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蘇花(臺灣山蘇花)

2020/08/22 12:00


▲烏塗溪 20200822 台灣山蘇花


▲烏塗溪 20200822 台灣山蘇花,葉背的孢子囊群未滿一半,葉脊(葉柄)較圓

主要特徵


原生種,普遍產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內,附生於樹幹、岩壁的蕨類,基部常堆積許多其他樹種的落葉而形似於鳥巢,故而得名。多年生常綠草本蕨類。根莖短而粗,緣葉自地下莖叢生,由中心向四方開展而成巢狀。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全緣些微呈波浪形,間有小缺刻,全長約 70 公分,寬 10 公分。孢子囊群線形,位於中肋和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著生。冬季生育緩慢,夏秋發育快速,喜好溫度介於 20~30 度之間,若低於 15 度的話則有黃化、壞疽等寒害現象。栽植則有板植、盆栽、寄植觀賞等。

近似物種


據說孢子囊的長度長於一半為山蘇花。葉柄剖面為橢圓形為台灣種;葉柄中間有尖凸為南洋種。

判別參考方法:
孢子囊群達葉緣→山蘇花(中海拔)
孢子囊群只佔葉背一半 +葉軸上方有稜→南洋山蘇花(中低海拔)
孢子囊群只佔葉背一半 +葉軸上方無稜→臺灣山蘇花(低海拔)

用途


食用(原住民)。藥用(清熱解毒、創傷)。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マオオタニワタリ(縞大谷渡 Asplenium nidus L.)
學名:Asplenium nidus L.
簡誌:植株叢生成巢狀,葉革質,單葉,葉身向下延至基部葉脈在葉緣處聯合,形成網脈,孢膜短,短於中軸到葉緣的一半
別名:鳥巢蕨, 臺灣山蘇, 台灣巢蕨, 巢蕨、山苏花、台湾山苏花(中國植物誌:Neottopteris nidus (L.) J. Sm.)
原產地:非洲至玻里尼西亞一帶、澳洲、亞洲熱帶區、東南亞。綠島、蘭嶼、台灣境內 2,500 公尺以下。台灣廣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內,著生為主,偶岩生,數量非常多。台灣原生種。


▲魚蕨步道 20190922 台灣山蘇花


▲魚蕨步道 20190922 台灣山蘇花


▲虎山步道 20190406 台灣山蘇花幼株長在樹幹上


▲新店小粗坑 20180825


▲虎山步道 20180715 幼苗


▲大溝溪 20180610


▲金瓜寮


▲象山 20190331 台灣山蘇花幼株(也有可能是南洋山蘇花)


▲虎山步道 20180715 幼苗 葉表


▲魚蕨步道 20190922 台灣山蘇花的葉背


▲魚蕨步道 20190922 台灣山蘇花的葉背葉脈不達邊,葉脊的柄較圓滑


▲象山 20190331 台灣山蘇花幼株的葉背(邊緣有閉鎖脈)


▲虎山步道 20180715 幼苗 葉背


▲大溝溪 20180610 葉背


▲烏塗溪 20200822 台灣山蘇花,葉背上的孢子囊群


▲新店小粗坑 20180825 葉背+孢子囊群


▲金瓜寮


▲大溝溪 20180610 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