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合歡(紅絨球)

2020/01/11 10:44


▲紅河谷 20200111 種在民家圍籬裡面的美洲合歡

主要特徵


栽培品種,具白花為白絨球 (cv."White Powderpuff") 。花期為夏至秋季。長條扁平莢果。長 6~12 公分。

落葉灌木,株高 2~4 公尺。二回偶數羽狀複葉,小葉歪長卵形;小葉 7~10 對,長橢圓狀披針形,兩邊不等,先端尖,長 1.2~3.5 公分,寬 0.3~1.6 公分。午後三、四點起,羽葉常自然閉合。花冠呈圓球形,絲絨狀花序之雄蕊,

近似物種


近似的合歡,葉子跟含羞草類似,都具有閉合現象,只是不明顯:
美洲合歡:常見俗名為「紅絨球」。
凹葉合歡:常見俗名為「紅粉撲」。葉表內凹。
香水合歡:常見俗名為「細葉粉撲花」。葉子為細葉。上粉紅色,下白色。

基本資料


英名:Red powder-puff
和名:おおべにごうかん(大紅合歓)<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學名: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合歡、紅絨球、朱櫻花、粉撲花、朱缨花《植物智: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
原產地:巴西、模里西斯。現廣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臺灣於1910年間引進。台灣全島普遍栽植,中、南部栽植較多。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豔紫荊(艷紫荊)

2020/01/11 09:38


▲紅河谷 20200111 豔紫荊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枝條略下垂,幼枝被細毛,樹皮灰白。葉寬卵形至圓形,通常寬大於長,徑 8~17 公分,脈 9~11,兩面無毛,先端二裂1/4至1/3;裂片有時向中肋彎折,先端圓形。花瓣倒卵形或橢圓形,絨紫紅色。莢果長 15~30 公分,不具種子。花朵貌似蘭花,鮮艷奪目的豔紫荊屬豆科,不能以種子繁殖,只能以高空壓條法、硬枝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事實上,所有目前所見的豔紫荊(香港叫洋紫荊)都是由一百年前在香港島發現的一棵洋紫荊衍生而來的。

近似物種


洋紫荊 11、12月開花,果期約在1-2月,果實較羊蹄甲長,葉長>葉寬=洋紫荊
艷紫荊不結果,為羊蹄甲洋紫荊的自然雜交種,羊蹄甲是春天開花,雄蕊數3枚。

基本資料


學名:Bauhinia x blakeana Dunn.
簡誌:小喬木,幼枝被細毛。葉寬卵形至圓形,通常寬大於長,徑8-17 cm,脈9-11,兩面無毛,先端二裂1/4至1/3;裂片有時向中肋彎折,先端圓形。花瓣倒卵形或橢圓形,絨紫紅色。莢果長15-30 cm,不具種子。
別名:印度櫻花、香港櫻花、艷紫荊、豔紫荊、香港蘭、宮粉紫荊
原產地:於香港首次發現(也有一說在廣州市),並獲定為香港市花,中國大陸稱之為「紫荊花」。全島平地普遍栽培。

進入閱讀更多...

蝶豆(蝶豆花)

2019/12/14 12:45


▲紅河谷 20191214 蝶豆花的花

主要特徵


草質藤本。花期在仲春至仲秋。可作為天然食用色素。業者標榜具豐富花青素(據說:利尿,幫助睡眠),但根據醫學報告,不宜多量食用;懷孕、月經流量較大的女性、準備開刀與平時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都不建議食用。由於蝶豆的花外觀類似人類女性外生殖器,因此它的拉丁語屬名被命名為「Clitoria」(蝶豆屬),詞源為「陰蒂」(Clitoris)。

用途


藥用(種子及根:止痛,催吐,利尿,通經,瀉下。治便秘,腹水,關節疼痛,成熟種子有微毒,藥用作為驅蟲劑、緩瀉劑、利尿劑及通經劑。可治眼疾、慢性氣管炎、耳痛、關節疼痛、消腹水)。

基本資料


和名:チョウマメ<Clitoria ternatea L.>
學名:Clitoria ternatea L.
簡誌:小葉5-9 枚,卵形至橢圓形,長3-7 cm,寬1.5-4 cm。莢果線形,長5-10 cm,種子6-10粒。
別名:羊豆、豆碧、藍花豆、蝶豆<植物智:Clitoria ternatea L.>
原產地:中南部低海拔向陽光地。1920 年引進台灣作為綠肥植物。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翼豆

2019/11/08 13:04


▲台北植物園 20191108 翼豆的花

主要特徵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莖叢生,無毛,株高約 70~100 公分。三出複葉,小葉卵形。小葉寬約 8 公分,長約 10 公分。腋生總狀花序。花鮮藍色,花期 9~11 月。果實有四稜,稜有皺褶,長約 20 公分,綠色,每莢子粒數 7~15 粒。翼豆為一種特殊豆類,其豆莢、種子、花、葉均極富有蛋白質和維生素,而其塊根是根莖作物唯一最富蛋白質(12.2-15.0%),均可食用,其種子亦是食用油源,為重要的資源植物,可媲美大豆。

用途


草質藤本。具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與維他命C。原為東部地區原住民族重要的豆類蔬菜作物。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培育出食用新品種「台東1號─青翠」。原本以輸入方式進入日本,近年在琉球為培育成功,為園藝栽培用的食材。在海南島叫做四角豆<阿星探店>

基本資料


和名:シカクマメ(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學名: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L.) DC.
簡誌:無描述。
別名:四角豆、四稜豆、豆菜、翅豆、翼豆、四棱豆<植物智: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L.) DC.>
原產地:原產地可能是亞洲熱帶地區,現亞洲南部、大洋洲、非洲等地均有栽培。在1910年引進台灣。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黃槐

2019/11/08 12:19


▲高等法院旁 20191108 黃槐的花

主要特徵


大灌木至小喬木,高 3~5 公尺,嫩枝被剛毛,樹皮灰白色,常有龜裂栓皮層剝落現象。偶數羽狀複葉,長 10~15 公分;小葉 4~9 對,長卵形,全緣,表面平滑,用手摸一摸,會有很幼嫩的感覺,紙質,羽狀側脈 4~6 對,有棍棒狀腺體生於葉的中軸上,有一對托葉,葉面綠色,葉背為粉白綠,長 2.3~3 公分,寬 1~1.5 公分,先端鈍或微凹;托葉早落,葉子入夜後有閉合現象。腋生總狀繖房花序,花黃色, 5 瓣,徑約 3 公分,雄蕊 10, 全具藥。莢果扁平,線形,長 7~12 公分,寬約 1.5 公分。

近似物種


金邊黃槐與黃槐比較:
金邊黃槐:小葉3-5對,葉脈較明顯,葉緣黃金色條紋。
黃槐:小葉4-9對,葉脈較不明顯,入夜後有閉合現象。

基本資料


注音:黃槐(ㄏㄨㄞˊ)
學名:Senna surattensis (Burm. f.) Irwin & Barneby
簡誌:大灌木至小喬木,嫩枝被剛毛。偶數羽狀複葉;小葉4-6對,橢圓狀披針形,長4-9 cm,寬2-4 cm,先端銳形。花黃色。莢果扁平,長12-17 cm。
別名:黄槐决明<植物智:Senna surattensis (N. L. Burman) H. S. Irwin & Barneby>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澳洲,臺灣於 1903 年首先引進,後又多次引進。全島低海拔普遍栽培及逸出。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假地豆

2019/10/05 11:54


▲國家生技園區 20191005 假地豆的花序

主要特徵


半灌木,枝條密披伏毛。三出葉,頂小葉長橢圓至倒卵長橢圓形,長 0.9~2.5 公分,寬 0.8~1.8 公分,上面無毛,葉脈微凸,背面被灰毛,先端圓形至凹形;托葉披針形,約 1 公分長。花粉紅色,多數,密集排列呈一花柱狀的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果為莢果,長 1.5~2 公分,寬約 0.3 公分,直立,叢集,向上展開, 4~7 節;節之長寬相等,具隆起之網紋且被鈎毛,下縫縊縮。

用途


蝴蝶食草(葉片是琉球三線蝶及微小灰蝶幼蟲的食草)。藥用(全草:清熱利尿,消癰解毒,健胃止咳。治跌打損傷,咳嗽,小兒疳積,毒蛇咬傷,癰癤,痄腮,水種,尿血,腮腺炎,小兒玕積,腰痛;葉:外用治廱瘡,跌打,刀傷出血)。

基本資料


和名:シバハギ(柴萩)<Desmodium heterocarpon>
學名:Desmodium heterocarpon (L.) DC.
簡誌:半灌木,枝條密披伏毛。三出葉,頂小葉長橢圓至倒卵長橢圓形,長2-3 cm,寬1-2 cm,上面無毛,葉脈微凸,背面被灰毛,先端圓形至凹形;托葉披針形,約10 mm長。花粉紅色。莢果4-7節,腹面收縮,長1.5-2 cm,有鉤毛。
別名:稗豆、野花生、大本山土豆、小槐花、白鉤竿、柏氏小槐花、狗尾花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亞洲及澳大利亞,南太平洋的島嶼上亦可見到。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森林、灌叢及草生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羊蹄甲

2019/07/06 12:51


▲總統府附近 20190711 羊蹄甲

主要特徵


小喬木。花芽、嫩葉和幼果可食。木材堅硬,可作農具。藥用(根皮用水煎服可治消化不良)。

近似物種


落葉小喬木,株高 4~6 公尺,枝直立性,原產中國大陸及印度,是庭園常見的觀賞花木,葉片像羊蹄,葉端鈍而圓,表面帶粉質,葉肉厚,葉脈不太明顯,花色像洋蘭,果實豆莢狀。另因其花形酷似嘉德麗亞蘭,故又稱「蘭花木」(Orchid Tree),亦名「南洋櫻花」。羊蹄甲類尚有種黃花羊蹄甲(Bauhinia tomentosa , Yellow Ebony)、白花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inn. cv. candida.Hort.)、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nctata C.Bolle.)...等品種。

近似物種


開花淡粉紅色後變白色者稱粉白羊紫荊。
洋紫荊 :11、12月開花,果期約在1-2月,果實較羊蹄甲:長,葉長>葉寬=洋紫荊
艷紫荊:不結果,為羊蹄甲洋紫荊的自然雜交種,羊蹄甲是春天開花,雄蕊數3枚。

基本資料


英文名:Orchid Tree, Mountain Ebony
學名:Bauhinia variegata L.
簡誌:小喬木,幼枝被灰色毛。葉寬卵形至圓形,通常寬大於長,徑6-16 cm,脈11-13,兩面無毛,先端二裂1/4至1/3;裂片通常向中肋彎折,先端圓形。花瓣倒卵形,上方三片邊緣稍重疊或靠近,淺紫紅色或白色。莢果長20-30 cm。
別名:印度櫻花, 羊蹄甲, 南洋櫻花, 香港櫻花, 白花洋紫荊、洋紫荆<植物智:Bauhinia variegata L.>
原產地:中國南部。印度、中南半島有分佈。台灣全島平地普遍栽培逸出。台灣於 1896、1900 年分別引進。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鳳凰木

2019/06/29 12:53


▲大溝溪 20190629 鳳凰木的樹葉

主要特徵


落葉喬木植物。鳳凰木有毒。鳳凰木約六月左右盛開,顏色紅豔,開花季節適逢畢業期,故鳳凰花開表示畢業到了。

用途


藥用(樹皮:平肝潛陽,解熱。治眩暈,心煩不寧;根:治風濕痛)。

基本資料


英文名:Flamboyanttree,Royal Poinciana,Royal Poinciana Flame Tree, Peacacock Flower
學名:Delonix regia (Boj.) Raf.
簡誌:屬特徵- 喬木。二回羽狀複葉。腋間總狀花序,聚集於枝條末端。萼片5,基部合生。花瓣5,離生,約略等長,具長柄。雄蕊10,離生。莢果線狀長橢圓形,扁平,革質,由縫線縱裂成二瓣。 種特徵- 葉9-25對羽片,每一羽片10-40對小葉;小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10 mm,寬2-5 mm,兩面微被毛或光滑無毛,稍歪斜,先端圓形。花瓣紅色,具黃色花斑。雄蕊紅色。莢果長25-50 cm,寬3-5 cm。
別名:鳳凰樹,鳳凰花、火樹、洋楹、金鳳樹、凤凰木(植物智:Delonix regia (Boj.) Raf.)
原產地:在台灣為常見的行道園藝樹。台灣全島低海拔栽培。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菽草(白花三葉草)

2019/04/28 12:00


▲大溝溪 20190428 菽草的花序

主要特徵


匍匐性多年生草本,但有時亦能呈斜上昇狀,偶具有分枝,光滑無毛或散生毛茸。三出複葉具有長柄,柄長 4~8 公分,光滑無毛;小葉倒卵形或卵形,先端圓而微凹,基部鈍,有細銳鋸齒,表面常有白色的斑塊,光滑無毛,背面顏色較淡;托葉卵葉披針形,先端漸尖,膜質。花白色,多數排列為一頭狀花序,花序軸腋生、細長,光滑無毛;小苞片膜質,授粉後反捲;花萼光滑無毛,萼筒鐘形,淡綠色但略帶紫色,先端 5 裂,裂片線形,先端銳尖,上位兩枚裂片最大;旗瓣離生,先端圓而有一尖突,基部爪的部份份寬大,翼瓣及龍骨瓣都具有長爪,翼瓣較長。莢果遠挺出於花萼外,線形,不開裂。

用途


蜜源植物。藥用(治癲癇,痔瘡出血。花有利尿之效;葉可收斂止血)。

基本資料


注音:菽(ㄕㄨˊ)草
英文名:White Clover, Dutch Clover
學名:Trifolium repens L.
簡誌:匍匐性多年生草本,無毛。頂小葉卵倒形,長8-20 cm,先端凹缺,上半部細齒牙緣。花白色。
別名:白菽草, 白花三葉草, 白花苜蓿, 白荷蘭翹搖, 菽草、白车轴草<重要牧草栽培>
原產地:北美洲,台灣於 1910 年代引進作為牧草、水土保持植物。台灣北部平野及中部中低海拔栽培及逸出種。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鹿藿

2018/12/22 11:20


▲福州山 20181222 鹿藿

主要特徵


多年生纏繞草本,莖蔓長,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3 出羽狀複;側生小葉斜闊卵形,或斜闊橢圓形,長 2~6 公分,闊 1.5~4.5 公分,先端短急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近於圓形,長 2.5~6 公分,闊 2.5~6.5 公分,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小葉紙質,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長柔毛和淡黃色透明腺點;托葉線狀披針形,不脫落。總狀花序腋生,有花 10 餘朵;花黃色,長 0.7 公分;花萼鍾狀,5 裂;花冠蝶形,龍骨瓣有長喙;雄蕊 10,2 體,花藥 1 室;子房上位,胚珠 2,花柱長,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莢果短矩形,紅紫色,長約 1.5 公分,闊約 0.9 公分;有 1-2 顆黑色有光澤的種子。花期 5~9 月。結果期 8~11月。

基本資料


和名:タンキリマメ(痰切豆)<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學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簡誌:纏繞性草本,多少被短直毛。三出葉;頂小葉倒卵形,長2.5-5 cm,寬2-4 cm,兩面被毛,先端漸尖至銳形。花黃色。莢果長橢圓,長12-15 mm。
別名:痰切豆、野雞肫花、鹿藿<植物智: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原產地:台灣中低海拔草地、灌叢、林緣、路旁及荒廢地。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