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小毛蕨

2024/04/21 13:26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葉表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葉背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三貂嶺 20240421 野小毛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生長在平野或林緣半遮蔭處,生長習性為地生。具頂羽片,基部羽片漸縮。

野小毛蕨。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葉柄長10-40cm,基部被線形鱗片;葉片長橢圓形,長25-52cm,寬9-19cm,草質,二回羽狀分裂,基部羽片漸縮,葉片最寬處在中段偏上方處;裂片側脈4-6對,單一不分叉,相鄰兩裂片最基部一對側脈連結,並由連結點向缺刻處伸出一條小脈,形成小毛蕨脈型;孢子囊群位於裂片中脈與邊緣之間,孢膜圓腎形,具短毛。

個人覺得十分不好辨認的蕨類之一,有些網頁看描述的很像突尖小毛蕨,也有些像小毛蕨,再繼續觀察。

近似物種


小毛蕨類群中,依照基部羽片特徵再分三大類(福星花園):
小毛蕨、廣葉毛蕨:基部羽片不縮或輕微短縮者有密毛。
野小毛蕨寬羽小毛蕨:基部羽片漸縮。
密腺小毛蕨、小密腺小毛蕨:基部羽片突縮成耳狀。

基本資料


學名:Christella dentata (Forsk.) Brownsey & Jermy
簡誌:莖直立,叢生,下羽片漸縮,小毛蕨脈,約1對連合。
別名:
原產地:低海拔地區常見。

進入閱讀更多...

小毛蕨

2024/01/06 13:34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小毛蕨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小毛蕨,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小毛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小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台北植物園 20240106 小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主要特徵


葉片頂端突縮,比一般蕨類更長的頂羽片。紙質的葉片。具小毛蕨脈型。

地上生,根莖匍匐,強韌,很長,基部被褐色小鱗片。一回羽狀複葉,散生;葉柄長 15~40 公分,被細毛;葉軸被細毛;葉片長 15~40 公分,寬 5~20 公分,倒卵形至披針形,成熟葉片兩側羽片多於 10 對,先端突遽窄縮(有明顯的頂羽片);羽片長 5~10 公分,寬 1~2 公分,長橢圓形,邊緣鋸齒狀,基部一對鋸齒較大,先端漸尖,葉脈為羽狀游離脈,上下表面均被細毛,相鄰裂片基部有 1~2 對細脈結合,形成小毛蕨脈型,頂羽片有柄,長 5~15 公分,寬 1~2 公分,先端漸尖,支脈單一。孢子囊群圓形,著生在裂片側脈上,孢膜圓腎形,密生短毛。

用途


藥用(清熱)。

近似物種


小毛蕨類群中,依照基部羽片特徵再分三大類(福星花園):
小毛蕨、廣葉毛蕨:基部羽片不縮或輕微短縮者有密毛。
野小毛蕨寬羽小毛蕨:基部羽片漸縮。
密腺小毛蕨、小密腺小毛蕨:基部羽片突縮成耳狀。

另外有一種變種,突尖小毛蕨

基本資料


和名:ホシダ(穂羊歯)<Thelypteris acuminata (Houtt.) Morton>
學名:Christella acuminata (Houtt.) Lev.
簡誌:無描述。
別名:毛蕨、金星草、尖羽毛蕨(海南植物志)小毛蕨(臺灣植物志,第一版)、渐尖毛蕨(中國植物誌: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 Nakai)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中南半島及台灣均有分布。台灣除了高山以外,低海拔地區,生長在林緣或平野潮濕環境。

進入閱讀更多...

毛柄凸軸蕨

2023/12/30 13:27


▲二子坪 20231230 毛柄凸軸蕨


▲二子坪 20231230 毛柄凸軸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


▲二子坪 20231230 毛柄凸軸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


▲二子坪 20231230 毛柄凸軸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植株高30-40公分。根莖短,橫臥或斜升,粗約4毫米,先端連同葉柄基部疏被深棕色的小鱗片和灰白色的短針毛。葉近簇生;葉柄長14-20厘米,粗約1.5毫米,禾稈色,被灰白色的短毛;葉片長16-22厘米,近基部寬8-15厘米,長圓披針形,先端長漸尖並羽裂,向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深裂;羽片12-15對,對生或上部的互生,稍斜展,相距1-2厘米,無柄,基部一對常稍縮短,基部略變狹,斜向下,其上若干對長4-8厘米,寬1.2-1.7厘米,線狀披針形,尾狀漸尖頭,基部不變狹,圓截形,對稱,羽狀深裂達羽軸兩側的狹翅;裂片14-20對,開展,接近,長4-7毫米,寬2-3毫米,長圓狀披針形,圓鈍頭,全緣或有時邊緣呈淺波狀。葉脈下面明顯,側脈通常二叉,或上部的單一,每裂片5-7對,斜上,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以上。葉薄草質,乾後黃綠色,下面被灰白色的短針毛,沿葉軸、羽軸上的毛較密,上面沿軸、羽軸密被灰黃色的針狀毛。孢子囊群小,圓形,每裂片2-4對,生於側脈的近頂部,較近葉邊; 囊群蓋小,圓腎形,膜質,綠色,乾後淺棕色,邊緣有時呈撕裂狀,並具針狀柔毛,宿存。

基本資料


和名:タイワンハリガネワラビ(台湾針金蕨)<Thelypteris uraiensis.>
學名: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 (Rosenst.) Ching
簡誌:叢生,基羽片1-2對短縮,下羽片的裂片鋸齒。
別名:乌来凸轴蕨<植物誌: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 (Rosenst.) Ching
原產地:分佈於中國的廣東北部、雲南西部、日本南部(九州)、菲律賓(呂宋島)。台灣分布於北部,海拔500-1100米。

進入閱讀更多...

威氏聖蕨

2023/04/22 13:24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葉表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魚蕨步道 202405012 威氏聖蕨,近基部葉柄

主要特徵


草本地生。莖斜上生長,密布鱗片,葉叢生;葉柄長15-30cm,密生短毛,基部被鱗片;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5-25cm,寬10-15cm,一回羽狀分裂;基部羽片最長;葉脈網狀,羽片或裂片之主側脈間具2-3排網眼,孢子囊沿著葉脈生長,無孢膜。

近似物種


威氏聖蕨:基部的羽片最長且深裂,葉片基部呈心形,通常沒有獨立的羽片。
聖蕨:一回羽狀分裂至複葉(但幼葉則為一回羽狀分裂),基部有1至3對羽片是獨立的。

基本資料


學名:Dictyocline griffithii Moore var. wilfordii (Hook.) Moor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羽裂圣蕨<植物智:Stegnogramma wilfordii (Hook.) Seriz.
原產地:台灣北部低山路旁邊坡常見。分布於中國南部、日本及越南。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卵果蕨

2023/01/01 13:48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臺灣卵果蕨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臺灣卵果蕨,葉背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臺灣卵果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微距)


▲台北植物園 20230101 臺灣卵果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微距)

主要特徵


新種Phegopteris taiwaniana T. Fujiw., Ogiso & Seriz. 臺灣卵果蕨,與短柄卵果蕨的差異為除1-2基對羽片外,其餘羽片皆有翅相接以及中部羽片的裂片為卵狀三角形至三角形,先端銳尖 (vs.羽片分離,中部羽片的裂片為卵形至卵狀三角形,先端鈍至圓)。

近似物種


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短柄卵果蕨為異源四倍體,其親本為二倍體的P. koreana及二倍體的P. decursivepinnata。根據:Species Delimitation in the 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Polyploid Species Complex (Thelypteridaceae)

基本資料


學名:Phegopteris taiwaniana T. Fujiw., Ogiso & Seriz.
簡誌:無描述。
別名:臺灣卵果蕨
原產地: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灣圓腺蕨

2022/10/25 13:36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水溝旁長出的台灣圓腺蕨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台灣圓腺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密佈黃色腺點(微距)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台灣圓腺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小毛蕨脈型(微距)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台灣圓腺蕨,幼株


▲新店和美山 20221025 台灣圓腺蕨,近基部的葉柄,鱗毛片狀密被褐色毛

主要特徵


地生,莖短,直立,葉叢生,葉形橢圓至橢圓狀被針形,長可達八十公分,寬約十五至二十五公分,基部被鱗片,二回羽狀深裂,中段羽片長約八至十五公分,寬約一、二公分,羽軸兩側各具一 行三角形弧脈,下方數對羽片突縮短為耳狀,裂片側脈五至八對,單一,不分叉,相鄰兩裂片基部約二、三對側脈相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型,葉背面具圓形腺體,黃色,葉軸及葉柄密被褐色毛,葉柄長約二十公分,孢子囊群圓形,生在裂片側脈上,孢膜圓腎型。

近似物種


外形上非常相似的三種蕨類:
台灣圓腺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耳狀。末裂片先端圓鈍。具小毛蕨脈型。
稀毛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三角形狀。末裂片先端截形。具小毛蕨脈型。
假毛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蝴蝶狀。末裂片先端尖。無小毛蕨脈型

基本資料


和名:コバザケシダ(小葉裂羊歯)<Sphaerostephanos taiwanensis>
學名:Sphaerostephanos taiwanensis (C. Chr.) Holtt.
簡誌:叢生,葉長,可達100cm,下羽片驟縮成鱗片狀,柄短,具小毛蕨脈形,連脈1~3條。
別名:台灣毛蕨、台湾毛蕨(植物智:Cyclosorus taiwanensis (C. Chr.) H. Ito)
原產地:台灣、福建、廣東、江西、雲南南部。生低山密林下或溪邊,海拔約達300米。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突尖小毛蕨(突尖毛蕨)

2022/10/01 13:44


▲陰陽海 20221001 長在廢棄民家磚牆上的突尖小毛蕨


▲陰陽海 20221001 突尖小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表(頂羽片位置:微距)


▲陰陽海 20221001 突尖小毛蕨,具孢子囊群的葉背(頂羽片位置:微距)


▲陰陽海 20221001 突尖小毛蕨,近基部的走莖

主要特徵


小毛蕨有一近似種,其頂羽片特長,側羽片末端突尖—而非小毛蕨的長漸尖;葉色較為翠綠,也較小毛蕨硬也較易斷,小毛蕨脈型2對,孢膜圓腎形,長在小脈末端。本變種除了葉型與小毛蕨不同外,脈型上似乎與原變種無太大差異。

近似物種


小毛蕨:孢子囊群成熟期間,小毛蕨脈型1-2對。孢子囊群,數量較多,孢膜圓腎形,其中一對或一個長在人字脈交會處,較大。
突尖毛蕨:孢子囊群成熟期間,小毛蕨脈型2對。孢子囊群,數量較少,孢膜圓腎形,其中一對或一個長在人字脈交會處,較小。

基本資料


學名: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Nakai var. kuliangensis Ching(有同物異名)
簡誌:叢生,植株小,約25~30 cm,側羽片僅2~6對左右,頂羽片極長,可達葉身的一半。最長的小羽片在羽片末端1?2對,致羽片呈長方形至梯形。 在臺灣植物誌所指的Christella acuminata (Houtt.) Lev. var. kuliangensis (Ching) Kuo 突尖小毛蕨,應為本種。而該書所指之 Christella ensifera (Tagawa) Holtt. 微縮小毛蕨應為latipinna (Benth).
别名:突尖小毛蕨、突尖毛蕨、渐尖毛蕨<植物智: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Nakai>
原產地:中國、台灣、日本均有。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三葉新月蕨

2022/07/31 12:16


▲魚蕨步道 20220731 在樹根旁長出,不怎麼容易發現的三葉新月蕨


▲魚蕨步道 20220731 三葉新月蕨,具有孢子囊的孢子葉葉表(微距)


▲魚蕨步道 20220731 三葉新月蕨,具有孢子囊的孢子葉葉背(微距)

主要特徵


葉有兩型:營養葉葉柄長約7至10公分,較細長;孢子葉葉柄可達20公分以上。

根莖長橫走狀,葉遠生;營養葉柄長7-10cm,孢子葉柄則可達20cm,基部具鱗片;葉片呈窄三角形,長10-17cm,寬7-10cm,單葉至三出葉;頂羽片長10-15cm,寬1.5-3cm,基部楔形至圓形,側羽片較短,長約2-5cm;葉脈網狀,相鄰兩側脈間之小脈連結,網眼呈平行四邊形;孢子囊群橢圓形,著生在小脈上,不具孢膜。

近似物種


孢子葉無孢膜。單葉新月蕨的羽片基部為心形,而三葉新月蕨則為楔形至圓形。

Cyclosorus triphyllum (Sw.) 三葉新月蕨
Pronephrium triphyllum (Sw.) Holtt.
Pronephrium triphyllum var. parishii (Beddome) Kuo 羽葉新月蕨
兩者會同時出現在同一根莖(即同一株個體),簡誌記載為同一品種。

基本資料


和名:コウモリシダ(蝙蝠羊歯)<Thelypteris triphylla>
學名:Pronephrium triphyllum (Sw.) Holtt.
簡誌:長走莖,葉狹三角形,末端漸尖。單葉至三出複葉,有時可見多對側羽片。羽片基部圓,全緣,孢子葉略細長。網脈,網眼呈平行四邊形。
別名:羽葉新月蕨、三羽新月蕨(中国植物志:Pronephrium triphyllum (Sw. ) Holtt.)
原產地:中國、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琉球)、韓國南部及澳大利亞東北部均有分佈。台灣常見於低海拔樹林下,海拔120-600米。

進入閱讀更多...

假毛蕨

2021/10/29 13:51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假毛蕨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假毛蕨,近基部羽片漸縮,像是蝴蝶形狀

主要特徵


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葉柄長 15~25 公分,基部具鱗片;葉片長長橢圓形,長 100~150 公分,寬約 20~40 公分,二回羽狀深裂,羽片無柄,越往基部長度明顯漸縮,但羽片基部上側之裂片不縮短,致基部羽片呈蝶形;羽片基部與葉軸交接處具一褐色瘤狀突起;裂片側脈 8~10 對,單一不分叉。孢子囊群圓形,著生在裂片側脈中上段,孢膜圓腎形,無毛。

近似物種


外形上非常相似的三種蕨類:
台灣圓腺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耳狀。末裂片先端圓鈍。具小毛蕨脈型。
稀毛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三角形狀。末裂片先端截形。具小毛蕨脈型。
假毛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蝴蝶狀。末裂片先端尖。無小毛蕨脈型。葉軸下表面和羽軸交界處(偶)有鉤毛。

基本資料


和名:イブキシダ(伊吹羊歯)<Thelypteris esquirolii (H.Christ) Ching>
學名:Pseudocyclosorus esquirolii (Christ) Ching
簡誌:直立,叢生,基部具鱗片,羽片漸縮,但基羽片之基部上小羽片末縮,致下側羽片呈蝶型,游離脈。
別名:假毛蕨<植物智:Pseudocyclosorus tylodes (Kze.) Holtt.>
原產地:中國產海南(紅毛山)、廣東(信宜)、廣西(大瑤山)、四川(鹽邊、西昌)、貴州(貴定)、雲南(大理、盈江、鄧川、思茅、昆明)、西藏東南部(墨脫)。日本、韓國、緬甸、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及台灣。台灣產於中海拔海拔及北部低海拔山區溪邊溝或道路邊之林緣半遮蔭處。

進入閱讀更多...

稀毛蕨

2021/10/15 14:29


▲信賢步道 20211015 稀毛蕨


▲信賢步道 20211015 稀毛蕨,近基部葉柄(側面)。羽葉漸縮成三角狀(?)


▲信賢步道 20211015 稀毛蕨,近基部葉柄(上方)。羽葉漸縮成三角狀(?)

主要特徵


小羽片末端截形,致羽片邊緣平直。具小毛蕨脈形,最末裂片圓邊。

近似物種


外形上非常相似的三種蕨類:
台灣圓腺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耳狀。末裂片先端圓鈍。具小毛蕨脈型。
稀毛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三角形狀。末裂片先端截形。具小毛蕨脈型。
假毛蕨: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蝴蝶狀。末裂片先端尖。無小毛蕨脈型

基本資料


學名:Pneumatopteris truncata (Poir.) Holtt.
簡誌:莖短,叢生,植株幾乎無毛,羽片急縮成鱗片狀,具小毛蕨脈形,最末裂片末端截形。
別名:大葉毛蕨、截裂毛蕨(植物智:Cyclosorus truncatus (Poir.) Farwell)
原產地:產台灣(台北、南投、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福建(南靖)、廣東(英德)海南(陵水、尖山)、廣西(大瑤山、百色、武鳴、大明山)、雲南(金平、河口、西雙版納)、生溪邊林下或山谷濕地,海拔130-650米。也廣佈於日本、緬甸、印度、中南半島、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波利尼西亞、菲律濱及澳大利亞北部。

進入閱讀更多...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