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淡褐小奧德蘑
主要特徵
枯木生。
半球形,表面覆膠質黏液,淺黃褐色,傘緣具不明顯線條。
菌肉白色,不變色,氣味和味道溫和。
菌褶近直生,白色,厚,稍疏至密,全緣。
菌柄直或或彎曲,纖維狀,堅韌,等粗,基部膨大,白色,濕潤,絲狀纖維緃紋,有時在膨大的基部上方近鱗片狀。
基本資料
學名:Oudemansiella exannulata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山區十分常見。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淡褐小奧德蘑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淡褐小奧德蘑,清晰可見菌柄、菌褶(ㄐㄩㄣˋ ㄓㄜˊ)的部分
主要特徵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3-10cm,表面褐色至棕褐色,濕潤時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污白色,較稀,不等長,直生至延生,褶緣粗糙呈褐色至暗色,菌柄常彎曲, 污白色, 表面有深褐色纖毛及縱條紋,內部鬆軟至變空心。孢子卵圓形、寬卵圓至近球形,12-23μm×10.5-18μm。褶緣囊體長達80-150μm,寬可達12-40μm。
基本資料
學名:Oudemansiella canarii
別名:
原產地:夏秋季生於闊葉林中腐木上。單生或群生。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陽明山 20211002 鐘形干臍菇(乾枯狀),長在潮濕的枯樹幹上
▲陽明山 20211002 鐘形干臍菇(乾枯狀),側面
▲陽明山 20211002 鐘形干臍菇(乾枯狀),上方側
主要特徵
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干臍菇屬。這種真菌分布於北半球,屬口蘑科一種,色通常為橘黃色。另外,該種野菇也是木棲腐生的小型菇類,雖可食用,但是體積小,沒有食用價值。
鐘形干臍菇的菌蓋直徑為0.3–3厘米,呈橙茶赭色或肉桂色,且表面光滑。其菌蓋呈凸面狀,但是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漏斗狀。其之菌褶之間的間距很大,呈淺黃色或橙色,且子實層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的。其菌柄高1–5厘米,厚0.05–0.3厘米,頂端呈黃色,底部呈紅褐色,表面光滑,且底部有密集的黃褐色毛。其孢子印呈淺黃色,而擔孢子的大小則為5–10 x 3–4微米。其菌肉較薄,且有著苦澀的味道。
近似物種
長葉干臍菇(Xeromphalina kauffmanii)與鐘形干臍菇相似,但在腐爛的闊葉樹木上生長。褐干臍菇(Xeromphalina brunneola)也與鐘形干臍菇相似,但其氣味、味道和菌蓋顏色均與鐘形干臍菇相異。
其他相關
鐘型甘臍菇最早是由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於1753年描述的,其學名為脆弱傘菌(Agaricus fragilis)。後來,德國博物學家奧古斯特·巴奇於1783年將學名改為鐘形傘菌(Agaricus campanella)。最終,法國真菌學家勒內·邁爾於1953年將其學名改為現名。其學名中的「campanella」源自拉丁文詞彙,意思是「鐘形」,指的是其菌蓋的外形。
基本資料
學名:Xeromphalina campanella
簡誌:無描述。
別名:
原產地:分布於北半球。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菜公坑 20201115 黏小奧德蘑,側面
▲菜公坑 20210207 黏小奧德蘑,菌蓋下方
主要特徵
白色~淡灰色~淡灰褐色,傘有濃密的黏液,大小個體差異極大。褶白,疏。柄白~紫褐色,纖維狀,向基部漸粗,有菌環。
食用(煮沸後可食用),據說味道平淡。
基本資料
和名:ヌメリツバタケ(滑鍔茸)<Oudemansiella mucida (Schrad. : Fr.) Höhnel>
學名:Oudemansiella mucida (廣義)
簡誌:無。
別名:白黏蜜環菌 Armillaria mucida (Schrad.: Fr.) Quel.為同義名
原產地:多生長在枯萎的闊葉樹上。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