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喜草(巴西亞雀稗)

2020/09/19 13:12


▲龍洞岬海岸 20200919 百喜草


▲龍洞岬海岸 20200919 百喜草(巴西亞雀稗),花序(雄蕊像蝴蝶形狀;雌蕊像毛毛蟲)

主要特徵


草本。深紫色的雌花蕊(羽毛狀)與雄花藥(顆粒狀)。常用於工程邊坡的水土保持,以及坡地果園的土壤維護。百喜草因匍匐走莖成熟後膨大鼓起於基地上呈條狀分佈,地上莖密度較稀疏,細緻度不如百慕達草,所以景觀草坪較少使用,但卻是優良的草生栽培草種。

百喜草為禾本科雀稗屬多年叢生或匍匐性禾草,具粗壯、木質、多節的根狀莖;稈密叢生,高約 80 公分;橫走莖節間短分蘗旺盛,緊貼地面延伸生長,根系量多。無葉耳;葉舌短,呈平行排列;葉鞘平滑,紅色;葉片平滑,無茸毛。花序為 2~3 列指狀的穗狀花序,散生;花期在 6~10 月。果實為穎果;種子扁橢圓形,米黃色,每千粒重約 2.9 公克。

培育


種植方式:採播種(常用)、扦插(目前暫以扦插為主)、草皮舖植(每年5~9月為種植最佳時期)。一般性狀、特性、用途、種植法等均與小葉百喜草兩者大致相彷。

基本資料


注音:巴西亞雀稗(ㄅㄞˋ)
學名:Paspalum notatum Fluegge
簡誌:無描述。
別名:百喜草、巴西亞雀稗
原產地:原產於拉丁美洲,台灣於1956年引自菲律賓:有編號A44(屬於Pensacola系)。A109(1961年引自澳洲CSIRO,CPI 11863)、A250等三個品系)。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基隆短柄草

2020/07/26 16:59


▲菜公坑 20200726 基隆短柄草


▲菜公坑 20200726 基隆短柄草,小穗上似乎有花蕊

主要特徵


禾本科短柄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五十至九十公分,稈叢生,直立或膝曲上升,具六、七節,節密生細毛,單葉互生,兩排,葉線狀、長披針形,端部銳形,基部下延,全緣葉,葉長十至三十公分,寬四至十二公釐,葉面綠色,兩面散生柔毛或僅葉上面脈上有毛,平行脈,葉舌厚膜質,長一、二公釐,葉鞘大多短於其節間,被倒向柔毛,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完全花,下位花,總狀花序,線形、穗形,花序長十至十八公分,花莖圓柱形,有節,節間中空,穗軸節間長一、二公分,直立或彎曲,著生十餘枚小穗,有時僅具一枚小穗,小穗軸節間長約二公釐,貼生細毛,小穗柄長約一公釐,被微毛,小穗圓筒形、近圓形,長約二至四公分,疏生,穎披針形,宿存,具尖狀短芒,上部與邊緣被短毛,穎較下方之外稃短,三至九脈,先端鈍至有短芒,第一穎(外穎)長約二至九公釐,具五至七脈,第二穎(內穎)長約四至十二公釐,具七至九脈,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六至十三公釐,光滑或具細毛,背部圓形,背面上部與基盤貼生短毛,具七至九脈,先端具芒,長八至十二公釐,約與外稃近等長,細直,微糙澀,內稃短於外稃,頂端截平鈍圓,脊具纖毛,有二龍骨,小穗具花五至二十枚,小而不明顯,每一小花各自脫落,無柄,長於小短軸上,雄蕊三或六枚,雌蕊心皮一枚,花藥長約三公釐,花柱二枚,柱頭羽毛狀,子房先端具毛,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側膜胎座,穎果,每穗具種子十至十二枚,全株約八十至二百枚。

基本資料


學名: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P. Beauv.
簡誌:稈叢生。葉片長10-12 cm,寬4-6 mm。小穗長約2 mm;穎有短芒,外穎長約2.5 mm;內穎長約4 mm;外稃長7-8 mm,光滑或有細毛,先端芒與外稃近等長。
別名:短柄草<植物智: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Beauv.>
原產地:產於歐洲、亞洲之溫帶至熱帶山區。台灣全省中高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芒穗鴨嘴草

2020/05/29 06:45


▲二子坪 20200530 芒穗鴨嘴草的花序,下方露出的部分為雄蕊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或下部斜升,高60-80cm,直徑約2毫米,節上無毛或被髯毛。葉鞘疏生疣基毛;葉舌長2-3mm;葉片線狀被針形,長可達18cm,寬4-8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粗糙,兩面被疣基毛或變無毛。總狀花序互相緊貼成圓柱形,長4-6cm;總狀花序軸節間和小穗均呈三棱形,外側棱上有白色纖毛,內側無毛或略被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7-8mm;第一穎先端鈍或具2微齒,上部5-7脈,邊緣內折,兩側具脊和翅,翅緣粗糙,下部無毛;第二穎等長於第一穎,舟形,先端漸尖,背部具脊,邊緣有纖毛,下部無毛;第一小花雄性,稍短於穎;外稃紙質,先端尖,背面微粗糙,具不明顯的3脈;內稃膜質,具2脊;第二小花兩性,外稃長約5mm,自先端深2裂至中部;齒間伸出長約10毫米的芒;芒於中部以下膝曲,芒柱通常不伸出小穗之外;雄蕊3;花柱分離。有柄小穗較無柄小穗短小,雄性或退化為中性,其第二小花外稃有時具短直芒。花果期夏秋季。

基本資料


學名:Ischaemum aristatum L.
簡誌:稈高達1 m。葉片長10-30 cm,寬約3 mm;葉舌圓頭。總狀花序對生,長5-10cm;穗軸具纖毛。無柄小穗長約6 mm,歪斜橢圓形;外穎具3-4條橫皺紋,革質,頂端紙質,邊緣有脊翅;上位外稃二深裂,芒長約14 mm。
別名:有芒鴨嘴草、有芒鸭嘴草<植物智;Ischaemum aristatum L.>
原產地:台灣全省低海拔草地及山坡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棕葉蘆

2020/01/28 19:41


▲紅河谷 20200128 棕葉蘆的葉序

主要特徵


草本。一年有兩次花果期,春夏或秋季。早期用來編製成掃把的四種植物之一,另有 taraw(散穗高粱)、五節芒及細葉金石午花。將棕葉蘆的花序曬乾並去掉花穗部分後,即可編製成掃把使用。作籬笆或造紙,葉可裹粽,花序用作掃帚。栽培作綠化觀賞用。

多年生,叢生草本。稈高2-3米,直立粗壯,具白色髓部,不分枝。葉鞘無毛;葉舌長1-2毫米,質硬,截平;葉片披針形,長20-50厘米,寬3-8厘米,具橫脈,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具柄。圓錐花序大型,柔軟,長達50厘米,分枝多,斜向上升,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長達30厘米;小穗長1.5-1.8毫米,小穗柄長約2毫米,具關節;穎片無脈,長為小穗的1/4;第一花僅具外稃,約等長於小穗;第二外稃卵形,厚紙質,背部圓,具3脈,頂端具小尖頭;邊緣被柔毛;內稃膜質,較短小;花藥長約1毫米,褐色。穎果長圓形,長約0.5毫米。一年有兩次花果期,春夏或秋季。染色體2n=24(Larsen 1963,Tateoka 1963)。

基本資料


學名:Thysanolaena latifolia (Roxb. ex Hornem.) Honda
簡誌:屬種特徵- 多年生高大草本;稈直立,高達8 m;地下莖木質化,被鱗片。葉片狹披針形,脈間有明顯橫脈,基部驟縮呈具短柄;葉舌近革質,平截,具光澤,高約1 mm。圓錐花序,大,長達50 cm。小穗具花2朵。
別名:竹仔芒(小林部落大武壠族)、粽叶芦(中国植物志:Thysanolaena maxima)
原產地: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有分佈。北美引種。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生長於林緣、斷崖及山坡。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薏苡(薏仁)

2019/12/14 11:28


▲紅河谷 20191214 薏苡的果實(穎果)

主要特徵


草本。花期 5~9 月。果期 7~10 月。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桿直立,高約 1~1.5公尺,約 10 節,分蘗成叢生。葉片寬闊而呈披針形,長 15~40 公分,寬 1.5~3 公分,基部寬心形,先端漸尖形,葉鞘抱莖,表面光滑,頂端具葉舌,質硬,長約 0.1 公分,邊緣粗糙,中脈粗厚,互生。

用途


薏米的穎果又稱苡仁,味甘淡微甜,營養豐富,含碳水化合物 52%~80%,蛋白質 13%~17%,脂肪 4%~7%,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亞麻油酸有特殊的薏仁酯;磨粉麵食,為價值很高的保健食品。米仁入藥有健脾、利尿、清熱、鎮咳之效。葉與根均作藥用。稈葉為家畜的優良飼料。
食用。藥用(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治水腫,腳氣,小便淋痛不利,溼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鎮咳,抗癌;根;鎮痛,解熱。治肺結核,胃癌、清熱、補肺等功效。還可治風濕性關節炎、治夜盲症、治消化不良及輔助抑制腫瘤的功效;根可製成驅蟲、鎮痛藥)。

基本資料


注音: 薏苡(一ˋ 一ˇ)
和名:ジュズダマ(数珠玉)<Coix lacryma-jobi L.>
學名:Coix lacryma-jobi L.
簡誌:屬特徵- 稈直立,單一。葉片披針形;葉舌膜質,短。花序腋生於植物上半部,具明顯總梗。雌總狀花序包在一堅硬的球狀總苞內,具一無柄小穗及二有柄小穗;無柄小穗孕性,穎薄膜質,下位小花退化成外稃;有柄小穗中性,粗壯。雄總狀花序在球狀總苞上方,與雌者相隔一先出葉,具一有柄小穗及一無柄小穗,通常二者皆雄蕊;外穎通常具翅。 種特徵- 多年生;葉片長20-40 cm,寬2-5 cm,具明顯中肋。
別名:薏仁、鴨母珠、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原產地:越南、泰國、印度及緬甸等東南亞一帶。全島中海拔及低海拔地區栽培及逸出。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淡竹葉

2019/11/09 15:29


▲翠山步道 20191109 淡竹葉的果序

主要特徵


草本。跟鬼針草很類似,會沾人的衣服。民間偏方頗多,如治口舌生瘡,可採用鮮淡竹葉煎湯當茶飲有良效;夏日消暑也可用淡竹葉適量水煎,作涼茶飲用;民間將它的根苗採來搗汁,與米作酒麴,有濃烈的芳香。

基本資料


和名:ササクサ(左々久左)<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學名: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簡誌:屬種特徵- 多年生草本,鬚根上具膨大之小塊根;稈直立,叢生。葉狹披針形,基部縮而呈柄狀,表面被毛,葉脈間具橫脈;葉舌先端平截。單側穗狀花序呈總狀排列。小穗無柄,具小花多朵,僅最下一朵可孕;外稃先端具短芒。
別名:竹葉麥冬、山雞米、淡竹叶<植物智;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原產地:分布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以及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日本。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林下或林緣。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柳葉箬

2019/11/08 13:20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柳葉箬

主要特徵


草本。台灣全島平地水田常見雜草。

禾本科柳葉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福建、台灣,株高五至十五公分,莖稈柔弱,圓柱形,被毛,節間通常中空,節上易生根,單葉互生,二列排列,葉寬披針形、卵狀披針形,端部尖或漸尖,基部鈍或圓形,葉緣具微細小齒,被毛,葉寬三至五公釐,被柔毛,葉緣較密,葉面綠、翠綠、黃綠色,具溝,無毛,葉舌纖毛狀,具葉鞘,短於節間,被細毛,鞘口纖毛較密,無托葉,無葉柄,兩性花,完全花,下位花,總狀花序,再排列成圓錐花序,花序三角卵形,伸出葉鞘外,長約二、三公分,分枝斜昇,小穗少數,小穗長約二公釐,橢圓形,灰綠色,兩穎近相等,先端圓或鈍,邊緣狹膜質,穎上半被剛毛,穎易脫落,穎與小穗等長至約四分之三長,五至九脈,第一穎較窄,第二穎較寬,稃體被細柔毛,上位外稃圓形至寬卵形,截頭,小穗具小花二枚,小而不明顯,兩小花同質同形,背腹扁壓,於穎上脫落,花被退化為鱗被,通常二枚,雄蕊三枚,花絲短,雌蕊心皮一枚,花柱二、三枚,柱頭羽狀,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側膜胎座,穎果,扁圓形,黑褐色,長約一公釐,宿存內稃、外稃包住。

基本資料


注音:柳葉箬(ㄖㄨㄛˋ)
和名:チゴザサ(稚児笹)<Isachne globosa (Thunb.) Kuntze>
學名:Isachne globosa (Thunb.) Kuntze
簡誌:葉片線狀披針形,長2-10 cm,邊緣具纖毛。花序卵形。下位小花雄性,較上位小花稍大及稍薄。
別名:柳叶箬<植物智:Isachne globosa (Thunb.) Kuntze>
原產地:台灣全島平地水田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狼尾草

2019/11/08 09:42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狼尾草的花,雄蕊(管子狀)與雌蕊(羽毛狀)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高 30~100 公分,扁壓狀,粗壯,叢生。葉片長 30~60 公分,寬 0.5~0.8 公分,革質,常內捲,略代粉白色;葉鞘無毛,邊緣被纖毛;葉舌長約 0.05 公分,被一圈短毛。花序為圓錐花序,長 10~15 公分,穗狀,圓筒形,序軸被毛;不孕分枝形成櫬托小穗之剛毛,剛毛與小穗一起脫落;穗柄長 0.2~0.3 公分,小穗長約 0.7 公分,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銳尖;穎略呈硬質;外穎細小;內穎為小穗的 1/2 長,狹長橢圓形,銳尖;下位外稃與上位外稃等長,銳尖,闊披針形;上位外稃半透明。

用途


藥用(治目赤腫痛)。花期 9~10 月。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也研發適合寵物食用的迷你版狼尾草「狼尾草台畜草6號」,和兔子最愛的提摩西草相近。還有富含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成分,保健食品用的「狼尾草台畜草5號」。

基本資料


和名:チカラシバ(力芝)<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
學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
簡誌:多年生;稈扁壓,叢立。葉片長30-60 cm,寬5-8 mm,常內捲,帶粉白色。圓錐花序長10-15 cm。小穗長約7 mm;上位外稃半透明質。
別名:狼尾草, 牧草, 狼茅, 小甜茅草、狼尾草<植物智: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
原產地:中國、日本、緬甸、馬來西亞、大洋洲島群、澳洲及台灣。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地及低山向陽地。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細毛鴨嘴草(印度鴨嘴草)

2019/10/26 12:40


▲虎山步道-福德 20191026 細毛鴨嘴草的花,雄蕊(管子狀)與雌蕊(羽毛狀)

主要特徵


草本。稈節處可長不定根;頂生總狀花序二枚對生,偶可有3∼4枚指狀排列。

基本資料


學名:Ischaemum ciliare Retz.
簡誌:稈斜昇或斜依,節處長鬚毛。葉片長達20 cm;葉舌半圓形,上緣具纖毛。總狀花序對生,長3-5 cm;穗軸膨大,截面三角形。無柄小穗長約4 mm,倒卵形;外穎革質,具龍骨,邊緣翅狀並具剛毛,先端2叉;內穎及上位外稃具芒。
別名:印度鴨嘴草、细毛鸭嘴草<植物智:Ischaemum ciliare Retzius>
原產地:台灣全省低拔開闊草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弓果黍

2019/10/26 11:42


▲虎山步道-福德 20191026 弓果黍


▲虎山步道-福德 20191026 弓果黍的花,雄蕊與雌蕊

主要特徵


草本。花期 5~10 月。以種子繁殖,全年可萌芽,花果期 9月至次年2月。

基本資料


和名:ヒメチゴザサ(姫稚児笹)<Cyrtococcum patens (L.) A.Camus>
學名: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
簡誌:一年生;葉片狹卵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12 cm,寬4-8 mm,葉鞘邊緣及鞘口具纖毛。
別名:弓果黍<植物智: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
原產地:台灣分布於低海拔開闊地、相思林下及較潮濕陰涼處。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