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刺

2024/04/06 12:54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雙面刺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雙面刺,花序,花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雙面刺,花序,花苞


▲龍洞灣岬步道 20240406 雙面刺,莖

主要特徵


小枝,葉軸及小葉均具刺。羽狀複葉,小葉 3~5 枚甚至可達 7 枚,雙面有刺,葉質地略厚且有光澤,長橢圓形,有短柄,葉肉上有油點。雙面刺葉呈羽狀複葉,橢圓形。

攀緣性藤本灌木,枝條有倒鉤刺,老莖有脊骨突起。有些植株只在葉背面有刺。它的名字便是因葉中肋兩面都長有暗紫紅色的刺而來。但也一些植株,有的是單面有刺、甚至是雙面都沒有刺。具兩性花,雄花繖房狀圓錐花序腋生;雌花心皮4枚,柱頭頭狀。

用途


藥用(根莖: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根及枝葉:袪風,通經絡、消腫、止痛。治風濕、跌打腫痛、腰肌勞損,胃痛,牙痛,咽喉痛,毒蛇咬傷,跌撲腫痛,風濕痺痛,支氣管炎,咳嗽發燒,痧病)。

基本資料


和名:テリハザンショウ(照葉山椒)<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學名: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簡誌:攀緣藤本;小枝,葉軸及小葉均具刺。小葉2-4對,對生,卵至橢圓形,長5-12 cm;小葉柄長2-4 mm。
別名:兩面針、崖椒、雙面刺、两面针<植物志: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原產地:麻六甲、新幾內亞、大陸華南一帶、海南島、琉球及台灣。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