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雛菊飛蓬

2021/09/20 12:26


▲陽明山 20210920 類雛菊飛蓬


▲陽明山 20210920 類雛菊飛蓬,瘦果上方


▲陽明山 20210920 類雛菊飛蓬,瘦果側面

主要特徵


草本,具短根莖,莖短,葉蓮座狀,葉片倒卵形至匙形,基部葉柄狀,先端銳尖,散生毛被,全緣至略為齒牙緣。頭花倒錐狀,單一,直徑3-6公厘,總梗不分枝,長3-7公分,具小苞片;總苞線形,先端銳尖,邊緣膜質,外苞片長約0.5公厘,被毛;內苞片光滑至被毛,長0.7-0.8公厘,舌狀花2層,雌性,舌瓣白色至淺黃色,長約0.7公厘,管狀花兩性,花冠5裂,白色至淺黃色,長約1.3公厘,花藥長約0.3公厘;瘦果同型,被毛,冠毛1層,纖細,為易斷的剛毛,近與花冠等長。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ケセンボンギクモドキ(苔千本菊擬)<Lagenophora sp.>
學名:Erigeron bellioides DC.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原生於南非,歸化於澳洲,夏威夷,玻多黎各。於臺灣歸化於北部。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野茼蒿(蘇門白酒草)

2021/07/02 14:28


▲橫嶺古道 20210702 野茼蒿


▲橫嶺古道 20210702 野茼蒿,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全株被疏長毛,易脫落,上部多分枝。野茼蒿全年都能開花,它的小花數量很多,白色的舌狀花不明顯。長橢圓形的瘦果扁平,和冠毛都是淡咖啡色,數量很多,能夠隨風飄到四方。食用(嫩葉洗淨殺青去澀後,可當救荒野菜)。

高 50~200 公分,莖直立全株被疏長毛,易脫落,上部多分枝。根生葉叢生,倒卵狀匙形,疏鋸齒緣,先端銳尖;莖生葉披針形至線形,長 2~8 公分,寬 1.5~1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銳尖,疏鋸齒緣或全緣,兩面無毛或稀有毛,具毛緣;比較寬的根生葉有柄,互生的莖生葉無柄。

近似物種


「假蓬屬」種檢索表:
葉基或葉柄明顯抱莖。
├ 基生葉於開花時凋萎,葉羽狀分裂,頭花直徑大於1cm。(埃及假蓬)
└ 基生葉開花時仍存在,葉齒緣,頭花直徑小於1cm。(日本假蓬)
葉基部不抱莖。
└ 邊花花冠長度幾乎與花柱及冠毛等長。
 └ 邊花花冠長度幾乎與花柱及冠毛等長。
  ├ 頭花直徑寬2.5-3.5mm,具細小但明顯可見的舌狀花。
  │├ 莖被粗毛,葉披針形,鋸齒緣。(加拿大蓬)
  │└ 莖不被毛,葉線形,近於全緣。(光莖飛蓬)
  └ 頭花直徑寬5-8mm,舌狀花不明顯。 
   ├ 葉線形至長披針形;腋生的側分枝常增長高於主莖頂;頭花排列為總狀圓錐花序(美洲假蓬
   └ 葉倒披針形,腋生側分枝不高於主莖頂,大而長的圓錐花序。(野茼蒿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アレチノギク(大荒地野菊)<Conyza sumatrensis (Retz.) E.Walker>
注音:野茼蒿(ㄊㄨㄥˊ ㄏㄠ)
學名:Conyza sumatrensis (Retz.) Walker
簡誌:一年生草本,植株高50-150 cm,莖密被粗毛,主莖有翼。莖葉長倒披針形。總苞片密被毛。冠毛黃褐色。
別名:野茼蒿、野塘蒿、蘇門白酒草、苏门白酒草<植物智:Erigeron sumatrensis Retz.>
原產地:南美洲。廣布於世界溫暖地區。台灣低至中海拔開闊地極為常見的雜草。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麥稈菊(蠟菊)

2021/06/20 16:31


▲新生公園 20210620 麥稈菊


▲新生公園 20210620 麥稈菊,花

主要特徵


草本。一年生植物栽培,株高可達120厘米,是優質的花壇和插花、乾花原材料。花期夏初至秋末,莖堅挺,葉細長,頭狀花序,花色有黃、橙、紅、粉紅、桃、白、淡黃等,花色持久,開花期長。舌片具金屬光澤,大型苞片光澤紙質,花朵直徑3-5厘米。

用途


植株高度 40-90 公分不等,可做切花材料、也可做為乾燥花材料,亦能栽植於盆子或花壇以供觀賞。觀賞期可維持2-3個月。

培育方式


繁殖方法:麥桿菊一般用種子繁殖,用排水良好的土壤做為播種床,因其為好光性,故不宜覆土太厚。發芽適溫為20-25℃,生育溫度為10-23℃,發芽所需日數為7-10天。南部地區可於10月中旬種植,從播種至開花約需10-12星期。在台灣山區因全年溫度皆宜,幾乎全年可栽種。

基本資料


學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 (Vent.) Andr.
簡誌:無描述。
別名:貝細工、麥稈菊、蠟菊
原產地:原產於澳大利亞。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斑葉艾草

2021/06/20 14:52


▲新生公園 20210620 斑葉艾草


▲新生公園 20210620 斑葉艾草,葉序

主要特徵


是普通艾草的變異種,植株有香氣,莖單生或少數,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基部稍木質化,葉形如艾草,互生卵狀橢圓形,羽狀複葉深裂,葉緣粗齒,頭狀花序橢圓形,總苞片三至四層,覆瓦狀排列,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花淡黃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

用途


為香料(可製成薰香,可驅蟲)、蔬菜食物(艾草粿、艾草饅頭、艾草炒蛋...)、藥用(治療偏頭痛)的多用途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Artemisia vulgare
簡誌:
別名:斑葉艾蒿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紫花霍香薊

2021/05/09 15:38


▲陽明山 20191116 紫花霍香薊花序的側面(柔毛)


▲三貂嶺 20210509 紫花霍香薊,果實為瘦果(黑色,線狀長橢圓形,有五縱稜,冠毛五枚,先端長芒狀)

近似物種


貓腥菊屬貓腥草與霍香薊屬的紫花霍香薊外型極為類似,兩者在黃昏時,皆會散發出較濃的氣味:
紫花霍香薊:紫花霍香薊之頭花數一般超過5個,葉緣鋸齒數約十對以上。葉基截形至心形,葉面密被毛。葉子較大。紫花藿香薊種子約 5根披針形冠毛。摸葉背以及清晨、黃昏時段(較濃)聞起來有藿香薊香味。
貓腥草:貓腥草通常僅有3個頭花,葉緣鋸齒數約六對。葉基楔形,貓腥草每個瘦果具10多根線葉面光滑至疏被毛。葉子較小。形冠毛。摸葉背聞起來具有貓腳味。

藿香薊屬類似的植物,葉緣鋸齒數約十對以上,兩者在黃昏時,皆會散發出較濃的氣味:
藿香薊:葉下表面有腺點,葉基部鈍形或寬楔形。花冠白色或略帶藍紫色,鱗片狀的冠毛與小花花冠等長或稍長(毛較疏)。
紫花藿香薊:葉下表面不具腺點,葉基部心形或截形。花冠粉紅色或藍紫色(白色稀少),鱗片狀的冠毛短於小花花冠(毛較密)。

基本資料


英名:bluemink, Floss flower, blue billy goatweed
和名:ムラサキカッコウアザミ(紫夏告薊)<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簡誌:一年生直立草本,莖高可達1 m以上,被捲剛毛。葉卵形或三角形,4-7 cm長,質地厚。外型與A. conyzoides十分近似,最顯著的差別在於花冠為粉紅色或藍紫色,此外,本種較喜出現在潮濕環境。
別名:墨西哥香薊、紫花霍香薊、熊耳草、墨西哥藍薊、勝紅薊、紫花毛麝香、臭草仔、斷血草、熊耳草<植物智: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er>
原產地:熱帶美洲墨西哥及毗鄰地區。目前,非洲、亞洲(印度、寮國、柬埔寨、越南)、歐洲都有分布。臺灣為低至中海拔常見雜草。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飛機草(裂葉昭和草)

2021/05/09 12:46


▲三貂嶺 20210509 飛機草


▲三貂嶺 20210509 飛機草,花序與葉子從莖山生長的關係

主要特徵


莖有縱稜,近乎無毛,多汁。下部葉有柄,長橢圓形,羽狀淺裂或深裂,裂片不規則粗齒緣。頭花頂生,直立或下垂,圓錐狀排列,花冠紫色帶些黃色。瘦果,長 0.2~0.25 公分,窄圓柱形, 10~12 稜,紅色;冠毛白色至淡紫色,被細剛毛。

近似物種


兩個花期相近又相似的植物:
昭和草:花帶橘紅居多,偶帶橘黃,開花時頭花下垂。單葉、互生,琴狀羽裂或鋸齒緣
飛機草:花帶粉紫居多,偶帶橘黃,開花時頭花不下垂。葉多羽裂,裂片具不規則粗齒緣。

用途


食用(可當救荒蔬菜,莖葉可生食或熟食)。藥用(具有解熱利尿、消腫之功效。治感冒發燒、小便不利、便秘。外敷腫毒)。

基本資料


學名:Erechtites valerianifolia (Wolf ex Rchb.) DC.
簡誌:莖有縱稜,近乎無毛,多汁。下部葉有柄,長橢圓形,羽狀淺裂或深裂,裂片不規則粗齒緣。頭花頂生,直立或下垂,圓錐狀排列,花冠紫色帶些黃色。冠毛上半部粉紅色。
別名:野木耳、裂葉昭和草、败酱叶菊芹<中国植物志:Erechtites valerianifolia>
原產地:分佈南美;現已在台灣馴化。台灣分佈於平地至海拔1,700 m之開闊地。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裏白鼠麴草

2021/05/01 12:47


▲菜公坑 20210501 裏白鼠麴草


▲菜公坑 20210501 裏白鼠麴草,花與瘦果

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表面綠色近乎無毛;下表面密被白色氈毛。盛花期3-4月間。

基本資料


和名:ウラジロチチコグサ 裏白父子草<Gamochaeta coarctata>
學名:Gnaphalium spicatum Lam.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不分枝或由基部分出許多斜倚的花莖,莖灰色,高15-60 cm,被絨毛。基葉蓮座狀,橢圓形,3-10  0.8-2 cm,於第二年生時枯萎但仍宿存,莖葉與基生葉形態相似,向莖頂漸變小;葉上表面綠色近乎無毛;下表面密被白色氈毛。頭花多數,由腋生的穗狀花序複排列為圓錐狀。冠毛於基部相連成環。
別名:里白合冠鼠麴草<植物智:Gamochaeta coarctata (Willdenow) Kerguelen>
原產地:原產南美洲,現已廣泛歸化於全球多處。見於臺北盆地北側陽明山及汐止海拔400-1,000 m山區路旁。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茯苓菜(魚眼草)

2021/05/01 12:40


▲菜公坑 20210501 茯苓菜


▲菜公坑 20210501 茯苓菜,花序

主要特徵


草本,莖直立,高 20~35 公分,密被短細毛,有明顯氣味。盤狀頭花,球形或半球形,頂生,圓錐狀或總狀排列。果實為瘦果,倒披針狀長橢圓形。

用途


藥用(全草:消腫解毒,清熱利尿,止血,癒傷。治角膜炎,疔瘡腫毒,創傷出血,糖尿病,高血壓,肝炎。)。日本民間療法により(解毒、利尿、子供の外生殖器の腫物や咽喉炎に用いる)。

基本資料


和名:ブクリョウサイ(茯苓菜)<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O. K.>
學名: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L. f.) Ktze.
簡誌:屬特徵: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葉互生,葉鋸齒緣或琴狀羽裂。盤狀頭花,球形或半球形,頂生,圓錐狀或總狀排列。總苞1或2層。邊花雌性,可稔,白色或黃色;心花兩性。瘦果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稍扁平。冠毛無或易脫落。 種特徵:莖直立,分枝。葉不規則鋸齒列裂片或琴狀羽裂,被毛。頭花直徑2-5 mm,總狀排列;邊花白色,心花黃綠色。瘦果倒披針形,稍扁平,被腺體。無冠毛。
別名:土茯苓、茯苓菜、豬菜草、魚眼草、鱼眼草<中国植物志:Dichrocephala auriculata>
原產地:廣佈於亞洲與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山坡、山谷陰處或陽處,或山坡林下,或平川耕地、荒地或水溝邊。海拔200-2000米。台灣全境及蘭嶼、綠島,平地至中央山脈中海拔約 3,000 公尺地區。多生於農園、荒野及路旁。

進入閱讀更多...

兔仔菜

2021/03/01 14:12


▲福州山 20210301 兔仔菜


▲福州山 20210301 兔仔菜,花

近似物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刀傷草的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刀傷草:花黃色,葉近全緣或不規則牙齒狀至羽狀分裂。

用途


種子可入藥,為「風鈴子」,主治蟲積、疝痛。根莖樹皮具毒性,可供藥用。

基本資料


學名: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簡誌: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基部分枝,高15-40 cm。下部的莖生葉倒披針形2-4枚,8-25 ?e 0.5-2 cm;中段葉披針形,5-9 cm長,全緣或、鋸齒緣至羽狀分裂;上部葉鱗片狀,1-3 mm長。頭花多數排列為鬆散的繖房狀;總苞兩層,外層鱗片狀,內層8枚。頭花具20-25朵舌狀花,花冠黃色,9-12 ?e 2 mm。瘦果橫切面具10道縱稜,4-6 mm長,具細長喙,喙約3 mm長。冠毛白色。
別名:英仔草, 小金英, 兔仔菜, 兔兒菜
原產地:臺灣普遍生長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的開闊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角菜

2021/02/28 13:18


▲三貂嶺 20210228 角菜


▲三貂嶺 20210228 角菜,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莖色因品種而異(目前已知有綠莖及赤莖兩種),莖基部叢生,幼株高約 20~30 公分,老株可長至 120 公分左右,莖部老化後呈半木質化,表面粗糙,有縱根,全株無毛,具短直立莖,有微刺。葉綠色,互生,三角狀二回羽狀裂葉,有葉柄,葉緣有齒狀缺刻;每片葉 腋會抽出腋芽,並發育為新枝條,節間長 3~10 公分,一般有三片小葉 ,頂葉最大,深裂為三,各裂葉片先端為尖形,葉緣鋸齒狀。秋季開乳白色小型頭狀花,花序卵圓形,無梗,密生成穗狀,組合成圓錐花序;總苞鐘狀卵形,苞片 3~4 層,棕色或黃白色,卵形至橢圓形,邊緣寬膜質;花雜性,外層雌花,淺黃色,長約 0.2 公分;中央兩性花,均為管狀花,長 0.25 公分;雄蕊 5 枚;柱頭 2 裂;具芳香味。瘦果。角菜葉綠色,互生,羽狀中裂,有葉柄,但複葉中之小葉無葉柄,葉緣有粗鋸齒狀之缺刻,呈長角形,故名「角菜」。

用途


食用(嫩葉及葉柄可食;葉子帶有一股淡菊花風味)。藥用(味:全草:理氣,活血,調經,利濕,解毒,消腫。治月經不調,經閉,慢性肝炎,肝硬化,水腫,帶下,癮疹,腹脹,疝氣)。

培育方式


莖節部位發根力甚強,溼度高時可長出整團根群,故容易以分株或扦插方式繁殖。

基本資料


學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簡誌:無描述。
別名:角菜、甜菜、珍珠菜、白苞蒿<植物智: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原產地:亞洲南部。中國大陸及東南部地區;常被作蔬食栽培。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