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馬兜鈴

2025/03/08 12:45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花期,其他馬兜鈴屬的花,相較之下小很多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葉表(型態1)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葉背(型態1)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花正面,約3cm左右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花側面

主要特徵


葉子為「互生」,葉柄較纖細,葉片分為卵形、戟形、心形、瓜葉形等多種形態,老葉的質感則會厚實些。花梗細,花長筒狀內有細柔毛,為蟲媒花。其蒴果近圓形或矩圓形,花期為7~8月,果期為9月,全株有毒性不可誤食。

近似物種


在台灣,馬兜鈴科的植物共有7種。
馬兜鈴分辨方式,大致以葉型做為以下之區別,
港口馬兜鈴及彩花馬兜鈴皆為腎形葉狀,只是港口馬兜鈴葉光滑且有光澤,其基部心形較窄。
台灣馬兜鈴:葉上下披密毛,葉形變化大,就算同一株亦有可能出現不同葉形。
琉球馬兜鈴:葉形近似台灣馬兜鈴,不同的是其嫩葉中脈末端呈現凹刻狀,葉子尖部較為圓鈍。
瓜葉馬兜鈴:葉子較明顯呈現多裂狀態。
卵葉馬兜鈴:葉大型顏色具有黃綠色的膜質狀。
高氏馬兜鈴:葉子具黃斑色調。
彩花馬兜鈴:與港口馬兜鈴腎形葉狀近似,但基部心形較為寬大。

用途


馬兜鈴無論是哪一種品種皆為黃裳鳳蝶、珠光鳳蝶、大紅紋鳳蝶、小紅紋鳳蝶、台灣麝香鳳蝶、曙鳳蝶等多種鳳蝶的食草植物。

培育方式


喜歡生長在半日照的環境中。如果能夠選擇潮濕肥沃排水性佳的腐質土則會長得更健壯。繁殖可選擇用播種或扦插的方法。另外,在生長其間需要立支柱或架網供攀爬才會生長快速。

基本資料


學名:Aristolochia shimadai Hay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異葉馬兜鈴、异叶关木通<植物志:Isotrema heterophyllum (Hemsl.) Stapf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參考文獻: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葉表(型態2)


▲台北植物園 20250308 台灣馬兜鈴,葉背(型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