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里 20210224 羅勒(老株)

▲后里 20210224 羅勒,花
主要特徵
草本。一年生或越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植株高度為 50~90 公分,莖四稜直立而多分枝,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表面有光澤或皺摺,且長葉柄,葉片基部揳形,先端鈍尖,葉全緣或粗鋸齒狀,葉色依品種不同而分為淺綠、綠及紫紅、暗紅色等;莖上部以輪繖花序頂生,開唇形白色或淺粉紅色的花,花小;小堅果暗褐色,長圓形;全株散發獨特的香味,種子沾到水時,會因吸水而表皮產生一層膠質。
用途
食用(具特殊香味,供調味用)。藥用(根:治小兒黃爛瘡;全草:袪風利濕,發汗解表,健脾化濕,散瘀止痛。治風寒感冒,頭痛,胃脹腹滿,消化不良,胃痛,泄瀉,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外用治蟲蛇傷,濕疹,皮炎;嫩葉:驅風發汗,芳香健胃,並可代茶;種子:明目)。
基本資料
學名:Ocimum basilicum L.
簡誌: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3-5 cm,寬1.5-2 cm,基部楔形至鈍形,先端銳尖,疏鋸齒緣,兩面無毛,被腺點;葉柄長1-1.5 cm。花萼下唇中裂,上側齒先端漸尖;花冠淡紫色或上純白下唇紫紅色;後對雄蕊基部附屬物橫棒狀,上被黃毛。
別名:九層塔、千層塔、光明子、零陵香、薰草
原產地:東印度或歐洲原產,熱帶至溫帶各地栽培。台灣全島低海拔栽培及逸出。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01227 櫻桃鼠尾草

▲新生公園 20201227 櫻桃鼠尾草,花
主要特徵
鼠尾草屬(英文名:Common Sage、學名:Salvia officinalis)的變種。為サルビア・ミクロフィラ (Salvia microphylla)、サルビア・グレッギー (Salvia greggii)兩種的天然雜交種成為 サルビア・ヤメンシス(Salvia x jamensis),約有30種,2020年階段屬於稀有品種。(wiki/チェリーセージ)
用途
常綠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種鼠尾草除了葉子類似於櫻花,它們的氣味也像櫻花。高度從40cm延伸到150 cm。有些品種有紅色,粉紅色或白色的花瓣,有些品種有紅色和白色的混合物。如果將其種植在花園中,它會自然生長,並且可以通過插穗增加它。它也被稱為具有殺菌和解熱作用的涼茶,還用於糖漿和色拉中作為甜點。
基本資料
英文名:Cherry Sage
和名:チェリーセージ
學名:Salvia x jamensis
簡誌:無描述。
別名:櫻桃鼠尾草
原產地:美國德州至墨西哥。園藝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生公園 20201227 墨西哥鼠尾草

▲新生公園 20201227 墨西哥鼠尾草,花序與花
主要特徵
多年生常綠亞灌木或草本植物。株高約 30~70 公分,莖直立多分枝,莖基部會逐漸木質化;枝密布銀白色茸毛。葉具有濃烈的香味,葉片寬闊,卵披針形,長約 10~20 公分,寬 1~2 公分,對生,具織紋與細毛,中肋深刻,具香氣。輪繖花序,頂生,花軸而上生長。花序長約 30~40 公分,輪狀花序,每輪 7~10 朵,紫色,具天鵝絨表層, 2 唇瓣,上下唇瓣微開狀,白至紫色,具纖毛,雄蕊 4 枚,雌蕊 1 枚,柱頭 2 裂,基部合生。花色有白、紫、粉紅等色。
培育方式
養殖方法:3-4月栽種或換盆。9-11月開花。需要日照與通風良好的地方。
基本資料
英文名:Mexican Bush Sage、Mexican Sage、Mexican Salvia
和名:アメジストセージ(サルビア・レウカンサ)
學名:Salvia leucantha Cav.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紫絨鼠尾草
原產地:中南美洲,熱帶帶至亞熱帶地區。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田代氏黃芩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田代氏黃芩,花
主要特徵
南台灣及東部有少數族群,北部難得一見。辨別的主要依據在於葉柄長短、葉面是否具毛以及花的喉部是否具有斑點有多項特徵。
相關小常識
《說文解字.艸部》:「芩,艸也。」
近似物種
簡誌 SCUTELLARIA 黃芩屬
多年生草本;葉多鈍圓鋸齒緣。穗狀或總狀輪生聚繖花序;花萼筒狀,稍二唇或先端近平截,上方具一明顯盾片;花冠筒狀,近基部膝曲,二唇,上唇非常寬卵形,凹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2強,花藥一對2室,另一對1室;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小堅果球形。
葉狹卵形,窄於1 cm,無毛:向天盞
葉卵形至寬卵形,廣於1 cm,至少背面脈上有毛。
├ 葉兩面有毛:田代氏黃芩
├ 葉表面無毛。
│ ├ 葉背僅脈上被毛:南臺灣黃芩
│ └ 葉背面全部有毛:布烈氏黃芩
└ 葉柄長於1 cm
├ 葉兩面密被毛:印度黃芩
└ 葉僅背面脈上有毛:臺灣黃芩
基本資料
注音:田代氏黃芩(ㄑㄧㄣˊ)
學名:Scutellaria tashiroi Hayata
簡誌: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35 mm,寬5-25 mm,基部心形至鈍形,先端鈍形,鈍齒緣,兩面有毛;葉柄長2-8 mm。
別名:
原產地:台灣東部低海拔地區。台灣原生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二子坪 20200905 黃花鼠尾草

▲二子坪 20200905 黃花鼠尾草,花與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方形,自基部傾斜上昇,被柔毛。花黃色,花序為垂繖花序,具腺點,花期 9~10 月。果實為小堅果狀。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 60 公分,莖方形,自基部傾斜上昇,被柔毛。單葉,對生,具葉柄,柄長約 10 公分,纖細,被細毛;葉片長 3~8 公分,寬 2~4 公分,戟形,葉基具三角形裂片,葉尖銳形至漸尖形,葉緣鋸齒至齒牙狀,上表面被細毛,下表面光滑或葉脈被細毛,具腺點。花序為垂繖花序,呈疏總狀排列,頂生,長約 15 公分;苞片長 0.5~1 公分,卵形;花萼長 0.7~0.8 公分;筒形至鐘形,被細毛,唇裂,上唇全緣,銳形,下唇 2 齒裂,齒裂片長 0.15~0.2 公分,窄三角形;花冠長 2~3.5 公分,黃色,鐘形,具腺點,花萼近基部內面被一圈毛,唇裂,上唇長 0.4~0.6 公分,長橢圓形,2 裂,下唇 3 裂,中裂片長 0.2~0.4 公分,寬 0.5~0.6 公分,闊卵形,2 側裂片寬約 0.2 公分,卵形;雄蕊 2 枚,著生在花筒內;花絲長 0.4~0.5 公分;藥隔上臂長 0.5~0.6 公分,下臂長約 0.3 公分。果實為小堅果狀,長約 0.2 公分,倒卵形至圓形,具 3 鈍角,平滑。
基本資料
學名:Salvia nipponica Miq. var. formosana (Hayata) Kudo
簡誌:葉莖生,單葉,戟形,先端長漸尖至銳尖,牙齒狀粗鋸齒緣,表面被微毛,背面無毛或脈上被微毛及腺點。花冠黃色,筒內具毛環;孕性雄蕊花絲近基部具微裂之附屬物。
別名:黃花鼠尾草,臺灣日紫參,台灣琴柱草
原產地:產於台灣西北部低海拔濕潤地自生。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萬華運動中心旁(原中興環保公園) 20200524 原本的公園旁,種在花盆旁的彩葉草的花序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期 6~10 月。果實橢圓形,微扁平。
基部被多細胞毛,莖及分枝四方形,具鈍角,微被毛及腺點。單葉對生,具葉柄,闊卵形至圓形,葉基楔形,葉尖遁形,葉緣鋸齒緣或齒緣,上面被毛,下表面具腺點,葉面色彩變異甚大,一般以紅色為主,而混雜有綠色,黑色,黃色,紫色等。垂繖花序,小花頂生,白色或藍色。花萼微被毛及腺點,近球形,甚短,邊緣4裂,上部裂片寬卵形,側裂片卵形,先端圓形,下部裂片窄長橢圓形,2 裂,花冠微被毛及腺點,冠筒基部膝折。
基本資料
學名:Coleus x hybridus Voss
簡誌:無描述。
別名:鞘蕊花、小鞘蕊花、錦紫蘇、變葉草、老少年、五彩苏<植物智:Coleus scutellarioides (L.) Benth.>
原產地: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及大洋洲島群。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南港中研院 20200503 伏生風輪菜的花
主要特徵
可水陸兩生,為濕地植物。水生草本植物,又稱心葉水薄荷。藥用(可提煉精油,適宜添加於沐浴保養品、口腔清潔用品、藥水、藥膏。適宜水族、草皮地被、懸盆栽植,不能食用)。
雖稱之「心葉水薄荷」,是屬於風輪菜屬,非「薄荷屬」植物。莖纖細,肉質,綠色,略具稜,帶匐匐性,單葉對生,肉質,葉寬卵形至圓形,葉端圓鈍,葉基心形,葉緣疏鋸齒,葉脈明顯,具葉柄。兩性花,輪繖花序,數朵簇生,腋生,花梗長,具苞片,花萼合生管形,略杯狀,約 13 脈,脈上被毛,先端尖狀,二唇形,上唇三齒裂,下唇二齒裂,較長,刺尖或錐狀,宿存,筒狀唇形花冠,花淡紫色,喉部有紫色斑,有涼涼的香氣,二唇形,上唇凹缺,下唇 3 裂,中裂片較大,雄蕊 4 枚,二強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喉部,雌蕊心皮 2 枚,合生,4 裂;花柱基生,柱頭 2 裂;子房上位,子房 4 深裂,中軸胎座。小堅果,4 枚,卵球形或近球形,具稜。
用途
為水族業者引進之水陸兩生水草,適宜水族、草皮地被、懸盆栽植,不能食用。
基本資料
學名:Clinopodium brownei (Sw.) Kuntze
簡誌:無描述。
別名:心葉水薄荷
原產地:歸化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0706 蘭嶼小鞘蕊花
主要特徵
生長於海濱珊瑚礁岩上,株高約六十至一百公分,莖基部匍匐生根,單葉對生,葉卵形至寬卵形,基部鈍形,鋸齒葉緣,葉長三至五公分,寬十五至四十公釐,背面具腺點,葉柄長五至二十五公釐,聚繖花序,成總狀排列,頂生,花萼合生鐘形,宿存,二唇形,上唇三裂,中裂片最大,寬卵形,側裂片短圓形,下唇長橢圓形,先端二叉裂,唇形花冠,花冠漏斗狀,花紫紅色,二唇形,下唇延長,船形,上唇三裂,中裂片二裂,雄蕊四枚,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藥二室,花絲下半部與花冠下唇合生成鞘,雌蕊心皮二枚,合生,四裂,花柱基生,先端二淺裂,子房深四裂,子房上位,中軸胎座,堅果,四枚,細小,橢圓形,平滑。
近似物種
多年生草本植物。乍看之下以為是園藝種的彩葉草,但是葉子卻跟彩葉草不相同,都屬於小鞘蕊花屬的植物。
基本資料
和名:ケサヤバナ<Coleus formosanus Hayata>
學名:Coleus formosanus Hayata
簡誌:葉片長3-5 cm,寬1.5-4 cm,基部鈍形,被短毛,背面具腺點;葉柄長5-25 mm。花冠紫紅色。 蘭嶼海濱珊瑚礁岩上。
別名:毛鞘花、小五彩苏<植物智:名称已修订,正名为:小五彩苏 Coleus scutellarioides var. crispipilus (Merr.) H.Keng>
原產地:蘭嶼、台東,菲律賓、馬來西亞亦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190310 美羅勒
主要特徵
植株大型,高約八十至一百二十公分,莖直立,方形,灰白色,木質化,被柔毛,叢生狀,單葉對生,葉橢圓形至卵形,葉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楔形,鋸齒葉緣,葉長約五至十五公分,寬約二至四公分,葉面灰綠,兩面疏被短毛及腺點,葉柄長一至四公分,兩性花,聚繖花序,由多數假總狀花序組成輪繖狀,小輪著生,頂生於枝端或腋生,花苞卵狀菱形至披針形,花萼鐘形,二唇,宿存,外被柔毛及腺點。
近似物種
「羅勒屬」種檢索表 :
A.花萼上中齒倒心形,葉先端圓形至鈍形。(神羅勒)
A.花萼上中齒非常寬卵形,葉先端漸尖或銳尖。
_B.花小苞片倒披針形至橢圓形,花萼內面密被毛。(羅勒、九層塔)
_B.花小苞片三角狀卵形,花萼內面疏被毛。(美羅勒)
用途
食用(調味)。藥用(全草:治風溼背痛;葉治咳嗽,感冒,發汗,蛇傷,腹瀉,痤傷,癩疥;葉汁:治眼疼)。
基本資料
學名:Ocimum gratissimum L.
簡誌: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5-15 cm,寬2-4 cm,基部楔形,先端銳尖至漸尖,鋸齒緣,兩面疏被短毛及腺點;葉柄長1-4 cm。花萼下唇微凹缺,上側齒先端漸尖;花冠白色或白黃色;後對雄蕊基部附屬物橫棒狀,上被白毛。
別名:印度零陵香, 美羅勒, 七層塔, 東印度羅勒
原產地:全球熱帶地區。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聖人瀑布 20190125
主要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 10~30 公分,幼嫩部分被疏長柔毛。匍匐莖著地生根,莖上升,四稜形,紫紅色。葉對生,葉柄長約葉片的 1.5 倍,被長柔毛。葉片心形或近腎形,先端急尖或鈍,邊緣具圓齒。輪繖花序通常 2 花;花冠藍或紫色,花冠筒有長或短兩型,上唇 2 裂,裂片近腎形,下唇伸長,3 裂,中裂片最大。雄蕊 4 枚,後對較長,花葯 2 室;子房 4 裂,花柱略伸出,柱頭 2 裂;花盤杯狀,前方呈指狀膨大。花期 4~5 月。小堅果長圓狀卵形。果期 5~6 月。
近似物種
看起來很類似的植物:
旋花科:馬蹄金
繖形花科:毛天胡荽、銅錢草、雷公根、乞食碗
唇形科:金錢薄荷
桔梗科:普刺特草
用途
莖近四方形,摸葉背有香氣,為其特徵。
食用(稍有辛辣味)。藥用(全草:利濕通淋,清熱解毒,行血消腫,止痛,袪風,止咳。治感冒,腹痛,熱淋石淋,濕熱黃疸,瘡癰腫傷,跌打損傷,膀胱結石,咳嗽,頭風,惡瘡,腫毒。外用取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患處。治皮膚濕疹,蛇蟲咬傷,癰瘡腫毒)。
基本資料
學名:Glechoma hederacea L. var. grandis (A. Gray) Kudo
簡誌:屬特徵: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及匍匐;葉腎形至寬卵形,淺圓裂緣。花1-3朵腋生;花萼鐘型,被柔毛及腺點,15脈,5齒,約略相等,先端尾狀;花冠筒狀,二唇,上唇卵形,2裂,下唇3裂,中裂片凹缺;雄蕊4,2強,花藥2室;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小堅果橢圓形,平滑。 種特徵:葉片長1.5-2.5 cm,寬1.8- 2.5 cm,基部心形,兩面被毛。花冠淺紅紫色,下唇有深色斑點,內面被毛。
別名:大馬蹄草, 地錢草, 虎咬磺
原產地:台灣低海拔荒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