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葉鋸齒雙蓋蕨

2024/05/12 12:36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主軸、羽軸皆有溝,溝相通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以及築巢在上頭的長觸肢跑蛛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廣葉鋸齒雙蓋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或短而直立,具淡褐色線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 30~70 公分,基部被鱗片;葉片三角狀卵形,長 50~90 公分,寬 30~70 公分,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羽片具短柄,長 15~45 公分,寬 5~10 公分,羽軸有溝,與葉軸上的溝相通;小羽片淺裂至中裂,葉脈游離,側脈羽狀分叉;孢膜線形,位在裂片側脈上,最基部之側脈常可見成對出現的靠背雙蓋形。幼葉和過溝菜蕨一樣可供食用。

近似物種


看起來類似的蕨類:
台灣樹蕨:植株本身較硬,主軸的溝不明顯且有鱗毛,老株有樹裙形成。
廣葉鋸齒雙蓋蕨:植株本身較硬,主軸的溝明顯但無鱗毛。

用途


食用(嫩葉可食)。藥用(葉汁塗布,治皮膚病)。
成株與幼株的型態差異頗大。幼株羽片部分十分脆弱易折斷,也常見被蟲吃到剩下較粗的葉脈,觀察時要小心。
食草植物(帶錨紋蛾幼蟲食草)。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ロハノコギリシダ(広葉鋸羊歯)<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學名: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較靠近裂片中軸或小羽軸,裂片側脈以二叉為主,偶有單一不分叉者,小羽片 18x4 cm。
別名:烏來蕨。膨大雙蓋蕨。烏來雙蓋蕨。毛柄短肠蕨(中國植物誌:Allantodia dilatata)
原產地:日本、中國大陸、印尼及台灣。台灣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廣葉深山雙蓋蕨

2023/02/18 13:52


▲二子坪 20230218 樹蔭下有點長不太好的廣葉深山雙蓋蕨,基部的土似乎鬆落了


▲二子坪 20230218 廣葉深山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二子坪 20230218 廣葉深山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二子坪 20230218 廣葉深山雙蓋蕨,近基部的葉柄


▲二子坪 20230218 廣葉深山雙蓋蕨,基部

主要特徵


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呈鐮刀形。孢子囊群著生於小羽軸兩邊且貼近小羽軸,孢膜為線形。

近似物種


深山雙蓋蕨與廣葉深山雙蓋蕨的差異:
深山雙蓋蕨:一為一回羽狀複葉
廣葉深山雙蓋蕨:一為二回羽狀複葉。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ロハミヤマノコギリシダ(広深山鋸羊歯)<Diplazium latifrons>
學名:Diplazium latifrons v. A. v. R.
簡誌:根莖斜生,葉柄30~50cm長,葉卵圓形,二回羽狀複葉,頂端羽裂,羽片15~25cm長,具柄。小羽片1.5~2.5cm長,邊緣鋸齒孢子囊群短,位在小脈兩側靠基部至中段處。
別名:深裂雙蓋蕨
原產地:中國南部、越南、日本、琉球,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可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單葉雙蓋蕨

2020/11/11 13:16


▲魚蕨步道 20201111 單葉雙蓋蕨


▲魚蕨步道 20201111 單葉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單葉,全綠,具有葉柄。單一或成對的線形孢膜。葉柄上被覆黑色之窄披針形鱗片。為蹄蓋蕨科裡少數葉片是單葉的蕨類。資料上寫不常見,我卻十分常見,大多生長在人來往來稀少的岩石下或草堆裡。也見過建國花市以不同名稱在賣。

和名:ヘラシダ(箆羊歯)<Diplazium 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
學名:Diplazium 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 Grev.) Tagawa
簡誌:長走莖,單葉,全緣,至多基部瓣裂。10~25cm長,約2cm寬,游離脈,脈不明顯。孢膜長形。
別名:篦羊齒
原產地:中國、日本、琉球、印度及斯里蘭卡;台灣及蘭嶼有產。平地至低海拔半遮蔭的山區,地生或岩生。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細柄雙蓋蕨

2020/11/01 12:47


▲三貂嶺 20201101 細柄雙蓋蕨


▲三貂嶺 20201101 細柄雙蓋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局部

主要特徵


地上生,根莖橫走,徑寬約 0.5 公分,黑褐色,強韌且硬,呈鐵線形,且疏生小分枝,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一回羽狀複葉,散生。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ノボリシダ(木登羊歯)<Diplazium donianum>
學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簡誌:長走莖,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型,側羽片1~4對,羽片約14~18cm長4~5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別名:双盖蕨(中國植物誌: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大陸南部安徽、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北部、緬甸、泰國、越南、日本南部(種子島以南、琉球群島)及臺灣。台灣生於海拔350~1,600公尺常綠闊葉林下溪旁。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德氏雙蓋蕨

2020/01/11 09:00


▲紅河谷 20200111 德氏雙蓋蕨,在羽葉上時有白點,但不是正常會有的狀況

主要特徵


常見於中海拔山區潮溼谷地。草湳、烏來附近因為東北季風的北降因素,低海拔也見得到。近基部的橫走莖為辨識重點。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マシロヤマシダ(島城山羊歯)<Diplazium doederleinii (Luerss.) Makino>
學名:Diplazium doederleinii (Luerss.) Makino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較靠近裂片中軸或小羽軸,裂片側脈以二叉為主,偶有單一不分叉者,小羽片 9x2.5 cm
別名:光腳短腸蕨、烏來雙蓋蕨、光脚双盖蕨<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光脚双盖蕨 Diplazium doederleinii (Luerss) Makino>
原產地:中國、台灣、日本、越南北部,生於陰濕山谷闊葉林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疏葉雙蓋蕨

2019/09/22 12:26


▲魚蕨步道 20190922 疏葉雙蓋蕨

主要特徵


以前分類為奄美雙蓋蕨,現在為疏葉雙蓋蕨。跟擬德氏雙蓋蕨很難分,葉柄基部鱗片很少是疏葉雙蓋蕨,鱗片多的是擬德氏雙蓋蕨。

近似物種


奄美雙蓋蕨:羽狀複葉。裂片頂端約與基部等寬。
疏葉雙蓋蕨:裂片側脈以二叉為主,偶有單一不分叉者。
擬德氏雙蓋蕨:裂片側脈單一不分叉。

基本資料


和名:(原)アマミシダ(奄美羊歯)<Diplazium amamianum Tagawa>
學名:Diplazium laxifrons Roseust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深裂甚至全裂,裂片側脈一般分叉,裂片頂端顯著變寬。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裂葉雙蓋蕨

2018/11/25 13:10


▲台北植物園 20181125 裂葉雙蓋蕨

主要特徵


根莖匍匐狀,被黑色披針形鱗片;葉柄長25-30cm,基部暗褐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0-45cm,寬20-25cm,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長15-25cm,寬2.5-3.5cm,基部具1-2對小裂片;側羽片3-5對,較小,長10-15cm,寬約3cm;孢膜線形,從近中脈直至近葉緣。

基本資料


和名:キレバキノボリシダ(切葉木登羊歯)<Diplazium lobatum (Tagawa) Tagawa>
學名:Diplazium lobatum (Tagawa) Tagawa
簡誌:長走莖,柄長達30cm,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略大,且基部多少瓣裂,側羽片約20cm長3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別名: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接近威脅

進入閱讀更多...

深山雙蓋蕨

2018/11/11 09:29


▲景美仙跡岩 20181111

近似物種


深山雙蓋蕨與廣葉深山雙蓋蕨的差異:
深山雙蓋蕨:一為一回羽狀複葉
廣葉深山雙蓋蕨:一為二回羽狀複葉。

基本資料


和名:ミヤマノコギリシダ(深山鋸羊歯)<Diplazium mettenianum (Miq.) C.Chr.>
學名:Diplazium mettenianum (Miq.) C. Chr.
簡誌:葉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邊緣至多由葉緣與羽軸間的 1/2 處,羽片基部不具三角狀突起,羽片寬約 2 cm。
別名:深山雙蓋蕨、傅氏雙蓋蕨、江南双盖蕨<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Diplazium mettenianum (Miquel) C. Christensen>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林下半遮蔭且富含腐植質的地方。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雙蓋蕨

2018/10/10 18:01


▲台北植物園 20181010

主要特徵


根莖橫走狀,與葉柄基部同樣被覆黑色披針形有齒緣的鱗片,葉疏生,葉柄長20-40cm;葉片卵狀三角形,長50-70cm,寬35-60cm,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具柄,小羽片長4-8cm,寬約2cm,淺裂至中裂,基部楔形;葉脈游離,孢膜長橢圓形,位於裂片中脈與葉緣之間。

近似物種


比起廣業鋸齒雙蓋蕨葉子比較不容易折斷。與綠葉雙蓋蕨同一複合群的雙蓋蕨還有台灣雙蓋蕨、琉球雙蓋蕨及邊生雙蓋蕨,差異不大之下,再加上德氏雙蓋蕨,往往很難分辨。

基本資料


和名:ニセシロヤマシダ(偽城山羊歯)<Diplazium taiwanense Tagawa>
學名:Diplazium taiwanense Tagawa
簡誌:葉至少為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以一點著生於羽軸上,小羽片至多由葉緣裂入至葉緣及小羽軸間的 1/2,孢子囊群位於裂片中軸與邊緣之間或較靠近邊緣,小羽片基部楔形。
別名:台湾短肠蕨、少羽短肠蕨、台湾双盖蕨<中国植物志:Allantodia kappanensis (Tagawa)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過溝菜蕨(過貓)

2018/09/15 09:42


▲南港中研院區 20180915 病變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外被有黑褐色鱗片,植株叢生,具短直立莖。葉柄叢生,葉片形狀隨生長過程而有明顯變異,幼時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寬大,之後隨成熟度轉變為二至三回與羽狀複葉,常讓人誤以為不同的種類,葉片最末裂片之側脈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孢子囊線形,沿小葉脈兩側或單側生長,單一或成對出現。

用途


食用(取其嫩芽。山產店俗稱:過貓)。藥用(利尿、散結、固胃、健脾。治胃病、心胸鬱悶、發育不良。全草煎服,解熱去鬱結,並為婦人產後藥)。

基本資料


和名:クワレシダ(食われ羊歯)<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學名: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簡誌:植株叢生,具短直立莖。幼葉一回羽狀複葉,成葉可達三回羽狀裂葉。最末裂片之側脈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孢膜長形,沿小脈兩側或單側生長。
別名:山鳳尾, 山貓, 過溝菜蕨, 過貓, 實用雙囊蕨, 蕨萁, 蕨貓, 菜蕨
原產地: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台灣、中國大陸南部、沖繩、菲律賓、馬來西亞、婆羅洲、斯里蘭卡及南洋各地,台灣低海拔溝渠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