巒大蕨(蕨)

2021/03/14 14:21


▲蓮華池 20210314 巒大蕨


▲蓮華池 20210314 巒大蕨,孢膜生於葉背的裂片兩側邊緣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狀,具褐色柔毛;葉柄長15-35cm;葉片三角形至寬卵形,長25-60cm,寬15-35cm,三回羽狀深裂至複葉,葉背密布毛;羽片至少5-7對,通常對生,羽片平展,葉表朝上;小羽片末端銳尖,末裂片全緣,多少向葉背反捲;孢子囊群著生在裂片兩側邊緣,並由反捲之葉緣包被。

用途


在日本從初夏的春天到未開張的嫩芽時期,可採集芽的葉子(葉)芽苗可食用外,根莖還可以由澱粉製成食用“蕨粉”,但不能生吃。由於日本各地都有生長蕨,日本的蕨餅就是由蕨做成適合夏季的和式點心。

在日本,蕨(日文:わらび)的食用方法:1.取嫩芽部分,並將根切除清洗乾淨。2.將小蘇打粉慢慢放入熱水中溶解,將蕨要食用的部分放入,再將熱開水倒入鍋中至蓋過蕨,浸泡約8小時以上。3.取出後用水洗淨,並將其切成容易食用的大小,吃不完的部分可放至冰箱冷藏。(國外有報告顯示某些蕨類並不宜生吃;林試所公布57種食用蕨類蔬菜わらびのあく抜き。)

基本資料


和名:わらび(蕨)<Pteridium aquilinum>
學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subsp. wightianum (Wall.) Shieh(特生中心)
簡誌:無描述。
別名:毛軸蕨、蕨、龍爪菜、欧洲蕨<植物智: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毛轴蕨<植物智:Pteridium revolutum (Bl.) Nakai>
原產地:日本全土、朝鮮、中国、台湾、俄國、外蒙、歐洲、北美。中至高海拔山區開闊地或土坡上可見。

進入閱讀更多...

無腺姬蕨

2020/07/04 12:07


▲大屯山 20200704 無腺姬蕨

主要特徵


本種形態與姬蕨很相似,孢子囊群生於小列片近缺刻處,不被反捲的裂片邊緣所包覆,但全株不具腺毛。在台灣生長於中、低海拔林緣環境。參考: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八卷(上)

基本資料


學名:Hypolepis polypodioides (Blume) Hooker
簡誌:無描述。
別名:无腺姬蕨<植物智:Hypolepis polypodioides (Blume) Hooker>
原產地:台灣生長於海拔700-1700米的開闊地。中國分布於廣東,海南,台灣,雲南;國外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印度,印度尼西亞,克什米爾,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泰國,越南,太平洋島嶼。

進入閱讀更多...

克氏鱗蓋蕨

2019/12/14 15:47


▲紅河谷 20191214 克氏鱗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被覆黑褐色短毛;葉柄長20-40cm;葉片披針形,長30-80cm,寬15-25cm,二回羽狀複葉,兩面被毛;羽片線形至窄披針形,長15-20cm,寬3-4cm,和葉軸相交近90度;小羽片邊緣具圓齒,柄不顯著;孢膜杯形,亞邊緣生。

近似物種


粗毛鱗蓋蕨及克氏鱗蓋蕨的近似但不同特徵:
粗毛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葉軸及羽軸表面無毛,葉背面長滿密毛。孢膜杯形,多少具毛。
克氏鱗蓋蕨:二回羽狀複葉。葉軸及羽軸表面及背面都有短毛。孢膜杯形。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lepia krameri Kuo
簡誌:二回羽狀複葉,小羽片不具柄,羽片末端之小羽片癒合,成為中裂或淺裂。小羽片圓齒,羽軸和葉軸交角近90度,羽片近軸面毛多。孢膜無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小羽片周緣
別名:
原產地:生長在低海拔林緣地區的半遮蔭處。台湾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姬蕨(細葉姬蕨)

2019/08/24 17:41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20190824 細葉姬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主要特徵


三回羽狀深裂。近基部附近的主軸與羽軸的角度呈近90度。葉軸為栗色,上面溝內有毛,各回羽軸上面也有溝,溝內也有毛。葉為薄草質。孢子囊群長於小裂片上側近缺刻處。

根狀莖橫走,褐色,密被紅棕色的針狀長毛。葉疏生,柄長45厘米,粗4毫米,栗棕色,基部被同樣的毛井有粗糙的痕,向上幾光滑,下面圓形,上面有狹而深的溝槽;葉片長70厘米,寬約40厘米,長圓形,先端為驟漸尖,三回深羽裂;羽片約15對,下部的幾對生,相距10-15厘米,基部一對最大,長26-30厘米,寬約11厘米。三角狀長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最寬,近截形,下側較上側為寬,有柄,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約14對,幾對生,相距2-2.5厘米,基部的最長,約6厘米,寬2厘米,披針形,基部最寬,幾對稱,先端漸尖,有短柄或幾無柄,開展,羽狀深裂;裂片為長圓形,基部的較長,約1厘米,寬4毫米,圓頭,基部匯合,密接,小羽軸兩側有寬達1毫米的狹翅,兩邊圓淺裂到1/2;小裂片4-5對,圓頭,有2-3個鈍圓齒牙。葉脈上下兩面可見,下面稍隆起,在小裂片1-2對,單一,斜上。葉為薄草質,乾後為褐色,上下兩面幾光滑;葉軸為栗色,上面溝內有毛,各回羽軸上面也有溝,溝內也有毛,下面幾光滑。抱子囊群生於小裂片上側近缺刻處,每片1個;囊群蓋腎形,近於膜質,灰色。

基本資料


和名:セイタカイワヒメワラビ(岩姫蕨)<Hypolepis alpina (Blume) Hook.>
學名:Hypolepis alpina (Blume) Hook.(有同物異名)
簡誌:無描述。
別名:臺灣姬蕨、台湾姬蕨<植物智:Hypolepis alpina (Blume) Hooker>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光葉鱗蓋蕨

2019/07/27 13:17


▲新店和美山 20190727 光葉鱗蓋蕨,長約100cm,高約60cm

近似物種


簡誌中記載近似的蕨類 +中國植物誌特徵:
光葉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幾無毛,至多僅出現在脈上。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120cm。葉表葉軸近無毛)
邊緣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及孢膜有毛,孢膜亞邊緣生,且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密被長毛,葉軸近無溝)
台北鱗蓋蕨:葉緣裂入超過葉緣至羽軸距離的4/5,幾近羽軸。(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有短毛,葉軸有溝)

基本資料


學名:Microlepia calvescens (Wall.) Presl
簡誌:一回羽狀複葉,葉緣裂入至多達葉緣至羽軸距離的1/2,羽片基部具耳狀突起。此突起之裂片通常深裂,但絕不裂至羽軸。羽片遠軸面幾無毛,至多僅出現在脈上。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末端。
別名:光叶鳞盖蕨(中国植物志:Microlepia calvescens (Wall.) Presl)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熱帶鱗蓋蕨

2019/06/01 15:47


▲景美仙跡岩 20190601 熱帶鱗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覆短毛;葉柄長45-60cm;葉片卵形至卵狀三角形,長70-100cm,寬20-40cm,三回羽狀複葉至「四回羽狀分裂」;葉柄、葉軸具短毛;羽片長9-22cm,寬4-10cm,具短柄;小羽片基部兩側不等邊,羽緣深裂,裂片圓頭;孢膜杯形,位於小脈末端。

近似物種


兩個特徵相近似的蕨類:
熱帶鱗蓋蕨:毛是直立的,而且比較多;羽片葉形(基羽片)較長,整體呈現卵狀三角形。
華南鱗蓋蕨:服貼的短毛,比較少;羽片葉形(基羽片)較短,整體呈現略卵狀橢圓形。

低海拔常見的碗蕨科鱗蓋蕨屬常見的三種蕨類當中,常被稱為一北二粗三熱帶,並依其葉片分裂程度來區分:
1.台北鱗蓋蕨:為一回羽狀複葉
2.粗毛鱗蓋蕨:為二回羽狀複葉
3.熱帶鱗蓋蕨:則為三回羽狀複葉。

基本資料


和名:オオイシカグマ(大石かぐま)<Microlepia speluncae (L.) Moore>
學名:Microlepia speluncae (L.) Moore
簡誌:三回羽狀複葉至四回羽狀裂葉,脈未突起。最末裂片鋸齒緣。羽片遠軸面毛少。 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三回羽片末端。
別名:热带鳞盖蕨<植物智:Microlepia speluncae (Linn.) Moore>
原產地:日本、中國南部、喜馬拉雅山區、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玻里西尼亞、臺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邊緣鱗蓋蕨

2018/11/11 12:12


▲景美仙跡岩 20181111 邊緣鱗蓋蕨

近似物種


簡誌中記載近似的蕨類:
光葉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幾無毛,至多僅出現在脈上。孢膜無毛、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120cm。葉表葉軸近無毛)
邊緣鱗蓋蕨:羽片遠軸面及孢膜有毛,孢膜亞邊緣生,且開口朝向羽片末端。(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密被長毛,葉軸近無溝)
台北鱗蓋蕨:葉緣裂入超過葉緣至羽軸距離的4/5,幾近羽軸。(體型最大達60cm。葉表葉軸有短毛,葉軸有溝)

基本資料


和名:フモトシダ(麓羊歯)<Microlepia marginata (Panz.) C.Chr.>
學名:Microlepia marginata (Panzer) C. Chr.
簡誌: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淺裂至深裂。不具頂羽片,羽片基部兩側不對稱,上側具耳狀突起,下側截形,側脈多次分叉。孢膜有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尖端,羽片遠軸面有毛。一回羽狀複葉,羽片淺裂至深裂。不具頂羽片,羽片基部兩側不對稱,上側具耳狀突起,下側截形,側脈多次分叉。孢膜有毛,亞邊緣生,開口朝向羽片尖端,羽片遠軸面有毛。
別名:边缘鳞盖蕨(中国植物志:Microlepia marginata (Houtt.) C. Chr.)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森林邊緣或林內,半遮蔭至全遮蔭的環境可見,地生。中、低海拔森林邊緣或林內,半遮蔭至全遮蔭的環境可見,地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稀子蕨

2018/03/15 09:16


▲阿里山 20180315

主要特徵


葉軸表面經常會生一至數個不定芽。葉片薄草質,長卵形,三至四回羽狀複葉,末回小羽片細小。

用途


藥用(治感冒發熱,風濕骨痛)。

基本資料


學名: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簡誌:不定芽位在葉軸近軸面,最末裂片細小。
別名:稀子蕨,佛指蕨、觀音蓮、零餘子蕨、稀子蕨<中国植物志: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原產地:台灣全境海拔 800~1,800 公尺間闊葉樹林陰涼處,山谷中、密林下。台灣分布中海拔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