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學者
2025/02/24 11:59
陵齒蕨屬 / 鱗始蕨屬的發現
一位英國的植物學家同時也是蕨類學家 James Edward Smith,以英國的外科醫生 Lindsay 為名並命名了一個蕨類的屬 Lindsaea 鱗始蕨屬以紀念他的發現。
鱗始蕨科或陵齒蕨科(Lindsaeaceae)的「鱗始」,是「開始具有鱗片」的意思。蕨類植物在演化過程中,身上的毛漸漸演化成為鱗片,而鱗始蕨科的蕨類,是介於由毛演化到鱗片中間(窄鱗片),即外形看起來像毛,但實際上卻已經是鱗片。陵齒蕨科的另一個特徵是,是它們都具有開口朝外的孢膜。
俄氏 / 奧德漢(奧氏)
Richard Oldham,1837-1864
俄氏草是為了紀念最初採集者英國人奧德漢(Richard Oldham,1837-1864)而命名。俄氏草的種小名「oldhamii」便是奧德漢的姓氏Oldham拉丁化而來,不過因為翻譯的譯音,被翻譯為罕見的「俄氏」,而未稱為奧氏。奧德漢雖然只在台灣採集一、二個月,採集成果卻相當豐碩,在台灣採集了約600種植物標本,其中61種屬於新種,奧德漢在整個東亞採集的91種新種中,台灣新種就佔了三分之二。如台灣及己(Chloranthus oldhami)、奧氏虎皮楠(Daphniphyllum glaucescens var.oldhamii)等。
學名或中文名裡掛有奧德漢的姓氏,令人遺憾的是,奧德漢卻因為先天的心臟宿疾,在台灣採集不過兩個月就舊疾復發而匆匆返回中國大陸醫治,最後在1864年11月病逝中國廈門,享年不過27歲。
早田文藏(はやた ぶんぞう)
1874年12月2日-1934年1月13日
中名或學名以紀念早田/Hayata者,以粗體標示。下列共有蕨類一種,雙子葉植物11種,單子葉植物一種,合計13種。為「台灣植物界的奠基之父」。
早田氏鱗毛蕨(Dryopteris subexaltata(Christ) C. Chr.),鱗毛蕨科
球果杜英(Elaeocarpus sphaericus(Gaertn.) Schumann var. hayatae(Kaneh. & Sasaki) C. E. Chang),杜英科
台灣山毛櫸(台灣水青岡,Fagus hayatae Palib. ex Hayata),殼斗科
台灣草莓(Fragaria hayatae Makino),薔薇科
單花牻牛兒苗(Geranium hayatanum Ohwi),牻牛兒苗科
早田氏冬青(Ilex hayataiana Loes.),冬青科
早田氏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L. var. hayatae(Yamam.) Ohwi),爵床科
蘭嶼野牡丹藤(Medinilla hayataina H. Keng),野牡丹科
早田氏蛇根草(Ophiorrhiza hayatana Ohwi),茜草科
早田氏鼠尾草(Salvia hayatana Makino ex Hayata),脣形科
假繡線菊(Spiraea hayatana H. L. Li),薔薇科
恆春野茉莉(早田氏紅皮,Styrax formosana Matsum. var. hayataiana(Perkins) Li),安息香科
早田氏菝葜(菱葉菝葜,Smilax hayatae T. Koyama),菝葜科
早田氏柃木(Eurya hayatae Yamam.)[14],茶科(或五列木科)
納薩尼爾·瓦立池 Nathaniel Wallich
1786年1月28日-1854年4月28日
出身丹麥的植物學家和外科醫師。起初他在靠近加爾各答的丹麥殖民地工作,後來加入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他參加了加爾各答的植物園之建立,並發表許多動植物的學名,日後許多動植物學者研究他大量的收藏時,常援用他的名字作為命名他所採集的新種類。
以瓦立池命名的動植物:
多星韭 Allium wallichii
枯球籮紋蛾 Brahmaea wallichii
彩雉 Catreus wallichii
垂茉莉 Clerodendrum wallichii
瓦氏旋花Convolvulus wallichianus Spreng.
長序水麻 Debregeasia wallichiana
非洲芙蓉 Dombeya wallichii
大羽鱗毛蕨 Dryopteris wallichiana
寬托葉老鸛草 Geranium wallichianum
白色鈴鐺花型毬蘭 Hoya wallichii
川芎 Ligusticum wallichii
藍罌粟 Meconopsis wallichii
肉托竹柏 Nageia wallichiana
喬松 Pinus wallichiana
瓦氏鳳尾蕨 Pteris wallichiana J. Agardh
紅松尾 Rotala wallichii
Rubus wallichii
紅木荷 Schima wallichii
Schefflera wallichiana (Wt. & Arn.) Harms
西藏紅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喜馬拉雅榆 Ulmus wallichiana
印度纈草 Valeriana wallichii
查爾斯威佛 Charles Wilford
Charles Wilford是專門的植物採集者。1857-59年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Kew植物園)任職。他主要的工作是將採集自各地的標本送回英國皇家植物園,在英國的學者便可以不用出門就將標本分門別類作進一步的研究。
1858年6月 Wilford 乘坐 ”Inflexible”堅忍號戰艦先後造訪台灣府(台南)、打狗(高雄)、瑯矯(恆春北方海口灣)、鵝鑾鼻、蘇澳、基隆及艋舺(萬華),最後抵達台灣府(台南),並且在返回廈門途中,順道探訪了澎湖。
繼 Robert Fortune以後,第二位來臺灣採集的歐洲植物學者。Wilford在臺灣採集到許多的植物,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及威氏鐵角蕨 (Asplenium wilfordii)即以他的姓命名;目前收藏於英國皇家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