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菊

2020/11/21 13:29


▲加九寮溪 20201121 下田菊


▲加九寮溪 20201121 下田菊,剛從花轉變成瘦果的型態,心花(花的部分)正脫離中

草本,高 30~100 公分,上部多分枝,莖常帶紫色,被細毛。花期 8~10 月。果期 10~12 月。果實為具有黏性的瘦果,透過黏住經過的動物,可以將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藥用(治感冒,外敷治癰腫瘡癤,並治五步蛇咬傷,在雲南用以治瘧疾)。

下田菊屬中有三種:下田菊小花下田菊以及寬葉下田菊

和名:ヌマダイコン(沼大根)<Adenostemma lavenia>
學名: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
簡誌: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 cm。葉膜質,基部葉較小,中段葉廣卵形或三角形,4-20 ?e 3-12 cm,上部葉線形,0.5-1 cm長;葉齒緣或鋸齒緣,葉基楔形,三出葉脈。頭花於莖頂排列為鬆散的繖房狀,5.5-7 ?e 9-10 mm,小花花冠白色,5裂。
別名:麻糬糊、下田菊<植物智: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untze>
原產地:中國南方、印度、中南半島、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朝鮮以及澳大利亞均有分佈。台灣分佈於低至中海拔山區潮濕處及林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花下田菊

2020/11/11 13:58


▲魚蕨步道 20201111 小花下田菊


▲魚蕨步道 20201111 小花下田菊,瘦果(上方側)

主要特徵


草本。這一變種的特點是,頭狀花序較小;總苞寬5-7毫米;瘦果較小,長2.5-3.5毫米。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棱狀橢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薄。也可作第一變種的變型或亞變型處理。很可能是一種罕見隨機個體變異。

近似物種


下田菊屬中有三種:下田菊小花下田菊以及寬葉下田菊

用途


藥用(治感冒,外敷治癰腫瘡癤,並治五步蛇咬傷,在雲南用以治瘧疾)。

基本資料


學名: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 var. parviflorum (Blume) Hochr.
簡誌:本變種與下田菊之主要差別在於本變種植株較矮小,約20-60 cm高,葉卵橢圓形,頭花較小。
別名:小花下田菊<植物智:Adenostemma lavenia var. parviflorum (Blume) Hochreut.>
原產地:台灣零星分佈於低至中海拔。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粉黃纓絨花

2020/11/01 12:01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


▲三貂嶺 20201024 粉黃纓絨花,花

主要特徵


株高可達一百四十公分,莖直立或近基部傾斜,綠色,光滑無毛或被白色長毛,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具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為主,莖生葉單葉互生,葉形變化大,通常葉廣卵形、卵形、長橢圓形、長橢圓披針形,端部鈍狀,基部延伸至莖、抱莖、耳狀、戟狀,葉緣鋸齒、淺鋸齒,常羽裂狀,葉稍肉質,無毛或於中肋被白色長毛,葉兩面灰綠、深綠色,羽狀脈,中肋於表面凹入而於背面隆起,不具托葉,無葉柄,兩性花,上位花,頭狀花序,花序筒狀,花序單出或數枚呈疏散繖房狀排列,頭花直徑約十至十三公釐,具長總梗,花枝常二歧分枝,花托扁平、凸起,裸露、蜂窩狀或具蜂窩狀小孔,無托片,無托毛,總苞圓柱狀、長筒形、甕形、鐘形,總苞片一層,與花冠等長,覆瓦狀排列,兩性花花萼冠毛狀,不具副萼,花瓣合生管形花冠,小花花冠淺黃色至淺橘色,先端窄漏斗狀,花冠長約八公釐,五深裂,可稔,雄蕊四、五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花藥基部鈍形,內壁組織增厚,輻射狀,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心皮二枚,合生,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二叉,分枝先端具錐形附屬體,被短毛,柱頭二枚,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瘦果,狹矩圓形,具五縱稜,長約三、四公釐,頂端具冠毛,剛毛狀,多輪,白色,柔軟。

近似物種


本種早在1997年就被人在基隆發現,一直被當作纓絨花看待。經DNA驗證,才知兩者並非同種。從菊科紫背草屬分出粉黃纓絨花的姊妹花。

近似物種


常見兔仔菜、黃鵪菜、紫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基本資料


英文名:Emilia praetermissa
學名: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
簡誌:無描述。
別名:纓絨花(舊分類)
原產地:原生於西非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台灣最早採集記錄是1997年於基隆市,分布於北海岸山區、基隆、台北 等地,已往南擴展,目前 新竹、苗栗之低山區也常見,多出現在稍乾燥山坡處。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林氏澤蘭

2020/10/17 14:15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林氏澤蘭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林氏澤蘭,花序(側面)

主要特徵


草本。保育等級:易受害。莖直立,高40-70cm,密被捲毛。葉厚,披針形或長披針形,6 -10c m 長,1 -2c m 寬,先端窄的鈍形,葉基突縮成楔形,葉緣不規則的疏鋸齒緣,明顯3出葉脈,近於無柄,有時3裂葉,兩面被捲毛。

相關小常識


澤蘭屬植物與小花蔓澤蘭(蔓澤蘭屬)並不相同,許多人在除草時,把台灣稀有與原生種的澤蘭一併清除,實在很可惜。

基本資料


學名: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
簡誌:莖直立,高40-70 cm,密被捲毛。葉厚,披針形或長披針形,6-10 ?e1-2 cm,先端窄的鈍形,葉基突縮成楔形,葉緣不規則的疏鋸齒緣,明顯三出葉脈,近於無柄,有時三裂葉,兩面被捲毛。
別名:林泽兰、尖佩兰<植物智: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
原產地:台灣分佈於中北部低海拔的淺山區,少見。

進入閱讀更多...

鱧腸

2020/09/26 14:06


▲龍洞岬海岸 20200926 鱧腸


▲龍洞岬海岸 20200926 鱧腸,花

主要特徵


鱧腸的黑色瘦果卻沒有冠毛,卻喜歡跟著水流飄游各地,再找個好地方落地生根。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匍匐性,高約 10~60 公分,葉對生,披針形,頭狀花白色,全身披著短短的剛毛。莖部分枝很多,摸起來粗粗的,著生在泥土上的莖,還會長出根來。

用途


藥用(具涼血收斂止血、滋健肝腎、清熱利水及消炎解毒的功效。有收斂、止血、排膿之效。治吐血、 血、腸出血、外傷出血、牙齒不固等。 治腎臟病水腫:田烏草葉切碎,以苦茶油煎雞蛋服。若促進毛髮生長以鮮品全草搗汁塗抹,全水草煎服亦有烏黑之效)。

基本資料


英文名:Yerbadetajo,Eclipta, American False Daisy, Takasaburo
和名:モトタカサブロウ(元高三郎)<Eclipta prostrata L.>
學名:Eclipta prostrata L.(有同物異名)
簡誌:多分枝的一年生草,莖直立或斜升,常於下部的莖節長出不定根;莖折斷的缺口常迅速變黑。瘦果黑色,無冠毛。
別名:鱧腸、旱蓮草、田烏仔草、墨菜、鳢肠、旱莲草,墨莱<中国植物志:Eclipta prostrata (L. ) L.>
原產地:台灣常見於低海拔溝渠或水田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雙花蟛蜞菊

2020/09/19 14:12


▲龍洞岬海岸 20200919 雙花蟛蜞菊


▲龍洞岬海岸 20200919 雙花蟛蜞菊,花序非成雙成對,頭花3-6朵排列成繖房排列

主要特徵


草本。原本海濱都幾乎被南美蟛蜞菊取代了,在一片繁盛之中,雙花蟛蜞菊再度脫穎而出了。雖名雙花,但是不一定都是每次都長成雙花模樣。全年開花。

雙花蟛蜞菊是一種多年生匍匐性或懸垂狀的草本植物或亞灌木;常成片生長或吸附他物生長,蔓生拓植,莖可延長數公尺;延長的莖具 4 稜並被有粗毛;老莖灰白色,木質化。葉片闊卵形,先端尖銳,呈十字對生排列,長約 5~14 公分,寬約 4~8 公分,葉邊緣呈鋸齒狀;葉片厚紙質;葉柄長 1.2~2.5 公分。頭狀花序,長於枝條的頂端,一般有 3~6 枚,徑約 1.6~3.0 公分;花梗長短不一,約 1.5~5.5 公分長;頭狀花序外圍的舌狀花約 6~15 枚,僅有一輪(一圈)黃色舌狀花,花冠一枚,長橢圓形,長約 0.8~1.3 公分,先端 2~3 裂,不具生殖能力;筒狀花(管狀花)黃色,位於花序中央,具生殖能力的,花冠僅約 0.5 公分,先端 5 裂,呈螺旋狀排列,開花次序是由外向內開放。瘦果通常呈 3~4 角型,起初為黃綠色,成熟時轉為棕褐色。生草地、林下或灌叢中,海岸乾燥砂地上也時常可見。

近似物種


蟛蜞菊屬在台灣有三種:
雙花蟛蜞菊(夏天的海邊常見開花)、蟛蜞菊(單花蟛蜞菊)與南美蟛蜞菊

基本資料


學名:Wedelia biflora (L.) DC.
簡誌:亞灌木,莖4稜形,全株被伏貼的粗毛。葉厚紙質,闊卵形,葉緣齒狀,三出脈,葉柄長1.2-2.3 cm。頭花3-6,直徑2-3 cm,總梗長1.5-5.5 cm;舌狀花1層,花冠黃色。瘦果3稜。
別名:九里明、孪花菊<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孪花菊 Wollastonia biflora >
原產地:印度、 中南半島、菲律賓、澳洲、日本、太平洋諸島、中國華南地區及熱帶非洲。草地、林下或灌叢中,海岸乾燥砂地上也時常可見。台灣分佈於海濱。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煙管草

2020/07/26 09:52


▲大屯山 20200726 煙管草,花

主要特徵


草本。植株高25-50cm,上半部分枝,莖密被毛。下部莖葉卵形至長卵形,先端鈍或銳尖,葉基圓或有時稍成心形或截形,具長葉柄;中部葉長卵形,葉向上漸變小,葉兩面被毛,下表面被腺體。頭花單生莖頂或分枝頂,或多數成總狀排列,頭花開放時下垂。總苞近乎無毛。

用途


民間藥用。藥用(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痛、蛔蟲腹痛、急性腸炎、痢疾、尿道感染、淋巴結結核;外用治瘡癤腫毒、乳腺炎、帶狀皰疹、毒蛇咬傷)它的果實就是宋本草中記載的除州鶴蝨。

基本資料


學名: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old & Zucc.
簡誌:植株高25-150 cm,上半部分枝,莖密被毛。下部莖葉卵形至長卵形,先端鈍或銳尖,葉基圓或有時稍成心形或截形,具長葉柄;中部葉長卵形,葉向上漸變小,葉兩面被毛,下表面被腺體。頭花單一莖頂或分枝頂,或多數總狀排列,頭花開放時下垂。總苞近乎無毛。
別名:金挖耳<植物智: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
原產地:分布在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華東、華中、西南、華南、東北等地。台灣分部於北部海拔600-1,600 m山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田代氏澤蘭

2020/07/04 12:38


▲大屯山 20200704 田代氏澤蘭的瘦果

主要特徵


蔓性亞灌木。花期 8 至 10 月。莖細長而剛硬,全體平滑無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長 6~10 公分,寬 2.5~3.5 公分,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尖尾狀漸尖,葉基鈍或近於圓形,葉緣呈疏淺鋸齒,3 出脈。頭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總苞狹鐘形,長約 0.6 公分,呈覆瓦狀排列,2~3 輪,苞片狹披針形,外輪苞片較小;花白色或帶紅白色,全由筒狀花構成。

用途


蜜源植物。藥用(泰雅族將田代氏澤蘭的葉片捶碎後敷於患部並以布包紮受傷的部位)。

近似物種


島田氏澤蘭與田代氏澤蘭的辨識;有田、無島(柄):
島田氏澤蘭:植株較強壯,故呈直立植株較多,且花及莖與柄皆呈白綠中帶紅色。島田氏澤蘭的葉柄近無柄或短柄。葉背具有圓珠狀的腺點。
田代氏澤蘭:莖大部分呈半蔓性,花呈白微紅。葉背無腺點存在。

基本資料


學名:Eupatorium clematideum (Wall. ex DC.) Sch. Bip.
簡誌:攀緣性亞灌木,亞無毛。葉較薄,常為膜質,披針形至卵披針形6-9 ?e 2.5-3.5 cm,先端漸尖,葉基圓形、截形或稍成心形,葉柄4-10 mm,葉緣鋸齒狀。本種與腺葉澤蘭(E. amabile)略似,差別為本種葉下表面不被腺點,且頭花僅具5朵小花。
別名:
原產地:分佈於平地至海拔1,000 m。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小花蔓澤蘭

2020/06/14 10:29


▲婆婆橋 20200614 小花蔓澤蘭

主要特徵


莖纏繞,葉對生,卵形,具長柄,極易辨認。花小而多,繁殖力極強。若欲去之,必須在開花前連根拔起。

多年生草質或稍木質藤本,屬菊科 (Asteraceae) 假澤蘭屬 (Mikania) 植物。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幼時綠色,近圓柱形,老莖淡褐色,具多條肋紋。葉對生,葉片呈心狀卵形,微波緣。兩面被疏短柔毛。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密生枝端排列成複繖房花序,每頭花狀序中有朵小花,全為兩性花。花冠白色,瘦果呈狹長圓錐形。

其他相關


原產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的小花蔓澤蘭,生長快速,常將攀緣樹木完全覆蓋,讓寄主不見天日。在無足夠日照與空氣供應下,導致大型植物枯萎死亡,影響生態至鉅。長久以來,被農林單位視為頭號敵人。(入侵種)

基本資料


學名:Mikania micrantha H. B. K.
簡誌:無描述。
別名:心形微甘菊、薇甘菊、蔓菊、假澤蘭、米甘草、山瑞香、微甘菊<植物智:Mikania micrantha H. B. K.>
原產地:熱帶中南美洲。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金腰箭舅

2020/05/03 12:49


▲南港中研院 20200503 金腰箭舅

主要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本,高約 15~20 公分,莖通常匍匐或平臥,密被伏剛毛。葉對生,有柄葉卵形或廣卵形,3.5~ 2.5 公分,兩面密被伏剛毛,葉緣鈍齒狀。輻射狀頭花單一或數朵簇生,腋生,總苞長橢圓形,總苞片 4~5 枚,花冠直徑約 1 公分,總花托具托片;舌狀花 5~8,花冠黃色,雌性花;心花花冠 4 或 5 裂,兩性,黃色。瘦果倒披針形或倒錐形,黑褐色,具 2 芒狀冠毛,瘦果果實體長約 0.4 公分,芒刺長約 0.2 公分。

近似物種


與金腰箭舅相類似的還有、金腰箭及離藥金腰箭。兩性花; 頭狀花序,頭花直徑約 1 公分,花序單一或數朵簇生,輻射狀排列,腋生,總花托具托片,花托突起,半球形或圓錐形,托片乾膜質,離生,宿存,無托毛。

基本資料


英文名:Straggler Daisy
學名:Calyptocarpus vialis Less.
簡誌:屬特徵: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本,莖通常匍匐或平臥。葉對生,有柄,葉鈍齒緣。輻射狀頭花單一或數朵簇生。總苞片約5。總花托具托片。舌狀花5-8,花冠黃色,雌性花;心花花冠4或5裂,兩性,黃色。瘦果倒披針形或倒錐形。具2芒狀冠毛。 種特徵:莖匍匐狀,密被伏剛毛。葉卵形或廣卵形,3.5 x 2.5 cm,兩面密被伏剛毛。頭花單花腋生。總苞長橢圓形,總苞片4枚。頭花直徑約1 cm。
別名:
原產地:美國、墨西哥及古巴。台灣全島平地及山野路旁低海拔雜草,都市中常植為道路安全島草坪。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