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囊紫柄蕨

2021/04/17 14:30


▲魚蕨步道 20210417 光囊紫柄蕨


▲魚蕨步道 20210417 光囊紫柄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孢子囊群無孢膜,孢子囊光滑無毛

主要特徵


光囊紫柄蕨。莖短而直立,莖頂與葉柄基部同樣被覆褐色窄披針形鱗片,葉叢生莖頂;葉柄紫褐色,具光澤,長12-15cm,葉片披針形,長30-50cm,寬10-23cm,基部略變窄,二回羽狀深裂;羽片長披針形,長6-12cm,寬1-3cm,無柄;羽片最基部的一對裂片較長,尤其是朝下的裂片;葉脈游離,裂片側脈常分叉;孢子囊群短橢圓形,無包膜,著生在分叉小脈近頂處,孢子囊光滑無毛。也屬於低海拔居多。

近似植物比較


紫柄蕨屬在台灣目前登錄的有3種:光囊、密毛(毛囊)、耳羽紫柄蕨。除了葉柄同為紫色外,還有羽片對生,基部一對小羽片較長,孢子囊群不具孢膜等共同特徵。

基本資料


學名:Pseudophegopteris subaurita (Tagawa) Ching
簡誌:叢生,羽片橢圓形,柄長12~15cm,葉長30~50cm,最寬在中間偏基部。高海拔植物。
別名:光囊紫柄蕨<植物智:Pseudophegopteris subaurita (Tagawa) Ching>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至中海拔林緣潮溼的半遮蔭處或稍空曠處或溪畔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密腺副金星蕨

2021/01/24 13:23


▲虎豹潭古道 20210124 密腺副金星蕨


▲虎豹潭古道 20210124 密腺副金星蕨,葉背

主要特徵


根莖長而橫走,先端與葉柄基部具褐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15-30cm,草桿色,略被短毛;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7-13cm,二回羽狀深裂,軟紙質至草質;羽片長2-7cm,寬0.8-1.5cm,基部數對羽片約略等長;末裂片圓鈍但具尖頭,邊緣全緣,背面密布黃色圓形腺體;裂片側脈單一不分叉,孢子囊群著生在小脈近頂處,孢膜圓腎形,具灰白色毛。

基本資料


學名: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unze) Ching
簡誌:長走莖,最下羽片等長或略長,小羽片末端圓。
別名:密腺金星蕨、金星蕨<植物智: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ze.) Ching>
原產地:韓國南部、日本、越南、印度北部、錫金也有分佈。中國廣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北達河南、安徽北部、南至海南,向西達四川、雲南。台灣生於疏林下,海拔50-1 50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短柄卵果蕨

2020/06/21 18:41


▲新店和美山 20200621 短柄卵果蕨

主要特徵


觀察短柄卵果蕨的柄時,有時並不短。
著生於潮濕的土壁或石壁上。葉片披針形,二回羽狀分裂至深裂。羽片無柄,同側羽片之間具有三角形之翼片,其葉脈是從葉軸而非羽軸長出。孢子囊群卵圓形,著生於側脈靠近葉緣處,不具孢膜。

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葉柄長 5~20 公分,具毛鱗片;葉片披針形,長 10~45 公分,寬 5~15 公分,二回羽狀分裂至深裂,基部羽片略小;羽片互生,羽片基部與葉軸合生,同側羽片間具三角翼片;末裂片全緣,側脈不分叉。孢子囊群卵圓形,著生於側脈近葉緣處,不具孢膜。

基本資料


英文名:Decursive Pinnated Beech Fern
學名: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ee(有同物異名)
簡誌:叢生,柄長4-20 cm,具毛和鱗片。葉披針形,基部羽片略小。
別名:短柄卵果蕨、延羽卵果蕨(中國植物誌: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ée)
原產地:中國南部、台灣、日本、韓國南部和越南北部;中國大陸廣布於亞熱帶地區,北達河南南部及陝西秦嶺,東至福建平原地區,向西達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北部及東部。生沖積平原和丘陵低山區的河溝兩岸或路邊林下,海拔 50~2,000 公尺。台灣產於低、中海拔林緣半遮蔭處之潮濕土璧或石壁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長柄新月蕨

2019/12/21 14:29


▲紅河谷 20191221 長柄新月蕨

主要特徵


長柄新月蕨似乎葉無兩形。柄比葉長。主軸溝不相連。孢子囊群為新月蕨脈型,長在小脈交接處。

根莖匍匐狀,葉遠生,間距2-5cm。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葉柄長10-30cm;具顯著頂羽片;側羽片2-4對,向下羽片漸縮。羽片長5-9cm,寬1.5-2cm。孢子囊群圓至橢圓形,著生於小脈交接處,無孢膜。

基本資料


學名:Pronephrium longipetiolatum (K. Iwats.) Holtt.
簡誌:長走莖,葉橢圓形到卵圓形,側羽片2~4對,側羽片外形長、寬相近,不具孢膜。網脈,網眼呈平行四邊形。
別名: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嚴重瀕臨絕滅。

進入閱讀更多...

尾葉茯蕨(尾葉伏蕨)

2019/11/23 14:42


▲二子坪 20191123 尾葉伏蕨

基本資料


莖短而直立,具褐色鱗片及針狀毛,葉叢生,葉柄長7-22cm,草桿色,基部被鱗片;葉片戟形,長13-24cm,中段寬3-4cm ,薄草質,二回羽狀淺裂至中裂,最基部一對羽片特別長,約2.5-4cm,長度約為其他羽片之兩倍;裂片背面被柔毛,側脈3-5對左右,不分叉;孢子囊群線形,沿著側脈生長,無孢膜。

基本資料


注音:尾葉茯(ㄈㄨˊ)蕨
學名:Leptogramma tottoides H. Ito
簡誌:短走莖,佈滿毛,基部有鱗片。羽片橢圓,最下羽片特別長,孢子囊群長條形,沒有孢膜。
別名:尾葉伏蕨、小叶茯蕨<植物智:Leptogramma tottoides H. Ito>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聖蕨

2019/11/23 11:44


▲二子坪 20191123 聖蕨

主要特徵


葉叢生,卵狀披針形,一回羽狀分裂至複葉,但幼葉則為一回羽狀分裂,長可達25公分,寬可達15公分,基部1至3對羽片獨立葉軸兩面密生短毛。

羽片:獨立之羽片為寬披針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具有短柄,羽軸兩面及羽片表面密生短毛,羽片背面在脈上密生短毛。

葉脈:網狀,網眼裡無游離小脈,羽片或裂片的主側脈之間有三排網眼。
孢子囊群:沿著葉脈著生,沒有孢膜保護。

近似物種


威氏聖蕨聖蕨外型上最大的差異在基部羽片是否獨立。同側羽片相連不斷者即為威氏聖蕨。

這很可能為「Stegnogramma SP.待發表溪邊蕨屬的XX聖蕨」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ミシダ(網羊歯)<Stegnogramma griffithii (Moore) K.Iwats. var.wilfordii (Hook.) K.Iwats.>
學名:Dictyocline griffithii Moore
簡誌:短走莖,叢生,一回淺裂,至多基部羽片獨立。
別名:圣蕨<植物智:Dictyocline griffithii Moore>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日本、緬甸、越南及印度北部,生密林下或蔭濕山溝,海拔600-1400米。台灣林下半遮蔭且富含腐植質的環境,偶見於中海拔地區的土坡上。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大金星蕨

2019/10/26 09:12


▲虎山步道-福德 20191026 大金星蕨

主要特徵


三至四回羽狀深裂,整個葉片看起來像長三角形,顏色也與其他蕨類不太一樣,是較淺的黃綠色。

地生性,植株近叢生,具各式單細胞針狀毛,根莖短立狀,頂部密生披針形鱗片,三回羽狀裂葉,裂葉卵形至三角形,最下方羽片較大,羽片基部一對小羽片略縮短,小羽片不延長,草質,表面具軟毛,羽軸具翅,羽軸和葉軸溝不相通或不具溝,葉柄長,基部被鱗片,有白粉,孢子囊群著生在側脈近頂端處,孢膜圓形、圓腎形,小而早落。

基本資料


和名:アラゲヒメワラビ(荒毛姫蕨)<Thelypteris torresiana var. torresiana>
學名: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簡誌:叢生,柄長15-100 cm,羽軸具翅,孢膜早凋
別名:粗毛金星蕨、綠葉金星蕨、毛果鱗毛蕨、普通針毛蕨<植物智: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原產地:印度、日本、澳洲 ,台灣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路旁或林緣。

進入閱讀更多...

密毛小毛蕨

2019/08/04 16:41


▲福州山步道 20190804 密毛小毛蕨

主要特徵


具人字脈。近基部羽片像翹起的八字鬍。摸起來則像軟絨布一樣。孢子囊群圓形,位於裂片側脈上,孢膜圓腎形。當植株越成熟時,葉背密毛的感覺就會變少。

根莖地上生,短匍匐狀。布滿絨毛,基部被褐色、線形至披針形鱗片;葉片通常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軟草質,密布柔毛,二回羽狀分裂;呈鋸齒狀。孢子囊群圓形,位於裂片側脈上,孢膜圓腎形。橫走莖。

基本資料


學名:Christella parasitica (L.) Lev.
簡誌:短走莖,柄長,密佈毛,基部有鱗片,葉通常卵至披針形,最基部之羽片朝下呈八字型。
別名:密毛毛蕨、华南毛蕨(植物智:Cyclosorus parasiticus (L.) Farwell.)
原產地:熱帶亞洲;中國浙江南部及東南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重慶及雲南東南部;日本、韓國、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南部、斯里蘭卡、越南、泰國、印尼(爪哇)、菲律賓及台灣均有分布。

進入閱讀更多...

梳毛蕨(寛羽小毛蕨)

2019/04/28 12:50


▲大溝溪 20190428 寛羽小毛蕨

主要特徵


小型植物,高20-25厘米。根狀莖短,橫臥或斜升,先端及葉柄基部疏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漸尖頭,深棕色。葉簇生;葉柄長5-6厘米,粗1米,淡禾稈色,疏生短柔毛;葉片長15-22厘米,中部寬5-8厘米,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略變狹,二回羽裂;側生羽片4-6對(間或只有2對)幾無柄,近對生。斜展(或基部的對生,略斜向下),相距1.5-2厘米,下部2-3對略縮短,基部一對成三角狀耳形,長僅1厘米,中部羽片長3-5厘米,中部以上最寬,約1厘米左右,披針形,短漸尖頭,基部近圓截形或闊楔形,對稱,邊緣淺裂不到1/3,形成三角形粗大鋸齒,短尖頭;頂生羽片特長,約11厘米,基部寬2-2.5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為不等的圓楔形,柄長5-8毫米,深羽裂達2/3-1/ 2;裂片15-18對,三角狀披針形,急尖頭,彼此密接。葉脈兩面清晰,側脈在頂生羽片的裂片上7-9對,平展,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以上,其頂端交結成三角形網眼,並自交結點伸向缺刻下的透明膜質聯線,第二對側脈伸達缺刻,第三對伸達缺刻稍上處的葉邊;側生羽片上的側脈僅3-4對,基部一對出自遠離主脈基部以上,以致其先端交結成梯狀三角形網眼,第二對起側脈圖式和頂生羽片相同。葉紙質,乾後綠色,上面近光滑,下面沿葉軸、羽軸及主脈有一二短柔毛及橙紅色的球形腺體,脈間疏生極短柔毛。孢子囊群圓形,通常僅生於基部一對側脈的近先端,彼此接近,成熟時往往匯合,或生於第二對側脈中部以上,在羽軸兩側各排成1-2列,但在頂生羽片上每裂片約3對;囊群蓋小,厚膜質,深棕色,上面密生短柔毛,宿存。<根據植物智>

近似物種


頂羽片較長,具小毛蕨脈型,孢子囊群分布位置等近似的植物的比較:
野小毛蕨:羽片裂片未至1/2。基部羽片漸縮(縮1/2以上)有密毛。葉片及葉軸毛較長。葉面較暗沈。腎形孢膜毛較長。
寛羽小毛蕨:羽片裂片未至1/2。基部羽片漸縮(縮1/2以上)有密毛。葉片及羽軸毛較短。葉面較光澤。腎形孢膜毛較短。
小毛蕨:羽片裂片至1/2左右。基部羽片無縮或短縮(縮不多)。葉片及羽軸毛較短。葉面較暗沈。腎形孢膜毛較短。匍匐莖。

小毛蕨類群中,依照基部羽片特徵再分三大類(福星花園):
小毛蕨、廣葉毛蕨:基部羽片不縮或輕微短縮者有密毛。
野小毛蕨寬羽小毛蕨:基部羽片漸縮。
密腺小毛蕨、小密腺小毛蕨:基部羽片突縮成耳狀。

基本資料


學名:Cyclosorus subpubescens (Bl.) Ching
簡誌:無描述。
別名:梳毛蕨(特生中心)、寬羽小毛蕨、寛羽小毛蕨(福星花園自然攝影中心)、宽羽毛蕨(海南植物志:Cyclosorus latipinnus (Benth. ) Tard.-Blot)
原產地:中國植物誌:產浙江(蒼南)、福建(南平、福州)、廣東(廣州,白雲山)、香港、海南(萬寧)、廣西(陵樂、大明山、南寧)及貴州南部。生溪邊或山谷石縫中,海拔30-320米。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波利尼西亞及菲律賓均有分佈。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薄葉梳毛蕨

2019/04/06 12:24


▲虎山步道 20190406 薄葉梳毛蕨

主要特徵


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莖及葉柄具淡褐色之卵形鱗片;葉片倒披針形,長50-100cm,寬10-25cm,二回羽狀分裂;羽片披針形,長2-10cm,寬0.7-2cm;頂羽片顯著,基部羽片在往下漸縮成耳狀;裂片側脈6對以下,游離,相鄰兩裂片最基部1對側脈連結,成小毛蕨脈型;孢子囊群圓形,著生在側脈上,孢膜圓腎形,具毛。

基本資料


學名:Cyclosorus papilio (Hope) Ching
簡誌:莖直立,葉柄基部有鱗片,葉身倒披針形,比柄長,下羽片漸短,小毛蕨脈。
別名:縮羽小毛蕨、蝶状毛蕨<植物智:Cyclosorus papilio (Hope) Ching>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