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鳳尾蕨

2021/04/17 13:01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可以看見孢子囊群沿葉緣上的線形假孢膜裡生長,羽軸旁的葉脈有網眼

主要特徵


末端漸尖而後圓鈍,邊緣具淺鋸齒;葉脈網狀,僅具一排網眼,位在小羽軸兩側裂片凹入處附近,網眼中無游離小脈;假孢膜線形,位於裂片邊緣。

在台灣有幾種大型的鳳尾蕨中以瓦氏鳳尾蕨植株最為高大,株高常超過2米以上。只有本種葉片圓形,掌狀複葉。

用途


藥用(治痢疾,驚風,外傷出血)。

關連人物


關於瓦氏:納薩尼爾·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

基本資料


和名:ナチシダ(那智羊歯)<Pteris wallichiana>
學名:Pteris wallichiana Ag.
簡誌:葉三等分(tripartite),且在不同平面上,網狀脈,植株極大,僅具一排網眼。
別名:三叉鳳尾蕨、西南凤尾蕨、开三叉凤尾蕨<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原產地:台灣,中國,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台灣全境中海拔山區,偶亦見於北部低海拔地區,地生,生長在林緣或空曠的潮溼環境,如溪畔或谷地。原生種。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幼葉


▲紅河谷 20200128 瓦氏鳳尾蕨,約一米高左右(已經被挖走)


▲金瓜寮 20180115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葉表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葉背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紅河谷 20200128 瓦氏鳳尾蕨的葉表


▲紅河谷 20200128 瓦氏鳳尾蕨的葉背


▲金瓜寮 20180115 葉表


▲金瓜寮 20180115 葉背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葉基部附近的主軸與羽軸


▲魚蕨步道 20210417 瓦氏鳳尾蕨,近基部的葉柄


▲紅河谷 20200128 瓦氏鳳尾蕨,近基部的羽軸、主軸


▲紅河谷 20200128 瓦氏鳳尾蕨,近基部的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