風箱樹,果實


▲台北植物園 20240630 風箱樹,樹幹

主要特徵


落葉性小灌木,高 1~3 公尺。葉對生或 3 枚輪生,革質,卵形或橢圓形,漸尖頭,柄紅色;托葉生於葉柄間。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2 或 3 枚輪生,;花多數,花小,無柄,具香味,長筒狀,先端 4 裂,白色;雄蕊內藏;花柱長而伸出;萼瓣及雄蕊均為 4 枚;雌蕊花柱超出花冠,柱頭單一,淡黃色。

果實為由多數小分果所組成的聚合果,成熟時會開裂;種子先端被有白色海棉狀的假種皮。花期每年 5~7 月。

相關小常識


風箱樹曾經廣泛存在於台北盆地新店溪流域一帶的大安、富田町(頂內埔)、古亭到公館,足以看出當年風箱樹是台北盆地普遍分布的濕生野樹,可惜的是隨著台北盆地持續且大規模的拓展開發,這些老欉的風箱樹早已不復見。從宜蘭的羅東山區即有族群分布到蘭陽平原野生個體幾乎完全消失,更被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國家極度瀕危(National Critically Endangered, NCR)的等級,所幸林業試驗所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才讓風箱樹在台灣保留了物種永續繁衍的最後希望。(蘭陽博物館-119期

用途


蜜源植物。藥用(根和花序: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腹瀉等)。早期是先民重要的護堤植物。

培育方式


繁殖多以扦插為主,種子的存活率十分不高。

基本資料


和名:タニワタリのキ(谷渡りの木)、人工衛星の木
學名:Cephalanthus naucleoides DC.
簡誌:屬特徵:灌木至小灌木。葉對生,薄革質,羽狀脈;托葉葉柄間,三角形,先端有腺點。頂生球形頭狀花序,有時頭狀花序再總狀排列;花具托苞;花萼筒狀,4-5裂花冠長漏斗狀,花瓣片4,苞時覆瓦狀;雄蕊著生於喉部,突出;柱頭頭狀,花柱突出花冠甚多,子房2室,每室1胚珠。聚合果,小分果不開裂;種子具假種皮。 種特徵:葉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8-12 cm,表面無毛,被面被微毛,葉緣微波狀;葉柄8-18 mm長,有溝。花萼長3-4 mm;花瓣白色,長9-12 mm。
別名:水芭藥、風箱樹、风箱树<植物智: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dh. F.>
原產地:中國南部、印度、緬甸及台灣。台灣北部低海拔平野。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稀少

進入閱讀更多...

菲律賓石梓

2025/05/19 12:39


▲台灣大學 20250519 菲律賓石梓,常綠藤本植物


▲台灣大學 20250519 菲律賓石梓


▲台灣大學 20250519 菲律賓石梓,葉表,單葉對生,葉橢圓形,葉端銳、鈍或突尖,葉基楔形,全緣葉或葉端三淺裂


▲台灣大學 20250519 菲律賓石梓,葉背


▲台灣大學 20250519 菲律賓石梓,花序,兩性花,總狀花序,懸垂,頂生,花開於枝端,苞片葉狀,紫褐色


▲台灣大學 20250519 菲律賓石梓,花正面,花萼杯狀,先端截狀或邊緣具 4 齒裂,外側常具大型腺體;花冠假面形,上部特別寬大,下部狹;雄蕊 4 枚

主要特徵


馬鞭草科石梓屬常綠藤本植物,高可達 3 公尺,具多數分枝;枝條直立或斜上昇,略有毛茸,紅褐色,葉腋各具棘刺 1 枚。葉為單葉對生,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 3~9 公分,寬 2~4.5 公分,先端短尖突狀,基部狹或楔形,銓緣,但偶而有先端淺 3 裂,薄革質;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無毛茸;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4~6 枚,略細緻;葉柄長 1~3 公分,光滑無毛。花數枚,鮮黃色,開放時徑 1.5~2.3 公分,呈頂生的聚繖花序略呈總狀;花序短,懸垂,光滑無毛;花柄長 0.4~0.6 公分,光滑無毛;葉狀苞生長於花基部,闊卵形,先端銳尖,背面帶紫色,脈紋顯著,長及寬均略為 3 公分;花萼杯狀,先端截狀或邊緣具 4 齒裂,外側常具大型腺體;花冠假面形,上部特別寬大,下部狹;雄蕊 4 枚,不伸出於冠筒外。果實為核果,倒卵形,先端平坦,長約 2 公分。

用途


木材(建築用材,膠合板,紙漿,良好木碳,傢俱,箱子及樂器使用)
果實可食用
藥用(葉子的提取物在外部用作刺激劑,分解劑,並用於治療關節和神經疾病。根汁用作瀉藥和治療疲勞,根提取物在內部用作刺激劑,分解劑,並用於治療關節和神經疾病;果實搗爛,可作為潤喉糖來治咳嗽)

基本資料


注音:菲律賓石梓(ㄗˇ)
學名:Gmelina philippensis Champ.
簡誌:常綠半蔓性灌木,小枝略有毛,葉腋具有棘刺一對。葉對生,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寬18~3.4㎝,先端短突尖,基部楔形,全緣,偶有先端作三淺裂者,側脈4~6對。總狀花序頂生,下垂,花冠黃色。核果倒卵形,先端平截,長約2㎝。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菲律賓、印度、泰國。台灣於 1910 年引進栽植,全島各地庭園,校園及公園皆有栽植,為觀賞樹木用。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亞麻

2025/05/19 12:34


▲中興環保公園 (這片草地已經被改建成球場)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葉表側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葉背側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花正面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花側面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果實


▲台灣大學 20250519 亞麻,莖近基部

主要特徵


台灣約於 1911 年日人引進栽植。

一年生草本,高 30~100 公分;莖直立,基部常為木質,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葉互生,近似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 1.5~3.5 公分,寬 0.06~0.5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膜質,全緣,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葉脈常有主脈三條,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無托葉。花多數,藍色或少數為白色,開放時徑 0.8~1.2 公分,頂生或與葉對生而形成一有葉的繖房花序;花柄長 0.1~0.3 公分,光滑無毛;萼片橢圓形,長 0.6~0.9 公分,先端銳尖,殘存,邊緣無黑色腺體;花瓣五枚,倒卵形、闊圓形,長 0.8~1.5 公分,寬 0.7~1.3 公分,先端鈍,邊緣有粗鋸齒或不明顯鋸齒;雄蕊五枚,花絲基部合生,退化雄蕊五枚,僅留齒狀痕跡,與雄蕊互生;子房五室;柱頭棍棒狀。蒴果球形,長 0.6~0.7 公分,徑約 0.6 公分,開裂或不開裂;種子 10 枚,扁平,長卵形,呈有光澤的褐色。

用途


纖維作物(紡織夏布、網絲繩索和麻袋)。
油料(印刷墨、潤滑油)
藥用(可平肝、活血、潤燥通便、養血袪風,可治肝風頭痛、跌打損傷、癰腫疔瘡、風熱濕毒、腸燥便秘、皮膚瘙癢、瘡瘍濕疹)。
油畫材料。

基本資料


學名:Linum usitatissimum L.
簡誌:無描述。
別名:亚麻<植物志:Linum usitatissimum L.
原產地:不可考。據考察原生小亞細亞或裏海、黑海等地方,印度約 5,000 年前就有栽培的記錄,我國栽培亦甚早;台灣約於 1911 年日人引進栽植為一重要纖維資源作物。

進入閱讀更多...

粉珍珠毬蘭

2025/05/19 12:31


▲台北植物園 20250515 粉珍珠毬蘭


▲台北植物園 20250519 粉珍珠毬蘭,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519 粉珍珠毬蘭,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50515 粉珍珠毬蘭,花序

主要特徵


一種攀援的空氣生根植物,屬於夾竹桃科。原產於歐洲和亞洲國家。花序由多朵星形花組成,呈為繖房花序群。花序乳白色,中心粉紅色,質地像蠟,花香甜美濃烈。

相關小常識


根據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栽培植物可以有栽培變種(英語:cultivated variety,拉丁語: cultivata varietas,縮寫為cv.)

培育方式


土壤條件:泥炭蘚。水分需求:中等

基本資料


學名:Hoya cv. patcharawalai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產於歐洲和亞洲國家。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翼柄第倫桃(厚葉黃花樹)

2025/05/19 12:30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翼柄第倫桃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翼柄第倫桃,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翼柄第倫桃,葉背,葉柄有翼


▲台北植物園 20250415 翼柄第倫桃,花側面


▲台北植物園 20250519 翼柄第倫桃,花正面

主要特徵


通常為中型至大型喬木,高度約 6–15 公尺,有時可達 20 公尺,樹冠濃密且提供良好遮蔭。樹皮:紅褐色,質地如紙般薄且易剝落,為其顯著特徵之一。葉片:葉片大且光滑,長約 10–25 公分,寬約 5–12 公分,呈深綠色,葉柄具明顯的翼狀結構,環繞枝條。花朵:花朵大而醒目,直徑約 8–10 公分,花瓣為鮮黃色,中心有大量粉紅至紅色的雄蕊,全年可見開花,主要花期為 6 至 9 月。果實:成熟果實為紅色膠囊狀,裂開後露出包裹在白色蠟質假種皮中的黑色種子,外觀鮮明。聚合蓇葖果,白色的是假種皮,內藏的才是種子。(Australian Native Plants Society 澳洲本土植物協會、NParks | Dillenia alata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培育方式


栽培建議:喜歡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適合種植於河岸或沼澤地帶。

基本資料


學名:Dillenia al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厚葉黃花樹
原產地:原生於馬來西亞及澳洲,可以在沿海雨林和低地找到。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

點頭飄拂草

2025/05/19 12:27


▲台北植物園 20250515 點頭飄拂草


▲台北植物園 20250515,葉片缺如,下部葉鞘鱗片狀,上部葉鞘呈筒狀,頂端斜截形,邊緣膜質,褐色。


▲台北植物園 20250515 點頭飄拂草,花


▲台北植物園 20250515 點頭飄拂草,果,小堅果倒卵形,扁雙凸狀

主要特徵


根狀莖極短或無。稈密叢生,堅挺,高 15~85 公分,近於圓柱狀,具縱槽,無毛,平滑,基部具葉鞘。葉片缺如,下部葉鞘鱗片狀,上部葉鞘呈筒狀,頂端斜截形,邊緣膜質,褐色。苞片 1 枚,鱗片狀,卵形,長約 0.2~0.45 公分,頂端具硬短尖;長側枝聚繖花序減退成僅具 1 個小穗;小穗頂生,稍俯垂,卵形、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 0.5~1.5公分,寬 0.2~0.5公分,具 10 朵至多數花;鱗片稍緊密地螺旋狀排列,紙質,寬卵形或近於橢圓形,頂端圓,具短尖,長 0.3~0.5公分,褐色,具鏽色短條紋,背面具多條不明顯的脈;雄蕊 3,花藥線形;花柱長而扁平,基部稍膨大,上部具疏緣毛,柱頭 2,短。小堅果倒卵形,扁雙凸狀,有時一面近於平的,長 0.12~0.15公分,白色,具極短的褐色子房柄,表面有橫的波紋狀隆起,邊緣具疣狀突起。花果期 7~8 月。

基本資料


學名:Fimbristylis nutans (Retz.) Vahl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產於廣東、海南島;生長於潮濕處。也分佈於越南、緬甸、錫蘭、印度、加裏曼丹島、澳洲。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