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誠公園 20190119 看起來像小草的紫背草模樣

▲新北投銀光巷 20181020 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四季開花。紫背草全株帶粉綠色,全株密生細毛,但莖葉背光處往往帶紫紅色,所以稱為紫背草。紫背草有豐沛的白色乳汁,味道極苦,若要以我的嫩莖葉作野菜食用,需要先以沸水川燙之後再吃,是兔子很愛吃的食物。
近似物種
擴花紫背草:為紫背草(Emilia sonchifolia (L.) DC. var. javanica (Burm. f.) Mattfeld) x 粉黃纓絨花(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混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刀傷草、紫背草、昭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刀傷草:花黃色,葉近全緣或不規則牙齒狀至羽狀分裂。
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昭和草:花帶橘紅居多,偶帶橘黃,開花時頭花下垂。單葉、互生,琴狀羽裂或鋸齒緣。
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用途
食用。藥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利水,涼血。治咽喉痛,口腔破潰,風熱咳嗽,泄瀉,痢疾,便血,小便淋痛,子癰,乳癰,癤腫瘡傷,水腫,跌打,蛇傷)。
一年生草本植物。四季開花。紫背草全株帶粉綠色,全株密生細毛,但莖葉背光處往往帶紫紅色,所以稱為紫背草。
基本資料
學名:Emilia sonchifolia (L.) DC. var. javanica (Burm. f.) Mattfeld
簡誌:一年生草本,多於上部花莖分枝,莖高20-60 cm,無毛或被疏毛。葉琴狀羽裂,葉下表面紫色。頭花2-5朵,頂生,繖房狀排列。小花花冠紫紅色或粉紅色,花冠裂片1.1-1.5 mm長。
別名:一點紅, 紫背草, 葉下紅、紫背犁頭草 Karawagai (阿美)、Youmuru (泰雅)、Sairabasu (布農)、Kamu'tto (排灣)
原產地:廣泛分佈於低海拔。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福州山 20181222 王爺葵 花
主要特徵
灌木。花頂生或腋生,大型頭狀花序,雌雄同株。花期為 11 月至翌年 1 月,花色為黃色。每年從 11 月開始,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路旁或荒廢地、斜坡上,很容易看到這種碩大的金黃色菊花。
藥用(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急吐瀉,癰瘡腫毒,糖尿病。長期服用易致肝癌)。
基本資料
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 A. Gray
簡誌:屬特徵:粗壯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基部葉對生,向上轉為互生。輻射狀頭花單一或少數;總梗先端膨大,中空。總苞2-5層。托片硬實,先端漸尖或芒刺狀。舌狀花花冠2或3裂,黃或橘色;心花黃色。瘦果卵形或長橢圓形。冠毛為鱗片狀、芒狀或無。 種特徵:灌木狀的多年生草本,高可達3 m,被毛。葉卵形或楔形,長10-30 cm,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或3-5裂;葉柄長5-15 cm。頭花大而醒目,直徑約10 cm,舌狀花橘黃色。總梗長8-15 cm;總苞寬2.4-4 cm。
別名:王爺葵、提湯菊、五爪金英、肿柄菊<中國植物誌:Tithonia diversifolia A. Gray>
原產地:墨西哥和中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引種栽培。台灣分布於海濱至海拔1,000 m。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台灣山白蘭 花
主要特徵
草本,莖曲折,長 30~80 公分,無毛,開展分枝。根生葉具長柄,長橢圓形,先端銳尖;中下部莖生葉具長柄;葉片長 7~16 公分,寬 3~7 公分,卵狀長橢圓形,葉尖長尾狀銳尖,葉基近圓形,葉緣呈銳鋸齒狀,上下表面皆無毛;上部葉少而小型,呈披針形。頭狀花序徑 1~1.2 公分,多數,呈繖房狀排列,花序軸細長,長 0.7~1 公分;總苞長約 0.3 公分,寬約 0.5 公分,呈筒狀鐘形;總苞片 3 輪,呈覆瓦狀排列,長約 0.1 公分,披針形,先端鈍;舌狀花雌性,花冠長約 0.6 公分,寬約 0.1 公分;筒狀花花冠長約 0.6 公分,裂片長約 0.3 公分。果實為瘦果,寬約 0.08 公分,窄橢圓形,被粗毛;冠毛長約 0.5 公分,被剛毛。花期 9 月至 12 月。
基本資料
學名:Aster formosana Hayata
簡誌:多年生具長走莖的草本,40-110 cm,莖稍為下垂。基生葉厚,具長柄,葉脈掌狀、五出脈。莖葉明顯三出脈,有時五出脈,葉卵形至長披針形,7-16 ?e 3-7 cm,長葉柄長2-8 cm。頭花總狀排列。舌狀花花冠白色,心花黃色。
別名:台灣山白蘭,台灣白山蘭,台岩紫菀
原產地:台灣分佈海拔2,000-2,700 m。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81216 磯菊
主要特徵
植株易生成墊狀或叢狀,地下莖發達,莖直立,灰褐色,單葉互生,輪狀排列,枝端葉緻密排列成蓮座狀,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端部鈍,基部漸尖、楔形,葉緣鈍粗鋸齒,葉厚實,葉面銀綠、灰綠色,葉背密生銀白短柔毛,葉緣鑲銀白邊,羽狀脈,不明顯,不具托葉,具葉柄,兩性花,上位花,整齊花,頭狀花序,頂生,開於枝端,頭花梗短,花托突起,半球形,無托片,具托毛,總苞杯狀,數層,苞片等長,全為管狀花,花萼退化,花冠管形,花黃、金黃色,檐部二至五齒裂,裂片(花瓣)合生,雄蕊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花藥頂端附屬體四方形,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二叉,柱頭二枚,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底生)胎座,瘦果,楔形,表面有縱稜紋,具五稜,褐色,先端無冠毛或具冠毛,種子一枚,無胚乳。
培育方式
繁殖採用扦插法,適合於春、秋兩季進行。剪取健壯的枝條約5~7公分,大葉片可以剪去一半以減少水分蒸散,有利成活率。
基本資料
學名:Chrysanthemum pacificum
簡誌: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宿根植物,地下莖發達,植株易生成墊狀或叢狀,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葉端鈍,葉基漸尖如楔形,鈍鋸齒葉緣,厚實,葉面銀綠色,葉背密生銀白短柔毛,葉緣鑲銀白邊,枝端葉片緻密排列成蓮座狀,頭狀花序,花開於枝端,管狀花黃色,沒有舌狀花,適合盆栽、庭栽欣賞,也是切花好花材。
別名:金球菊、日本濱菊
原產地:原產於日本。
進入閱讀更多...

▲新潟 白根グレープガーデン 20181202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 60 公分,全體密被毛茸。葉簇生在基部的短縮根莖上;葉片寬大,葉緣具波浪狀缺刻,長橢圓狀匙形,長 25~40 公分,葉面有細小茸毛。頭狀花從葉間開出,高高頂在花梗末端,周圍為舌狀花,中央為筒狀,花徑 5~15 公分,花冠上揚,花梗長達約 60 公分;周緣舌狀花通常呈單裂,花色有鮮紅、淡紅、橙黃、淡黃等色,品種極多,單瓣、隻重瓣均有,台灣可周年生長開花。瘦果圓柱形。台灣目前栽培品種多數來自荷蘭改良適合冷涼氣候之溫室品種。
培育方式
非洲菊性喜較為冷涼的氣候,生長適溫在20~25℃之間,溫度太高時,會使花朵變小,花色褪色,溫度太低時,又會使葉片生長受阻,進而影響花芽的分化。
基本資料
學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 ex Hook. f.
簡誌:無描述。
別名:太陽紅, 火輪菊, 非洲菊, 嘉賓菊、太陽花、佳寶菊、燈盞花、河浪花、串絲佛雛菊、巴柏頓雛菊、扶郎花
原產地:南非Transyaal地區。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北濱觀海公園
近似物種
同屬類似的黃鵪菜:
大花黃鵪菜:限台灣東北角地區。瘦果深褐色。頭花盛開時直徑大於1.5cm,總苞長6-8mm。
黃鵪菜:中低海拔。瘦果淡褐色。葉全緣至琴狀羽裂,瘦果褐色,小於2mm。頭花盛開時直徑小於1.5cm,總苞長4-6mm。
台灣黃鵪菜:中海拔。葉倒向羽裂,瘦果紅褐色至深紫色,2-2.5mm長。頭花盛開時直徑小於1.5cm,總苞長4-6mm。
基本資料
學名:Youngia japonica (L.) DC. subsp. longiflora Babc. & Stebbins
簡誌:本亞種與原種之差別在於本亞種之頭花較大,直徑大於1.5 cm,瘦果深紫黑色。 侷限分佈於臺灣北海岸。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九份 20180617
主要特徵
植株高約十五公分,低矮,莖直立或斜伸,老株略呈匍匐性,有毛,分枝性良好,單葉對生,葉披針形、狹披針形,葉端鈍或微尖,葉基部抱莖,全緣葉,葉長五至十公分,寬二至六公分,兩面質感粗糙,葉面灰綠色,葉基出三至五脈,葉面綠、灰綠色,不具托葉,葉無柄,兩性花、單性花,整齊花,頭狀花序,花序單生於莖頂或二歧式分枝枝端,花序徑較百日菊小,花序徑一般三、四公分,可達五公分,花序梗長,花托圓錐狀,托片對折,包圍著兩性花,托片上端有延伸之尖附片,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卵狀橢圓形,邊緣黑色,多為單瓣花,有栽培出重瓣品種,花萼成鬚狀或退化,外圍舌狀花是雌花,只有雌蕊,花冠舌狀、匙形、倒卵形,輪狀排列,舌片開展,有短管部。
近似物種
百日草屬常見共五品。台灣常見三品系:
細葉百日草:Zinnia angustifolia
大百日菊:Zinnia elegans、Zinnia violacea
小百日菊:Zinnia marylandica、Zinnia hybrida、Zinnia haageana
花濃橙黃色,有培育出白、杏黃...等色品種,瓣中有常鮮黃色縱紋,先端缺刻,中心管狀花是兩性花,具雌蕊與雄蕊。
基本資料
學名:Zinnia angustifolia H. B. K.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細瓣百日草、細葉百日草、小百日菊、光輝菊、小百日
原產地:美國南部至墨西哥。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清境農場 20180519 花 手機紀錄
近似物種
外型類似的法國菊與大濱菊區分:
法國菊:花萼有咖啡色鑲邊。
大濱菊:細鋸齒的葉尾漸尖,沒有咖啡色鑲邊的花萼。
基本資料
學名:Leucanthemum vulgare (L.) Lam.
簡誌:屬特徵:多年生草本。輻射狀或筒狀頭花單一或少數繖房狀排列,具長總梗;舌狀花雌性可稔,白、粉紅或稀為黃色。瘦果10稜形。冠毛鱗片狀或無。 種特徵:多年生草本,植株高達100 cm。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倒卵形或匙形,鈍齒緣,有柄;上部莖葉長橢圓形,鈍齒緣至羽狀全裂,葉基半抱莖。頭花直徑2.5-6 cm,單花頂生。舌花白色,心花黃色。
別名:高山菊、白花茼蒿、牛眼菊,濱菊
原產地:歐洲。台灣中高海拔地區如北橫的棲蘭山區、清境農場、八通關及玉里古道有人家的地方都有它的蹤跡,屬於陽性植物,見於中至高海拔草生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芝山岩 20180410
主要特徵
莖基部有木質化現象,葉互生,葉寬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羽狀深裂,側裂片二至五對,側裂片線形或披針形,葉基漸縮至莖部,裂端全緣,葉面深綠色,兩面無毛,葉面中肋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不具托葉,有狹翼,兩性花、單性花,整齊花,頭狀花序,腋生,常在枝端排成不規則繖房花序。
園藝用。菊科宿根草本植物,外型酷似蓬蒿菊(木春菊)。
株高約 20~40 公分。春季開花,花期長約一個月。情人菊的命名由來,據說是因為花謝時花瓣一片一片掉落,如同情人的眼淚讓人心疼。情人菊的花有「管狀花」及「舌狀花」兩種,中間被普遍稱為花心就是「管狀花」所在,而週邊被認為如情人眼淚的片片花瓣,其實是一朵朵掉落的「舌狀花」。
相關小常識
十六世紀挪威的瑪格麗特公主非常喜愛這種小白菊,特別將此花命名為「瑪格麗特」,「瑪格麗特」主要是指白色花品種,園藝陸續栽培出其他顏色與重瓣品種。瑪格麗特(Argyranthemum frutescens)常見之園藝品種約四十種以上。花期甚長,自早春至秋季均能開花,因為莖部容易木質化,所以取名木春菊,又因植株會發出類似蓬蒿菜(茼蒿菜)的特殊香味,所以也叫做蓬蒿菊。瑪格麗特還有法蘭西菊、小牛眼菊等別稱。野生的瑪格麗特,以白色品種居多,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高海拔山區,如玉山,園藝栽培另有粉色和黃色等品種,黃色品種常被叫作情人菊。
基本資料
學名: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cv.
簡誌:無描述。
別名:黃瑪格麗特, 黃花瑪格麗特, 黃金菊
原產:墨西哥
進入閱讀更多...

▲景美仙跡岩
主要特徵
菊花品系之一,大輪系品種,中央管狀花是兩性花,花瓣合生筒形花冠。
莖多直立,常分枝,嫩綠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葉卵圓至長圓形,羽狀分裂,羽片鈍或微尖,缺刻端圓鈍或微尖、尾尖,基部漸狹或楔狀,葉緣明顯有缺刻或鋸齒,葉面綠、灰綠色,背面較淡,中肋清晰,不具托葉,具葉柄,兩性花、單性花,上位花,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輻射狀,花序單出、簇生或排列繖房狀,花托突起,半球形,無托片,具托毛,總苞杯狀,四輪,苞片等長,花萼退化,外圍舌狀花是雌花,花冠細長,如麵線,端部圓鈍,彎曲,
用途
花色多,有紅、黃、白、淡綠、橙、粉紅...等色。
基本資料
學名:Chrysanthemum cv.
簡誌:無
別名:管狀菊、大立菊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