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菊花木,花期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菊花木,花;漸熟型(微距)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菊花木,果;漸熟型(微距 1/2)
主要特徵
木質藤本。菊花木是因莖橫斷面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交錯,呈現出菊花狀花紋的造形而得名。花小型,多數,不顯眼,黃白色,呈頂生的總狀花序。莢果扁長形,內有黑色扁圓形的種子 2 ~6 粒。菊花木一般常見為從上垂下的方式生長,但是也有橫向生長的方式。
木質大藤本攀援灌木,長可達數十公尺,幼株有時匍匐地表而生,稍後纏繞各種樹幹向上盤生,到達樹冠部爭取陽光,時間一久,被攀附的樹幹不支而傾倒,但是菊花木的頂端樹冠,早已不知綿延多長,攀附到附近的哪一棵樹上去了。菊花木的幼枝端會生出數個卷鬚,每一條卷鬚先端二分叉,往往左右開弓跟隨著喬木,向著有陽光就有希望的地方生長。莖光滑,棕色,斷面有菊花狀花紋,小枝密被棕色短柔毛。葉具長柄,在葉的對面生有不分枝卷鬚1~2 條;葉為卵形,長 2.5~11.5 公分,寬 2~9 公分,先端 2 裂,裂至葉片的 1/4~1/3 處,裂片卵狀三角形,端尖,基部平截或微心形,全緣,下面疏被繡色短柔毛,主脈 5~7 條。夏季開花,總狀花序單生於葉的對面或簇生枝端,每序有花十數朵;萼鐘狀,全長 0.6 公分,具 5 枚長約 0.4 公分的披針形裂片;花瓣 5,白色,長橢圓形,長約 0.4 公分,端鈍;能育雄蕊 3 個,遠長於花冠;子房有毛,有子房柄。莢果扁平,長約 3~10 公分,密生皺紋,有毛或無毛。種子 2~6 粒。
用途
藥用(中藥名:九龍藤。主治:祛風除濕,行氣活血。主風濕痺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複方: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基本資料
學名: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
簡誌:木質藤本。葉卵形,長5-9 cm,寬4-6 cm,先端裂最多至1/3處。花黃白色。
別名:鉤藤、花藤、缺葉藤、龙须藤<植物智: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
原產地:中國華中、華西至華南及海南島、香港,分布印度半島、中南半島至印尼。台灣分佈於全島低海拔灌叢及森林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石碑旁的單葉拿身草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單葉拿身草,花

▲烏來信賢步道 20211029 單葉拿身草,成熟莢果(微距),具鉤狀毛,每一小節會分開,且很容易黏在褲子上面
主要特徵
直立小灌木,高30-80cm;莖單一或分枝,幼時被黃色開展小鉤狀毛和散生貼伏毛,後漸變無毛。葉具單小葉;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4-10毫米,基部寬2-3毫米,近無毛;葉柄長1-2.5厘米,被開展小鉤狀毛和散生貼伏毛花通常2-3朵簇生於每節上,節疏離;莢果線形,長8-12厘米,腹背兩縫線均為淺波狀,有莢節6-8,莢節扁平,長圓狀線形,密被黃色小鉤狀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近似物種
單葉拿身草:單葉;葉表面無毛,葉背灰綠色。花白色。莢果莢節長,兩面微縮。
大葉山螞蝗:單葉;兩面被毛,葉背淡綠。花白至淡紫。莢果莢節短,單(腹)面深縮。
基本資料
學名:Desmodium zonatum Miq.
簡誌:半灌木,嫩部具細柔毛。單葉,長橢圓披針形,長4-6 cm,寬1.5-2 cm,上面無毛,背面被毛,先端尾狀銳形,托葉披針形,約長5 mm,宿存。花粉紅色。莢果4-8節,兩面收縮,長4-6 cm。
別名:单叶拿身草<植物智:Desmodium zonatum Miq.>
原產地:台灣北部及東部中海拔山區林緣。中國、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加九寮溪 20211007 琉球山螞蝗

▲加九寮溪 20211007 琉球山螞蝗,花側面

▲加九寮溪 20211007 琉球山螞蝗,花正面
主要特徵
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小徑路旁可見。
近似物種
細梗山螞蝗:三出葉,葉背有白色斑點。
琉球山螞蝗:三出葉,葉背無白色斑點。
基本資料
和名:リュウキュウヌスビトハギ(琉球盗人萩)<Desmodium laterale>
學名:Hylodesmum laterale (Schindl.) H. Ohashi & R. R. Mill
簡誌:草本,疏被毛。三出葉,頂小葉披針形,長5-10 cm,寬1.5-3 cm,上面有毛或無毛,背面葉脈明顯,脈上有毛,先端漸尖;托葉披針形,長5-7 mm。花紫色。莢果2-4節,腹面收縮,長1-2 cm,各節半菱形。
別名:侧序长柄山蚂蝗<植物智:Hylodesmum laterale (Schindler) H. Ohashi & R. R. Mill>
原產地:台灣全島中低海拔灌叢及森林。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魚蕨步道 20210905 總是在不經意的路邊發現的細梗山螞蝗

▲魚蕨步道 20210905 細梗山螞蝗,花(下方)
主要特徵
草本。花梗5-12mm長。各節莢果呈鈍三角形狀。常見於低海拔山區陰濕小徑旁。
近似物種
細梗山螞蝗:三出葉,葉背有白色斑點。
琉球山螞蝗:三出葉,葉背無白色斑點。
基本資料
和名:トキワヤブハギ(常盤藪萩)<Desmodium leptopus>
學名:Hylodesmum leptopus (A. Gray ex Benth.) H. Ohashi & R. R. Mill
簡誌:草本,疏被毛。三出葉,頂小葉微卵形,無毛,脈不明顯,背面具白點。托葉披針形,長5-7 mm。花紫色。莢果2-4節,腹面收縮,長1-2 cm,各節半菱形。與前亞種區別在於葉微卵形,無毛,脈不明顯,背面具白點。
別名:
原產地:台灣全島低海拔森林及灌叢中。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珊瑚刺桐

▲新店小粗坑 20210530 珊瑚刺桐,花
主要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茶褐色的樹幹上有顆粒狀的瘤刺,老枝灰白,無刺;中枝、細枝有刺,枝條細長。高可達 3~6 公尺。花為頂生總狀花序,花冠呈長牙形而不開張,鮮紅色。三出葉,小葉菱形;總狀花序,頂生,約 40~60 公分;花冠呈長牙形而不開張,鮮紅色,遠看彷彿如紅辣椒。莢果長約 10~20 公分,似四季豆的果實但略小,內有數顆種子,種子有毒,不可誤食。於種子間縊縮而稍呈念珠狀。種子多粒,深紅色,被黑斑紋。
近似物種
一般種植的刺桐種類還有黃脈刺桐、刺桐、雞冠刺桐、火炬刺桐、蝙蝠刺桐等。
用途
藥用(樹皮:疏肝行氣,止痛。主治胸痛,乳房脹痛,痛經。作麻醉劑及止痛鎮靜劑)。
基本資料
學名: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inn.
簡誌:
別名:龍芽花、象牙紅、珊瑚樹、烏仔花、關刀花、龙牙花<植物智: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
原產地:原產南美洲。台灣全島可見栽植。栽培種。
保育等級: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澎湖決明

▲台北植物園 20210326 澎湖決明,花
主要特徵
澎湖決明屬於小灌木,高度約 20 ~ 100 公分,莖葉是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6 - 7 對,橢圓形狀至長卵形狀,花瓣為黃色,繖房花序,6 - 8 朵小花。莢果則是線狀短圓柱形,種子是扁圓形黑色。
基本資料
學名:Cassia sophora L. var. penghuana Y. C. Liu et F. Y. Lu
簡誌:未描述。
別名:
原產地:台灣僅分布在澎湖群島,其中又以南方四島中的東吉嶼族群數量最多,分布於方山臺地處,形成矮伏狀的小灌叢。台灣特有種。台灣原生種。
保育等級:易受害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翼柄決明

▲台北植物園 20201017 翼柄決明,花序
主要特徵
粗狀直立灌木,幼枝和幼葉有下垂現象,一回羽狀複葉,小葉 8~14 對,最頂端一對最大。秋至春季開花,花序很特別,直立於莖頂,多枝簇集,每枝約 20 公分左右,花冠鮮黃,具脫落性大笣片。莢果有翼,線形,樹姿優美顯眼,花香葉綠,是常見的觀花及觀果植物。
基本資料
學名:Senna alata (L.) Roxb.
簡誌:無描述。
別名:翅果鐵刀木、翼柄決明、翼軸決明、翅荚决明、翅果决明、有翅决明、翅荚槐<植物智:Senna alata (Linnaeus) Roxburgh>
原產地: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廣佈於全世界熱帶地區。歸化種。
進入閱讀更多...

▲台北植物園 20200322 毛苦參的果序
主要特徵
灌木,全株被灰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5-19,半革質,倒卵形,長2.5 -5c m ,寬1 -2c m ,上表面被疏絨毛,先端圓形。莢果念珠形,節間圓珠狀。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基本資料
學名:Sophora tomentosa L.
簡誌:小喬木,被灰色絨毛。小葉15-19,半革質,倒卵形,長2.5-5,寬1-2 cm,上疏絨毛,背面密絨毛,先端圓形。莢果6-8粒種子。
別名:嶺南苦參、嶺南槐樹、絨毛槐<植物智:Sophora tomentosa L.>
原產地:中國產於廣東(沿海島嶼)、海南。生於海濱沙丘及附近小灌木林中。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熱帶海岸地帶及島嶼上。南部珊瑚礁岩上。島內恆春半島最常見。台灣原生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200111 種在民家圍籬裡面的美洲合歡
主要特徵
栽培品種,具白花為白絨球 (cv."White Powderpuff") 。花期為夏至秋季。長條扁平莢果。長 6~12 公分。
落葉灌木,株高 2~4 公尺。二回偶數羽狀複葉,小葉歪長卵形;小葉 7~10 對,長橢圓狀披針形,兩邊不等,先端尖,長 1.2~3.5 公分,寬 0.3~1.6 公分。午後三、四點起,羽葉常自然閉合。花冠呈圓球形,絲絨狀花序之雄蕊,
近似物種
近似的合歡,葉子跟含羞草類似,都具有閉合現象,只是不明顯:
美洲合歡:常見俗名為「紅絨球」。
凹葉合歡:常見俗名為「紅粉撲」。葉表內凹。
香水合歡:常見俗名為「細葉粉撲花」。葉子為細葉。上粉紅色,下白色。
基本資料
英名:Red powder-puff
和名:おおべにごうかん(大紅合歓)<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學名: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
簡誌:無描述。
別名:紅合歡、紅絨球、朱櫻花、粉撲花、朱缨花《植物智: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
原產地:巴西、模里西斯。現廣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臺灣於1910年間引進。台灣全島普遍栽植,中、南部栽植較多。栽培種。
進入閱讀更多...

▲紅河谷 20200111 豔紫荊
主要特徵
常綠喬木,枝條略下垂,幼枝被細毛,樹皮灰白。葉寬卵形至圓形,通常寬大於長,徑 8~17 公分,脈 9~11,兩面無毛,先端二裂1/4至1/3;裂片有時向中肋彎折,先端圓形。花瓣倒卵形或橢圓形,絨紫紅色。莢果長 15~30 公分,不具種子。花朵貌似蘭花,鮮艷奪目的豔紫荊屬豆科,不能以種子繁殖,只能以高空壓條法、硬枝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事實上,所有目前所見的豔紫荊(香港叫洋紫荊)都是由一百年前在香港島發現的一棵洋紫荊衍生而來的。
近似物種
洋紫荊 11、12月開花,果期約在1-2月,果實較羊蹄甲長,葉長>葉寬=洋紫荊 。
艷紫荊不結果,為羊蹄甲與洋紫荊的自然雜交種,羊蹄甲是春天開花,雄蕊數3枚。
基本資料
學名:Bauhinia x blakeana Dunn.
簡誌:小喬木,幼枝被細毛。葉寬卵形至圓形,通常寬大於長,徑8-17 cm,脈9-11,兩面無毛,先端二裂1/4至1/3;裂片有時向中肋彎折,先端圓形。花瓣倒卵形或橢圓形,絨紫紅色。莢果長15-30 cm,不具種子。
別名:印度櫻花、香港櫻花、艷紫荊、豔紫荊、香港蘭、宮粉紫荊
原產地:於香港首次發現(也有一說在廣州市),並獲定為香港市花,中國大陸稱之為「紫荊花」。全島平地普遍栽培。
進入閱讀更多...